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平小面馆月营收6万,开业三个月被迫转让,谁之过?
做餐饮的人,多半都是有故事的,何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超级爱吃面的他,跨界开了家小面馆,每月2万的利润收让他深感欣慰,合伙人中途撤资又让他苦不堪言。他的经历里,或许有你可以借鉴和需要规避的东西。
01
要开比味千拉面还厉害的面馆
何先生,四川人,在北京长大,对面条有近似偏执的热爱,“北京的番茄打卤面,你吃过吗?那是我的酷爱。”
这些年,除了吃尽四川重庆所有特色面,何先生去任何城市,第一件大事就是找面馆,常常打出租车跑一天就为吃一碗面。有一回,因为想吃番茄打卤面了,他打“飞的”从成都直奔北京,“在别人看来可能可笑,但对我来说,是件蛮有意思的事。”
于是乎,开面馆成了他一个难以释怀的情结:要开出比味千拉面还好——品质高,体验好,人人能吃得起的面馆,然后走向全国……他用面条勾勒了一幅蓝图。
▲以情怀创业,幸福又奢侈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狠狠抽了他一记耳光。2014年,已过而立之年的何先生从汽车金融行业辞职,开始第一次创业(非餐饮),然后失败。
心灰意冷之际,他偶然在网上看到张天一的演讲,“他给了我勇气”,于是决定咬咬牙坚持下去,做点自己想做的事。这时他的家底已所剩无几,于是找了两位合伙人,三人分工如下:
何先生,项目发起人,主要负责运营兼厨师,没有餐饮经验,占股30%;
杨宇,负责技术兼厨师,有餐饮经验,占股30%;
王生(化名),投资4万,不参与店里运作,有餐饮经验,占股40%.
何先生和杨宇年纪相近,性情相投,王生年近六十。
三人商议后,签了一份简单协议。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协议未包含任何约束的条款,这也为后面“反转”,埋下祸根。
不管交情深浅,关于合作前的协议,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1.除非门店倒闭或特殊情况,一年内不允许退股。如果退股,要打折扣退,否则说退就退,合伙还有何意义?
2.合伙人进入机制和退出机制都要有门槛。进入机制门槛:进来越早,后期回报率越高;退出机制门槛:退出越早,门槛越高,为的就是不让随便退出。
3.按出资的多少分配股权,不太合理。占股份越多的人,需要付出越多,所以项目发起人、核心人物,通常拿大股份。王生“出资最多,所以持股最多”,却不参与餐厅运作,合适吗?
02
小面馆精耕细作,月盈利2万
2015年6月,一家名叫“面向未来”的小面馆,在成都一个不起眼的街道正式营业,主打8-10元的重庆小面。为了经营好来之不易的面馆,何先生绞尽脑汁,虽然之前有过很多思考和“沉淀”,还是“经常想到睡不着”。
▲面馆照片和出品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何先生和搭档杨宇的精耕细作下,面馆一炮而红,单月纯利润2万。为了证明这家24小时营业的面馆的盈利能力,何先生给红餐网记者算了笔账:
▲面馆每月成本概况
“我每天卖200碗面,就能保证每天2000块的营业额,月利润2万。”这对于70平的小面馆并不容易,他们怎么实现?
▍1.装修
关键词:小厨房,中央厨房,体验感
▲面馆平面图(点图片可放大)
小面馆的厨房只有3平左右,为什么这么小?何先生告诉红餐网记者,原因有三个:第一,提高坪效,最终70平放了近30个餐位;第二,便于打造明档厨房,透明卫生又整齐;第三,这厨房只用来煮面,因为所有调料,包括臊子、辅料等都在“中央厨房”完成。
中央厨房?面对红餐网记者的疑惑,何先生解释道:在很多人看来,“它可能就是一个家庭作坊。”他们在小区里租了一套房子,既作为员工宿舍,又是“中央厨房”,充分利用空间。
按何先生当时的设想,第一家店如果能成功,中央厨房成本不变,可以辐射到第二家店、第三家店……“当时做中央厨房的人还不多,我们财力有限,所以选择做了这么一样东西。”
除了小厨房,何先生在装修上还做了几件事:
①在墙壁设置6幅画框作为广告位,以150元/幅招租,6幅每月获利 900元,分担了部分房租。这种异业合作方式,既降低成本,又增强市场竞争力,是何先生一项得意之作。
▲面馆招租的广告有婚纱、有装修等
②放置高脚旋转凳和布艺沙发。快餐店一般不会用沙发,特别是不经脏的布艺沙发,而占据一半的高脚凳,更是让面馆成了水吧。对此,何先生说,“我的理念是要给人一种不一样的就餐体验,要舒服。”
③在门口设置免费区,提供免费饮料、豆浆等。虽然花不了多少钱,“但这是很多面馆不能打造的体验。”
▍2.服务
关键词:自助,冰镇银耳汤,1毛钱的感动
▲食客评价
这家面馆的员工就三位,除了何先生和他搭档,还请了位保洁员,收银工作由何先生兼职。客人进店后,先到吧台排队点餐,付款,再凭小票取餐,最后由保洁员收拾碗筷。
除了饮料是免费的,还有擦汗的热毛巾,清热爽口的冰镇银耳汤,以及餐后清新口气的口香糖,“每片绿箭口香糖包装上都有一句话,顾客觉得蛮有意思,会拍照分享。”
按何先生的算法,一条毛巾回收利用,成本2毛,一片口香糖成本1毛,一锅银耳汤成本10块。用廉价的方式,让顾客获得最大体验感,是“很重要、很好的事情。”
▍3.营销
关键词:豪华面,自传播,免费收包裹
▲用户自传播能产生极大效应
在营销方面,何先生看重的是自传播,除了上面免费的“小东西”,他还做了几项工作:
开设18元的豪华面(其他多为8-10元),面碗很大,营造传播点。
通过给网吧提成,把附近几个网吧的外卖承包下来。
联系菜鸟驿站,让面馆成为包裹免费收取点,增加顾客进店体验的机会。
在何先生看来,自传播的传播率非常广,作为小面馆,没有太大必要花钱做营销宣传,而上面的手段,也确实为他们省下不少宣传费用。为此,他还错过一次采访曝光的机会。
▲来面馆就餐的CCTV某栏目组想采访何先生
那时面馆刚营业一个月,CCTV某栏目组在隔壁酒店开会,在面馆用餐时,有人提出采访何先生,“当时我没有那种思维,要是换做现在,毫不犹疑就答应了。”
1. 营造舒适感,不一定要挑战约定俗成的认知。面馆开业第一天,第一位客人在门口徘徊不敢进,问题就出在装修上:门头设置了一扇落地窗,放了四把瞩目的蓝色高脚凳,这是吃面的地方吗?
