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6岁推新作,他的枪里有子弹,总要打出去。 | 《夜谭续记》作品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当代文学编辑部 文学当代 2022-04-13



10月11日上午,“马识途《夜谭续记》作品研讨会”在金牛宾馆举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出席研讨会。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主持研讨会。


来自全国文学评论界、出版界的专家学者何向阳、臧永清、潘凯雄、施战军、孟繁华、谢有顺、李舫、梁鸿鹰、李明泉等齐聚蓉城,围绕马老的封笔之作《夜谭续记》展开研讨。


作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夜谭十记》的续作,《夜谭续记》仍援原例:四川人以四川话讲四川故事。内容为四川十来个科员公余之暇,相聚蜗居,饮茶闲谈,摆龙门阵,以消永夜。仍以四川人特有之方言土语,幽默诙谐之谈风,闲话四川之俚俗民风及千奇百怪之逸闻趣事。



由于马老身体不适临时入院。出于防控疫情需要,医生不允许马老出医院参加活动。所以这次研讨会,主办方就用视频连线的方式,让马老“云”参会。10日晚上,马老还在病房写了一幅字:“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与马老女儿马万梅相见,马老亲自书写了书法作品送上。


虽然身在病房,马老也给研讨会现场嘉宾发来了答谢词。


点击观看马识途发言视频


马老提到,“我没有想到有这么多嘉宾济济一堂,光临《夜谭续记》作品研讨会,特别是中国作家协会铁凝主席亲临指导,我深受感动,不知用什么语言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用我们四川话来说,我硬是不晓得是咋个搞起的,我竟然活到106岁,现在还能说能写,没有成为痴呆,看样子还准备继续活下去。我更是不晓得咋个搞起的,年逾百岁,还能进行文学创作,写出了不太满意的《夜谭续记》这本小说。这本小说正如在我在序言中说的,不过是四川人用四川话摆龙门阵,作为茶余酒后的谈资的野老曝言之类的通俗小说而已。这显然不是一本成熟的作品,不足以进入作为当代文学主流的雅文学的行列,当然也不入时新的网络文学的类型化小说之流。不过是继承从古到今的传统通俗小说之余绪的俗文学作品。而且和古典著名通俗小说相比,无论质与量,相去何能以数里计,只是这本小说具有四川地方文学的特色,主要的是和四川茶馆文化的渊源相关。


四川茶馆和茶馆文化是颇有特色的,它蕴涵了各色各样的人物形象,有特异的民俗民风,有千奇百怪的故事、传说,有丰富多彩的幽默谐趣的语言,这些无疑都是小说创作取之不尽的素材。我所作的夜谭小说就是受润这些素材的结果,只是取用得粗疏一些。所以这本书可以说是四川的茶馆文学。”



◎铁凝通过视频与马老通话,问候马老。


铁凝:是地方的、四川的故事,也是精彩的中国故事。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当收到《夜谭续记》之后,她是先从“后记”读起的,“马老在'后记'里讲述了他与这部书刻骨铭心的故事。”马老在文中谈到,自己完成初稿,发现肿瘤阴影竟然不见了,各种指标也正常了。马老还幽默地说:“咋个,癌魔和我斗,落荒而逃了吗?铁凝说,自己“既为马老的化险为夷而振奋,又深深地感佩马老履险如夷的无畏、乐观。马老是革命者,马老是文学家,在他的身上,一个革命者的坚定、刚毅与一个文学家的热情、活力完美地融和在一起。”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

铁凝认为,“马识途的创作,是地方的、四川的故事,是精彩的中国故事;是世道人心的精湛刻画,是中国精神的有力表达;他的风格源于民间、来自传统,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建构出具有现代气息和中国气派的艺术空间。”


臧永清:鲜活的生活气息,
畅达的艺术趣味。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谈到:作为马老《夜谭续集》的出版方,与马老合作近60年,着非常难得。拿到马老《夜谈续集》的书稿,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畅达的艺术趣味,这说明对一位作家来说,有深厚的积淀和熟烂于心的故事多么重要。马老前段时间还和我说:“他如今还有很多好故事可以写。”我们说:“马老您怎么写,我们就怎么出。”


潘凯雄:一段横跨40年的出版佳话。


◎评论家、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潘凯雄

评论家、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潘凯雄提到本书的出版因缘:出版一直在文学的下游,这次《夜谭续集》出版,是在如今商品经济大潮中的一段横跨40年的出版佳话。作家与出版方双方合作、融合协调,才能打磨出与读者面世的文学佳作,我们希望这种“40年传统”“40年约定”,能够讲出去、传出去,这对文学精品的打磨,很有好处。


辛华:字字珠玑,乡音乡情相亲。


“我们一行是来自马老家乡重庆,非常高兴能够参加马老的《夜谭续记》研讨会。” 马识途《夜谭续记》作品研讨会上,重庆市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辛华说。

辛华说,《夜谭续记》,十余篇作品字字珠玑,更由于乡音乡情相亲,读之深为动心、动情,在浓郁的巴蜀风情中,细嚼回味岁月的沧桑、斑驳的历史、丰厚的人情,同时也更有昂扬向上、充满温暖的人格力量,体现了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

