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支持中心 | 缔结学习共同体:聆听学生心声,点亮学习星空
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培养有用的人才无疑是学校、教师的希望,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和存在的真实问题怎么办?
以学生为中心,首先需要知道学生想什么,需要什么!
11月16日-11月26日,欧亚学习支持中心与信息工程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学习支持中心联合举办“聆听心声,点亮星空”项目,5个分院、20个班级、600名学生参与此次活动。通过本次活动,聆听到了同学们什么样的心声,点亮了谁的星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
共性学习问题TOP4:
●学习动机(驱动力)
●学习社群
●学习平台
●学习工具
个性化学习问题揭秘:
学习驱动力
学习社群
学习平台
学习工具
希望拥有更优质的学习空间、有效的时间管理工具、学习系统和减轻英语学习难度的渠道。比如自习室空间少、设施陈旧,教室设计不合理,不利于多样化的学习形式,畅课系统经常崩溃,英语学习视频无字幕、难度大等。
如大家所见,通过破冰、OH卡、乐高和创新设计思维等活动,同学们充分打开自己,由熟悉同伴开始,到发散思维,再到聚敛思维。由感性地感知分院、专业,到思考自己与同伴、班级、分院的关系,最后沉淀到问题的辨别、提出,并通过同伴讨论找出实现愿景的瓶颈,给出初步的解决方案。整个过程活泼有趣又充满质感,同学们既进行了自我思考,也挖掘了与他者链接的关系。下面我们听听同学们怎么说吧!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辛弃疾有诗云: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同学们的真心反馈也使活动导师们感到了巨大的价值感和意义感。尤其是本次活动首创学生导师主讲,他们由昔日的学生身份,转变为导师身份,不仅是和自己的同龄伙伴们一起探讨问题,还要启发和引领同学们进行思考、表达,需要心理转换、思维转换和角色切换能力。而在此之前,他们为两个半小时的课程经过了2次集体试课、2次一对一磨课和2次试讲与考核,每次做完工作坊之后第一时间在导师群内复盘,总结得失,为自己的下一场,也为他人的第一场提供经验借鉴,他们的成长每日可见。
- 学生导师陈慧琦 -
换位思考
从前一直觉得这位老师如何,那位老师如何。现在知道其实没有想象的那般容易,也没有像计划时顺理成章,更没有想到,真实的情况下它是如此的猝不及防,防不胜防。成为学生导师后才发现,原来老师也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胜任。
发现自我
曾经我以为自己是:并不怯场,也不会觉得自己上不得大雅之堂,更不觉得我与“他”之间有什么差距,显然,我很自负。通过这次与大家交流学习,我发现自己其实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交流过程中还不能很好地掌控情绪。我发现在社交这个板块非常欠缺,也希望以后的我有了想法后要实践,要复盘。不断总结、不停完善,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形象管理
我现在很真切地感受到形象管理的重要性,期待下一秒的我不再邋遢,认真对待每一秒。
伙伴关系
在这次工作坊中,我们每一位学生导师,为了同一件想要做的事,与老师一起形成了亲密的团队,从陌生、隔阂到彼此信任,共同成长!亦师亦友!
意义感
我参加活动并不在乎有没有学分,而在乎是不是有意义。当听到老师说PBL即将拥有专属办公室时,好开心!有很强烈的归属感!那一瞬间,满是感动,满是喜悦,这便是意义感吧!我找到你了!
成长是一个过程,时间是最好的证明!
- 学生导师彭子怡 -
以收集和解决学生问题为初衷,让我对这个项目充满了热情。
那天我们抱着问题树回422的时候,暮色西沉,走在那条去往北区的路上,脚步是前所未有的轻盈,我和小伙伴们一起蹦蹦跳跳地回到422,所有人都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之中,而我的心里却藏着别样的快乐。因为我已经清楚,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不会恐惧讲话,不会害怕当众发言。更为开心的是,我收获了很多小伙伴。工作坊中的老师在我眼中不再是过去十八年的刻板印象,每个人都有独特而又鲜活的色彩。
我感激这个项目的每一个人,给了不善言辞的同学一个表达自己的机会,我收获了友情,见证了让人动容的师生关系,也感激参加工作坊的每一位同学。同学们在被引导的过程中,同时也在引导我们成为更好的人。谢谢你们!
教育是什么?师者角色是什么?看着同学们的感受和成长,或许答案已很了然,又似乎不那么重要。用项目导师杜永光老师的话说,我们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成长,同时也从学生的视角重新审视教学。项目负责人邢江姹老师也说,我们愿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也需要让他们在受挫中成长,如果学生能够从一开始的表现糟糕到独当一面,那是谁也抢不走的财富,组织这场活动的初衷就是希望给同学们提供一个提好问题的脚手架,希望它也是大家成长的一个脚手架。
“聆听心声,点亮星空”首轮项目已顺利进行,我们期待听到更多同学的心声,发掘更多学习真问题,为学校、分院、教师、课程针对性解决问题提供注脚。欢迎继续关注我们的问题墙,请为您所关注的问题留下宝贵的建议,期待更多的人加入我们,一起碰撞想法,同时也共创更好的学习交流平台!
在欧亚,我们一起缔造一个良性的学习共同体。
供稿 供图 | 人文与艺术课程中心 卢卓元
责编 | 刘迟晓霏
排版 | 贺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