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城市留住青年?我们研究了这些地方是怎么做的
编者按:
近年来,“三和青年”,“佛系青年”等词汇频繁出现,与之前流行的“内卷”等热词一样,虽然反映不同的社会现象与人群心态,但是归根结底都是青年尤其是城市青年,对不确定生存与发展环境的消极应对方式。
一方面,青年群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对城市有美好期待;另一方面,青年人对城市生存环境表现出较强脆弱性,这一定程度上与过去城市建设中“人本逻辑”相对缺位有关。
城市不仅仅只有空间和经济活动的意义,它还是一个聚居群落,人本逻辑终究要回归城市建设中。青年作为主要劳动力与生育主体,是城市发展的生力军,对青年群体需求的关注将是城市发展中需要聚焦的问题。
2023年5月,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若梅曾就对国际不同的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指标体系进行对比,来探究不同类型的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指标偏好,为更好发展青年发展型城市提出政策建议。原文经编辑修订后重新发布,以飨读者。
张若梅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高洋 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而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易忽略青年人的生存和发展困境,导致佛系青年、躺平主义在多个城市、不同行业的青年群体中蔓延。因此,城市应当针对年轻人宜居宜业方面下功夫,以消弭在青年治理方面可能存在的多重危机。
目前很多国际城市已经成为“榜样”,当下我们正在紧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87个地级市明确提出类“青年发展型城市”概念。
本文通过对国际不同的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指标体系进行对比,来探究不同类型的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指标偏好,为更好发展青年发展型城市提出政策建议。
一这些国家,都在怎么做?
关于国外青年友好型城市测度指标体系有许多种,目前较具代表性的评价体系包括英联邦的全球青年发展指数(YDI)、欧盟青年城市的指标构建(100% Youth city Book)、美国经济研究所(AIER)发布的“青年求职目的地排行榜”(EDI)以及加拿大解码公司(Decode INC)的“青年城市”(Youthful Cities)工作指数。这些指标体系一定程度反映出不同国家和城市的青年友好城市特征。
(一)英联邦的全球青年发展指数
为衡量全球青年发展水平,英联邦发布了“全球青年发展指数”。 该指数由六个维度组成,包括健康与顺遂
、教育情况、就业和机会、平等和包容、政治和公民参与、和平和安全等:
维度一:健康与顺遂
测算死亡率、艾滋病毒感染率、心理健康等情况。
维度二:教育情
况
统计年龄阶段内的青年识字率、教育完成
情况(中学完成率)、数字原生代(即有五年以上的网络使用情况)的青年人数占比等。
维度三:就业和机会
该指标包括“尼特族”(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者不参加就业辅导的年轻人)、不充分就业等。
维度四:平等和包容
该维度测算“尼特族”中的性别平等(指标中的青年男女比例差距)、安全保障中的性别平等、
经济边缘化(青年中高度贫困“购买力低于1.9美元”和中度贫困“购买力在1.9—3.2美元”的比例)等。
维度五:政治和公民参与
该维度测算青年政策评分(包括法律、政策、公共机构、青年代表、公共预算开支的得分)、青年志愿服务时间以及因帮助改善社区而获得认可的青年比例等。
维度六:和平和安全
该指标包括国内和平安全分数、人际交往中的暴力、冲突与恐怖主义、政府风险管理评分等。
YDI的指标赋权细则
引用:
Youth Development Index (YDI)根据全球青年发展指数来看,
一个能够吸引青年且让青年得到发展的城市,应当也必须在上述六个指标维度中保障青年权利,其中健康和安全维度是基本要求。
而教育和就业是向上发展的路径,也是城市吸引青年的重要指标。教育机会和多元且充足的就业选择应当是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重点。最后,强化公民参与和平等包容则是增加青年对城市认同感、强化其主人翁意识的有效路径。
(二)美国“青年求职目的地排行榜”指标体系
美国经济研究所于2016年研发的“青年求职目的地排行榜”指标体系是测量青年城市友好程度的重要指标,其目的是
为不同偏好的求职青年提供个性化的城市推荐,满足青年个体的核心需求。
该指标从经济环境、人口特征、生活品质三个维度出发。
第一,经济环境。
具体测度指标包括青年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创新指标以及租金等。青年失业率测算劳动力市场吸纳青年的能力;劳动参与率测算已就业的劳动力比重;创
新指标测算每百人中从事STEM领域的人数,从中判断科技领域中的工人占比;租金则反映青年的住房成本和城市活力程度。
第二,人口特征。
