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国梅奥查咏梅教授面对面|哈特瑞姆心脏工坊
医生同道之间的相互研讨和学习,是推动医疗技术发展,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源泉。6月3日,哈特瑞姆心脏工坊邀请到美国梅奥医学中心查咏梅教授,探讨近期在心律失常领域的学术热点和临床前沿。
“东道主”—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科徐迎佳主任表示,美国梅奥医学中心不仅是她心目中的“心脏科医生圣地”,还与自己颇有渊源。今天能邀请到查教授和哈特瑞姆集团多位专家过来学术交流,感到非常荣幸,这将对上海五院心内科发展起到重要的学术引领作用。
在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华东团队创始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蒋晨阳教授简短的开场后,查咏梅教授接连讲了CABANA研究、无导线起搏器以及皮下ICD三个主题的精彩报告。
CABANA研究
今年5月的第39届美国心律学会科学年会(HRS 2018)上,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的Douglas L. Packer教授公布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比较导管消融和药物治疗房颤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射频消融组在降低复合终点方面未优于药物治疗。
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同一所医院工作的同事,查教授近距离感受并解读了CABANA研究。
CABANA研究入选2204例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至消融治疗组或用节律控制药物进行药物治疗组,平均随访时间为4年。主要终点是包括总死亡率、致残性卒中、出血和心脏骤停在内的复合终点。
意向治疗分析(ITT)表明,两组患者的主要终点无显著差异,药物治疗组为9.2%,消融治疗组为8%(风险比0.86,CI0.65-1.15,P = 0.303)。主要终点的各个组成部分也没有显著差异。次要终点分析显示,消融治疗组死亡率或心血管病住院率显著降低,从58.1%降至51.7%(HR 0.83,CI 0.74-0.93,P=0.001)。
和预想的一样,该研究引发了现场热烈的讨论:一级终点设置和危险分层是不是应该更细?意向性分析(Intention-to-Treat,ITT)是这个研究理想的分析方法吗?未来的亚组分析将是什么结果?从2009年就启动的这项研究,如今消融术式、器械、术者经验都在变化,这些有没有被考虑进去?这个研究结果可能改变指南吗……
没有对错之分,没有辈分之分,大家有疑问随时打断提问,不管是支持消融的医生,还是主张药物治疗的临床医生,都坦诚地抛出自己的观点,大家一起讨论。查教授也是有问必答,并结合自己在美国的临床实践,发表了个人的解读。
无导线起搏器及皮下ICD
如今的医学创新,更加快速而便捷。作为医生,你是乐于接受或尝试?还是拒绝或观望呢?
查教授现场带来了两项前沿的心脏领域医疗技术:
1.无导线起搏器是起搏器的一场“无线”革命,它如子弹头大小,直径6.7mm,长度25mm,体积0.75cc,重量2g,体积和重量为传统起搏器的十分之一。之前在国内仅有几例植入病例,即将在中国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2.全皮下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S-ICD)是ICD家族的新成员,该装置导线及脉冲发生器均位于皮下,除颤导线不直接接触心脏及静脉,为无起搏指征而需要植入ICD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治疗方案。
查教授凭借在美国的实际操作经验,从病例开始,用各种生动的手术视频和动画演示,分享了自己在植入无导线起搏器和皮下ICD的方法及技巧。
2个多小时,查教授几乎一直在讲课和互动,而且全程站着。敬业的精神、对学术的严谨,以及对新技术的持续关注和探索,让在场所有参会人员特别敬佩。未来,查教授将成为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的国际顾问,将会给大家持续带来更多的学术前沿。
一上午的研讨,时间过得飞快,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创始人、北京朝阳医院刘兴鹏教授总结时说,“如果把学术活动比作一顿盛宴,和查教授这次的心脏工坊,就是法式大餐,精致、美味又营养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就在今天,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科还举办了“中国房颤日”服务百姓健康大型义诊活动,来自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的四位核心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蒋晨阳、慈林医院李莉、北京医院施海峰、北京安贞医院方冬平教授与心内科的医护人员一道,在医院急诊大厅为前来咨询心脏问题的患者们答疑解惑,也拉来了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14场房颤日大型全国义诊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