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漳浦人物志】刘天富:培养1万多名厨师,著书弘扬漳浦美食

2017-08-06 漳浦晨报 漳浦晨报


砧板上,他用厨具奏响戛玉敲冰的欢快节奏,

锅铲间,他用双手舞出多彩娴熟的高超技艺,

食雕上,他用刻刀雕刻出惟妙惟肖的艺术食雕。


他是育桃李满天下的教育者,
他是传统美味佳肴的守护者,
也是攀登饮食文化新境界的探索者。



近期,他获得了"中国餐饮30年杰出人物奖",

成为30年来漳州唯一获此殊荣人士。

他,就是名厨刘天富(漳浦杜浔人)。



对于这个奖项,刘天富说:“得到这个奖我十分高兴,这是大家对我的认可,同时也鞭促了我,今后要更加负责,更加认真的为烹饪行业培养人才。81年到校求学,然后留校任教,直到现在36年,从初步加工到烹调师,从初级、到中级、到高级,到大师,从普教教师、到讲师、到高级讲师,这些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教学的压力,行业的压力,让我必须要认真对待这份工作。为漳州的饮食文化和漳浦的地方饮食文化做一点贡献。


弃画从厨,育桃李天下1963年,刘天富出生于漳浦县杜浔镇。刘天富从小酷爱画画,1980年,刘天富考上了一所工艺美术学院,因文革原因放弃了自己的绘画梦。之后,他萌生了“好男儿在军营”的梦想,便报名参军,但因家庭原因被搁浅。由于是城镇户口,便听取老师意见,考取技工学校。



1981年,刘天富考取了龙溪地区技工学校(现为漳州市第一技工学校),就读烹饪专业。这个专业在当时不被看好,但秉承着做一行爱一行的原则,刘天富在校十分努力、刻苦,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刘天富作品


1983年8月,因在校成绩优异,学校便让刘天富留校任教。

后来学校又送刘天富到上海市黄埔烹饪学校及酒店进修半年。进修后,刘天富带着他的所学,回校任教。



1984年 3月,学校的师资力量缺乏,刘天富在学校担任烹调技术、烹饪原料加工技术(包括刀工技术、分档取料、整料去骨、干货涨发、菜肴配料等科目的内容)、艺术拼盘、食品雕刻、烹饪原料知识等专业科目的教学工作。繁重的教学任务,也没让他放弃继续学习,提高烹饪技术。他购买了中外烹饪专业书籍数百册,收集全国各地烹饪技术表演录相几十盒等资料,反复阅读、观摩,尽情汲取大师们的精华。



同时刘天富拍摄、保存了不少自己的作品,经常拿出来观赏琢磨,与学生、同行探讨,出谋献策, 鼓励同行业打品牌、立形象。利用一切机会外出学习、考察、参加表演、交流和比赛,切磋技艺,博采众家之长。



刘天富认为烹饪也是一门艺术,烹饪者不仅要掌握好技艺,还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审美品位,因此他有计划地在实践课中穿插美学、营养学、心理学等内容。



在教学上,刘天富十分严苛,对学生专业技术学习的要求近乎苛刻,在各个环节都严格地把关。手把手亲自示范,直到学生完全掌握为止。因此,在漳州市第一技工学校有这样一种说法,凡是学习烹饪专业都要先过专业老师刘天富的基本功训练,才算是真正入了门。



36年来,刘天富培养了一万多名烹饪专业学生,遍布海内外,不少人担任了厨师长或总经理。其中有国家级烹饪大师3人、国家级烹饪名师12人、省级烹饪大师名师20人和国家级烹饪技师、高级烹调师百余人。

2001年省人事厅、省教育厅授予刘天富:“福建省优秀教师”。



食雕,因为喜欢所以坚持


因为喜欢艺术、喜欢画画,刘天富痴迷于食品雕刻。

刘天富说:“接触食雕是一次学校食雕观摩,因为我喜欢画画,看到食雕时,就觉得自己的画画梦在这里也可以实现。”于是他仔细观察各种动植物,并对照实物反复练习雕刻,不断地练习、模仿工艺品,刀工日臻成熟。



对于食雕,刘天富这样说:“食雕:一要有天赋,二要敢于创新,三要熟能生巧、四要有艺术结构和素养,五要有绘画功底,抓住食物特征,特色。”



1993年12月,刘天富参加第三届全国烹饪技术团体赛,他花了一个昼夜,用300多斤闽南产的芋头,精雕组合成满载鱼虾贝螺蟹等各种生猛海鲜的帆船果蔬雕,帆船果蔬雕长1.5米、宽0.5米,与厦门烹饪高手制作的各种美味佳肴同上展台,为厦门队荣获团体金杯奖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天富说:“一盘菜,如果有好的食雕相配,可以给顾客带来美的享受。”在所有的食材中,刘天富最喜欢做的是海鲜艺术拼盘雕刻。



创新开发,著书弘扬本土饮食文化

创新开发是一个永不间断的连续过程,也是厨师一辈子要思考研究的头等大事。

作为学校餐旅专业的教研室主任,刘天富除了平时的授课教学,还和老师们研究闽菜创新,既注重传统菜肴,还对菜品进行创新,将漳州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漳州“手抓面”是一道很有特色的小吃,“手抓面” 经过刘天富调味的增加与改良后,味道更香、口感更好、比较有传统滋味。

