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擦亮农业文化遗产“金字招牌”
今年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倡议20周年。本次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以“保护共同农业遗产,促进全面乡村振兴”为主题,探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粮食系统韧性、乡村可持续发展、农民生计改善等重大议题。
放眼神州大地,农业文化遗产承载着光辉的历史,灿若星辰。华夏自古以农立国,先民们给我们留下了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农业文化遗产。从2005年中国第一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我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认定至今,在分布于全球的65项遗产中,中国以18项位列世界首位。我们可能无法完全复原古时农业生产的全貌,但足以感受到先民们用天之道,因地之利,与天地和谐共处的智慧,领略其独具特色、品质优良的农产品。
一禾一稻,都是文化。山水之间,皆有故事。这不仅是中华民族,也是世界共同的瑰宝。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保护好、传承好,让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擦亮“稻鱼共生”这块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金字招牌”。
让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就要织密保护网。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保护好农业文化遗产,不仅让我们可以追寻来处,更能展望未来。只有科学理解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并给予足够呵护,这一兼具农业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传统文化传承功能的遗产,才能焕发新的活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守住村庄、保护载体,激发村庄发展内生活力,聚焦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发展生态农业体系、传播推广农民艺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传承耕读文化。同时,加大乡土人才培育力度,提升农民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主体意识,增强认同感、参与感。
让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才能更好地传承。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往往在种质资源保护、文化传承、景观旅游开发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10多年来,我县积极推广“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高效生态种养模式,走出了一条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转化的新路子,推动全县100多个重点帮促村“消薄”。今后,我们要继续立足本土特色,创新农耕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方式,构建多方参与、多元发展的农耕文化传承机制,激发古老农耕文化的新活力。同时推进活化利用,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持续挖掘放大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定能将农业文化遗产这一“金字招牌”擦得越来越亮。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努力在稻鱼共生系统的精彩实践中争当农耕文明传承的引领者,践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提供青田模式。
来 源 | 青田传媒集团 评论员转载请注明出处:青田发布
往期回顾
重走千年农遗路 |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嘉宾实地参观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及博物馆
更多精彩请点击“世界青田”APP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下载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