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目影院千场故事】—— 与心目影院的十年

红丹丹 红丹丹文化助盲 2022-10-09
欢迎关注“红丹丹文化助盲”!


“直到有一天,会有一个适当的地方,把盲人和健全人搁在一起,无差别地在一起接受电影的文化。”

——红丹丹原理事长苏京平


2004年至今,心目影院累计放映电影996场,参与志愿者的人次过万,受益视障观众达到了 38000余人次,在这里,我们一起哭过、笑过,相互陪伴、一路成长。


心目影院“千场电影讲述活动”即将拉开帷幕,这“千场”不仅是数量的累积,更是人心和善意的聚集,是一个真正适当的地方——把盲人和健全人搁在一起,无差别地接受电影的文化。


为此,我们特开展“心目影院千场故事”专题活动,一起来回顾盲人观众、电影讲述人、志愿者们与红丹丹、心目影院的故事。



与心目影院的十年



文 | 吴雅婧


家住西城区的张华今年66岁,从12年到21年,从原来的鼓楼到现在的保利影院,她在心目影院观影已经十年了,也陪伴了心目影院十年。


每周六的张华都会独自一人前往影院观影,如果你去得早,在门口你就会看到一位拿着一根红色的盲杖,戴着一副红色的眼镜,夏天经常穿着一件蓝色的花衬衣,高高的,头发有些白,背着一个黑色的斜挎包,说话带有纯正北京腔的一位女士,那便是张华。


这十年来,张华作为心目影院的忠实观众,见证了心目影院的一路变迁。



从相识到陪伴


张华第一次听说心目影院大概是在07年左右,朋友和她说在德胜门那边有人在给盲人讲电影,于是张华便一个人坐上公交来到了心目影院,那时的心目影院在德胜门的一个胡同里,离张华家远,这让第一次去的张华找了很久才找到。


那时的心目影院刚建没几年,许多设备都还不完善。屋子也不大,大家坐的都是小凳,去晚了的张华只能坐在后排。


因为前排的声音比较嘈杂,所以坐在后排的她并不能很好地听到讲述人讲电影的声音,这让第一次去观影的张华感受不是很好,再加上离家远,就很少去了。


在此之前,她一直以为心目影院是公办的,后来大概在12年的时候,一次张华去盲人图书馆看电影,听别人说心目影院是大伟老师和郑晓洁老师两个人自发创办的,专门为盲人做的公益活动,那一刻她心里对大伟老师和郑晓洁老师肃然起敬,对心目影院立刻转变了观念。


当她再去心目影院看电影时,当年的心目影院也变样了,由原来的小凳变成了椅子,电视屏幕也变得更大了,音响也换了,听得更加的清楚了。


去的那天正好赶上大伟老师讲电影,张华说那天她一听就感觉太棒了,因为大伟老师讲电影讲得特别到位,嗓音也特别好,再加上对心目影院的印象改观,从那以后,每周六,都能在心目影院最前排看到张华的身影。


每次要来心目影院看电影,她都会六点钟起床,七点半到心目影院,那时候经常和坐在第一排的朋友把东西放在座位上就去对面买糖油饼,吃完就回到小院继续看电影,觉得特别的好。


说到这的时候,张华说她还想念那地方的糖油饼了,随着心目影院的搬走,小院里的那些事和糖油饼也变成了大家的回忆。


一个地方的结束也是另一个地方的开始,18年心目影院搬到了保利电影院天安门店这边,离张华的家更近了,她说她很幸福,因为相比那些从很远的地方来的人,她现在只需要坐四站公交,再走上一小段路就到了。


现在的心目影院有良好的观影环境、舒适的椅子、宽敞的影厅……在这之前,张华从来没有想到她们能真正走进电影院去看电影,但,心目影院做到了。


图为张华2021年在心目影院观看电影《为国而歌》的现场画面,画面中的张华身穿蓝色花衬衣,头戴白色布帽,一副红色眼镜,此时的她正坐在第二排(右二),双手搭在栏杆上和大家一起录制心目影院千场活动祝福小视频。



