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财商 | 9大秘诀聚焦成功致富(3/3)
本系列文章,旨在帮助中国的父母、青少年和老年人,以及所有对“犹太致富才智”感到好奇的人更好地理解这种智慧,并且希望能够把它运用到他们孩子的日常教育、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中。
在前两篇文章里(文末可回看),我们讨论和解读了犹太人独特经商和致富天赋的六大影响和促成要素。
▲金钱的概念要从小培养
—你是怎么挣钱的?又是怎么花钱的?你知道金钱的真正价值吗?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犹太人财富教育的内容。
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金钱总是居于主人的地位,它“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要做多少工作。而在犹太文化中,我们则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金钱是仆人而不是主人,它为我们工作,应该由我们来“告诉”它应该做什么,要做多少工作。
每个社会的构成几乎相同。六岁的时候,我们开始进入学校,然后在那里学习和成长,度过了至少十年的时间。为什么要学习呢?你是否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说,为了学习怎么努力工作,才能挣取更多的金钱,没错,这是教育之道。你进入学校,刻苦学习,努力取得优秀的成绩,就是为了进入一个著名的大学,接着为了职位晋升没日没夜地工作,挣了更多的钱,也花费得越来越多。就像我们一开始说的,学校确实是一个好老师,它教会你如何努力工作,然后变成金钱的奴隶。
不要为金钱工作,而要让它为你工作
“不要为金钱工作,而要让它为你工作。”这是我父亲教会我的第一个道理,也是犹太文化的相关内容。我们应该从家庭里学习挣钱之道,而不是从学校里。这是与主观意志相关的学科,不只是客观理论,需要20%的理论知识和80%的实践行动,而不是80%的理论和20%的实践。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的思维要不断地跳出条条框框
回顾第一篇文章,我们谈到,自我认识的意识和能力是很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管理和战胜“眼下的满足感”,从而不受其束缚。这就是工作和财富管理的核心要点:正确认识自我,不要只着眼于当下的利益,要有长远的眼光,赢取长期的回报。
“,而要为了学习而工作。”我的父亲总是这样告诉我。你现在学到的技能,远比赚到的金钱对未来更有价值。因为金钱是会随着时间贬值的,而知识只会日益增值。这就是为什么犹太人更倾向于投资知识这种无形的资产,而不是有形资产,一间房子或一艘游艇。
▲在生活上,耐心比获得及时回报会更有好处
为学习而工作,而不是为了挣钱,秉持着这个信念,六年前刚从上海本科毕业的我,面对着桌子上的两份offer,做出了选择。在这两份offer中,一个是出口本地服装的小型犹太公司的市场营销经理职位,另一个是在一家大型中国公司从事奢侈品行业的业务分析师。第一家公司的月薪是3000美金(约18000人民币),第二家公司提供了前者三分之一左右的月薪,5500人民币。
如果要你来选择,你会选哪一个?你会更喜欢哪一份offer?
其实作出这个选择是不是不难?我也这么觉得,于是我果断选择了后者而不是前者,倾向于长期发展而不是短期的高报酬。这都要归功于我父亲的教育。尽管那里的工资更低,但是,在一个中国公司里工作,所能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运用中文的能力、接触本地的文化等等,都是无价的,不是工资能够衡量的,这也是为自我未来发展做出的“投资”。
“你要记住”,父亲总是叮嘱我,“在你还年轻的时候,不要只是为了挣钱而工作……”
要有长远的眼光,赢取长期的回报
培养一种长期的投资思维模式,是每个犹太家庭的基础教育。想要投资的资金,首先要挣到钱。如果一个人不珍惜金钱,他怎么能挣到钱呢?更不用说投资了。这是犹太教育的另一个立足点。
▲罗斯柴尔德家族
无论你是不是罗斯柴尔德(著名的犹太财阀)、拉夫劳伦或者伊莱·格尼斯(我父亲)的后代,无论他们公司涉及的领域有多重要、规模有多大、市值有多高,在你接手这些家族企业之前,你必须学会“挣得”它。这就为什么在我高中时期的每个暑假,都会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去体验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工作,比如加油站的车辆清洗工、超市送货员、咖啡厅清洁工。
▲为了要减肥,被爸爸叫去打工的rafa(猜猜谁是?)
