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因为这些村,当阳又双叒上《湖北日报》头版啦~

雄风当阳 2021-07-14

导 读

5月27日,湖北日报头版报道了我市第一批15个后进村通过3年的鞭打慢牛,以党建为引领,破局后进薄弱村发展,如今呈现支部战斗力强、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群众齐心协力的良好态势。


党建领航,奋力破局薄弱村


5月上旬,当阳市委启动第二批15个后进薄弱村(社区)党组织集中整顿,同时下发了“五级责任清单”和各村在党组织阵地建设、服务群众等方面的问题清单,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群众中引起极大震动。


此前,第一批15个村通过3年的鞭打慢牛,以党建为引领,破局后进薄弱村发展,如今呈现支部战斗力强、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群众齐心协力的良好态势。


5月15日至17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深入当阳部分后进变先进的村庄探访。


借智南归雁,勇当排头兵


曾凡柏,19岁在村里当队长。改革开放春潮涌动,1991年他毅然告别家乡,奔向广东,跟随同村能人张道槐打拼。从基层办事员干起,被吸收入党,直至担任广州翠竹集团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还拥有自己的物业公司,个人年收入50万元,在广州安家落户。



2014年10月,当阳市政协和坝陵办事处4名领导来到广州翠竹企业集团,希望请贤回乡。时任翠竹企业集团总经理张道槐很慎重,召集100多名同在该集团务工的村民、党员民主测评,一致推荐曾凡柏回村任职。


曾凡柏年近八旬的母亲却明确反对他回乡。“妈呀,我不仅是您老人家的儿子,我还是党的儿子,是照耀村的儿子。”他说服母亲,毅然回到村里。



其时,由原来的照耀村和玉耀村合并而成的新照耀村,在当阳市155个村(社区)综合评比中名列后进——班子不团结,内耗不断;村级债务达100多万元,村委会各种开支欠款10多万元,账面现金700元;群众凉了心,召集开会,来的村民比干部还少。


“第一天来到村部,杂草半人高,垃圾遍地。”曾凡柏带着记者参观新建成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回忆回村首日情形。今天,门前是宽阔平坦的停车场,投资近80万元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三层楼矗立在村部原址,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医务室等一应俱全,还有一块刻着党员群众为建设该中心捐款名单的石碑,共捐款13.6万元。



理顺内部关系,加强纪律建设,严格值班制度,改变过去软弱涣散的形象,帮助村民发展项目……3年多来,曾凡柏的工作报酬每年只有4万多元,不到回村之前收入的10%,自掏腰包贴补村里13万元,借给群众发展产业7万元,还从翠竹集团请来人力和设备支援。


集体亏空如何填补?曾凡柏发挥经营专长:重新发包225口堰塘,盘活山场荒地,引进稻虾养殖合作社。村集体两年收入20多万元,归还村里欠款、化掉债务10多万元,账面现金近10万元。



“只要村集体富起来,群众富起来,我个人付出一些也值得。”曾凡柏感到高兴的是,去年八旬母亲专程从广州回村看看,念叨着“有变化”,皱着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曾凡柏如今是当阳市基层组织书记的头雁,他还是宜昌市唯一来自村级基层党组织的市委委员。”当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勇介绍。


借力大项目,摘掉后进帽


知耻而后勇,后起必追之。“压力来自后进,变化来自依托土地平整大项目。”当阳市淯溪镇曹岗村党支部书记刘金安表示。


作为后进村,曹岗村有自身的困境:该村由原来的山星、曹岗合并而来,但两村群众普遍反映,电压过低,家里的电器成了摆设;路难行,骑摩托车出门还得专门带根木棍杵泥巴;堰塘淤积,渠道堵塞,靠农业吃饭的村民苦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联系该村的市领导带着10个部门和企业现场办公,确定依托国土整治项目,配套各种项目资金,全面提升村党组织阵地建设,彻底改变村里的生产生活面貌。随后,当阳市纪委扶贫工作队也进驻该村,扎根服务群众。


2016至2017年,该村平整土地3000亩,硬化道路55.4公里、渠道37.2公里,堰塘清淤18口、硬化12口,村里变压器由7台增加到15台,有效地解决了电力不足的民生难题。


在北京务工的村民刘辉去年回家过春节,首次通过水泥路把车子开到三组的家门口。为此他专程来到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夸赞村党组织办了实事好事。


“我们村依托土地平整项目,获得各项配套支持很多。”刘金安带着记者在村里看变化。他介绍,村里正谋划特色乡村游,通过招商引资,拓展村民增收渠道。


换脑谋发展,后进变先进


“我们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富了口袋富脑袋,更要富万代。”当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世敏不久前在庙前镇庙前村宣讲十九大精神。



庙前村,是著名的瓦仓起义爆发地,革命老区。

村里一度拥有2座煤矿,管理5座煤矿,是远近闻名的矿业村。村集体收入有保障,群众矿上务工收入颇丰。当资源消耗型发展走到尽头,集体收入也便陷入困境。



村党支部书记汪军从2000年就任村委会主任,2014年村入列后进时,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有4个年头:“我们吃惯了地下资源饭,发展转型不主动,那时压力真大呀!”

“庙前镇和庙前村在2014年全市评比里,都是倒数第一。”庙前镇党委书记靳心泉坦言,该镇过去靠着12座煤矿,过惯了安稳日子。危机到来,一时茫然无措。

破除后进,换人还是换脑?市委和镇党委鼓励村里换脑谋新路。村两委成员前往夷陵区、宜都市等地考察,换思路、探新路:转型绿色发展,引回无职党员姜述华回村,投资200万元种植灵芝30亩,进行破壁孢子粉深加工,帮助农民就近务工;引进山水茶叶合作社,帮助村民发展茶园500亩;驻村工作队帮扶和村集体努力筹资,建成两个光伏电站,稳定集体收益12万元。



“灵芝生长需要高温高湿环境,头3个月日用工100多人,村民就近务工收入百万元。”冒着35摄氏度高温,宜昌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秘书长、驻村第一书记黄诚安带着记者参观98个灵芝大棚。只见齐整布列,灵芝茁壮生长。

“我们还想以青山秀水和天然氧吧为依托,引进‘桃花岛’观光旅游项目,发展花经济。”汪军介绍。


如今,庙前镇综合考评位居当阳市首位,庙前村在庙前镇位列第一,汪军获评当阳“最美支书”。


齐心协力,

脱贫攻坚,

为当阳加油!


来源 ¦ 湖北日报  作者 ¦ 包东喜 王涛 黄艳峰

编辑 ¦ 陈  也  编审 ¦ 毛宇峰  终审 ¦ 张  勇

精彩回顾

▪ 刚刚,湖北首届“政能量”峰会为雄风当阳点赞

▪ 天南地北当阳人‖严正刚:创业路上不断前行

▪ 当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你都知道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