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树下,回望石室
风华路漫漫,银杏叶相伴
悠悠校友意,殷殷母校情
掬一捧簌簌银杏,忆一段青葱岁月
今天让我们一起坐在银杏树下,
细细聆听校友陈颍与千年石室的故事
……
(文中图片,除特别说明,皆为作者所摄所绘)
今年7月,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一份从母校成都石室中学寄来的获奖证书,我年初画的“银杏叶画·石室记忆”系列在“文翁石室IP形象及校园文创设计”活动中获奖。离上一次获得中学美术奖,已经30多年过去,奖状捧在手里,既兴奋又感慨。
我与中学的缘分终归是离不开美术的。
作者成都四中初一学生证
1981年,我进入成都四中(后改名成都石室中学)读初中,到1987年高中毕业离开,在石室校园里度过了六年中学时光。这六年里,最为特别的记忆是美术课和美术活动,以及与美术老师潘后富老师的缘分。与潘老师的联系一直持续到我大学毕业出国留学,等我十年后归来,老师已经去世,我曾写《艺术是一盏明灯·忆石室中学潘后富老师》一文纪念潘老师和中学的美术时光。
(https://mp.weixin.qq.com/s/fCwePhUnrzT33lbbYzmTjg)
石室中学美术老师潘后富老师,1990年,照片由潘老师子女提供
我在大学学的是理科,毕业后留学,在通讯行业工作了十几年,美术似乎离我越来越远。
2011年回到北京,美术学院离住处不远,儿时的美术梦又开始复苏,于是在美院报名注册,走读进修了两年,并在此期间,与两位译者合作翻译了一本艺术史书出版。
2015年,我带上刚刚出版的译书,作为再访母校的见面礼,重返中学,得到年轻的美术老师刘静老师的热情接待,从此,开始了下一段与中学的美术之缘。
“欢迎来到石室中学最轻松的一节课,没有作业没有考试!” 整个课堂欢呼。2021年9月,刘静老师为高二学生上新学期第一堂美术课,我再一次坐在中学美术课堂里。
我与石室中学美术老师刘静老师在校园,2020年
去年秋天,再回母校,只见学校那几棵百年银杏满树金黄,落叶缤纷,拾起几片,滋生了用银杏叶创作的想法。琢磨绘画主题,我问自己,中学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我想应该就是:千年文脉的悠久历史,求实务虚的精神传承,银杏树下的青葱岁月。
画完三片叶子,送给母校,以之为线索,写下几段文字,来勾画我的石室记忆。
1
// 千年文脉,文翁石室 //
石室系列银杏叶画-石室中学,陈颍,2020年
石室中学始于西汉,光阴流转,岁月变迁,文翁当初在锦江边创立的这所学堂,历经沧桑和战乱,校名随着朝代和时代多次更替,但从未改变校址和中断办学。自1981年入学,我经历了最后一次校名的更改,佩戴的校徽也从毛体集字的“成都四中”换到郭沫若书法集字的“石室中学”。
这一次校名更改呼应源头,保持了文脉历史连续性和校史传奇。如果我们要问,奚为文翁精髓?何为石室特征?四川才子魏明伦在《石室赋》中答曰:岂止敦敦教诲,贵在循循善诱。以人间真理诲人,以人格魅力诱人。诲人不倦,诱人入胜。联想到文翁乃循吏办学,才子之笔确实写出精髓。
清代四川总督蒋攸铦 “文翁石室”,石室校史馆
随着校名的更改,校门也进行了重建,有很长一段时间校门在施工,我们从东边一道临时的校门进入,把自行车寄放校墙边的车棚。每天上学,看到新校门一天天建成古色古香的宏伟典雅的大门。清代四川总督蒋攸铦题的 “文翁石室”匾额,悬挂校门正中,后来为保护文物,使用了复制品,匾额原件保存于校史馆中。
左:“石室”标志;右:笔者“石室中学”校徽,中学所用书画印章
1983年更改校名时,也进行了 “石室”标志的设计。标志由潘老师设计,以篆书“石室”两字组合成钟的形状,经历了几个星期反复推敲后最后定稿,放在大门顶上。这款广为人知的“石室”标志,后来大量使用在学校的各种设计中。
2
// 求实务虚,志强智达 //
石室系列银杏叶画-求实务虚,陈颍,2020年
