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调国际】一切皆有可能——带你走进世界银行集团廉政局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二战之后世界经济的“三驾马车”,在重建战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作用。在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世界银行也扮演着监管国际交易、促进公平竞争的角色。是何种因素吸引了本期嘉宾走进世行廉政局,而后又选择了廉政合规作为自己的执业方向?有志于在国际组织立足的中国学子们又应当从哪些方面提升自己呢?本期专访,我们邀请到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郑丹妮,带您走进世界银行集团廉政局一探究竟。
一、嘉宾简介
郑丹妮,中山大学2013届法学学士、上海交通大学2016届法学硕士,曾在美国杜克大学、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交换学习。四年国奖、入选教育部《希望——2012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录》,中山大学2013年大学生年度人物。曾获荷兰海牙2013年国际刑事法院审判竞赛(中文)国际决赛冠军、第三届广东省“律政之星”法律人风采大赛一等奖。曾先后在美国科文顿·柏灵律师事务所(Covington & Burling LLP)、英国安理国际律师事务所(Allen & Overy LLP)、世界银行集团廉政局实习,现供职于英国富而德律师事务所(Freshfields Bruckhaus Deringer)香港办公室,从事合规调查、国际仲裁等争议解决业务。
本期嘉宾郑丹妮
摄于世界银行集团廉政局
二、机构概况
世界银行集团(The World Bank Group)作为联合国专门机构,有两个宏伟目标:在一代人时间内,终结极度贫困、促进共享繁荣。世界银行集团由五个机构组成:(1)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负责向中等收入国家政府和信誉良好的低收入国家政府提供贷款;(2)国际开发协会(IDA),负责向最贫困国家的政府提供无息贷款(也称信贷)和赠款;(3)国际金融公司(IFC),负责投融资、动员国际金融市场资金以及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咨询服务;(4)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负责向投资者和贷款方提供政治风险担保;(5)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负责提供针对国际投资争端的调解和仲裁机制。其中,IBRD与IDA又合称为世界银行(The World Bank)。
世界银行集团廉政局是直属于世界银行集团的一个独立部门,英文名称为The World Bank Group Integrity Vice Presidency,简称INT,其前身是1999年成立的世界银行集团廉政办公室。基于设立协议为世界银行集团赋予的信义义务(fiduciary duty),为了确保世界银行集团的资金能用于“发展”这一初衷,当企业或个人被INT通过调查发现存在欺诈(fraud)、贪污(corruption)、串通舞弊(collusion)、胁迫(coercion)或阻扰交易(obstruction)这五类应制裁行为时,世行将对其进行制裁。被制裁的实体将永久性或在一段时期内丧失获得世行融资项目的合同的资格。同时,INT一般会将有关证据移交所在国家的主管部门,由它们根据国内法对被制裁的企业或个人采取行动。目前世行制裁制度的重点为:要求受制裁方满足一定的廉政合规条件,方能重新参与由世行提供融资的项目。此外,INT也负责调查对世行员工不当行为(misconduct)的指控,并管理世行的自愿披露计划。
世界银行集团廉政局logo
三、经验分享
(一)实习准备篇
Q1:是什么让您萌生了去世界银行实习的想法?在大学期间就有志于从事反腐败领域的工作么?
