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夜读:做一把严苛的“刻度尺”,当一扇坚固的“铁闸门”
文字 |秦儒芳
播音 |张 怡
曾经有人问我,海上钻井监督,到底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说,有人把他们比作一把“刻度尺”,凡事都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设计要求等进行管理,最大程度优化管理流程。更有人把他们比作一扇“铁闸门”,在井控的关键时刻勇敢站出来,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近日,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收到一封来自中海油东海西湖石油天然气作业公司的表扬信,向我们揭开了海上钻井监督们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
02
李乾,是一位“学霸”监督,这封表扬信便是写给他的。
铃铃铃!现场监督室的电话突然响起。
“李监督,顶驱突然持续高温报警,温度高达157℃,请指示。”
“收到。先停止钻进,划眼循环,等待监督组下步作业指示。”年轻的钻井监督李乾,冷静分析后说道。作为工程院派驻西湖项目现场的钻井监督,这是他首次踏上东海的平台。
顶驱是钻井平台最重要的机械设备之一,顶驱若出现故障,将导致无法正常钻进,直接影响钻井时效。
挂掉电话后,李乾立马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钻井总监,并根据指示,即刻分析高温报警原因,制定有效降温措施。 李乾知道,时间就是效益,他三步并作两步,迅速前往井口。首先提出通过顶驱喷淋装置,对电机外壳喷水进行物理降温,可高温报警仍然没有解除。
他没有放弃,有“学霸”之称的他在脑海里不断搜寻着解决办法。
“我们可以再尝试改变下钻井参数,看看能不能把扭矩降下来”,他提议道。通过优化调整钻井参数加上物理喷淋降温,果然有效,顶驱温度最终降低到了140℃以下,该井恢复正常作业。
在监督过程中,李乾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热情,兢兢业业地完成各项工作,保障了安全、高效的钻井作业,收到了西湖作业公司的表扬信。
03
春节过后,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城市仿佛按下了暂停键,但是为了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海上油气生产没有一刻停止。
工程院派出的钻井监督们,在全民“宅家”的时候,却“逆势而行”,奔赴海上平台。
王孝山,作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也是一名有十几年工作经验的钻井总监,和他同行的是一名参加工作不到2年的90后小伙子张瑞,他们此行将前往一口高温高压井。
该井难度较高,虽已提前做好井控的各项相关工作,但由于该井地层压力预测存在较大偏差,仍然发生了井下溢流的复杂情况。
咚咚咚!“张监督!发生溢流了,快起床!”随着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和略带惊慌的喊声,张瑞从睡梦中惊醒,现在是中午十二点,他和王孝山结束了夜班工作刚刚睡了不到两个小时。
张瑞立即赶往监督办公室,此时王孝山已经在聚精会神的盯着显示压井参数的屏幕了。
这次溢流较为严重,井口的方补心已经被溢流冲歪,钻台上到处都是溢流出的油基钻井液,司钻房玻璃上也糊上一层厚厚的泥浆,万幸的是白班监督和司钻及时关井,局面暂时得到了控制。
但该井进行压井作业的风险依然巨大,若压井失败,将对按时完井和及时投产造成影响,这对第一次直接参与到东海钻井监督工作的工程院钻井监督组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虽然是第一次应对如此紧急的情况,但略显慌乱的张瑞却从王孝山的眼神中看出了镇定与自信,他也慢慢开始从最初的不知所措中镇定下来,参与到压井参数校核等工作中去。
王孝山作为工程院的钻井专家,凭着深耕多年对东海的了解、丰富的钻井监督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开始指挥几位钻井监督及井队人员。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时间不断流逝,随着套压参数的不断下降,漫长又短暂的12小时高强度作业后压井最终取得了成功。
监督组在32小时内仅仅休息了不到两小时,但他们的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为了保证接下来的顺利施工,必须在循环过程中将泥浆比重提升至1.60左右。
最终在第二天早上八点多该井正式恢复钻进后,他们才回到宿舍,一头栽倒在床上,转眼便进入了梦乡。
《左传》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钻井工程技术人员,应对突发复杂情况是保证安全高效钻完井的基本能力,也是工程院日常工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只有把好这事故前最后一道铁闸门,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
东海油气田开发被寄予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后续发展的极大期望,钻井监督组将继续担任“刻度尺”、“铁闸门”,时刻保障钻井作业安全顺利进行。
责任编辑:张佳鹏
监制:朱 泉
审核:雷 雳
热文回顾
▼点击查看▼
您看此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