在石室两千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不少文人墨客、社会名流到访过石室,因此,为石室题诗作赋的名人和书法家很多,我记忆最深的还是郭沫若先生1958年为母校所题“求实务虚”横幅,制成匾额悬挂于学校接待室门廊正中。“志强智达”则取自于《墨子·修身》“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求实务虚,志强智达”已经成为石室学风。
石室接待室门廊,2017年,作者与弟弟陈韵
悬挂“求实务虚“匾额的接待室是一座典雅素净的民国建筑,也是曾经的石室校史陈列室,如今存放了不少郭老的手迹。据晚我几年进石室的弟弟讲,当年透过花窗能看到我留给中学的工笔画挂在里面,觉得自豪。我想他讲的就是这幅《百岁点将》,如今画稿犹存,原作已无处可寻。
百岁点将,陈颍,1985年
似乎冥冥之中有安排,中学毕业后我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而郭沫若先生则是这所大学的第一任校长,我与中学的缘分也因此有了延续。我是“揣着”郭老“求实务虚”这四个字上大学的,对我来说,这四个字不仅代表了求知精神,也蕴含了郭老所处的时代精神。
郭沫若先生在石室求学之时,正是清末到民国的“西学东渐,继往开来”时代,那个时期的石室校友,群星璀璨,“科举废除,新学兴起”在中学的教育实践,让人耳目一新。在新建的校史馆中看到一些当时的教学课程,让人惊讶佩服。
左:宣统元年(1909年)文科课程表;中:宣统二年(1910年)实课课程表;右:民国高中课程表
从当年的课程表上看到,宣统元年(1909年)文科和实科(理科)课程,数学学到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化学细分到无机、有机、分析、定量。到了民国,课程更加全面和细分,英文开设文法修辞、讲读和会话,第二外语有法语和德语,社会类开设科学史、心理学、法学、哲学和经济学,国学类有国文、文字学和文学史,当然也有当时的政治课:党义。当时有20多位外籍老师在校执教。从这些100多年前的课程表,我们可以一窥当年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这段历史值得将来仔细挖掘研究。
3
// 银杏树下,青葱岁月 //
石室系列银杏叶画-银杏树下,陈颍,2020年
1987年离开石室以后,校园的变化很大,除了校门和老的接待室还在,不变的就是校园里那几棵我们当年叫白果树的银杏了,百年银杏,依然枝繁叶茂,秋天里,叶子的颜色从绿变黄成秋香色,残留的一点绿为黄色增加了雅致感,秋意浓,色深沉。
翻看我的中学留言簿,看到好朋友兰非留下的这页小诗,仿佛又回到青葱岁月,少女时代,与同学在校园银杏树下散步聊天的日子。
作者高中毕业留言簿,同学兰非留言,1987年
石室中学,给与了我太多,寥寥数语,纸短情长。30年后,银杏树下,回望母校,道一声:谢谢你,文翁石室!
作者创作银杏叶画-石室记忆
作者赠与母校画作:银杏叶画-石室记忆,2020年
【作者简介】
陈颍,自由艺术家,翻译,撰稿人。毕业于成都石室中学,1987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学习高分子物理,后赴美国留学。在芝加哥Motorola做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十多年后,2011年起定居北京,期间在中央美院研究生班进修,并翻译出版艺术史。自幼喜爱艺术并坚持创作,作品在杂志和媒体上发表。近些年,她创作的“石头和爸爸”系列,银杏叶画系列和医院组画深受大家喜爱。
陈颍校友回忆:因为喜欢写字画画,在中学里一直担任宣传委员,放学后出板报墙报,是家常便饭,在大学军训的时候也没间断,大学里还为校刊插图,毕业后为校友公号做编辑,仍然还是在出板报。从读书到现在,已经换了几个方向,但是目前看来,出板报,才是终身职业。
往期推荐
运动场上石室人的360°——石室中学第45届秋季运动会圆满落幕
生命在运动中绽放·第45届秋季运动会开幕!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石室中学2021年新生军训完美结训
素材 | 校友陈颍
编辑丨卢露 王榕
审核丨学校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