▲在咖啡厅打工的rafa
▲在摆摊卖水果的rafa
金钱并不是父亲劝说我去从事这些工作的理由,而是让我通过辛苦的劳动付出,体会到金钱的来之不易,珍惜得到的金钱。这也是他期望的最终结果。在汗流浃背地工作了一个小时之后,你可能赚取了12新谢克尔(以色列法定货币,相当于24人民币),这时,在面对消费一杯18新谢克尔(相当于1.5小时的工作量)的星巴克咖啡时,你犹豫了。后来,在面对这些高耗能低报酬的工作时,我感到非常生气,十分不满。因此,我开始寻求其他能获得较高报酬的工作机会。
一旦我们对现状产生不满,想要有所改变和突破,创新的火花会开始迸发,新鲜的思维会不停涌现。
具备远见和耐心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只懂得如何投资和挣钱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必须知道如何“保护”它,使其能够在时间的洪流中保留下来,在时代的更迭中流传下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必须具备犹太人的两种特质——远见和耐心。
▲New-Pan网站上的海尔冰箱广告
以我的童年同班好友作为一个例子,他是“New-Pan” (以色列最大的家用电器经销商,比如东芝、海尔、三星等)的创始人和CEO之子,在获得大学本科学位后,按照常理来说,我们都以为他会跟随父亲的脚步,帮忙管理公司。也许你会觉得这是幸运,也许你会觉得不幸,(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它),但是他只有唯一的选择,那就是从基层做起,和其他的销售员一样,工作地点是在全国零售商店中的某一个。通过这种不利用家庭的优势的方式,如果他能够耐心坚持下来,工作足够努力的话,那么他终将能一步一步攀越高峰,直到有一天到达山顶,做好准备接管下父亲手中的大业。
精华概括:犹太人与金钱之间,远不只是持币人和货币的关系。对他们来说,金钱不只是手里流通的货币,它还有更多价值。在犹太文化中,金钱的概念比较复杂,以致于很难用三言两语来解释。
但是,犹太人相信学习管理金钱的最佳方式,是得先学会如何获得它。他们认为具有远见卓识和持之以恒的耐心,是能够“保护”和提升财富的关键因素,能够避开困住大多数人的陷阱——一生为了金钱工作,而不是让金钱为他们工作。
▲rafa和爸爸一起做瑜伽
—努力工作,挣钱存钱,尽早退休——这种想法有悖于犹太文化。
被誉为“上帝之语”的希伯来语,曾在历史上被用于《圣经》中,而在如今的以色列,它被视为犹太教的官方语言。
当我们对希伯来语、英语、中文这些最具象征性和代表性的语言作出比较时,会发现犹太人的语言在其中(也包括了其他不同语言)是唯一没有“退休”这个表达的。英文中的“retirement”和中文里的“退休”都用于表示这个概念。而希伯来语中的לפרוש ( Lifrosh )虽然可以表示退休,但它的本意是表示放弃、停止(竞争、挑战等等)。因此,在希伯来语中,不但没有专门用来表示“退休”的词语,有这个意思的表达还含有贬义。这也说明了很多东西。
▲rafa的爸爸正在工作...
