赎罪日 | 神圣的敬畏日
在犹太新年之后的第十天,也就是这周二(今天)日落时分到这周六黄昏,是以色列节日的犹太赎罪日(Yom Kippur)。
赎罪日是一个非常肃穆安静的节日。在以色列的这一天,许多犹太人禁食(一天不吃喝)、不上班、不开车、不用电子设备,商店也不开门,马路上几乎没有一辆车,平时拥堵的大马路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
多人会去犹太会堂进行礼拜,忏悔以往所犯的罪过,哪怕是一些平时从来不去会堂的世俗犹太人。赎罪日是最神圣的敬畏日,全世界的犹太人,包括不是很虔诚的犹太人通常也会在这一天去犹太会堂祈祷,参加特别祈祷仪式。在圣经时代,犹太人这一天在圣殿举行献祭仪式,将一头公山羊杀死祭奠上帝,把另一头山羊放逐旷野,让它带走犹太人的一切罪孽,这就是所谓“替罪羊)(scapegoat)”的来历。
现在只有一部分正统犹太教徒还每年举行祭坛式赎罪仪式,不过宰杀的不再是羊,而是鸡,通过宰杀和献祭,为犹太人赎罪。大多数则通过祈祷和忏悔表达赎罪愿望。
一些犹太会堂在赎罪日全天都举行宗教仪式,有晚间仪式、上午仪式、下午仪式,接着是纪念仪式和结束仪式。在晚间仪式上,传统的开始仪式是:拉比手捧《托拉》经卷,全体会众面对开启的约柜肃立,诵读传统的《柯尔·尼德拉》祷文。
《柯尔·尼德拉》是犹太人在赎罪日祈祷开始时吟唱的一段祷文。它是一种起誓祷文,不包括任何对上帝的赞美之词。犹太人试图通过对这一祷文的吟唱说明在今后一年内凡是他们在违心、不知情和仓促情况下许下的愿、发出的誓和作出的允诺都该当被视为无效和不算数的,并希望由此得到赦免。有关这一祷文产生的年代与背景已难以查考,据有些文学说,西班牙曾在7世纪强迫居住在那里的犹太人改变宗教信仰,并要求这些人起誓,从今以后信奉基督教。这些被迫起誓过的犹太人后来唱起了《柯尔·尼德拉》,不仅表示他们当时的起誓无效,还表明他们今后可能作出的其他类似誓愿,也应当视为无效。不论这一说法是否成立,有一点可以确定,即这一祷文最晚在8世纪就已在犹太会堂中吟唱。《柯尔·尼德拉》最初曾受到犹太拉比的反对,因为它使人联想到誓言既然可以在赎罪日视为无效,也就不必加以认真对待。
然而,祷文还是在犹太人中得到流传,人们解释说,《密什那》(或《密西拿》)也允许宣布个人的允诺无效,何况在现实生活中,犹太人总免不了有时要被迫作出某些违心的允诺。在历史上,排犹势力经常以此为据,怀疑犹太人在基督教国家法庭上所作誓词的可靠性,并攻击犹太人的誓言全是骗人的谎言,致使犹太人一再作出解释性说明。如1860年,一本包括《柯尔·尼德拉》在内的祈祷书在说明中解释,该祷文不包括法庭上的誓言。l 9世纪中叶,德国犹太教改革派为了避免误解,从祈祷书中摒除了这段祷文。但到了1861年,又在祈祷书中重新刊出。
《柯尔·尼德拉》祷文尽管拥有希伯来文本,但在犹太人中流行却是阿拉米文本。按规定,《柯尔·尼德拉》必须在赎罪日日落之前开始吟唱,并要一直唱到日落。习惯上,祷文要反复吟唱三遍,为的是使迟到者也能加入。吟唱《柯尔·尼德拉》的曲调深沉、悲壮、哀婉动人,仿佛在叙述犹大民族那漫长而不幸的历史,被誉为犹太音乐的代表作。贝多芬曾把这一曲调在他的c小调四重奏中运用。1880年,作曲家布鲁奇因这支曲调在他谱写的大提琴曲上的运用,而闻名天下。在纪念仪式上人们回忆已故亲友,诵读怀念和为他们祈祷的《卡迪什》。
在结束仪式上,要表达对以色列上帝的希冀和信仰,再一次诵读《舌码》,重复3遍“祝福上帝荣耀王国之名到永远”,以及7遍“我们的主是上帝”。最后,象征赎罪日结束的羊角号吹响,号声示意上帝已赦免犹太人的罪过,生活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拉比和赞礼员在主持仪式时要穿上特别的白袍,以象征纯洁、悔悟、死亡。人们通常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而不用“我”表达对自己罪过的忏悔,因为犹太人认为他们是一个整体,应集体承担个人犯罪的责任。
赎罪日要告诉人们的第一件事是承认自己犯有罪过,并对此表示忏悔。第二是要求人们通过忏悔、赎罪活动,不再重犯以前做过的错事和用实际行动改正自己犯下的罪过。在今日以色列,这一天全国上下几乎一切活动都停顿下来,不出版报纸,不播放任何电视和广播节目,没有公共交通运输。所有学校、商店、餐馆、娱乐场所和机关企事业都24小时关闭,整个国家沉浸在一片肃穆之中。
赎罪日祝福:
!גמר חתימה טובה
gmar chatima tova!
愿上帝给你一个好的背书!
猜 你 喜欢
以色列 计划
长 按 二维 码 关注
专注 于 以色列 与 中东 及 中 以 关系!
Israel Plan Organization | Related with Israel
中 以 联合 以色列 以色列 专业 非盈利 机构
文化 经济 | 旅游 | 军事 | 历史 | 科技 | 艺术
点击 标题 下方 " 以色列 计划" 一 键 关注
投稿: tg@israelpla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