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他们是一群电话里的爸爸(1038)
每一场特殊的战斗
都需要一批无畏的勇士
每一次的生死较量
都涌现一群平凡的英雄
电视里的超人
往往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铁骨柔情”
下了战场进病房,出了病房上战场,身边的同事调侃他为“孤胆英雄”,他就是孙光华,福清监狱十七分监区的狱政管教,一名阳光帅气的青年民警,负责分监区罪犯考核、行为规范、内务、处遇等工作,平日里工作严谨认真,踏实勤奋。
去年五月份,在一次封闭执勤中,孙光华突感不适,但性格顽强的他忍着痛,在监狱医院挂了四天吊瓶,以为忍忍就过去了,挂完瓶后仍回到分监区执勤。在监区封闭的第六天,疼痛难忍的他转社会医院治疗,诊断结果为胆结石引起的胰腺炎,在医院做了胆切除手术。手术后,他休息了不到一个月就主动申请归队,继续走上“逆行”之路,所以才有了同事们口中的“孤胆英雄”的外号。
孙光华的孩子还不满周岁,一年下来,一批批的封闭执勤让孩子对他很陌生,每次封闭执勤结束回家,满心欢喜地从妻子手中接过孩子,不料儿子却被“陌生”的面孔吓得哇哇大哭。对儿子的愧疚让他在闲暇之余总是打开家里的摄像头,与正在蹒跚学步的儿子对话,因为总是在摄像头里跟儿子对话,所以,儿子也习惯了在摄像头面前找“爸爸”,对着摄像头咿咿呀呀地叫着“爸爸”。
孙光华轻描淡写地说:“疫情发生前夕,我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我所做的,是一名党员和人民警察应该做的,也是最普通的事。”
这是一个神奇的抽屉,它装满了女儿的作品和奖状,也装满了父女俩的约定。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我想你了,今天我的画获奖了,我把奖状放在了你抽屉里,你回来就可以看到啦。”电话里的“小棉袄”懂事地说。
“宝贝,我也想你,爸爸很快就会回家了,你要好好听妈妈和老师的话,好好练画、练字,爸爸期待看到你更好的作品。”晚上十点半,忙碌了一天的徐林在电话里嘱咐女儿。这天是他离开家的第16天。
徐林是福清监狱十八分监区的政治指导员。疫情爆发以来,他冲锋在前,主动申请第一批进监执勤。疫情防控工作千头万绪,作为指导员的他不仅要带好队伍,做好罪犯的减刑假释工作,更是亲力亲为,带领分监区民警开展日常防疫和罪犯教育改造工作。
在去年11月份的一次执勤中,他感到心跳加快、喘不上气,伴随着手脚无力,送医后被诊断为甲亢,通过药物保守治疗,但是药物治疗伴随着肝功能损害,转氨酶升高,全身过敏,让徐林痛苦不已。甲亢病人不能吃含碘食物,他吃不了食堂的饭菜,只能自己想办法倒腾一些简单的饭菜。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参加封闭执勤。
面对自身困难和执勤任务这样的选择题,徐林没有一丝犹豫、一点抱怨,“作为指导员,我不能搞特殊,我要为分监区的民警们做好表率!”
而当问到抽屉的秘密时,他露出了自豪的微笑。“这个抽屉是我用来放车钥匙的,女儿回家后总是习惯性地看下抽屉有没有车钥匙,有的话就代表我回来了。”父女俩约定,女儿只要有新的画作或者奖状,就往抽屉里放,这样爸爸一回家就能看见。
三监区副监区长姜运龙,进监封闭的当天,家里四岁的女儿发着40度高烧,妻子独自带着女儿去医院,医生诊断为手足口病,他虽然心急如焚,却只字未提,一边忍着腰伤带领监区民警投入到繁琐的疫情防控和监管安全工作中,一边还做着年轻民警的思想工作。
↑姜运龙与年轻民警谈心
对参加23年监狱工作的他来说,“缺席”,似乎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妻子生二胎,他在监区值班;女儿过生日,他在监区“一战到底”坚守了57天;女儿生病了,他却逆行走进监区大门;两个孩子上学放学,他只能委托亲戚接送;孩子放假了,只能放在托管班……
↑深夜,姜运龙还在一遍遍查看着监控
每次离开家,小女儿总是会哭闹着缠着他:“爸爸不要上班,陪我玩。”因为她知道爸爸一走,就是大半个月的“失踪”,姜运龙往往只能偷偷出门……
姜运龙对自己的评价是:在家里自己像个可有可无的爸爸。而让姜运龙欣慰的是,虽然自己是个总爱“缺席”的老爸,女儿却很懂事,也很爱他,经常自豪地告诉幼儿园老师:“爸爸是个警察,等爸爸打败了病毒,就会回来和我玩积木。”
文章结尾,我们想对所有的警宝们说:有这样一群“不合格”的爸爸,他们总是在电话里关心生病的你,在电话里参加你的生日会,在电话里过问你的学习,在电话里问东问西,但是,请不要埋怨他们短暂的陪伴和长时间的缺席,因为他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因为此时国家需要他们,人民需要他们,你们尚小,也许有许多的不理解,但总有一天,你们会为渐渐老去的他们感到无限骄傲和自豪。
哪里需要他们
哪里就有他们义无反顾的身影
哪里有困难
哪里就有他们无所畏惧逆行
这,就是共产党员!
这,就是人民警察!
相信不久的将来
疫情终将被战胜
那些“电话里的爸爸”
将顶着胜利的曙光回到
每一位“小棉袄”“心头肉”的童年
来源:阳光闽狱
责编:黄慧儿
审核:方琮 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