辛华说,这一部作品,是马老在百岁之时创作完成并出版的,对于今天的作家们来说,这是一种十分值得学习的精神,通过创作记录时代,讲好故事。



何向阳:用摆龙门阵的方法,
大事小事缓缓道来。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从三个方面来谈这部作品的特别之处。何向阳说,首先是故事讲述者的创新,在《夜谭续记》中将作家本人淡化了,而是以一种“上帝视角”的方式,通过更加平民化的讲述,将故事交给了民间说书人。“其实这是非常富于古典意义的,我们在一些世界经典文学中也见过。”何向阳说,这种民间说书人的方式,在四川叫摆龙门阵,在中国其他很多地方也有,这样的方式其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间传统文化的自信。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

第二是故事讲述的方法。“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摆龙门阵的方法,这是一种更客观的讲述,讲述者与倾听者角色互换,更平常也更游刃有余,并将教化功能包含在讲述之中,大事小事缓缓道来。”何向阳说。

第三则是故事中的人。何向阳说,文中出现了很多人物,他们其实都是有情有义之人,小说中的所有的故事讲述人也都有一颗古心,传统文化伦理在故事中得到了体现。故事中所体现的包括夫妻的真情、女性之大义等等,都充分显示了作者马老对人的纯善的情感的肯定。



侯志明:以不歇的创作热忱,
为我们树立了坚韧的榜样。


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侯志明代表四川省作家协会及全省广大作家向马老表示了崇高的敬意。侯志明感言:“他以自己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以自己热烈持久深沉的文学生涯,为我们树立了挺拔的标杆;他老当益壮不断续写文学新篇,以执著的精神范式,以不歇的创作热忱,为我们树立了坚韧的榜样。”

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侯志明

马识途曾担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至今仍是四川省作家协会和重庆市作家协会的名誉主席,百岁之后仍笔耕不辍。“我们今天面对的《夜谭续记》中的'续'字,正是他不断向前迈进并不断超越自己的最凝练、最生动、最真切的写照。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马老那颗火热的心在牵念着文学,他传递给我们的温度依然是那样灼热,他传递给我们的力量依然是那样坚定。”侯志明如是说。


李鹏:其人其文,
都是文坛佳话、当代风标。


“我个人认为,今天的研讨会,不仅是四川的文化事件,而且是全国甚至全球的文化事件,因为,为一个106岁的老作家开研讨会,历史上没有,全世界罕见。”在马识途《夜谭续记》作品研讨会上,主办方负责人之一的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四川日报社总编辑李鹏在发言中说。

他提到:少出夔门,志怀报国,奋斗百年;戎马与笔墨,革命和文学,马老将两项事业,完美融为一身,以革命的行动再造家邦,以文学的妙笔书写时代。马老几十年来写下了700余万字的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其中多反映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是中国革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笔丰厚的宝贵财富。热情激励着后辈,思考感染着后辈,文字温暖着后辈。马老其文,文本价值丰赡,内涵博大精深,马老其人,人生智慧富集,眼界肚量非常。其人其文,都是文坛佳话、当代风标。



李舫:一位德高望重
 受人尊敬的革命家、文学家。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则认为:“马识途老先生今年106岁,经历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风雷激荡的一百年。他几乎经历了整整一个二十世纪,与新中国共同成长,历尽万千波折,虽然九死一生,犹然无怨无悔。在漫长的一个世纪多里,他的梦想从未离开过两个关键词——“职业革命”和“革命文学”。他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一个硬骨头的知识分子,一位德高望重、 受人尊敬的革命家、文学家。

“马识途是中国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中国革命的实践者,在马识途八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 无论何种岗位,不管处境如何,他始终敢于斗争,敢讲真话,不忘对时代和民族的思考;始终呕心沥血, 为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和文艺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马老犹如一部宏大的传奇,他给给中国文学史留下的,是历久弥新的不老神话。”



岳雯:以自己的创作实践,
突破小说的边界。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研究员岳雯认为在马识途的创作生涯中,他自觉将自己看作是“说书人”,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突破了小说的边界。

“说书人,还落在“说”上。在马识途的小说中,声音是格外重要的元素。读《夜谭十记》和《夜谭续记》,普通读者大约都会留心到四川方言的密集运用。四川话特有的幽默、泼辣、爽利某种程度上形构了小说的美学风格。声音往往同讲话人的身份、职业、社会地位、文化水平紧密相连。 “它(方言)唤起的不仅是特定地区的乡土羁绊与精神共鸣,更是对社会底层、边缘人物的认同。”及至到了下卷“夜谭新记”的部分,讲述知识青年、革命干部的故事,方言的成分就逐渐淡了,甚至《方圆记》就是一篇用书面语完成的小说。方言在《夜谭续记》的逐渐淡出,某种意义上也折射出时代的声音光景。”



陆梅:我从马老身上
感受到一股生命之气


“这是一个吉祥和福瑞的时刻。”在研讨会上,面对马老波澜壮阔的革命志业和文学人生,作家、文学报总编辑陆梅感慨万千。“这是两条浩瀚的长河,芸芸众生的我们,要几辈子的人生才能抵达和遥望的方向,马老奇迹般的蹚过来了,而且还以皇皇十八长卷、涵盖多种文体的文学作品呈示。”

