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 | 我与江苏农信20年

胡晓宁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2023-03-28

农金眼

2001年9月,江苏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联社,2001年,一批“0001号”农商银行成立,打响了农信社改制农商银行“第一枪”,20年间,近1600家农商银行遍布全国各地。20年栉风沐雨,20年昂首奋进,农商银行的20年转型发展不一般!为此,《中国农村金融》杂志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农商银行改革20年”系列报道。本期带您走近江苏省联社运营管理部总经理胡晓宁的农信20年。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江苏省联社成立2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二十年发展硕果累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们要从党的历史和农信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20年前,我有缘参与了江苏省联社的创建工作。在省联社我先后在办公室、信贷管理处、稽核管理处、计划财务部以及运营管理部等部门工作过。20年的历练,我由一名办事员成长为负责一个部门的总经理。回顾20年,江苏农信的点滴仿佛就在眼前。20年,江苏农信陪伴了我的成长;20年,我也见证了江苏农信的成长。


“长风破浪会有时”



——二十年来,我们深化转型,
推动各项业务快速发展

江苏省联社成立之初,我在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那时江苏农信系统存款余额1170.5亿元,贷款余额745.7亿元,不良贷款率高达29%,并且连续10年处于行业亏损状态。经过20年的努力,江苏农信的各项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改革转型成绩斐然。省联社自成立以来,在省政府领导下,积极主动承担对辖内农商行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从2008年开始,省联社又主动调整履职重点,由“管理服务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突出规范制度、制定标准、加强督查等间接管理,充分尊重基层法人单位经营自主权,在全国率先淡出行政管理职能。20年来,我们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全国之最:经国务院批准,2001年9月,江苏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联社;第一家引进国有大行作为战略投资者;第一批完成股份制改造的6家农商行率先登陆资本市场。

行业实力再上台阶。省联社始终坚持服务三农市场定位,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至2021年9月末,江苏农信系统资产总额3.56万亿元,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75万亿元和2.19万亿元,存、贷款总量在省内银行同业中的排名均从改革前的第4位跃升至当前的第1位,较成立之初存款增长23.52倍、贷款增长29.37倍,不良贷款率1.4%、拨备覆盖率323.47%。20年来,江苏农信支付清算业务也得到了飞速发展。2020年,江苏农信全系统各渠道清算业务量216,436.16万笔、金额816,534.49亿元,分别较2017年增长151%、24.6%,在省内金融机构和全国农信系统中均排在前列。

企业价值得以体现。20年来,江苏农信系统队伍不断壮大,由成立之初的正式员工3.3万人,发展到目前的5.3万人。据统计,省联社成立以来累计盈利2154.34亿元、向国家上缴税收1026.99亿元。如今,江苏农信还以全省1/8的贷款份额,为全省经济发展贡献了1/3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3/5的普惠型涉农贷款、1/2的农户贷款和百分之百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信贷支持。

“咬定青山不放松”



——二十年来,我们坚守初心,
践行支农支小发展理念

2012年,我因工作需要由办公室调至信贷管理处,从事信贷管理工作。那时农信系统支农服务意识还较为淡薄,大额贷款占比普遍偏高。经过20年的努力,江苏农信已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 “阳光信贷”“便民服务”“信贷扶贫”三大支农服务品牌。

推行“阳光信贷工程”。省联社成立之初,率先探索开展“阳光信贷”业务模式。通过十多年的推广,取得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该做法得到了银保监会的认可,还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并向全国农信系统推广。如今,我们正在积极推进“阳光信贷-整村授信”工程,推出农户小额普惠信用贷款,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目前“阳光信贷-整村授信”工程,已走访行政村11213个,累计走访农户807.9万户,授信614.1万户,授信金额6206.3亿元。

推行“便民服务工程”。省联社于2011年在全省正式推广“金融便民服务到村”业务,并将此业务作为全省惠农便民重点工程强化落实,不断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向乡村和社区延伸。10年来,省联社不断强化业务管理,持续丰富平台功能,已实现基础金融服务、生活缴费、电子银行服务、社会服务等四大类业务功能。如今,全省农商行共设立1.2万个金融便民服务点,基本实现省内行政村全覆盖。

