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故事的中文系 | 微思客
“普通读者”第四期
没有故事的中文系
邢北辰 | 自由撰稿人
昨晚突然袭来一场秋雨,打的人猝不及防。雨中路灯昏黄凄迷,风里裹着冷气,有了点入秋的感觉。夜里失眠,想想自己留在北语的时间已经不多,还没有为它写过点什么。
引用一年一度的盛会“游园会”的宣传语,“北语零时差,步履无国界”,上百面国旗一挂起,颇有多元文化之风采。在北语,遇到不错的外国学生,亲之善之友之,既可长见识,又能练口语,没准还能交个男朋友。(交外国女朋友则少见,有两个原因,我就是不说。)校园里姑娘遍地,多明眸皓齿,气宇轩昂,谈吐不俗,颇受帝都文化熏染。男孩子们则零零散散,稀稀拉拉,不知所措。
放课路旁,无时无刻不有穿制服的姑娘小伙子拦着路人发传单,以致垃圾桶里每天都五颜六色、满满当当。也时有展台凉棚,或推销商品,或宣传活动。走在路上,恍惚如置身集市,便与友人开玩笑地称之为北语商业街。似乎有一阵子,商户们甚至用上了音箱和高音喇叭,据说被旁边宿舍里的学生投了诉,才收敛了几分。
我不常在校园里走,没有一条小路能一个方向走上十分钟,也没有能躺下呼吸泥土气味的草坪(讲个笑话,北语的人造草皮足球场旁竖着请勿践踏草地的牌子)。好景也是有的。教四楼后头有个花园,园里有一口小池塘,取“为有源头活水来”之意,唤作“来园”。柳树荫着石拱桥,桥洞对着的方向,便是北语的另一标志万国墙,墙并无太多特色,只是刻了不少友好国家的名字,倒是墙的前面有片不小的空地,我一直觉得这空地是留着演露天话剧用的,可还没有听说有人演过。来园在好季节里颇为雅致,可惜人多地少,有时中外友人聚集的多了,就显得吵闹。
从来园往西走出,便是另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园子,名曰“枕石园”,里面有给北语的保安作会议室的小屋子,园子极小,略有些杂乱,平日里也人烟稀少。这枕石园大概是仿苏州园林的样式修的,白墙青瓦,洞门扇窗。两片小竹林夹着条石板路,路边还有不少石墩子,刻着狮子、祥云、梅花鹿等祥瑞之物,惹人喜爱。我查过枕石园的来历,上世纪末,北京的拆迁势头正盛,许多胡同里的老门墩在拆迁过程中被废弃了,一位在北语学习的日本老人收集了一批北京城各处散落遗弃的石墩子,回国时留给了学校,校方就建了这个园子存放石墩,名之曰“枕石”。老人名叫岩本公夫,写过一本《北京门礅》,讲了自己与它们的缘分。
除去这两处,校园里似乎没有什么景致不错的地方了。当然,这种事没定论,还是得靠发现美的眼睛。
来中文系已两年有余。我是个懒人,读书不求甚解,做事有始无终,成绩不上不下,校内活动总是局外人。一晃两年过去,空读了一书架闲书,写了几篇杂文,一点微小的工作都没做成。遗憾。
待的久了,恍惚间又感觉自己不像也不是中文系的人。无论学校如何,似乎大多数专业的学子经过几年,都有某项拿的出手的本领,中文系虽是万金油,若真是问起,却往往都涉猎泛泛而无一精通。我以为,但凡是写文章的活儿还是需要些文字功底,中文人的基本功也正体现在此。至于作诗填词写古文这些高阶技能,虽难当成挣饭碗的本事,却也应当是中文人自觉培养的能力。否则几年过去,一无所长,反来怪罪专业,实在有些荒唐。
遇到的老一辈中文人总会怀念过去的书生意气,那时候生活节奏还不太快,雾霾没这么多,不少大师尙健在,诗歌还不是什么稀罕物,也没有微信微博知乎每时每刻都在把信息泔水灌进你的大脑。当然,那时候也没有现在这么多垂手可得的书本,没有现在这样低门槛就能欣赏的艺术,没有vpn带你跨越长城看更大的世界。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谁知道。
走出西南门,就来到宇宙中心五道口。
附近的小区里有不少满眼血丝的创业团队在勤勤恳恳地写代码,每天看着凌晨四点的北京,梦想着干翻同行走上人生巅峰。偶尔在咖啡馆里,也能听到几桌年轻人畅谈融资和公司前景。(btw,竖起耳朵听一听,你还能发现不少“你这次不要lose confidence啦,要make sure你dialogue的point能让HR们understand”这样的奇特语言学现象。)
华联十字路口总有几支民谣乐队唱着许巍的歌,每次路过都唱一样的,听多就有点烦,不过想想,他们每天看我们这些没情怀的匆匆过客,大概也挺烦的。有几次民谣乐队不见了,却有位年轻人在路边拉小提琴,陶然忘机,有点大隐隐于市的境界。
北京城的心脏里有股狂暴的力量,这力量沿着城市的血管蔓延,无处不在,逼得人无路可逃,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情怀已经成了杯里的酒糟,一口干了,管他娑婆世界。
编辑:宗城
微思客重视版权保护。本文系微思客传媒撰稿人作品,如需转载,请事先取得授权。
联系邮箱:wethinker2014@163.com。投稿给“普通读者”版块请于投稿作品标题开头写上“普通读者”。
「微思客WeThinker」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志愿者团队。团队成员分布在中国大陆、台湾、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新西兰等地。我们秉持“跨界思维、国际视野、协同探索、分享新知”的理念,致力于搭建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平台。“微思客沙龙”不定期在线上、线下举办,覆盖了包括性别平等、统独争议、公共艺术、国际秩序、网络专车、企业社会责任等诸多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