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织密海丝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网(1026)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保存有丰富的海丝史迹。近年来,鲤城法院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作为、履职担当,不断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案件审判的专业性和统一性,全力服务保障泉州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全覆盖: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
2020年4月26日,在泉州中院的指导下,鲤城法院正式设立“海丝史迹保护巡回法庭”(以下简称海丝法庭)。这是鲤城法院贯彻落实福建高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的十项措施》和泉州中院《关于为泉州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精准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
海丝法庭的成立,使鲤城法院得以更有效集中审判力量,培养一支精通文物保护法律政策的专业审判队伍,为加强全市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海丝法庭成立后,合议庭在诉讼法框架内集中受理泉州市海丝史迹、文物资源相关的刑事、民事、行政、执行案件,探索开展“三审合一”复合型审判,实现“立审执”一站式服务,不断扩大司法保护的覆盖面。
谋创新:打造文化遗产司法品牌
在处置涉及文物、历史文化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案件中,鲤城法院秉承助力古城活态保护的理念,慎重处置涉宗教、涉侨产权,助力打造泉州历史文化名城。
为集思广益,确保法官对案件事实形成正确的判断,海丝法庭聘任了12名具备海丝历史文化、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专业知识背景的专家为“海丝史迹司法保护特邀专家”,并聘任2名专家陪审员。他们将在海丝法庭审理案件中参与部分疑难案件的研讨、调解和判后答疑,这一举措有力促进了审判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4月26日,在海丝法庭成立的当天,鲤城法院还与泉州中院联合召开泉州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泉州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白皮书和9起典型案例,为处于类似纠纷的当事人提供解决模式参考和指引。
聚合力:积极服务泉州申遗大局
当前,泉州申遗工作正处于有序推进中。鲤城法院作为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及时总结涉文化遗产、文物资源案件的审判经验,向泉州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立法建议,并依法运用泉州市《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等条例指导案件审理工作,积极服务泉州申遗大局。
同时,在泉州中院的指导下,鲤城法院加强与市、区两级文旅部门的工作交流,党组书记、院长李清坝带队走访南外宗正司遗址、市舶司遗址等申遗点,了解司法服务需求,合力解决海丝史迹等文化遗产、文物资源保护过程中发生的纠纷,构建推动联动保护的工作平台。
除做好立法、执法与司法的联动,鲤城法院还加强普法宣传工作,发动群众力量,提升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度和参与度。今年以来,鲤城法院与文旅局、司法局、检察院等部门共联合举办普法活动7场次,发放宣传材料2400余份。
此外,鲤城法院还创新宣传形式,开展海丝文化遗产司法保护主题直播活动,分别于6月12日在苏廷玉故居举办“一座百年总督府的权属纠纷”直播活动、9月24日牵头联合四部门在中山路举办“百年中山路,你我共守护”直播活动,共吸引约6万名群众观看,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效果。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目前,鲤城法院正在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展馆,建成后将面向大众开放,全面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并与市人大、市司法局、市文旅局联合展示立法、司法、执法、普法成效,成为全市文化遗产普法教育基地。
责编:王梓娴
审核:方琮 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