A:去世界银行实习的念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的渐进过程。于我而言,“世界银行”原本只是教科书上曾出现过的概念。大三之前,我从未想过去世界银行实习,因为那时不曾听说过类似的先例,国际组织未免太过遥远。
到了大三,我开始陆续听说在国际组织实习或工作的成功范例。最初是得知一位中大师兄在读研期间申请到前南刑庭的实习机会,后来又得知一位高中同班同学通过人大法学院的项目到欧洲人权法院实习。恰巧,在国际法院工作的郑园学姐在那时到中大法学院开讲座,分享她在联合国的实习工作经历。这些事迹隐约传达着一种可能性——除了公检法和律所,法科学子还可以选择到国际组织实习和工作;虽然很难,但是并非不可以。
大四保研时,我在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官网上浏览得知交大提供去世界银行的实习机会,并且有丰沛的海外留学资源,因此最后选择了交大攻读法学硕士;正是从那时开始,去世界银行实习的念头开始萌芽。
保研后,我又幸运地成为2013年国际刑事法院审判竞赛中大代表队的一员。中大法学院虽极少参加国际性赛事,但经过长达七个月的努力,我们不仅扫荡了国内赛的一等奖、最佳书状奖、最佳检察官奖,还一举拿下了荷兰海牙决赛的冠军及最佳辩手奖。在海牙期间,我们有幸受邀参观了国际法院、前南刑庭、黎巴嫩特别法庭等国际组织,近距离接触到在国际组织工作的法律人。这一经历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一切皆有可能”,国际组织在我看来也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可触及的具体的存在。我希望有机会亲自一探究竟,而交大提供的世界银行实习项目无疑为这一愿景提供了捷径。
至于对反腐败领域的兴趣,我想是成长环境埋下的种子,而后又受国家政策、实习经历的影响而最终确定。在我的家乡,贪污腐败现象并不少见,百姓的思维定式令人揪心国家前景;而在大四那年,反腐败开始成为中国政府和公众的关注焦点,着实振奋人心。研一暑假,我第一次到律所实习,实习单位是美国科文顿·柏灵律师事务所(Covington & Burling LLP,排名Vault 11-13波动),而主要做的业务便是FCPA(美国反海外腐败法);这让我惊奇地发现:原来反腐败并非检察院、反贪局、纪委的“特权”,律所也能在反腐败领域有所作为。后来,我如愿到世界银行实习,廉政局的工作和FCPA比较相似,进一步让我意识到:国际组织在反腐败领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通过参与各个业务环节的工作,越发觉得这一领域很有意思、同时很有意义,这才正视自己的兴趣,决定追随内心的正义感,尝试在反腐败、廉政合规领域继续前行。
Q2:世行之前的实习经历对于您在世行的实习是否有相应的帮助?
A: 在世行之前,我曾在法院、律所、企业法务分别实习,其中与INT的工作最为相关的经历当属研究生阶段在Covington的实习经历。Covington的总部恰好也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在美国本土(尤其是首都)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Covington实习期间,我主要协助上海、北京办公室的FCPA团队围绕白领犯罪、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开展法律研究、撰写英文备忘录,接触并初步了解了与商业贿赂、窃听、钓鱼执法、国家秘密、中纪委等相关的法律问题,对大陆擅长白领犯罪的律师情况也有了认识。另外,外资所的办公环境、语言环境也与国际组织比较类似。因此,这段实习经历不仅在申请、选拔阶段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也有助于我适应世行的工作环境、为完成反腐败相关任务提供了基础的背景认知。
Q3:世行里的中国工作人士和实习生有多少?教育和实践背景如何?
A:我记得在2015年11月看到过一组数据:截至去年10月底,WBG在全球范围内的授薪员工中有447名中国人,约占2.8%;而世行总部隔壁的IMF在全球范围内约有6%的员工是中国人,即146人。从绝对数量来看,在世行工作的中国人数量可能比大家想象的多很多;但从比例来看,中国仍属于“under-represented nationalities”。更关键的是,在世行工作的中国人大都从事经济金融分析、投资、翻译、IT等,法律背景的员工寥寥无几。
就INT而言,目前法律背景的工作人士只有两位青年女性。其中,一位是国内本硕+美国T14 LLM,另一位是国内本科+美国JD。此外,有一位forensic accountant也是中国人,曾在香港的四大工作过,主要从事审计;还有一位中国女士在世行工作了一辈子,之前都在业务部门,近几年才调任INT,2015年末已经退休了。INT实习生中的中国人同样不多,目前国内仅上海交大与INT建立了实习合作项目,每年春秋季学期各派一名实习生;有时候美国本地的实习生中也会出现中国人,例如在我实习期间,来自Duke的JD实习生就是中国国籍。
世行的Legal Vice Presidency里头中国人也相当少。据我有限的了解,在我实习期间,有一位中国财政部官员被借调到该部门。另外,我目前就职的Freshfields争议解决团队中,有一位律师曾在世行法律部工作两年,在那之前,他在人大读完本硕、并在北京某top内所工作了两年。世行法律部似乎很少招实习生。
Q4:您当时是如何进入世界银行实习的?是否有相应的考核?这些考核主要的内容、形式是什么?