作为文学报总编辑,陆梅多年的职业阅读,让她习惯了愈发精致、现代、以及乏力的当下小说。而《夜谭十记》和《夜谭续记》给了她阅读上的愉悦,“我好像回到了中国小说的传统里,我被一个个闲话聊斋式的传奇故事吸引了去,马老以说书人的口吻,摆开龙门阵势。

作家、文学报总编辑陆梅

陆梅说,有别于实在的茶肆酒楼,这个“说书人”不固定,每次都是抓阄排序。“他每讲一个故事,就可能变换一种视角,随着视角的变化,就构成了这部小说的结构;因为说书人走马灯更换,故事里的腔调也带上了不同说书人的性情性格、语音语调,乃至讲到关节处情不自禁泄底的秘密——这个说书人被故事里的人物命运所牵引,忍不住唏嘘、竟而泣不成声,他在说故事,不一小心也在说自己。就跟镜像一样,故事外的听众、也是读者的我们,同样感同身受着他人的命运。这就是马老的艺术匠心。”

陆梅说,如今每年我们有大量的长篇小说推出,或许今天并不缺好看故事,不缺新派小说,“虽说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但是文学和艺术的支点,它总是关乎世道人心,而我从马老身上看到的,不是急功近利地去赶赴那个真理,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能够看见自己的地方去。”


谢有顺:在马老笔下认识
“非传统”人群百态人生


在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看来,以后像马识途这样的作家会越来越少,因为他的经历、身世非常丰富和传奇,他接触的各色人也非一般作家能接触到的。这些都成为他宝贵的写作资源。“马识途的写作都是从生活中来,是活生生的东西,这不是我们通过勤奋阅读可以获得。未来,大部分作家都是在循着求学、在城市工作、读世界名著这样一种思路进入写作,而不会进入真正的虚构,不会像他这样接触活杂的民间稗史。”谢有顺感慨。

谢有顺说:马识途笔下的人物,包括那种生活形态,不太像正统价值观所塑造的生活。这有点像《史记》中的七十列传,非常经典。七十列传中,除了帝王将相,还写了各色人,读进去,每个读者都会找到自己喜欢的人。而通过马识途的写作,读者也可以认识到另外一群人,这群人不是遵循着孔子、庄子等传统价值观生活,而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生活。这群人大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有强大的生命力,且非常值得书写。他举例,这样的人就像《水浒传》里面的鲁智深、李逵等,他们直率单纯,有着自己的价值观。马识途的小说里就关注了这群人。他笔下算命的,流浪的,开烟馆的,这些人有很多活泼的东西。“如果用传统价值观来看,这些人似乎都是恶的、应该被批判的,但是在他们世界,这就是对的,我们怎么来认识这种人,也是一个课题!”



施战军:马识途的作品,
像是一排可以折叠的屏风。


《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施战军认为马识途的作品,像是一排可以折叠的屏风。在折叠面的褶皱里,藏着我们很少见识的东西,而这些刚好是最精粹的、属于最民间的、文化的、传统的东西。

施战军说,马识途写作不同于传统写作的道德说教,教你如何做人。《夜谭续记》的精气神里,藏着他对于人的看法、人的文学。从他的小说里,能看见一种可以依靠的情感关系,这种情感关系不仅局限于男女,还表现在家庭中。

在施战军看来,在马识途的小说中,能看见人再卑微的活着,都有善良的面向。


李敬泽:启发年轻一代写作者,
如何做一个互联网时代的说书人。


马老作品里的语言也令李敬泽觉得印象深刻,“他的写作是有声音的写作。他让我们看到现实如何推动话语,现实又是如何被话语所塑造。从这个意义而言,马老是极为现代的作家。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怎样做一个互联网时代的说书人,年轻作家值得思考。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

在李敬泽看来,马老是一个非常宽阔的作家。“他不仅是《夜谭续记》的马老,还是《清江壮歌》的马老,是直接面对时代和历史写出史诗性作品的作家。马老作为一个革命者,也作为一个经历了20世纪风云的大作家,把对历史的态度体现在不同侧面里。所以,马老确实是一个奇迹。子弹在龙门阵中飞了一百年,到现在也依然充满活力,充满力量,照着目标而去。他在一百岁时还能打开艺术空间,确实非常了不起。”李敬泽说,“尽管马老说他还要封笔,我不太信。他的枪里有子弹,总要打出去。祝福马老,期待他还能写出新的好作品。”

研讨会结束前,马老通过视频与现场进行了连线。马老一出现在镜头里,就用普通话说大家好,逗乐众人。“我感谢各位嘉宾光临盛会,我因有病住了医院,没有到会,我在此向诸位嘉宾表示深切歉意,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马老深情祝愿。


往期推荐:

用四川话讲四川故事 |106岁马识途封笔之作 《夜谭续记》



×相关阅读 马识途 |《夜谭续记》| 人民文学出版社 点击图片 购买《夜谭续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