成为一名电影迷


张华是家里的老大,从小到大,在家一直都是她在干活照顾弟弟妹妹,开始上班后,每天也没个空闲的时间,结婚以后甭管是家里事儿还是学校的事儿、外面的事儿、各种事加起来连看电视的机会都没有,更没有机会听小说、看电影了。


张华并不是先天的盲人,而是因为过多的劳累和经常性的用眼,再加上52岁那年患上了严重的眼底病,她的眼睛才渐渐看不见了,“自从眼睛看不见之后,什么也干不了,反而到有时间看电影了。”


有了心目影院给盲人讲电影后,她说她想把一生的电影都补回来。我想心目影院或许是一个能够弥补她年轻时遗憾的地方。


张华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你会发现每次看电影有泪点的地方她都会很感动,都会哭,大家可能会觉得她是一个比较脆弱的人,但是她认为眼泪该流就流,悲伤的眼泪绝对不能忍回去,情绪需要发泄,不然会对身体不好。


问起张华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张华回答了《为国而歌》,因为她从小就喜欢音乐,对音乐特别敏感,而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国歌创作的故事。


张华说,这让她知道了她听了那么多年、唱了那么多年的国歌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的。对于作词、作曲家聂耳、冼星海这些耳熟能详的人,之前并没有深刻地去了解他们创作的由衷,看完电影后才知道他们创作的不易和精神。


“当我再唱起国歌来,那感情就不一样了”,看完这部电影让她感触特别深,所以她就更想看了,大家都说她是电影迷,还真是电影迷了。


这十几年,张华除了生病住院没法去之外,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张华几乎从不缺席,她还开玩笑说就算天上下刀子,她顶着案板也要去。成为了大家口中名副其实的电影迷。


图为张华在心目影院认真观看电影《盛夏未来》的场景



看电影的意义


因为她心脏不好,平时很少出门参加其他活动,所以在心目影院看电影成为了她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看电影对于张华来说,并不仅仅是听一个故事那么简单,有两个原因是最重要的,一是看电影是她认识世界最重要的途径,对于没有时间听广播、看电视的她来说,电影虽然短,但是两个小时就把这一个故事说明白了。


而且现在到了保利影院,看的电影都是与时俱进的,各种各样的题材都有,让她觉得特别受教育,也了解到了许多新鲜事儿。


二是看电影对于她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张华说到“人的信息80%都是从视觉上来摄取的,眼睛看不见了,获取到的信息也就更少了,所以看看电影,还能知道点东西,虽然家里事儿多,但这事儿是永远干不完的,人还是得有点精神生活。


现在就我一个人了,你说你老指着孩子,你一天到晚老胡思乱想的,也没什么意思,所以得找点精神寄托,看电影就是我的精神寄托。”



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与张华的对话中能感觉得到她是一个乐观豁达的人,要知道后天看不见的人比先天看不见的人更难以接受,但是她现在心态变得更加乐观,还总是把她很幸福挂在嘴边。


她说人的一生都不会一帆风顺,知足常乐,过好当下就行,因为当你觉得自己很惨的时候,世界上还有比你更惨的,虽然现在眼睛看不见了,但是她说对于生在北京的她已经觉得很幸福了,出门也没有很困难。


在北京交通方便,对待盲人的政策也很好,现在科技也发达了,家里也有一些智能设备,用手机就能自己买菜了,还能送货上门,要是实在有困难的话就请求别人的帮助,所以她觉得现在的日子还是挺好的,没什么很困难的,现在能做的就是保持身体健康,保持眼睛还能看到的一点影,能够在心目影院看更多场电影。


我想:感官的缺失、信息的闭塞确实让视障群体很难真正融入这个社会,但电影就像一个取之不尽的博物馆,科技、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都涉及,能为我们提供大量的信息。


一部电影就是一部人生,人生百态各不同。心目影院不仅为视障朋友提供了体验人生百态、观世界的窗口,也为感知外界与结交朋友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场所,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她,是张华,一个喜欢“看”电影的电影迷!


它,是心目影院,一个想让所有视障朋友都能“看”电影的地方!


图为张华的单人照,此时她正坐在心目影院的红色座椅上,身穿花衬衣,戴着一副红色眼镜,说起自己爱的电影,笑靥如花。




识别上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为“心目影院盲人看电影”项目捐款!谢谢您的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