A:我是借助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的海外实习项目进入世行实习的。根据凯原法学院与INT的合作协议,学院每年可向INT派出2名实习生,春、秋季学期各一名,学院须提供相应的实习赞助。2014年底,我经历四轮考核,喜获2015年秋季世行实习资格;2015年初,上海睿银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在学院设立了专项奖学金,为每名被派往世行实习的学生提供4万元奖学金赞助。此后,我在世行人力资源部门的帮助下,顺利获批美国G4签证。
四轮考核主要分为学院和INT两部分。第一轮是学院根据申请材料(简历、个人陈述、英文水平资格证书)进行初步筛选,硬性指标包括:1)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至少已完成硕士一年级课程;2)具有至少半年以上的欧美国家留学经历,且学习成绩优秀,正在美国交流的同学优先考虑;3)相关英语能力考试(TOEFL/GRE/CET 6等)成绩优秀,能适应英语工作环境、口语流利、书面表达能力强。第二轮是学院对通过初选的人进行面试,面试全英文,主要围绕简历提问。第三轮是INT对学院推荐人选进行skype视频面试,同样是围绕简历提问,也会问及职业规划。第四轮是INT要求面试之后提交的Statement of Interest和Writing Sample。从提交申请到拿下offer,总共历时两个月。
Q5:您认为什么因素使得您在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了这个名额?
A: 首先是硬件方面。GPA虽不代表一切,但不可否认在各种类型的校内选拔中,GPA通常是第一项考虑指标,同时也反映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勤奋程度。我虽然活跃于诸多比赛和学生活动,但始终恪守学生的本分,对课业不敢掉以轻心。我以中山大学本科全级第一的成绩保研到上海交大,研究生阶段也在法学硕士班中排名第二,这是第一项优势。第二项优势是借助凯原法学院的留学资源,在研二上学期到美国杜克大学法学院交换,恰好满足“正在美国交流”的优先条件;同时,Duke也是凯原法学院提供的美国交换项目中排名最靠前的学校。第三项优势是我在Duke交换期间选修了U.S. Legal Analysis, Research and Writing这一门LLM必修课程,期中考核写的memo拿下了全班最高分,恰好可作为INT要求提交的Writing Sample。
其次是软件方面。相关实习经历、模拟法庭经历以及国际视野都会是很大优势。Covington的FCPA实习经历与INT业务非常相关,在ICC Moot Court中取得的好成绩也反映了法律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此外,在荷兰海牙比赛的见闻、在美国交换期间的活动,以及对国际组织工作状态的初步了解,都有助于开阔国际视野。
最后是怀着一颗平常心。不把国际组织的头衔看得太重,把面试当做与未来同事聊天、加深双方相互了解的过程,也就不会在面试中惊慌失措、影响正常发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很多时候缘分、运气也是重要因素。我也是在研二时恰好赶上了凯原法学院正式启动世行实习项目,最终幸运地成为第一批实习生,或许也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吧。
Q6:对于其他学校的同学而言,如何才能进入世界银行实习?是否有公开的申请渠道、固定的招聘时间表和招聘形式?
A:由于经费有限、又不愿实习生沦为廉价劳动力,世界银行集团的实习通常要求由第三方赞助、或由学校提供学分,不允许自费实习。从这一点而言,与联合国允许自费实习相比,世界银行集团的实习更难申请。正因此,世界银行的实习生来源通常是基于学校或政府的合作项目。在我实习期间,INT的实习生主要来自美国本土学校,如Duke、GULC、GWU等。这些学校一般会在内网中公布世行的实习职位空缺,学生自行申请、拿下offer后,再向学校申请提供学分支持;与交大的合作项目不同,这些学校并不保证每年有多少名学生能获得INT的offer,不过美国本土学校(尤其是华盛顿特区)的学生申请难度会比美国之外学校的低很多。此外,德国、意大利政府也有实习合作项目,韩国则为其检察官提供借调到INT的机会。据悉,NYU和交大类似,为实习生提供奖学金赞助。
世行官网也会开放寒暑假实习项目的申请,并为这些实习生提供时薪(食宿自理)。寒暑假实习的申请人必须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已完成第一年学业)或博士学位。但是,这一申请渠道的竞争激烈程度比上述合作项目的高很多。据官网介绍,世行每年约收到5000份暑期实习申请、约3000份寒假实习申请,而每年接收的实习生不到200人。以INT为例,寒暑假实习生通常来自耶鲁、哈佛、牛津、剑桥等世界级名校。
因此,进入世界银行实习的关键是进入有合作项目的学校或世界级名校。如果出国留学,美国会是推荐首选;如果国内升学,欢迎选择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至于公开申请寒暑假实习的信息(如时间表等),均可在世行官网上查看。
Q7:有观点认为国际组织通常更加青睐来自英语国家的法学院学生,那么对于非英语国家的学生而言,更加需要注重哪些素质?世行比较喜欢什么样的人?