城市中年轻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往往会产生聚集效应,即青年关注“与谁为邻”、“择邻而居”的问题。
一方面,青年考虑同类迁移,更倾向于选择拥有大量年轻且受过良好教育的同居者的城市;另一方面则是社区多样性的问题,一个城市的种族和民族多样性有助于增强公共空间的活力。第三,生活品质。
青年追求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更看重除工作和家庭之外的“第三空间”的存在,即公园、博物馆、体育场馆、艺术机构等公共空间和休息空间。
该指标从三个维度出发,将美国城市按人口划分为四个层次
引用:EDI Methodology美国经济研究所值得称赞的另一举措,是帮助青年选择理想之城。该研究所研发出一套帮助青年择城而居的网络平台工具,会对上述指标的偏好程度强弱进行测度,根据青年的测算结果,提供一份匹配城市名单供其参考,帮助其做出更合理的选择。
(三)欧盟100%青年城市项目
欧盟100%青年城市项目是“伊拉斯谟+”计划的关键行动之一,对于如何发展青年城市,该项目本身作为
一个发展过程
来实施,通过开放协调的方法来确定优先事项和指标,旨在建设高质量的青年发展型城市。
该项目从0%开始认证,到100%认证结束。第一进度:0%—25%。
该阶段是以青年项目为主,来提升城市青年友好指数。
具体内容包括:为评估和开展青年项目提供财政支持、提供青年可负担和可获得的服务等。第二进度:25%—50%。
该阶段开始注重青年公共空间的打造和青年社会参与度。
具体要求:青年空间多且友好;增加青年设施的安全性等。第三进度:50%—75%。
该阶段政府开始考虑青年的公共参与度,让青年从参与对话中提升获得感。
具体包括:建立有参与/组织的对话平台,如市政青年委员会、青年议会或者一般的青年代表机构;建立“地方对话”机制等。第四进度:75%—100%。
最后阶段便是提升青年战略地位,从倡议上升至制度层面。
具体包括:将“欧洲文化首都”等大型国际项目与青年计划相结合,制定并更新城市青年战略规划等。图源:新华社
(四)加拿大“青年城市”工作指数
“青年城市”工作指数是由加拿大解码公司这一战略咨询机构所研发的。该机构认为,青年城市应具有连接性(connected)、活力性(dynamic)、开放度(open)、新奇性(curious)、创造性(inventive)和娱乐性(playful)等特征。
在“2021年城市工作指数”报告中,教育、就业、创业和负担能力是青年对城市关注的传统议题,并增加了公共健康、收入创造、多样性和包容性、公共交通、气候变化、城市经济、数字接入等新的议题。
整体而言,“青年城市”工作指数包含11个标记权重的具体指标,我们将其归纳为个人发展、满意生活和观念思维三个维度,每个维度中多个指标均被赋予一定权重进行量化。如“个人发展”这一维度。包括:
0.93权重的满意工作
,获得可持续、有意义的工作及技能支持对青年选择城市工作地是极其重要的;0.91权
重的教育和
培训
,青年更希望在城市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0.73权重的城市创业精神,青年认为城市应该考虑为年轻人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创业项目和有帮助的孵化器,并为青年企业家提供服务;
0.79权重的城市经济和文化
,年轻人会选择有社交聚会空间、有前途光明的工作机会和独特文化的城市。对上述指标进行梳理和比较后发现,
青年发展型/友好型城市建设指标往往具有高度一致性。尽管因不同城市发展的基础和现实需求而有所区别,
但在“青年为先”、“青年参与”、“青年发展”等城市建设方面已经具有国际共识。
我国2022年出台的《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以下简称《试点意见》)中的具体条款,是按照青年发展型城市指标的成长逻辑来布局考虑的。青年群体的需求导向依次表现为:
生存需要(衣食住行等)
发展需要(上学、培训、流动、晋升等)
情感需要(信息互换、情感交流、情绪宣泄、身心安全等)
参与需要(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活动)
第一,生存需要。
为满足该需求,规划主要重视解决目前青年的痛点问题“住”,如优化城市居住环境,建构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的住房体系,鼓励为求职青年提供“青年驿站”的短期居住服务;提升青年生活品质,拓展消费新模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更契合青年需求的公共服务空间和基础设施等。
第二,发展需要。
为提供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和塑造优化激励青年人施展才华的就业环境,规划认为城市应在基础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方面发力,同时健全青年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和保障青年劳动者权益;在缓解青年婚恋生养等难题时,可负担、科学性、广覆盖是系列支持性政策和设施的主要表征。
成人本科毕业人数统计 数据:国家统计局
第三,情感需要。
优选青年奋斗故事和典型人物、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等,帮助青年人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智,并在青年榜样中汲取向上的力量。
