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祝勇:论千古风流人物,还是要看苏东坡!

祝勇 文学当代 2022-04-13
祝勇 | “东坡雅集——东坡诗词诵读会”现场图

作为中华文明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苏东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几年苏东坡成了网红,我也参与到对苏东坡阐释和讲述的进程中。除了纪录片《苏东坡》以外,我还写了《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今年9月份,为纪念紫禁城600周年,故宫博物院要举行一个非常重要的展览,就是“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这个展览上我们将直接领略到苏东坡艺术的风采。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6月版
苏东坡一生经历非常坎坷。如我在书里所说,千古风流人物中很少有像苏东坡经历这么坎坷的一个文人艺术家。同时他又缔造了中国文人文化的最高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论是从广度,还是从高度,都达到了高峰。
从广度上来讲,苏东坡的艺术成就涉及方方面面。我们知道在宋代出现了很多百科全书式的艺术大师,任何一个文人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相比,都毫不逊色,比如说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等等,他们涉及的领域都非常广泛。但是没有一个文人能像苏东坡这样涉及不同的文化和艺术门类,而且在每个艺术门类当中都取得非常巨大的成就。比如说在文学方面,我们非常熟悉他的诗、词、赋、散文。而除了文学以外,苏东坡的书法作品《寒食贴》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三,他的绘画引领了中国未来一千年的艺术潮流。另外他在佛学、道学、哲学,乃至于历史学等等各个领域,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成就。
因为苏东坡的诗词,大家都比较熟悉,我想先介绍一下他的诗词。
苏东坡是宋代最代表性的词人,跟辛弃疾并称苏辛。苏东坡的词到底好在哪里?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这个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有不同的看法。简单说,我想主要有两点:
第一,真情。在苏东坡之前,词已经在宋代开始兴起。但是这个词跟刚才我讲的那些文化大师们没有太大关系。有一种说法是“词为小道”,为什么是“小道”呢?当时词是交往唱和的一种载体,因为词有词牌,它是要唱的。简单说,词很像我们今天的流行歌曲,没有上升到文人创作或者是文学的高度上。
在苏东坡之前已经有一些文人、大的学者逐渐把词纳入到文学表现的范畴当中,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晏殊,包括苏东坡的老师欧阳修等等,他们在词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词只有当苏东坡出现的时候,它才真正上升到文人自觉的创作,一种生命表达的高度上。苏东坡写词突破了花间派一直到柳永早期的虚浮艳丽的阶段。他把个人的生命体验都真挚地通过词来表达,大大拓展了词的表现空间。词,成为他生命律动的一个外在的体现。
举个例子。我非常喜欢苏东坡的一首词《江城子》,《江城子》是苏东坡写给他的结发妻子王弗的。这首词是这样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我们知道苏东坡一生颠沛流离非常艰难,但是苏东坡有一点是幸福的,就是他的家庭。他的结发妻子王弗,是他的眉山同乡,十七八岁嫁给苏东坡,但是在一起生活了十年后,不幸英年早逝,所以苏东坡对他的亡妻王弗怀有很深的感情。大约在十年以后,也就是大约在苏东坡人到中年的时候,有一天夜里,苏东坡晚上做梦,突然梦见王弗,那时候他已经不断被贬谪,越走越远,所以他突然在梦里回到自己从前的那个家,推开门,看见自己的亡妻王弗还坐在镜子前面,在梳妆打扮,像从前一样年轻和美丽,但是王弗看见他时,他却颠沛流离,已经“尘满面,鬓如霜”,所以两个人再见面只能是“相故无言,惟有泪千行”。
给老婆写词,在苏东坡之前几乎没有,此前大都是文人之间相互唱和、附庸风雅,给歌妓写词的倒很多。词是用来风花雪月的,而且歌妓永远是年轻的,在词里的“她”永远以一种青春的、亮丽的形象去呈现。但对苏东坡而言,词没有这样一个界限。而且苏东坡他从不伪装,他的豪放、气魄,他的脆弱、伤感,他的所有真情都可以通过词来表达。所以这一点是苏东坡的词可以跨越千年仍然让我们感动的最根本原因。
第二点,就是浅白晓畅。苏东坡对世界的认识,对内心世界的探寻,他不用深奥的话语体系体现,反而很平易近人。我们看《苏轼全集校注》中,他对历史、对哲学的分析解读十分深刻,但是他的艺术呈现方式却是非常浅白。比如,他的词到今天不需要任何翻译,比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整个一气呵成,没有一句需要翻译。他是用看上去很简单的方式表达自己深刻的情感和对世界深入的认识,这是苏东坡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特点。
这一点贯穿了苏东坡的整个创作。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苏东坡著名的书法作品,就是《寒食贴》。这个《寒食贴》是苏东坡被贬到黄州的所写的一幅书法作品。苏东坡到黄州第三年是他人生中最惨的时候,他通过《寒食贴》来表达自己那种孤苦无依的心境。那年寒食节,正好赶上那一天黄州下雨,凄风苦雨。寒食节一天不能吃饭,苏东坡躲在他的房间里百无聊赖,无事可做,他经过了“乌台诗案”,经历了到黄州三年没有饭吃自己种地的艰难岁月,他的内心里有很多的凄苦,有很多想倾诉的情感,没有办法去表达,也没有人去倾诉。终于,他拿起纸笔写下《寒食贴》,表达自己对世界的一种诉说。
苏轼《寒食帖》卷
他的情感,在这幅书法作品里得到了集中的抒发,他把宋代文人的写意书法,通过《寒食贴》表现到极致,所以他在挥洒当中是没有顾忌的。我们看到《寒食贴》里面字的节奏感非常强,就好像一首小提琴曲,非常有节奏感。小的地方非常小,一个点就是一个字,比如“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里的“年”字。他不知道那天是寒食节,但是寒食节有一个风俗要烧纸,纸被乌鸦用嘴叼起来在天空中飞行,他看到才想起来原来今天是寒食节,所以他写“哪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其中一竖拉得很长,就好像是一声悠长的叹息。
苏轼《枯木怪石图》