推行“信贷扶贫工程”。多年来,省联社与各级扶贫办、财政部门通力协作,积极投放扶贫小额贷款,为江苏脱贫目标提前实现作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自省联社成立至今年9月末,全系统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418.29亿元、惠及341.04万低收入农户。2002年,《江苏省探索扶贫小额贷款管理新模式》一文,被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的《信息参考》和国务院办公厅的《参阅文件》刊发,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了重要批示,要求转发各地、各部门参阅。


“千磨万击还坚劲”



——二十年来,我们筑牢底线,
构建全面风险防控体系

我任职信贷管理处期间,由于省联社人手不足,风险管理部门尚未成立,风险管理工作由信贷管理处承担。省联社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全行业风险管理工作。经过20年的努力,江苏农信已形成了机制完善、体系健全、管理科学的风险管理架构。

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一是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指导意见。明确了农商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与限额管理、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等工作要求。二是建立完善全面风险治理架构。省联社在主任室下成立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由省联社主任担任主任委员,在省联社层面进一步明确了全面风险管理牵头部门与类别风险管理归口部门。三是建立全面风险管理联席会议机制。按季开展全面风险清单式管理定量与定性评价,结合各类别风险报告,形成全省农商行全面风险管理评价分析报告。

上收信贷审批权限。省联社指导各农商行将授信审批权限全部上收总行,对授信业务职能事业部(准事业部)派驻授信审批人或风险管理人员,加强总行对分支机构的管理支撑,强化了对授信业务的风险管控,也不影响授信审批效率。同时,将相关要求固化到信管系统,实现系统管控。

加强风险前置管控。一是推广应用客户风险预警系统。通过接入行内行外数据,全面覆盖对公、对私信贷业务,为农商行提供了一套有效的信贷业务风控工具,帮助农商行精准有效控制“点”上的风险。二是推广应用隐患类贷款管理系统。对隐患类贷款进行穿透管理,实现对其风险、五级分类、处置情况的督导跟踪,从而实现对“线”上风险的管控。三是推广应用风险偏好与限额管理系统。提前发现问题、锁定对象、剖析成因,提示农商行及时有效防范“面”上的风险。

“何事政清如水镜”



——二十年来,我们夯实基础,
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2005年,有幸竞聘为稽核管理处副处长,记得当时稽核处只有4人,大部分审计工作委托外部审计机构或借调辖内农商行人员开展。20年来,省联社的审计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强化审计队伍建设。省联社始终坚持高标准配置审计人员,注重不同专业背景搭配,努力打造复合型的审计人才队伍。2016年底省联社成立了无锡、扬州、淮安和连云港4个区域审计中心。截至2021年9月末,省联社审计人员共计64人,全部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占84%,拥有CPA、CIA、CISA等资格证书的23人;审计人员占机关在编人员的13.82%。

深化审计系统应用。2017年省联社全面推广上线审计系统,对海量业务数据进行多维度的查询、筛选、对比、分析和挖掘,并将典型、高价值的分析过程以模型方式加以存储,自动跑批或手动执行,以便于准确、高效地发现审计线索。支持及时揭示潜在风险和违规问题,提升审计工作的前瞻性,实现了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的新审计模式。

突出审计成果运用。为了防止出现“一审了之”“重查轻改”“重查轻处”的现象,省联社着力推动建立审计成果运用长效机制。一是设计一套审计情况统计报表,及时掌握行业审计的情况;二是梳理、汇总、分析审计项目发现的问题,形成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并向社员大会和理事会报告;三是梳理年度审计中发现的重大、突出的问题,按照责任追究相关办法的要求,移交相关部门进行责任追究。

加强审计整改问责。省联社建立并落实整改工作“五项机制”,压实整改责任,提升审计成果运用成效。通过建立跟踪整改问题清单台账、开展审计跟踪回访、现场督查以及非现场建模跟踪等多种措施推动审计整改。省联社于2021年着力推动建立了常态化审计问责机制,持续加强问责力度,强化重点问题协调跟踪,推动审计发现问题追责问责工作有序开展。

“吹尽狂沙始到金”



