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别再向一个“爱无能”的人要爱
# 欢迎关注并置顶我 #
作者 | 周小宽
向日葵签约咨询师
『我们要建立自我,为自我而活。
既不为关系,也不为了爱。』
有句话,可能不少人都看过,也认同
——人是活在关系中的。
很多心理学大师都从各个角度论证过,关系对人的重要性,
从弗洛伊德到霍尼到温尼科特到科胡特……
母婴关系、两性关系、主客体关系。
人的确是活在“无处不在”的关系里。
但我想说的是,我们虽然活在关系里,却不能为关系而活。
第二句,我们虽然如此地渴望爱,但我们也不能只为得到爱而活。
我们要建立自我,为自我而活。
既不为关系,也不为了爱。
01
我们可以在爱和关系里去找到自我的存在感和意义,
获取价值感和快乐。
但我们不应该把它当做唯一的源泉。
因为假如我们不但活在关系里,
还更进一步地把关系当做自我的全部依托和自我力量的源泉,
那么没有建立良好关系的人,没有得到渴望的爱的人,怎么办?
他们该如何定义自我?
如何获取力量?
如何确定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我有一个年轻的来访者,在寻找爱和证明被爱的路上,活得很艰难。
她经历了抑郁症的折磨,生命早年就有过自杀倾向,
生下女儿后,她的身边是不讲道理重男轻女强势的婆婆、
不体贴分担和她吵架会动手打她的妈宝男老公,
自己的母亲已经离世,也得不到父亲的支持,
在家带孩子辞去了工作的她,强烈怀疑自己活着的意义。
也许换一个人,遭遇到有问题的对待,进入了有问题的婚姻,
第一时间想的是离开和改变这种现状,
但是她说,她只会不停责问和攻击自己:“我不会和别人相处,所以谁都会欺负我,没有人真的爱我接纳我,包括我的母亲,我也觉得自己特别没用,我痛恨这样的自己。”
她告诉我,她从小就被妈妈严厉的对待,妈妈重男轻女,她和妈妈的关系常常是敌对的,她经常和小她三岁的弟弟争夺母爱,
她觉得妈妈根本不爱她,只爱弟弟。
妈妈离世,她没有“真正的悲伤”,可是事后,她又谴责自己竟然如此“没有良心”,毕竟妈妈养育了她。
“我既不像个女儿,也不是一个好姐姐。”
她说她现在觉得自己很差劲,到处讨好别人,可是她发现,她越讨好,别人就对她更加地践踏。无论是同事、丈夫还是婆婆。
“为了示好,我甚至会对婆婆跪下,可是婆婆对我则越来越差。”
“小时候每当和妈妈吵架,觉得自己不被爱,我常常会浮现各种自杀的念头,但是胆子小没有付诸行动。”
“你想用自杀的方式,来报复妈妈吗?”
“不是,我想用这种方式来搞清楚,她是不是爱我。”
以自己的生命的方式,去证明,一个人是不是爱自己,这就是她的内心。
“即使我死了,如果得到了妈妈的爱,那也可以。我当时是这样想的。现在和老公吵架也是这样,我想如果我离家出走或者死了,他会懊悔在意,会来哄我道歉,会改变,那就意味着他爱我。”
来访者说,她之所以会争夺弟弟的爱,和妈妈吵架甚至想要自杀,都是因为她不断地感觉到妈妈不爱她,而她想以一种方式去得到妈妈的重视和爱,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对她说,
“幸亏你当时没有真的去死。
如果你死了,你妈妈也没有为此后悔,
你只是证明了妈妈不爱你,那太亏了。
而且,如果你死了,其实你就永远也没有办法了解到真相,
这个真相就是——本来就没有你心里想的那种,纯粹的爱。”
02
也许看到这个故事的旁观者会觉得,
一个人以死的方式想要证明和得到爱真的好傻,
但是对于咨询师来说,要做的不是评判她的对错,
而是看到她当时只能这样去做的原因。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珍贵的。
她之所以陷入这种思维,就一定有她导致她这样想的原因。
对于这个来访者来说,
没有得到重男轻女的妈妈足够的爱和接纳,
以及童年被比较糟糕地对待过羞辱过,
导致了她的自我价值感、安全感非常低,
于是她将她的“自我意义”完全建立在了关系和被爱之中
——有关系就是活着,没有关系就意味着死亡,被爱就有理由活下去,没有被爱,就应该去死。
她在咨询中,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我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
没有建立起独立的自我,将自我依托在于他人的关系之中,只有感受到被爱,才觉得安全,因此她强烈地需要证明她被爱,
因此她以讨好、乞求、跪地甚至自杀的极端方式去索取爱的证明,无论是妈妈还是丈夫。
敲黑板了,
她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爱的证明。
是因为她一直没有弄清楚,那种绝对的纯粹的爱根本就不存在。
由于她的自我没有得到足够的养分,正常的成长,
她对于爱的理解仍然是婴儿般的绝对化的理解——按我想要的那种方式爱我,才是爱,除此之外,就是不爱我。
所以她总是觉得“我不被爱,而这正好也悲哀地证明了我的确很糟糕”。
我对她说,
因为人性的关系,在这个世界里,爱本来就不是绝对和纯粹的。
既不是100%的纯度,也无法永恒,会随很多条件改变。
然后,她问了我一个问题,难道父母对孩子的爱,也不应该纯粹吗?