我们再看苏东坡的绘画——《枯木怪石图》。《枯木怪石图》看上去也很简单,但是就这么简单的一张画,它是宋代文人画的高峰。它是水墨画。我们经常讲水墨丹青,其实水墨和丹青是两回事,丹青我们叫青绿,从隋代、唐代比较流行的是青绿绘画,宋代也有,比如我们特别熟悉的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那就是青绿绘画。但是在苏东坡的绘画作品里面去掉了所有颜色,只有水墨。古人讲墨分五彩,把大千世界的万象、五色,全部归纳为黑白。这一点跟我刚才讲的苏东坡的《江城子》是一个道理,用一种最简单的方式来表达他对世界复杂的、深入的认识,所以苏东坡所创造的这种文人画或者是这种水墨方式,通过苏东坡的塑造,成为宋代绘画的主流,一直到今天,主宰了中国艺术的发展方向。这点是苏东坡非常了不起的地方,大师的价值就在这个地方。他不是处处体现自己的厉害、自己的色彩。相反,他是非常质朴,非常简单,用一种极简的方式来表达他对世界的深刻认识。
前不久我读到格非的作品,其中有一段是讲到他对托尔斯泰的认识。我在读到这一段的时候突然发现,人类的艺术大师,在达到一个最辉煌的顶点的时候,他们的境界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在最后我想读一下格非先生对托尔斯泰的这段描述,也用这段话来献给我所热爱的苏东坡。
杰作犹如大动物,他们通常都有平静的外貌,这个说法用于列夫托尔斯泰似乎是再也合适不过了。我感到托尔斯泰的作品仿佛一头大象,显得安静而笨拙,沉稳而有力。托尔斯泰从不屑于玩弄叙事上的小花招,也不热衷所谓的形式感,更不会去追求什么别出心裁的叙述风格。他的形式自然而优美,叙事有雍容大度,气派不凡,即便他很少人为地设置什么叙事圈套、情节的悬念,但他的作品自始至终都充满了紧张感,他的语言不是雕琢,简洁、朴实但却优雅而不失分寸,所有上述这些特征都是伟大才华的标志,说它是浑然天成也不为过。
我们完全可以用相同的话来理解苏东坡。




作者简介祝勇,作家、纪录片导演、博士,现任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故宫系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国务院新闻办、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天山脚下》总导演,《天山脚下》获评新中国70年纪录片百部推荐典藏作品。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观看诵读会视频回放


搜狐观看方式


优酷观看方式




- the end -


编辑:孙莳麦
*本文根据祝勇在“东坡雅集”诵读会的发言整理而成




×
相关阅读

祝勇|《在故宫寻找苏东坡》|人民文学出版社
点击图片 购买《在故宫寻找苏东坡》


fu置本段内容$8Pa8cauI368$咑幵ta0寶或掂击链街https://m.tb.cn/h.VtKUA5u?sm=aaea53 至瀏lan嘂..【签名本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新版)祝勇亲笔签名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复制上方链接 打开淘宝 可购买《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祝勇签名本)


本书从十个侧面——入仕、求生、书法、绘画、文学、交友、文人集团、家庭、为政、岭南——书写了苏东坡一生的生命经历。在呈现苏东坡人生脉络和生命际遇的同时,作者选取故宫收藏的宋元明三个主要朝代的艺术藏品,由书、画及人,把苏东坡的精神世界和艺术史联系起来,由苏东坡个体的人生去反观他所处的时代。不单是苏东坡的个人传记,更书写了整个宋代的精神文化风貌。


苏东坡好玩。他机智、幽默、坦荡,乐于和自己的苦境相周旋,从不绝望,也从不泯灭自己的创造力。他文化和人格中所有的亮点,都是由他所处的苦境激发出来的。苏东坡不仅让我们见证了世界的荒谬与黑暗,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的潜能,看到了中国文化精神的茁壮。

——祝勇



△点击图片 可购买《祝勇故宫作品精选集》


祝勇先生多年来勤勉地书写故宫,从建筑到古物,从宏大的历史事件到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他用散文的笔法、诗意的笔触以及极具现场感和想象力的叙述为读者呈现了一座“纸上的故宫”。著名作家王蒙先生评价道:“祝勇以文学的方式书写故宫,对于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很有意义。”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在祝勇的作品中则看到了“历史的尊严、民间的生命、民族的个性、美的基因和情感的印迹”。

2020年恰逢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特此推出《祝勇故宫作品精选集》,收录祝勇经典作品六部:《故宫六百年》《故宫的隐秘角落》《在故宫寻找苏东坡》《故宫的古物之美》《故宫的古物之美2》《故宫的古物之美3》。随套装赠送《古物之美》手账,以及祝勇私章古风信笺一张(其上印刷祝勇寄语“三更有梦书当枕”)。

请跟随祝勇,走进这座“纸上的故宫”,阅读一段段古物的故事、艺术的故事、历史的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