A:就国籍和教育背景而言,国际组织一般都提倡多样性,不会刻意偏爱说英语的国家。关于这一观点的症结,我认为关键在于英语的流利程度、国际化视野和思维。来自说英语国家的法学院学生通常英语水平较高,甚至是native-speaker,这有利于国际组织内的工作开展和日常交流。非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到英语国家学习,或从大陆法系到英美法系学习,都有助于打开国际视野、培养多元思维、包容文化差异。这些特质才是国际组织真正青睐之处。
相应地,对于非英语国家的学生而言,首要任务在于提高英语水平,即使很难接近native-speaker,也须做到将英语作为办公语言;同时,最好能再掌握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或葡萄牙语等国际组织常用语言。其次,通过海外留学(包括但不限于攻读学位、交换项目、寒暑假短期交流项目)、参加Moot Court等方式学习英美法系的思维和写作方式。再次,多积累相关实习、工作经验,律所、司法仲裁机构、NGO等经历都对于国际组织的申请有帮助。
至于世行倾向的人选,由于世行内部的部门、岗位很多,恐怕我只能以INT为例。INT的同事绝大多数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经历丰富,有的来自发达国家,有的来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有的曾在本国外交部、大使馆、财政部、证监会担任高官,有的曾在联合国、其它多边开发银行或NGO工作,也有的是JPO(Junior Professional Officer)……总体而言,INT倾向于招有“相关”工作经验、专业素质高、有跨国经历的人选,这或许也能说明世行整体的招聘倾向。
Q8:实习后是否有机会留用?部门之间流动如何?
A:实习后是有机会留用的,但不同时期的难易程度有差别,同时取决于个人背景和工作表现。如前所述,INT中绝大多数员工有着多年工作经验,无工作经验直接被录用的人屈指可数。值得一提的是,现任两名法律背景的中国女士都是通过实习直接被录用,但这发生在数年之前;如今世行整体在进行重组、经费紧张,INT处于满员状态,无工作经验的实习生几乎不可能被录用。在我实习期间,INT总共约11名实习生,最终只有一位已工作11年的韩国女士争取到了授薪续期合同,但六个月后能否继续留用,仍取决于届时有无名额空缺。
在世行内部,流动性和部门相关。业务部门之间,由于技能、经验相通,流动的机会较大。但INT的职能相对特殊且独立,顶多是在Legal、Ethics这类法律相关部门之间流动,流动到其它部门的可能性较小。不过,鉴于亚开行等多边发展银行以及不少其它国际组织内部都设置了与INT相似的职能部门,律所的FCPA、regulatory investigation等业务、企业的合规部门业务也与INT的技能、经验相通,INT的实习工作经历仍然是可转化的。
(二)实习经历篇
Q9:您在世界银行主要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A: 在介绍工作职责之前,我认为有必要先行介绍世行的两级行政制裁程序。当企业或个人被INT通过调查发现存在欺诈(fraud)、贪污(corruption)、串通舞弊(collusion)、胁迫(coercion)或阻扰交易(obstruction)这五类应制裁行为时,世行将对其进行制裁。在某种程度上,INT的角色相当于检察官,资格暂停与取消办公室(Office of Suspension and Debarment,简称OSD)相当于一审法官,制裁委员会(Sanctions Board)相当于二审法官。如果OSD认为INT提交的证据充足,且调查对象对指控或制裁建议不予申诉,调查对象将被实施OSD所建议的制裁,这将同时触发其它多边开发银行交叉取消资格。如果调查对象选择申诉,制裁委员会将重新审核所有证据,还可能举行听证会;制裁委员会的决定具有终局性。此外,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协商解决机制对调查对象实施制裁。
