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嵊州:越乡龙井上演“超越大戏”

赵光辉 茶周刊 2023-08-29

4月13日一早,“茶香有道——群媒品嵊州”大型采风活动,在清晨薄雾中拉开了帷幕。


昨天下午,从杭州萧山机场接我们的汽车一进入嵊州地界,春雨轻阴便把烟雨江南展示出来。莫非我平生第一次嵊州行就要这样与越乡龙井相见?

“越地风光剡领先”

嵊州,古称剡属越,有“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之誉。不仅风光清幽,更有“剡茶声,唐已著”之称。这里有茶僧皎然茶圣陆羽论道之雅,是一个注定与茶相爱相生的地方。

千百年来,嵊州一直在中国茶史占据重要地位,以“中国茶叶之乡”名声远播。“西湖在前我在后,越乡龙井在嵊州”,嵊州也是全国龙井茶产量最大的一个茶区。

越剧源头艺馨香

上午,采风团先驱车来到嵊州甘霖镇东王村。


一进村口,迎面一棵拔地参天、枝繁叶茂的古樟树,无声地告诉人们:此地人文历史悠久。转过脸,一座飞檐翘角的戏台伫立在锦鳞清波之上,东王村村委主任李秋顺告诉我们:这是村里筹资200多万建起的戏台。

东王村古樟树。


为什么一个小村落对戏剧有这么大的热情?因为这里越剧的诞生之地。1902年春三月,当地的说唱艺人在东王村,以稻桶为戏台,改说唱为演戏,首演《双金花》,从此后来声名远播的越剧宣告诞生。


或许这是稻作文明在文化艺术上的一次觉醒。不到一年时间,越地嵊州就出现了200多个戏班子。不久,在施家岙村还诞生了越剧女班。今天我们在施家岙村欣赏了女班演出的《梁山泊与祝英台》《红楼梦》《木莲救母》等名剧名段。

东王村为越剧创始人立像。


不论是东王村在喂孙儿吃饭时停手张口就唱的老奶奶,还是施家岙村手眼身法步俱佳的农家女,她们都把物质文明发达之后文化的觉醒与表达,演绎得有声有色。

记者在施家岙村看越剧。


这不是茶周刊记者的臆想,而是古今皆然的道理。没有君子,不养艺人。这是艺人对观众的讨喜之说。但背后的道理是深刻的——如果没有经济富裕、文化娱乐需求巨大的市场,何来200多个戏班子的生存与繁荣?

李秋顺是东王村村委主任,热心肠地(右)为大家介绍东王村戏台建设的历史。


同样,如果没有今天嵊州村乡经济的繁荣发展,他们何来闲钱与闲情,大张旗鼓地复兴越剧发源地的历史与文化?我想这或许就是“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的嵊州诠释吧!

茶道底蕴惊世人

下午,采风团又来到前冈村参加采风活动启动仪式。这里是越乡龙井的典型产区。在一望四碧的茶园,大家不仅心旷神怡于茶乡美景,更对嵊州底蕴深厚的茶道历史文化,心驰神往,心生钦敬。

采风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历史上,以王羲之、二戴、谢灵运为代表的魏晋风尚和“六朝隐逸文化”,曾引来了数以百计的名贤高士追慕寻剡。举杯泛舟诗吟诵,一路精彩歌如风,饮酒品茗文采溢,剡水流花绿映红。无意间成就了“剡溪唐诗路”,成就了“剡茶声,唐已著”,有了茶僧皎然的“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的名篇佳句,使剡溪两岸处处风景。皎然在此诗中盛赞了剡溪茶清郁隽永的香气,甘露琼浆般的滋味,并生动描绘了一饮、再饮、三饮的感受,首次提出了茶道的概念,可以说嵊州是“茶道之源”。


当代茶圣吴觉农于1936年在嵊州三界创办了浙江省茶叶改良场,开设茶叶专修班,先后培养了100多名茶叶专门人才,毕业学生后来成为了中国茶界精英、遍及全国产茶地和大专院校,为推动浙江乃至全国茶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品质之道聚心力

采风中,茶周刊记者了解到,嵊州一直致力于茶叶生产的培育管理,从现代茶圣吴觉农创办茶叶改良场,到引进中国茶叶研究所在嵊州市茶场设立茶叶研发中心,建成目前全国最大的茶树种质资源库;建立黄泽明山茶场、浙江华发茶业有限公司陈宗懋院士工作站,并与中国茶叶研究所开展科技合作,为嵊州茶树品种改良,提升茶叶品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同时在炒制技艺上,注重茶机研发,研制龙井茶采摘机械、加工机械、提香机械等,从1999年起连续举办了18届越乡龙井炒制大赛,培训了万余名炒茶能手,为提高嵊州名茶炒制质量奠定了扎实基础。嵊州市先后获得“中国茶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出口示范基地县”、“中国出口茶生产基地县”、“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等众多荣誉。


嵊州茶业,正乘历史之胜文化之盛,上演新时代的“超越大戏”!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

监制/ 赵光辉   本期编辑/ 梁妍

电话:010—63744187

投稿信箱:hzchazhoukan@163.com


往期好文推荐

【抢滩】联手《茶界中国》打造IP产品,限量20!

【关注】普洱古树茶又涨价?茶是“喝”的不是“炒”的!

【聚焦】一款茶好不好,应该听谁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