“在装修设计上,我当时考虑有些欠妥,不够明确,不够呈现力。”为了拟补这个失误,何先生在门口放了个黑板架,打上产品和价格。
2. 餐厅设置广告位,需慎之又慎。我们常说的异业合作,主要是在三公里内,找与自己客群吻合的异业商家合作推广。像何先生这种在餐厅设置广告位,也是异业合作的方式之一。但需要特别注意与餐厅定位、风格的匹配性,否则门店极容易变成贴小广告的电线杆——拉低餐厅格调,影响顾客体验。
3. 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小的店也要打造认知度。怎么做?自传播是一部分,通过公众媒体宣传,增加品牌曝光率,提高公信力也非常重要。
此外,若何先生真想把这碗面做到全国,仅靠自传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打造品牌。免费小吃可以复制,服务也可以,唯有品牌不能。
03
合伙人嫌来钱慢撤资,面馆夭折了
时间一划,小面馆已开业一个多月,干得热火朝天的何先生,冷不防迎来了本次创业的致命一击。
出资4万的合伙人王生,突然提出撤资,原因是“一个月挣2万,3个人分太少了。他嫌来钱慢。”何先生表示能理解,毕竟对方年纪大,经济危机感很强,于是三人再次达成协议:从每天2000元的营收中,抽出1000元偿还王生四万的股金。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何先生一方面继续和搭档维持面馆日常运作,一方面四处寻找投资人,为此还专门写了份企划书。但现实又狠狠抽了他一记耳光,除了一位要求占股60%的老板愿意出资外,再无音讯。
▲创业变数太多,令人措手不及
苦守两个月后,先后投资十来万的“面向未来”,没能走向全国,最终止步在2015年8月31日,距离开业刚好三个月。这也宣告何先生第二次创业失败,“我和兄弟杨宇,拿着最后的100元,生活了五天。”
1. 抽取每天营业额付给撤股本金,简直是自杀。餐厅每天营业额是用于每月周转及维持日常开销的,如果有人抽走每天一半的流水,店很容易被抽死。
2.没有让合伙人看到希望。王生的撤资一方面是分得钱少,另一方面是看不到希望,后者更为关键。何先生自己能看到希望,但他的合伙人不能,假设他跟王生说:咱们先累死累活干3个月,第4个月开始加盟赚钱,到第6个月开始A轮融资500万……
3.招资的企划书没能把利润空间和投资回报写清楚。合伙人撤资后,面馆引资失败,跟那份企划书有很大关系。
为此,红餐网记者咨询了资深餐饮品牌顾问/红餐网专栏作者王冬明(微信:think_vip),他认为,这份企划书做得太普通,只告诉别人这个店怎么做起来,但怎么赚钱没写。不能让目标投资人看到希望,自然没人愿意出手。举个例子,关于投资收益,里面是这样写的:
▲摘自“面向未来”的企划书
那一份合格的投资引资企划书该怎么写?王冬明建议,应该写餐厅为什么能挣钱,为什么有发展,怎么发展;发展起来后,规模和利润点在哪;如果别人加入,投多少钱,能在多少时间内拿到多少利润,这个利润怎么来的,这个是关键。
说到底,何先生的经营主项和优势是运营,那份企划书没有把他的核心优势和未来走向清晰描述出来。
04
结 语
有人说,“面向未来”是一个投资十来万,能六个月回本的好项目,可惜了。但对何先生来说,花几万块,把心里一直想打造的店呈现出50-60%,“我挺欣慰的,虽然这个店失败了,我还是看到了一些东西。”
一年后,也就是2016年6月,何先生开始第三次创业,近200平,主打重庆火锅。不过,这是另一个故事了。而开面馆的情结,依然扎根在他心底,无法释怀,“未来的方向还要往这方面走。”
采访嘉宾:何先生(微信:abc008512512512)
撰稿:红餐网记者 陈佳梅 (微信:cjm1900),欢迎勾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