经过推广和申报,漳州“手抓面”打响了名气,被评为“福建名小吃”,后被评进“中国名小吃”的名录上。

漳浦杜浔筵肠,经过刘天富与徒弟改进开发,最后也成为“福建名小吃”,而后评进了“中国名小吃”。

多年为创漳州名品牌,刘天富开发了5道中国名菜、5道中华名小吃,6道福建名菜,21道福建名小吃,共计37道。



同时,刘天富也会引进外来菜品,结合闽南人的饮食特点加以改进,因闽菜的口味偏甜,种类很多,刀工巧妙,做法也很讲究。刘天富特别注意调味,在蒸、氽、炒、煨、爆、炸等方面既独具特色,又力求保持原汁原味。



刘天富根据自己三十多年的烹饪及教学经验,编辑出版了教材、书籍等十几册读物。主编有《高级中式烹调师技能鉴定理论考核指南》《中式烹调》《实习菜谱》《食雕与盘饰》《中式烹调一本通》《农家菜谱》《福建漳浦特色美食大全》;参编有国家、省厅题库、《福建名菜谱》《福建名小吃》《闽菜精萃》《漳州菜谱》《漳州小吃》等。

与漳州电视台合作的“漳州美食”栏目,教市民学做100多道家常传统菜;省台“舌尖之福”栏目,多次邀请他作为专家点评;1997年又获得东南卫视“福建之最”奖。



当谈到《福建漳浦特色美食大全》这本书时,刘天富说:“我是漳浦杜浔人,又是漳浦美食协会的顾问,想为自己的家乡出一份力,便和美食协会的领导人讨论编著一本有关于漳浦本土美食的书。这本书历经两年才完稿,内容丰富,不管是当地的食材、调味、小吃、食品工业、还是农家古老的腌制,全部都囊括进来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是比较全面,包括酒店菜、家常菜、传统菜、食品工艺、包括营养成分分析、食品的相宜相克、专业理论和冷盘点心的工艺亮相。其中一些传统工艺制作的编写很辛苦,要去寻找传承人,还有本土语言的转换,翻译,所以编写的困难、压力很大。但这本书是一定要编写出来,因为美食是旅游发展的一个必备项目,这对漳浦今后的旅游发展有帮助,可以作为宣传漳浦美食的名片。”


刘天富作品


对于未来,刘天富说:“在学校,进一步培养专业的人才,学习一体化教育,直接用实践来操作,让同学更有兴趣,更有动手能力,更有团体精神。同时希望今后能更好的编写、挖掘漳浦本地的美食文化,特别是一些传统的小吃,为家乡做点贡献。”


刘天富简介

刘天富,漳浦杜浔人,现任漳州市高级技工学校餐旅专业教研室主任、高级指导教师,高级技师,2012年成立福建省刘天富中式烹调技能大师工作室。中烹协第四届理事、中烹协名厨专业委员会委员、首届餐饮业国家一级评委、首届全国餐饮业认定师、首届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中国烹饪大师、闽菜大师、福建省烹协常务理事、闽菜技艺研究会副会长、漳州餐饮同业公会副会长、漳州市烹协副会长。省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中式面点、烹调专家组副主任委员、首席考评员,省市教师中、高级职务评审委员,多次参加全囯性、省市烹饪技能大赛评委、组长,蒲田市、石狮、漳浦美食协会专家顾问。



荣誉榜

2005年获中华金厨大奖暨最佳教育成就奖、全国优秀厨师

2001年省人事厅、省教育厅授予:“福建省优秀教师”

2004年由福建省经贸厅授予“福建省十佳厨师”

1985年由漳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漳州市学雷锋先进个人”

2011年11月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福建省百佳优秀考评员”

2010年由省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授予“福建省终身教育先进工作者”

第三届全国烹饪技术比赛个人获“果蔬雕”金牌、“艺术拼盘”银牌

1993、1999年,全国烹饪技术团体赛金牌奖三枚

30多年来曾经多次辅导、带队参加全国性和省市技术竞赛中,共获个人或团体一、二、三等奖及金、银、铜牌奖等几十个奖项。


名人语录

每个行业都要活到老学到老,每一天学点东西积累下来你就能丰富人生。


【漳浦晨报原创作品,其它公众号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漳浦人物志》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蓝色字就可查看)

【漳浦人物志】柯目前:50多年坚持每天游泳;74岁时参加马拉松比赛


【漳浦人物志】漳浦90后青年作家吴可彦,用文学重启人生,照亮前行路


【漳浦人物志】李庭申:沙西残疾少年成游泳冠军,七年书写泳池传奇


漳浦人物志】林万发:海的儿子,古雷人的骄傲!海上屡次勇救遇险者


【漳浦人物志】卢云秀:这位漳浦女儿为国争光了,在国际上大放光彩


【漳浦人物志】吴海城:一雕一凿20多年,这里的木头会说话!


【漳浦人物志】邱跃进:一心一意制作乐器,执着坚守一份匠心


【漳浦人物志】游金美:一把剪刀一张纸,漳浦立体剪纸创始人


★【漳浦人物志】林仲文:四十年如一日,研习传承黄道周书法第一人


★【漳浦人物志】林艳环:缘结竹马,传唱千年遗音


★【漳浦人物志】黄灶顺:坚守一生,只为创作心爱的连环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