第四,参与需要。
以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来扩大青年对政治议题的参与度,以群团组织作为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以各市活动和青联等组织枢纽为青年提供建言献策机会,让青年在议题参与中逐渐提升在城市未来发展中的主人翁意识,以参与促进步,以参与谋发展。
目前从我国《试点意见》来看,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建设仍然处于萌芽起步阶段,如何建立更具整体性、可衔接、高质量、可比较的青年发展型城市指标框架,仍然需要仔细谋划。
但是也要加紧布局。目前中国城市现有政策及环境对青年较不友好,在普遍流行“996”、“狼性文化”和饱和工作制的大环境下,青年人每天都要面临高时长和高负荷的工作,可经年累月的高压工作却仍让青年难以负担高昂房价,更难以跨越后续的结婚、生育等一座座大山,
最终会演变为青年的自我放弃和自我躺平。
因此,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一定要重视青年人的价值诉求,且要加快布局建设,避免“躺平”、“佛系”、“丧文化”等思潮的持续蔓延和愈演愈烈。
图源:新华社
那么,我们应如何应对?
一方面,重视青年人的价值需求。
《试点意见》强调青年发展型城市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满足青年多样化、多层次发展需求。如何以人为核心,政策关注到了就业、婚育、教育、生活、养老等各个方面,为了塑造更有为的青年,政策也强调要补足对青年理想信念的教育。
整体而言,《试点意见》关注到青年个体生活和发展的方方面面,但忽视了“青年价值”这一主题。
丰裕时代下的青年人往往在价值和行为上存在诸多悖论:既高呼塑造多元包容的现代社会,又往往“一键举报”他们眼中的不公;既强调自信张扬,又往往在现实中自称“社恐”;既向往阶级跃升和财务自由,却又仇富言论频现;既认同接续奋斗和努力拼搏,却又鼓吹躺平和佛系。
这些悖论直观而言可能体现了年轻人自我发展的诸多现实困境,也隐隐显示出缺少“青年价值观”正确引导其行动和关照其心理。
因此青年发展型城市不能忽视对青年价值观的塑造,而这种塑造既要青年认同,也要青年参与。
另一方面,重视特殊青年的价值需求。
目前无论从国际指标还是我国《试点意见》来看,城市关注的青年往往是健全青年和青年大众,却忽视了一些特殊青年群体。
如果从城市中的一个个具体的青年、一个个生活在新时代的青年这一视角来看待青年发展,那么特殊青年群体也应该成为青年发展型城市所要关注的一员。
在对青年发展型城市进行价值定位和制度理论建设中,不仅要对不同类型青年群体的普惠性福利和权利做出制度安排,赋权青年,也需要对特殊青年群体的发展权益给予促进和保障。
图源:新华社
从欧盟的0%—100%阶段性指标进程中得到经验,我们认为可以对目前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指标进行拆解并确立周期目标,而哪些是最先应该解决的应当以“青年意见”为主。
早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一分钟聊‘青年理想城市’”的网络调查数据中发现,城市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厚、就业机会充分且便利、教育资源均衡丰富、房价房租可负担是青年关注落地城市的前五要素。
需额外注意的是,青年往往更重视自己的参与度。在2021年11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起青年发展型城市的问卷调查,78%青年认为自己是城市建设者。因此,城市可适度考虑增加城市政策或者行动领域中青年参与的机会,包括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总体规划和系列青年政策,为本市甚至更大范围青年开放参与渠道,帮助政府明确青年需求,为青年参与赋权。
本文为IPP“新型城市化建设与发展”系列评论之二。本文原题为《国际间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指标比较及经验启示》,题目为编者所加,内文有所删节。
点击上图连接,阅读更多张若梅文章
你对你所在的城市是否有归属感?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验和观点。
IPP-Review
编辑 | Aleutian,周浩锴
往期推荐
关于IPP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个独立、非营利性的知识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平台。IPP围绕中国的体制改革、社会政策、中国话语权与国际关系等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知识创新和政策咨询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IPP的愿景是打造开放式的知识创新和政策研究平台,成为领先世界的中国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