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享单车来了,还需要有桩公共自行车吗?

李世伟 李爽 cityif 2021-01-15

项目小组:共享单车研究小组

近年出现的共享单车借助互联网的东风,迅速席卷了全国各大城市。但社会各界对于共享单车的发展态度也存在争议,共享单车在城市交通出行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是否还需要有桩公共自行车?本研究小组选取摩拜单车2017年3月工作日和周末两日在北京的使用数据、有桩公共自行车近3年的运营数据,对共享单车与有桩公共自行车使用特征进行了分析。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骑行规律,为制定公共自行车的发展政策提供量化支撑。

 有桩公共自行车还有人用吗?

据统计在2017年3月,全市共享单车共投放约37万量,在上半年仅摩拜单车的全天使用量已超过120万次,平均每辆共享单车的周转率约为4次。到2017年底北京全市共享单车规模已经扩大到235万辆,至此,北京市不允许继续投放共享单车,随着部分单车企业退出市场,发展规模基本稳定。

2017年全市有桩公共自行车桩点共有2251个,桩数超过7万个。中心城桩点数量860个,除中心城之外,通州区桩点数量最高,有459个桩点,其次为大兴区/亦庄开发区,共有404个桩点。全天使用量约18万次,每辆自行车的周转率约为2.5次。

自共享单车出现后,中心城有桩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数量明显减少。中心城有桩自行车的使用量由2015年的平均66040次/日,下降到2017年的22614次/日,降幅超过65%。

▲图1 有桩公共自行车在中心城内的使用数量


随着共享单车数量的增加,有桩公共自行车在郊区确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在通州与大兴这两个桩点数量多的地区人们对有桩公租自行车的使用热情不减反增,尤其在通州有桩公共自行车更为火爆,市民需要摇号办卡才可使用。其他区的有桩公共自行车的使用量虽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与中心城相比并未有大幅度的下降。

▲图2有桩公共自行车在郊区的使用情况

▲图3 通州区有桩公共自行车及共享自行车使用情况


上述使用特征与共享单车投入的规模相关,共享单车在中心城规模大,形成网络效应,吸引了大量骑行者,与有桩公租自行车相比占绝对优势;在郊区,由于共享单车投放量少,而有桩公共自行车桩点密集,因此,目前有桩公共自行车基本不受共享单车的影响。

可见,不论共享单车还是有桩公共自行车,只要点位密集、使用方便,均会受到使用者的青睐。

根据现状使用特征,对于共享单车和有桩公共自行车未来的发展形势进行预判。


Exploration——探索出行特点

共享单车都活跃在哪?

共享单车在早晨6点开始活动,首先出现在大红门附近,早高峰时在大红门、中关村、积水潭、潘家园、东直门、四惠、将台等地活动频繁。晚高峰共享单车在国贸,三里屯,中关村,北京南站,金融街等区域活动强度较高,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活动强度略低。而五环外郊区活动强度明显低于中心城。活动总趋势呈“东热西冷,内强外干”的分布情况。20点后活动强度逐渐下降,至24时共享单车的活动基本停止。

▲图4 全天共享单车活动热力图

通过叠加城市现状用地、容积率、服务设施分布点位等数据,对这些地区的骑行环境进行评估,发现高容积率、高商业办公密度地区是早高峰的共享单车使用的主要地区,在服务设施分布点位密度较大且点位种类丰富的区域则全日的骑行活动强度都比较大。


公共自行车的服务距离是多少?

全市摩拜单车70%以上的出行时间主要集中在15分钟以内,5-10分钟最为集中,在工作日单车的使用集中在早晚高峰,其余时段使用较少;出行距离3公里内的占总出行的85%,其中500至1000米内,占总出行的25%以上。

有桩公共自行车出行特征与共享单车类似,出行集中在15分钟内,占比约70%。

两种工具都是以服务于短距离出行为主。

▲图5 共享单车出行特征


谁在用单车和有桩公共自行车?

(1) 年龄分布

共享单车的用户群体更为年轻化,骑车者年龄普遍为20-30岁。的用户为单车的主要服务对象。而对于有桩公共自行车,目前使用者的年龄普遍在40岁以上。

▲图6共享单车用户年龄分布


(2)出行目的

使用共享单车的出行目的主要为上下班,其次为接驳地铁公交,其余为购物休闲等活动。通过对共享单车周末及工作日全天出行数量的统计,工作日出行量明显高于周末出行量。

▲图7共享单车的出行目的

▲图8共享单车周末及工作日的使用量


同时,共享单车在工作日出行呈现明显的波峰,集中在早、晚高峰;周末则用车量在全日分布则较为平均。

▲图9共享单车分时段使用量


有桩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的出行目的类似,以通勤为主,生活类次之,休闲类只占6%。工作日使用次数高于周末。

▲图10有桩公共自行车的出行目的

(注:4月5日-7日为工作日,其余为周末假期)

▲图11有桩公共自行车周末及工作日使用量


可见,公共自行车在工作日的使用量均高于周末,使用公共自行车的出行目的主要为通勤及接驳公共交通。


公共自行车出现前人们如何出行?

共享单车在城市绿色交通出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替代了步行和公交的出行,也吸引了部分原使用小汽车及出租车出行的人。

有桩公共自行车吸引了大量原乘坐公交出行的人,其次为原采用小汽车出行的人。原使用小汽车、普通自行车出行后来转向使用有桩公共自行车的比例高于其转向共享单车的比例。

▲图12共享单车替代的出行方式

▲图13有桩公共自行车替代的出行方式


 Finding&Building 

寻找共存模式,营造更好未来

通过对前面单车及有桩公共自行车使用特征的分析,可以发现,站在用户的角度,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有桩公共自行车,只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就有市场,就会发展。这两种公共自行车提供的服务各有优劣,为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共享单车和有桩公共自行车应该共同发展,互相补充。

共享单车本身是个市场项目,企业考虑利益最大化,未来将更多的占据中心城市场;而有桩公共自行车是政府提供的一种公共基础服务,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更多的为住在郊区、共享单车投放量少而公共交通水平并不发达的地区的居民提供服务。形成一种以私人自行车为主导,共享单车为辅助,公租自行车为补充的交通结构。

政府未来对于有桩公共自行车需要加大支持与管理力度,支持公共自行车发展,优化租赁系统流程;对于共享单车,应出台政策规范与限制共享单车,监管单车使用情况规范停车位置,提供更多的停车设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