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泸州积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工作
为彻底解决因铬渣堆放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2016年,我市整合中央、省市各类专项资金近7000万元,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工业场地生态修复,对原泸州市长江化工厂1978—1995年生产红矾钠期间,遗留的100亩铬渣污染土地实施治理与修复,并对治理区域内的60户住户进行整体搬迁。通过对污染土壤破碎、筛分,加入稳定化、固化药剂等方式,将土壤里有毒的六价铬变成了稳定安全的三价铬,再将土壤统一进行填埋,生态封场绿化。
泸州临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袁小刚介绍,在治理过程中,根据场调的深度,将土壤挖出来进行检测,合格了就达标,不合格就继续挖出来处理,直到检测合格。合格之后,再将土壤拉到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整个过程设有四、五道防渗处理的措施,保证填埋物不会渗透到填埋的地方去。
今年5月,我市铬渣场地生态修复工程正式竣工验收,如今这100亩土地已经长满了青草,周边居民也不再担心铬渣造成的饮用水源污染。未来,这块地将被规划用作公共绿地,通过生态修复既实现生态效益,又实现社会效益。
目前,我市已完成7个重点区域周边土壤污染状况评估,加快推进园区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建设;建成投运1万吨/年医疗废物处置项目,加快推进5万吨/年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从源头上确保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泸州市龙马潭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秦弋表示,下一步将从三个方面着手打好净土保卫战。一是严格源头管控,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杜绝高污染、高耗能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落户;二是全面排查整治,督促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定期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整治;三是坚决治理修复,对经科学评估为污染地块的认真督促造成土壤污染的责任单位,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实施治理和修复,确保达到治理修复的目标。
End
推荐阅读
●阶段性总结 “一把手”开考,泸州市生态环境系统业务能力建设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