在犹太人的观念中,退休就像是令一篇未完待续的故事戛然而止。这也将会“完美”导致一个人余生的不快与衰退。透过历史的长河,我们可以发现人类是被创造出来工作的,追溯到中国、美国和欧洲的先人,便可以找到佐证。他们终日在烈日下忙于耕作,直至与世长辞。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到来,退休的概念才出现,开始流行起来。
生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创造过程,没有期限可言,因而我们总是在不断寻找为人类服务、替这个世界创造价值的不同方式(参考第一篇文章)。这也是我们“证明”自身存在对世界的意义的标准:犹太人相信,如果我们不能为他人提供价值,那我们的存在就是没有意义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坚信只有这样做,才能实现生命的川流不息和欣欣向荣。
1985年时,我父亲的职业是一名医生,当时他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诊所开业了。在36年后的今天,68岁高龄的他本可以在三年前退休(德国的官方退休年龄是65岁),但他仍然坚持每天都精神饱满地起床,热情高涨地工作。为什么呢?为什么他不选择退休,依靠自己的退休金,享受没有工作的生活呢?我也曾问过他这个问题,即使我内心是知道答案的。
▲rafa的爸爸不愿意退休
他的回答是,“如果我打算退休,不再工作的话,这无异于结束我的人生,生命会慢慢地衰退,终有一天会停息。我可以将我的工作量从五天缩减到二或三天,但我怎么能够完全停止工作呢……一旦停下来,我又能做些什么呢?”
这个回答完美地表达出犹太人对待工作的独特心态和态度。这种现象并不只是发生在我父亲身上。我的祖父们也坚持工作到80多岁的高龄,几乎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仔细观察的话,你可能会发现世界上大多数犹太人都是这样的。很多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都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坚持创造。
因为我们一直相信,创造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过程,没有所谓的期限。但是,一旦为它设限,那你就只会成为一具占据空间、等待死亡的躯体。当你停止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的时候,你就会开始慢慢退化了。
精华概括:在犹太人的观念中,工作的目的不是挣钱,而是你能创造的价值。金钱只是作为你创造的价值的报酬,只是个结果,永远不会成为一个起点。金钱跟人类,不像是爱情的互为关系,更像是一种互反关系。你越爱金钱,越不择手段去靠近,它只会离你越远;相反地,当你不那么“爱”它时,钱可能会自己跑到你手里。
我们相信,只要能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我们便有理由生活在其中,而且工作就是最佳方式。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一周连续工作40个小时,直到生命结束。但我们确实要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坚持参与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从而防止自身的衰退,确保我们不断成长。
▲rafa的爸爸在哈尔滨,跟一个打扫卫生的阿姨
—你付出得越多,你才能得到越多。收获越多,拥有越多,你也就会变得越快乐。
让我们暂时先回想下第一篇文章的内容,回顾我们最先提到的两个因素:道德和信念,关系和人脉拓展。无论是作为工作的目的还是拓展人脉的方式,这两种情况都有一个相似点,那就是犹太人很重视为他人付出的行为,而不期许任何快速回报。
把“付出和奉献” 作为“犹太致富才智”中的最后因素,不只是因为我最看重这两方面,也是因为,我觉得这是能够最精辟地总结和阐述犹太人财富成功的秘诀中最具代表性的因素。
人类是天生自私的物种。这是因为我们生来就具备“自然保护盾”,它是我们内心世界里人性部分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人类的大脑形成于远古时期,因而总是会产生自我保护的潜意识:为了生存下来,我们必须保护自己拥有的东西,比如食物、饮用水、空气和爱人。
