十年风华 | 探索创建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
凭着“一腔热血、百年大学、千载品牌、万世良心”的理念,即将年满十周岁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向社会输送六届本科毕业生、八届硕士毕业生和四届博士毕业生,其办学质量得到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截至目前,港中大(深圳)服务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及深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已累计承担各级各类项目超100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立项数量持续增长。
本期“十年风华”为您推荐《瞭望》新闻周刊对徐扬生校长的专访。
夜色下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俯瞰 2023年9月摄
前不久,全球知名的香港中文大学过完60周岁生日。脱胎于这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下称港中大(深圳))将在明年3月迎来建校十周年。
港中大(深圳)凭着“一腔热血、百年大学、千载品牌、万世良心”的理念,办学质量得到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在扎根中国大地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出了独特路径。
按照党中央“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要求,港中大(深圳)将砥砺前行,继续追求卓越的教学与研究水平,为建成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而奋斗。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 徐扬生
紧抓机遇创建一流大学
”
《瞭望》:港中大(深圳)在创建一所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为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国际化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
徐扬生: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港中大(深圳)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以一流人才吸引更多一流人才。我带头多次拜访多位全球同行评议中的一流科学家和杰出人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里耶·瓦谢尔(Arieh Warshel),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叔贤、唐本忠等600多位顶尖学者,选择到港中大(深圳),拓荒学科建设,开展科学研究,培养人才。
着眼百年千载打造育人空间。港中大(深圳)注重学校空间质感。一进图书馆,4米多高的书墙,旋转式摆满上万册中外佳作,营造出浓浓的知识圣殿气息。出入图书馆的醒目处,几行文字时时提醒和鼓励师生——“哪怕整个世界都黑暗了下来,在这里永远有一盏灯为你亮着”。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内,4米多高的书墙营造出知识的圣殿感 2022年8月摄
《瞭望》:比起初创期,港中大(深圳)的今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徐扬生:港中大(深圳)已今非昔比。占地约1.3平方公里的校园,已建有6个学院、7个书院和1个研究生院。600余名国际知名的优秀学者和研究人员,带着10000多名学子从事着26个本科专业、39个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其中,近百名教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数十位教授荣膺各国院士、顶尖学会会士。超过70%的本科毕业生选择海外名校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超过70%的学生攻读世界大学排名前50大学的硕士或博士学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内正在学习讨论的同学们 2023年11月摄
打造合作办学典范
”
《瞭望》:是哪些因素成就了港中大(深圳)的发展?
徐扬生:港中大(深圳)的发展,是一颗创新种子与一片创新沃土的故事。
种子是香港中文大学,自带创新基因和创新精神,是中国教育传统与西方现代大学办学理念结合而生的国际化大学,在亚洲乃至世界屈指可数。
沃土是深圳,既是改革开放的探路者,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还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之一,有完备产业链,有开放包容、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一河之隔的地理优势,再加合作办学的快速发展,让香港中文大学这粒种子快速落地生根,港中大(深圳)办学质量得到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徐扬生校长(左)和段崇智校长(右)在传媒春茗活动上接受记者提问 2023年2月摄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二期工程交付 2023年9月摄
《瞭望》:港中大(深圳)有哪些特色?
徐扬生:师资教学与国际一流高校接轨,营造国际化育人环境。学校引进教师100%有国际一流高校执教或研究经验,与世界名校开展各类国际合作项目超240个。
学院+书院,托举学生成长。学院负责专业教学和学业规划职业发展指导;书院提供食宿、体育、文化交流、社会活动、情操培养等生活类和心智指导等服务,促进学生身心全面成长。
“混”式育人,营造开放包容的文化。学校依托书院,让不同国籍、文化、年级、专业的同学“混”在一起生活,互促互学互长,培养有胸襟、有包容度的人才。
《瞭望》:港中大(深圳)和香港中文大学有什么不一样?
徐扬生:借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优势,港中大(深圳)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在更大空间施展,做成了很多在香港难以做成的事。
比如,每年学生有3个月被学校“推向”社会。期间,可去公司实习,可做科研助理,还可去国外访学或参加学术会议等。这些学校学不到的经验,会让学生毕业时变得更有竞争力。
又如,平台建设紧扣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目前,港中大(深圳)已打造国际一流科研平台82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0个,市基础研究机构2个,诺贝尔奖(图灵奖)科学家实验室4个,其他市级重点平台近20个,与行业代表性企事业单位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26个。
有用人单位评价我们的毕业生:“有国际视野,有学术基础,还有很强的应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力,是具有未来适应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人才。”
科研创新成果也有不俗成绩。截至目前,港中大(深圳)服务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及深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已累计承担各级各类项目超100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立项数量持续增长。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办首届研究生科研论坛 2023年10月摄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办第八届研究生毕业典礼 2023年11月摄
选好铁,炼好钢
”
《瞭望》:如何着力自主培养创新型战略人才?
徐扬生:关键是重视年轻人才。政策待遇要向青年科学家倾斜。希望经过我们扶持,10~20年后他们中能涌现诺贝尔奖获得者或院士。
打造适宜的工作环境。给师生提供一流的科研设备、科研平台,充足的科研经费,还有平等自由的学术氛围,让老师们潜心科研、安心从教。
《瞭望》:在港中大(深圳),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与本科生吃饭聊天谈心,这样安排的考虑是什么?
徐扬生: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若能跟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教授这样的一流人才围绕人生或课程进行交流讨论,他的人生境界可能大不一样。
我相信,有这样的经历,学生的眼界会更开阔,他心中永远有一团火、一盏灯,指引着他自驱前行。
《瞭望》:你很重视走访中学,这是为什么?
徐扬生:如果把大学比作炼钢的地方,中学就是原材料铁的富集地。炼好钢,必须选好铁。我走访了上百所中学,与他们一起上课、交流、吃饭。中学最后两年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间,我们要考虑大学如何衔接好中学。
《瞭望》:你选“铁”看重哪些能力?
徐扬生:一是独立思辨能力,能够独立思考。二是表达能力,包括叙述写作能力。写作背后其实是组织管理的能力。三是视野,包括对世界、家庭、父母、自己的看法等。四是情商,包括有没有同理心,能不能为他人着想等。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与同学谈阅读 2023年5月摄
本文转载自《瞭望》2023年第50期
文案|《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杨越 刘苗苗
排版|郑骁 2022级 经管学院 道扬书院
浏 览 更 多
点击图片浏览校庆十周年网站
期待您参与家校同行活动
邀请全球校友参与线上跑
传媒聚焦|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传承优秀办学传统 自主培养国际化高层次人才
CUHK-Shenzhen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结合传统与现代 融会中国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