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克拉克奖得主中村惠美的经济学贡献

近日,美国经济学会宣布,将2019年度克拉克奖授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日裔美国经济学家中村惠美(Emi Nakamura),以表彰她在企业定价、货币与财政政策效果方面研究的杰出贡献。

克拉克奖素有经济学界“小诺奖”之称,每两年颁发一次,授予40岁以下贡献卓越的美国经济学家。不同于诺奖的是,克拉克奖每次只发给一个人,目前为止没有出现过多人分享的情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美国的“最佳青年经济学家奖”也不为过。

根据美国经济学会提供的颁奖词,中村惠美对于宏观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大的方面:

首先,她用更为微观且更准确的数据研究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中所说的“菜单成本”在实际中到底存不存在。之前的研究大多用的是高度加总过的总体数据,而中村惠美和她的合作者,也是丈夫——斯坦森(Jón Steinsson)通过大量艰苦的工作,复原了美国劳动数据局包含超过7000家企业的企业级数据。同时,她采用创新方法区别了由促销打折产生的价格变动,和非促销的商品“基础价格”变动。他们的研究发现,美国市场上商品基础价格的变动是非常缓慢的,总体符合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价格粘性”假设。

中村惠美的第二个主要贡献是研究了高通胀对经济可能的负面影响。传统宏观经济学模型一般假设高通胀是不好的,主要原因是高通胀使得相对价格信号失灵,并放大价格波动。中村等2018年发表在美国经济学季刊上的研究(Nakamura et al., 2018,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发现,美国高通胀时期价格的波动性和对最优水平的偏离并没有比低通胀时期大。从这项研究结果来看,高通胀即使不好,其作用机制也并不是增大价格波动。

第三,中村惠美为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找到了可靠的现实证据。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是财政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基础。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高质量的外生财政冲击数据,经济学家一直很难对财政支出乘数做出有效估计。中村惠美和合作者首次利用美国地区级的国防支出变化作为外生冲击,发现了美国的财政支出乘数大概在1.5左右,即1美元的政府支出会带来0.5美元的私人部门支出增长。

总体来说,在毕业之后的短短十年里,中村惠美能够迅速在同辈经济学者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主要就在于她将新的实证方法用于检验宏观经济学的几大核心问题。关于这些问题,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有非常激烈的争论。

新古典学派一般认为,人是理性的,市场中的价格信号可以灵活调整,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因此,最好的政府就是“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自由放任型政府。新古典一般反对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主张政府只要保持央行的独立性,并让央行通过利率政策保持通胀稳定就好。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一般认为,人常常是短视且理性有限的,市场价格因为菜单成本等因素的存在常常存在粘性(不能灵活调整)。在经济不好的时候,政府可以通过积极的财政或货币政策提高总需求,改善经济效率。

中村惠美关于企业定价和菜单成本的研究有力证明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提出的价格粘性在现实中的存在,从而为数量型货币干预的合理性给出了一定程度的现实基础。她关于财政支出乘数的研究也从一个侧面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合理性提供了事实证据。

当然,作为一个严谨的学者,中村惠美的研究也并不被学派门户所限。事实上,她关于菜单成本的研究也指出了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价格粘性假设也有一些与事实不完全相符,需要改进的地方。而她关于通胀成本的研究则引起了人们对新古典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共同追求的通胀稳定目标和背后原因的再思考。

总体来说,中村惠美的实证宏观经济学研究为凯恩斯和新古典学派的“世纪之争”提供了极其有价值的事实证据。从目前来看,尽管她和她的合作者提出的证据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关键假设和分析机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并使后者在争论的一些关键点上获得不小的优势,但这些证据离为争论画上最终的句号可能还为时尚早。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经济学者也会从她的研究受到启发,寻找到研究这些问题更强大的数据和更有力的分析手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宏观经济学两大学派的争论虽然看上去火药味十足,但从长期看,正是双方的激烈竞争推动了整个学科方法论的不断进步,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术思想在宏观上体现出“螺旋上升”的趋势和有效性。


学者名片

Emi Nakamura拥有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和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学位。在2018年加入伯克利经济学系之前,她在哥伦比亚经济学院和商学院任教。她的研究重点是货币和财政政策,商业周期和宏观经济。她是《美国经济评论》的联合编辑,也是国家经济研究局货币经济学计划的项目主任、CBO经济顾问小组。她是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以及众多中央银行的客座教授。她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职业奖(NSF Career Grant)、斯隆研究奖和Elaine Bennett研究奖的获得者。


作者:包特,2006年获复旦大学经济学学士,2007年获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硕士,2012年获阿姆斯特丹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研究兴趣为实验经济学,行为金融,合约理论和房地产经济学。研究论文发表于Economic Journal,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等国际期刊,和《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国内期刊。曾获Emerald出版集团年度“杰出图书章节贡献奖”和钱学森城市学金奖提名奖。

本文转载自2019-05-05 财新网,获作者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