随着岁月流逝,我们渐渐成长,“多亏了”周遭的环境和各种不愉快的遭遇,我们的“自我保护模式”逐渐得到强化,使我们对这种信念背后的真相和必要性深信不疑。听起来很悲哀,但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现实。
无论是你的邻居、朋友,还是同事,只要你走出去,随机选择一个人,试图去分析他们的童年,你可能会很惊讶地发现(你也可能不会,因为你已经对此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年龄越小的孩子,就越有意识用“我的”这个词,他们的占有欲往往要比父母更加强烈(如果不懂这个词,他也至少学会了“占有”这种行为)。
付出不等于失去,而是另一种增值
这就是为什么童年时候,我家有两个被禁用的词——“不能”(不能尝试一件事情)和“我的”(表示自我占有)。不只是我的父亲,很多犹太人都相信,在孩子还未占有东西和提出索取的要求之前,就要试图培养他们重视分享和付出的思想。
▲中秋节送温暖活动与粉丝们的合影
捐赠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并不是一种出于理性的行为,因为面对这种行为,我们的第一反应会是,这是一种失去:它已不再是你的,你也无法再使用了。然而,犹太教育提倡的却是另一种观念:当你付出的时候,你的财富没有减少,反而增值了。《米德拉什》,一本犹太古书将这种观念概括为下面的句子:当你看到有人在向慈善机构捐钱时,可以确定的是,他的财富正在得到提升。
▲以色列超市门口的公益活动
▲以色列公共场所里随处可见的捐赠箱
不管是宗教节日还是安息日(犹太人的休息日),在超市入口还是公交车站,生活和成长在以色列的人都有很多机会,在很多场合进行施予。在很小的时候,我们便认识到了为他们付出的好处:
付出提升自我信念—在给予的同时,你也在建立和增强自己的信念(我们对自己付出的结果往往一无所知)。就如我们在第一篇文章中提到的(道德和信念),当你秉持着某种信念做事时,你有最大的可能性能够得到回报,获得成功。
付出是一项投资—就像真实的财产、股票或者科技公司那样,付出也是一种投资工具。不同的是,通过给予,我们投资的是自我的身体和精神,而不是具体 投资金钱和财富。从我自己的经历中,我可以说,比起物质层面,抽象的回报会让人更加富有。
付出成就更好的你—我从生活中学习到,给予给人的幸福感,要比所有曾经的获得产生的幸福都要强烈(如果不相信的话,那就去尝试吧)。受赠者向你表达的快乐和温情,会让你自我感觉良好、情绪好转、提升自信,使人感悟到活在人世的意义,是远比赚钱还要更深刻的目的。
精华概括:给予是一种感性行为,在这项投资背后,没有逻辑可言,并且完全与人的天性背道而驰。然而,犹太教育却教导我们,通过给予和付出,实际上我们能够收获更多的回报,不只停留在肤浅的货币价值层面,更关乎深层次的,我们的精神和身体的安康。
▲犹太人成功致富的9大秘诀
九大理由,三篇文章,一个共识。对我们犹太人来说,生活就是一个不停付出,不断追寻人生意义的历程。每个人都与世上的其他个体相互联结。
当你的生活目标变得明确,为了造福世界,而不是挣钱,你也将会参与到为他人付出的这种行为当中。另一方面,当你参与到付出的行为中来,你会找到生活的目标。在这两种情况中,金钱都只是个间接因素,而不是从你的行为中得到的直接回报。
总的来说,无论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善于给予和明确目标,都是犹太商业和财富成功的两大秘诀。
后记:犹太人成功致富的9大秘诀系列文章到此完结,未来我还会分享更多关于犹太教育和商业的文章,点击关注应许之地就可以第一时间看的我的更新。
·Genis(中文名字蓝龙)是一位以色列混德国血统的犹太人,在中国的金融和科技中心—上海和深圳工作生活了六年的他,已经能十分熟练地使用中文,并且精通中国文化。通过利用大量的理论知识以及结合个人的实际经历,Rafa专门对犹太人神秘的创造思维和财富教育背后的秘密进行了分析、探索和解读,向中国的父母和老师提供了一种更好地开发和培养孩子创造力和财富智慧的工具。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应许之地TPL】(ID:TPL-Israel)。
猜你喜欢
以色列计划 | 专注于以色列与中东及中以关系!
Israel Plan Organization | Related with Israel
中以联合的以色列专业非盈利机构
An NPO for Israel
文化 | 经济 | 旅游 | 军事 | 历史 | 科技 | 信仰 | 艺术
点击标题下方“以色列计划”一键关注
来稿及建议:info@israelpla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