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安忆关于突破写作瓶颈期的9条建议

文学当代 2024-01-29

 ©Henni Alftan 




01
文学它确实是需要天赋的,天赋很重要,可以说是一个决定性的条件,但是天赋是不能教的。另外一部分则由你的生活经验来决定。应该说,文学还是有一部分可以教的东西,这部分就是技术性的东西。比方说,小说的虚构能力,框架和结构,包括语言,那么我至少可以让学生知道,什么语言是好的语言,什么语言是垃圾语言。这种东西我觉得还是可以培养的。

02
作家,起码要有一个虚构的能力,比如,你告诉我你有很多的生活经验,你有很多的不高兴,或者愉快的事情。可问题是,你要把这些从你自身经验里生发出来的感情,通过一定的技巧,虚构成一个故事,那就是一种能力。我们现在经常出现一些作家,很快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消耗完了,非常浪费地就把自己的感情用完了,写了一篇两篇作品很好,以后再也难以为继了,之后就什么东西都没有了。

03
欧·亨利式的短篇小说已经是很古典的,但不得不承认,这些短篇编得真好,这种写作技巧脱胎于古代的寓言。古代寓言,哪怕非常微小,几百个字都要完整讲一个故事。小说本质上就是讲故事。

04
最初写作的时候都是因为心里面有很多很多的感情需要抒发,有很多很多的故事要说,而且都是跟自己的经历有关系的。但是当你要成为一个职业作家的时候,显然是不够的,这个时候你的重点会从一开始的宣泄、表达,变成了想要创造一个故事,而不仅仅是写自己的经历。

05
我现在想告诉这些年轻人,假如你不能在文学里面得到乐趣,你就不要写,因为除了得到乐趣得不到别的回报。

06
在我最初的写作里面,经验是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我觉得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是很贪婪的,似乎是张开了所有的感官,每一个毛孔都在不断地吸收经验,像海绵吸水一样,把自己注得非常饱满。这个时候写作就是把吸入的东西慢慢地释放出来,让它流淌出来。我最初的写作说宣泄也罢、描写也罢,其实就是在释放自己的经验。

07
人们经常用“瓶颈”来描写停滞不前的状态。其实,写作者真正的瓶颈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这种瓶颈不是说你写得不好,而是在于你会忽然对写作这个事情感到厌倦,觉得我写也不是,不写也不是。这才是真正的瓶颈。在这种时候,你不能够放下笔,也许一旦放下笔,再也不写了,你会过着一种再也得不到满足的生活。但是,你也不能硬写,因为硬写的话会把你写伤掉,从此你会非常非常厌倦写作这件事情。我觉得每个写作者都会经历这种阶段,这个时候谁也帮不到你,只有靠你自己慢慢挣扎出来。

08
这些年来,有一个最重要的、越来越明显的变化,就是我对小说的认识越来越朴素。我觉得小说就是要讲一个故事,要讲一个好听的故事,不要去为难读者。我曾经写过很多实验性小说,都是很晦涩很暧昧,时空交错,目的不明确,人物面目模糊的故事,因为我很想挣脱故事,摆脱小说的陈规。可是到现在为止,我越来越觉得对我来说,小说的理想很简单,就是讲故事。

09
你会发现历史本身都为你准备好了所有的条件,余下来的就是设想具体的人和事,这时候就要启用你的经验,启用你对你周围生活事物的观察和认识,你会发现人和人,无论跨越多么不同的时代,多么漫长的时间,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王安忆,当代作家,祖籍福建,生于南京。曾在安徽农村插队,后当过文工团演奏员、文学编辑。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六九届初中生》《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启蒙时代》《天香》《匿名》等十余部,以及大量中短篇小说、散文、文学理论作品。





- the end -
编辑:孙莳麦来源:公众号【创意写作坊】*文字内容经网络整理



×相关阅读


▽▽▽▽▽

王安忆|《长恨歌》|人民文学出版社

点击图片 购买《长恨歌》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做了李主任的“金丝雀”,使她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表面上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在艰难的生活与心灵的纠结中生下女儿薇薇并将她抚养成人。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女儿同学的男朋友为了金钱,使王琦瑶命丧黄泉。本书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

王安忆|《小说课堂》|人民文学出版社

点击图片 购买《小说课堂》


 《小说讲堂》是作家王安忆的讲义汇编集,收入了她在大学课堂上开设“小说课程”及在不同场合讲座小说及文学课程时的18篇讲稿。


讲稿内容都是紧紧围绕着“小说”话题来展开:有对具体小说名篇的解读和分析,如《解读〈悲惨世界〉》《圣女娜塔莎——讲述〈战争与和平〉》;有对小说作家风格特质的专门赏析,如《虚构——谈苏童小说》《喧哗与静默——谈莫言小说》;更多的则是对小说创作环节中诸多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论述,关于小说与电影、小说的情节、小说的异质性、经验性写作,等等。


这些话题所涉及的问题都很专门,但由王安忆讲来,则风格轻松、感受细腻、论述严谨,这要得益于作为小说家的作者对于小说文体的深刻理解和多年创作实践的积累。


如果说,文学家都是以感性为主的,那么同样的,王安忆对小说的评论及分析,也是感性色彩浓重的,重在体验和感受,而非理论归纳。这种体验式和赏析式为主的分析是非学院化的。


阅读这本书,乐趣和所得就在于,你会从一个小说家的眼中来重新定位这个文体,发掘和重塑小说的核心与构成,理解小说中现实与虚构相互依存的谜一样的关系,增进阅读小说的乐趣,产生创作小说的欲望。



▽▽▽▽▽

王安忆长篇小说系列,包含《纪实与虚构》《流水十三章》《米尼》《匿名》《启蒙时代》《上种红菱下种藕》《桃之夭夭》《天香》《长恨歌》《遍地枭雄》等十本。


☞ 点击了解【王安忆长篇小说系列详情
可在京东、当当、人文社天猫旗舰店购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王安忆关于突破写作瓶颈期的9条建议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