我回答,“即使是最爱孩子的妈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她也是对孩子既爱又恨的,人类就是如此复杂的感情动物。我们要接受这样的一种真实。”
我告诉她,重男轻女的一些农村家庭,在九十年代末,还有很多生了女儿,就直接放到村口大树下,不管了。因为家里经济能力有限,女人做不了主,舍弃女儿生儿子就是那个妈妈唯一的路。
我用讲述,呈现了妈妈和她的关系,给她看,让她看到,妈妈对她的感情,除了漠视、重视弟弟、粗暴严厉是否还有别的存在。
03
对自己曾经认定的“真相”提出问题,重新定义真实,是迈向成长的关键。
重男轻女、不懂得表达爱意的妈妈,更疼爱弟弟,在来访者儿时的内心,这就意味着妈妈完全不爱她,并且“妈妈不爱我”内化在她的人格里,
“但其实,我妈妈还是养育了我,还供我念了大学,虽然经常骂我,可是她没有打过我,她有对我不错的时候,所以她离世我没有难过我也会自责,因为我还是得到过她的爱!
只是这种爱不像我过去以为的那么多,那么好,那么纯粹!”
“真相就是,妈妈并不是完全不爱你,但是她做不到,以你期望中的的样子来爱你。”
“可是我一直以为,我的妈妈就应该是那样爱我的,她那样对我,真的让我觉得,是我很糟糕。”
她渐渐意识到,即使是一个正常的不错的妈妈,
内心也会有恨孩子的时刻,
而一个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长大的妈妈,
自己也活在这样一种扭曲的文化里和有冲突压力的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无法把控命运甚至也没有什么自我的妈妈,爱她的能力的确是有限的,
并且,这并不由妈妈左右和控制。
“你觉得你老公在吵架中伤害你,在吵完之后不哄你就是不爱,可是你其实是单方面设置了一个前提——你老公具备了你理想中的爱一个人的能力。但是爱人的能力,每一个人都不一样,你的老公有多大的爱的能力呢?”
一个人,只有拿出100元的能力,
可你非要她拿出1000元,觉得给你1000元才证明那是爱你,因为你觉得1000元对你来说,不多,
那么答案就会变成,她肯定拿不出1000,而你就马上肯定自己没有被爱,不值得被爱。
在做出这样的尝试和判断之前,要搞清楚的是,你去索爱的那个人,她具备给出多少钱的能力。
你不能用自己的心去估算她的能力。
比如你觉得你当妈妈就会对孩子很好,但是你的妈妈就对你很冷漠,那是因为你不是你妈,
比如你觉得你作为老婆,吵架了你可以做出让步,但是你的老公就做不到,那是因为你不是你老公。
我对来访者说,无论是母女还是夫妻,任何人都不相同。
“我妈妈只有拿出100元的能力,我老公也只有拿出100元的能力,可是我想从他们身上得到的是1000。”
在那次咨询里,来访者最后对我说,她释然了。
“原来,不是我很糟糕,所以她才不给,而是她只有那么多。我一直以为是他们能给,但是不给。我从来没有想过,他们可能根本给不出。
原来,不是我的问题。”
我说,是否原谅你的母亲,这是你的权力,是否要离开你丈夫,也是你的选择。
但是,别忘记,人和人的不同,
别忘记,每个人爱人的能力都有自己的局限。
或许,他以你看来匪夷所思的方式来对待你,那就是他在这段感情甚至所有感情中的极致,
对于不够好的爱的回应,你有权利选择,离开。
但是,不要用他对你的方式,来倒推,他可以更爱我却如此冷漠,一定是因为我不够好
你就是你,而他爱的能力有限,就只能做到那么多。
写在最后
我的来访者说,我可以写出她的故事。
曾经觉得没有价值感的她,希望用她的故事,去帮助更多人。
童年没有被好好的爱过,已经是一个童年无法改写的悲剧,
但是在我看来,更大的悲剧是在童年受到伤害后,
很多人在长大之后还再一遍一遍地问自己,
那个人为什么要这样的对待我?
他们以为,一定是自己不够好,哪里做错了,才会遭受这样的对待,他们做出很多努力,希望那个曾经伤害过他们的人,
可以有一天幡然醒悟,重新来爱这个孩子一次。
可是,即使回到过去这个点也改变不了什么,
即使你做得再好,也改变不了什么,
因为那个人,也有他早已注定的命运和人格。
一定要问一个只有一百元的人借一千元,
一定要在一个没有爱的能力的人身上不断挖掘爱的证据,
除了让自己越来越痛苦失望,不会有任何收获。
不要把你的自我,建立在对方支付不起的爱上。
周小宽:心理咨询师,看待世界和自我的方式有点特别,一个温柔而有力量的陪伴者。个人公众号:周小宽(ID:xiaokuanjoy)
戳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老胡轻心理课程,
有什么问题可添加小助手询问哦!
<The End>
(请点击该链接
推荐阅读
▼
谢谢你的赞赏和鼓励 ☟
☟ 戳阅读原文,购买老胡轻心理系列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