在INT实习期间,我的“编制”隶属于特别诉讼组(Special Litigation Unit,简称SLU)。不过,我的实习内容并不局限于SLU的常规工作。由于机会难得,我每每倾向于多揽活、多学习,也因此得以充分参与INT各环节的业务工作;在同期实习生中,我所接触的业务环节应当是最多的,这一点也让我深感自豪。
在Investigator负责的环节,我主要跟进了两个中国的世行贷款项目调查,并有幸深入参与了如下每一项业务流程(“最终调查报告”除外):
(根据嘉宾采访内容整理)
在Investigator完成上述工作后,案件转由Litigator负责。在这个环节,我曾草拟了一份13页的“资格暂停请求”(Request for Temporary Suspension,简称ETS),该法律文件用于在调查结束前对特定调查对象实施暂停资格。此外,我还撰写了4份“移交报告”(Referral Report),分别涉及亚美尼亚、秘鲁、喀麦隆、尼日尔等国,用以将世行掌握的证据移交涉案国的主管部门,由它们根据国内法提起自主调查。
除了上述业务,我还协助ICO对被制裁的中国企业提交的合规改进证明材料进行了评估,协助SLU对世行报告进行了评注、对联合国专门机构及亚开行的反腐制裁机制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在宾大沃顿商学院与INT的合作调研项目中帮忙检索世行项目供应商的联系信息等。
Q10:您觉得在世行的实习锻炼了您哪一方面或哪几方面的能力?
A:首先是提升了在国际化环境工作的能力。虽然去世行之前我先后在Covington和A&O两家top外所实习过,但大陆的外所中终究大部分是大陆人。在INT的中国人极少,同事们来自世界五大洲,不一样的肤色、不一样的口音、不一样的文化,迫使你走出comfort zone,积极参与活动、融入新集体中。很快你会发现,同事们都非常友善,尽管他们之前或现在的头衔听起来高不可攀。
其次是进一步积累了反腐败、合规的相关经验。在Covington实习时,主要做legal research和写memo;直到在世行实习,才接触到通过阅读海量文件捕捉red flags、准备interview这一类典型的调查工作。在INT的语境下,调查需要紧紧围绕可制裁行为的定义和构成,以搭建一条完整的证据链,还原出一个逻辑自洽的故事,充分证明涉案企业或个人应受世行制裁。同时,通过世行的实习,我得以跳出传统视角,从国际组织的角度审视各国政府、各行各业的反腐败机制及所付出的努力,这种全局观是潜移默化的。
Q11:您在实习过程中让您印象最深刻的一项工作是什么?
A: 实习过程中的任务都历历在目,尤其是前面提到的两个中国案件及四份移交报告。比较特别的是,我原本只参与SLU和EAP的工作,恰好当时ICO正在与一家中国企业接洽,该企业提交了大量合规改进的佐证材料,ICO却没有员工懂中文,我在SLU的直属上司便指派我予以协助。
为了帮助ICO的韩国实习生完成任务,我和她相互配合,我全程口译中文资料、她则将英文翻译写在便签纸上粘贴于相应中文,埋头苦干一整天后,总算逐一审核确认该中国企业基本完成了ICO建议的改进措施。后来,ICO又邀请我参加与该中国企业的电话会议,对少数存疑之处再次进行了沟通确认。在电话会议尾声,中国企业的领导层诚恳地请我代为转达他们希望尽快恢复参与世行项目资格的迫切诉求,这也让我感触良多——中国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不仅需要更多懂得国际规则的中国人才,也需要中国企业加强遵守国际规则的自律。
Q12:世界银行是否有相应的培训活动?您觉得让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场或哪几场?