——二十年来,我们统筹谋划,
打造财务精细管理模式

2012年至2016年,我在财务会计部任职副总经理,那几年省联社财务会计部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财务工作精细化管理上。

推进财务管理规范化。省联社于2010年上线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了财务工作自动化、集约化管理。截至目前,系统已平稳运行十一年。省联社还开发费用管理系统,提升费用智能化管控水平。围绕预算控制、发票查验、移动审批、自动记账、实时支付等系统功能建设目标,财务工作效率和自动化水平稳步提升。

推广会计管理精细化。省联社在全国农信系统中率先启动管理会计系统建设,自2014年9月起在全省陆续分批推广,实现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分析、成本分摊、模拟利润分析等功能,为经营决策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项目上线后,督促农商行提升管理会计绩效考核应用占比,进一步强化精细化管理和管理会计应用意识,促进辖内农商行财务管理转型。

构建流动性管理体系化。为有效防范省内农商行可能出现的突发性流动性风险,增强应急处置能力,维护全省农商行稳健运行,省联社从治理结构、风险计量、限额管理、日间管控、压力测试、优质资产管理、应急处置等多方着手,全面推进全省农商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2014年,江苏省财政厅牵头,设立了行业风险救助基金,对高风险农商行实施过渡性救助。

实现利率管理差异化。近年来,省联社指导农商行合理制定定价策略,改变传统的“跟风市场、不计成本”粗放式定价模式,努力扭转当前存贷利差持续收窄的不利局面。引导农商行主动降低活期、通知存款等利率敏感度较低存款产品的对客利率。根据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会议精神,存款利率上限的定价方式由 “基准利率×倍数”调整为“基准利率+基点”的方式。

“草色岚光日日新”



——二十年来,我们创新引领,
发挥科技赋能竞争优势

2017年,省联社运营管理工作从财务会计部划出,单设了运营管理部,由我出任运营管理部总经理。我们在推进运营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同时,策应省联社科技赋能战略,积极探索运营数字化转型工作。

建设柜面无纸化系统。江苏省联社于2018年3月启动柜面无纸化、电子档案、风险预警、联网核查和统一门户等系统组成的无纸化项目群建设。截至2021年9月末,全省网内农商行交易总数为9,170.61万笔,其中无纸化交易为7,521.55万笔,无纸化交易占比为82.02%,业务凭证总数为9,392.47万张,无纸化凭证数为7,598.75万张,纸质凭证替代率为80.90%。

上线智能自助柜台。为了提高柜面服务效率,提升客户体验度, 依托柜面无纸化,省联社上线了智能自助柜台(以下简称STM)系统。系统具有银行卡、签约业务、账户管理、理财业务、信用卡、生活服务、存单等10大类,共计165项功能点,柜面90%的个人业务均可通过机具办理。截至2021年9月末,全省农商行配备STM8,508台;通过STM办理的非现金业务达到7,132.4万笔,对应柜面84.05%的对私非现金业务已分流至STM办理。

部署智能账管系统。为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近年来,省联社上线了智能化账管系统,实现了企业开户客户线上预约,网点上门尽调,自动预警复核,档案自动归档。同时系统还实现了账户从开户、变更、久悬到销户的全流程管理。系统上线后,大幅缩短了企业的开户时间。该系统在2020年度“第四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科技创新优秀案例”评选中荣获“应用创新优秀案例”。

推广手机号码支付。为确保“手机号码支付”业务推广有效落地和稳步推进,省联社通过加强组织动员,开展宣传培训,落实责任分工,定期通报总结,强化考核推动等综合措施,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截至2021年10月末,手机号码支付业务客户数达363.42万户,位居省内银行机构第1名。位居省内银行机构第1名。近两年多次获得人民银行总行表彰,2019年获得“推广主力机构”称号等两次荣誉、2020年获得“推广卓越机构”称号。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明年我即将光荣退居二线,但我仍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我所热爱的农信事业,时刻关注江苏农信的发展和进步。我相信在省联社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江苏农信必将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领学精神 | 吴万善:要响应伟大号召  在实现农商行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
独家 | 100亿是起点,远不是终点!看银担合作为“农”解忧的“江苏样板”

编辑:王玺;审校:王峥;审核:王文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