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农耕文化“活起来” 侨乡青田叩开共富之门

青田发布 2022-11-20


流水潺潺,绿意盎然,水田里种稻,稻田里养鱼。


1300多年前,农业主导着社会经济发展,面对“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天然“劣势”,地处浙西南山区的青田人创造出了“稻鱼共生系统”。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倡议;2005年6月,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成为中国首个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7月18日至19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召开。本次大会以“保护共同农业遗产,促进全面乡村振兴”为主题,聚焦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粮食系统韧性、乡村可持续发展、农民生计改善等重大议题。


  多年来,青田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使之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成了侨乡一张本土文化名片,并为青田打开了“共富之门”的钥匙。



1

以工匠之心深耕“农遗”沃土



这是一个稻田与鱼的故事。


盛夏时节,行走于青田乡村,处处可见田鱼戏水、白鹭低飞。青田县方山乡上庄村村民林国平,此刻正在稻丛里弯腰忙碌。林国平所在的村,有着“中国田鱼村”的称号。“有水则有鱼,田鱼当家禽”,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核心区域。


林国平的祖辈都是靠经营稻田养鱼为生,掌握着一套古法孵化青田田鱼苗的秘方。


清光绪《青田县志》曾记载:田鱼,有红、黑、驳数色,土人在稻田及圩池中养之。


长期以来,林国平家的稻田养鱼技术代代相传,通过这种技术孵化出来的田鱼肉质鲜嫩,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喜爱。


“我们传承的精华就是用好这一套系统,改变的是越来越科学的养殖技术,而种养环境、整套系统则都是保留最原生态的。”林国平说。


林国平介绍,稻鱼共生系统也就是常说的稻田养鱼,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在这一系统中,水稻为鱼类提供庇荫和有机食物,鱼则发挥耕田除草、松土增肥、提供氧气、吞食害虫等功能,这种生态循环大大减少了系统对外部化学物质的依赖,增加了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经过千年的累积沉淀,青田形成了以“田面种稻、水体养鱼、鱼粪肥田,稻鱼共生、鱼粮共存”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系统,这也让稻鱼成为了这里的主导产业之一。


中共青田县委书记林霞表示,青田抓住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契机,建立“农遗保”稻鱼共生全产业链数字监管系统,植入“一杆农业眼”等监测设备,实现稻鱼共生环境精准智控,让千年农遗绽放新生活力。


2

以发展之责深挖“农遗”价值



与林国平一样,通过多年精心耕耘稻鱼共生系统,方山乡种粮大户伍丽珍也成为其中一名受益者。


2005年,伍丽珍被选上代表方山乡种田大户,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研讨会上发言,讲起了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老手艺”——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在青田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这几年伍丽珍还在村里开了首家“鱼家乐”,外带销售田鱼干、农家酒等土特产品,生意兴隆。


几年下来,伍丽珍和她的丈夫杨康才一边打理着稻鱼,一边经营着渔家乐,在村里盖起了5层楼房,换上了小汽车,还在县城全款购置了一套高级公寓。


多年来,像林国平和伍丽珍这样留守家乡的青田人将“稻鱼共生”的智慧代代相传,也让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得以传承,并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成了侨乡青田的一张本土文化名片。


“2015-2020年,我们成功实现了从以田鱼为重点到鱼米并重的转变,通过青田田鱼和青田稻鱼米的品牌打造,实现了‘亩产百斤鱼、千斤稻、万元钱’的目标,促进了农业、文化、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综合协调专班负责人说。


该专班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探索是成功的,很好地证明了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价值、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这是对“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的最好解读。


截至目前,青田已建成稻田养鱼产业面积8万亩,标准化稻田养鱼基地3.5万亩,有效带动10万农民就业致富。


3

以振兴之志深植“农遗”自信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但不是落后的农业。我们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不是保护过去落后的东西,而是发掘有价值的东西,让未来过得更好。”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说。


对青田而言,稻田养鱼不仅养育了一方百姓,也孕育挖掘出灿烂的田鱼文化。青田田鱼与青田民间艺术结合,派生出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青田鱼灯舞。


作为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田鱼灯舞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每逢喜庆节令,村民们都要进行鱼灯舞表演,已广泛传播至海外青田籍华侨华人社区,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文化价值。


讲好农遗中国故事,青田建立了全球首个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并打造主题公园,每年举办“稻鱼之恋”文化节。


手握全球农业文化遗产这张“金名片”,如何更好地继承传统?


林霞表示,青田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仅发起成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联盟,编制两轮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发展十年规划,出台稻鱼共生保护办法;还传承古法育苗技艺,建立田鱼种质资源保护点。


同时,青田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开展农产品出口贸易国检改革试点,依托2万多家海外中餐馆,把稻鱼米、田鱼干端上海外餐桌,用舌尖上的美味传播中华民族农耕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自信。


接下来,青田县将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为契机,通过探索农业、文旅融合发展,按照“绿色健康、自然和谐”理念,启动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公园创建,打造“自然+人文+城乡”全域融合协调的大美农业公园,持续擦亮“稻鱼共生”的金字招牌,全方位展示青田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独特优势。


放眼青田,这个拥有33万华侨华人分布于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侨乡,正打造属于其独特的中西韵味。


编   辑 | 多乐
来   源 | 中国新闻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往期回顾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开幕  胡春华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致辞

大咖齐聚 论道农遗 |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专题论坛召开

快来答题啦~学习强国今日推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相关知识”专项答题

评论 | 擦亮农业文化遗产“金字招牌”


更多精彩请点击“世界青田”APP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下载页面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