A: 世行总部紧挨着IMF总部,二者各自都有很多免费讲座。特别地,11月是世行年度的Internal Justice Week和Law, Justice and Development Week,满满当当的两周都是与法律专业相关的系列讲座。另外,INT本身也会提供各色培训。报到当天,实习生们便会收到一份厚厚的工作手册,其后还会有关于INT工作流程、适用指南的培训,以及世行对每一位新员工要求的安全培训。不过,印象最深、也是最有意思的培训,当属角色扮演形式的培训。
我参加了三场角色扮演形式的培训。其一为单方模拟的调查员培训:实习生们围坐在一起,分工合作,模仿调查员围绕一个虚拟案件从一叠资料中挖掘应制裁行为的蛛丝马迹。其二为双方模拟的调查员培训:INT人员模拟世行任务组人员,世行任务组人员模拟INT人员,分坐在不同房间里,借助软件模拟一个案件从收到投诉到移交INT的全过程。其三是侧重法务会计的调查员培训:和世行的审计部门合作,形式与第一种培训类似,只是虚拟案件和资料更侧重于财务方面。这三种培训视情形须花费半天至一天不等。通过参与这些培训,我意识到:除了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等传统法学竞赛外,还可以有很多种模拟法律实务的方式。
本期嘉宾郑丹妮摄
Q13:您在实习当中有什么小花絮、小插曲可以分享给同学们么?
A: 在世行的实习充实而有趣。工作日朝九晚五,虽然并非每天都在赶deadline,但也无须担心无所事事。一方面,只要足够积极主动,实习生也能参与到很多环节的业务工作;另一方面,世行和隔壁的IMF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活动,INT内部也常常会有小乐子。
我所在的SLU每周都会召开全员例会,但更多地像碰头会,大家欢乐轻松地报告过去一周自己完成的工作和经历的有意思的事,通常伴随着瓜分巧克力。INT会在小会议室的办公桌上举行内部的乒乓球决赛,也会在大会议室里组织K歌大赛;我的其中一位上司在工作中是典型的女强人形象,每天风尘仆仆,私下里却是“孩子王”,常常组织实习生们聚会。
实习生及借调检察官合影
(三)感悟和寄语
Q14:这一次实习对您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今后的职业规划如何?
A: 在世行实习期间,通过对INT各环节业务的参与、对国际组织内反腐败机制的深入了解以及与众多杰出、敬业而充满正义感的同事的交流,我逐渐正视自己对于廉政合规这一业务领域的热爱,并决定为之付诸努力。目前我已入职英国富而德律师事务所香港办公室,从事合规调查、国际仲裁等争议解决业务;之后打算再去美国留学,后续发展保留多种可能性。
Q15:对有志于从事廉政合规工作的同学们有什么寄语和期望?
A:一是保持开放心态,趁年轻时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接触不同的领域,挖掘自己的职业兴趣。对于廉政合规,不同人有不同看法,但最关键的是通过实践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遵从内心的召唤。
二是学会顺势而为。且不论当前中国的反腐败高压态势与外所火热的FCPA业务,各国的合规监管大抵呈收紧趋势,亚投行、金砖银行等国际组织都需要设立机制保障资金用到实处,企业的合规部门与法务部门一样需要法律人才。中国终将迎来一个廉洁的未来。
三是踏实走好每一步,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提前规划、坚决执行,跨越从心到手的距离,你会发现梦想其实离自己很近。
四、采访手记
在被这篇干货满满的经验分享击中之后,不知亲爱的读者您是否和小编一样心潮澎湃、又燃烧起斗志呢?
小编曾有一段时间处于比较迷惘的状态,但后来发现:如果选择尝试,有可能失败;如果不去尝试,只能永远失败。有句话说得好: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和本期嘉宾交流的过程中,我读到了一种“一切皆有可能”的精神。作为青年法科学子,要不断地敢于尝试,在探索中找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真正做到follow your heart。在探索的同时,也不忘多学习前人的经验,增长自己的知识面。嘉宾也在访谈中提到,从前“反腐”一词可能只是在国内媒体中听到,而在世界银行实习的经历也使她认识到不仅仅是国内的公检法,国际组织也是反腐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她也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最终选择了廉政合规作为自己的执业方向。
最后,小编想以最近正在热映的《疯狂动物城》作结。这部电影无疑再次引发了一场大讨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努力是否一定会成功。我相信影片中的兔子朱迪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Anyone can be anything. 在当今这个包容多元文化的世界,需要有更多的朱迪们去打破旧有的偏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而D调国际系列的文章,正是旨在鼓励更多的青年法科学子们像朱迪那样,在跨地域合作和发展正如火如荼的时代背景之下,勇敢投身于国际法律事业,创造无限的可能,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成为一名真正的“世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