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Illénna:多元文化下的包容 | 围炉 • NYUSH

围炉weiluflame 围炉
2024-09-27

WYNN•PRODUCTION独立摄影师|音乐创作人|IDPA CHINA OFFICIAL认证进阶射手|AIDA自由潜水员|马术运动员|美国心脏协会CPR AED急救员|羽毛球D级教练


前言

“能文能武且自知无知,偶感天命想普度众生”,这是NYU校友Illénna吴易难娜的自我介绍。专业为人类学,方向为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和历史交叉方向的她,认为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研究人,“我相信所有人的言行都有他的归宿和来源,也相信世间万物与自己有关,因此希望能够力所能及地在原则之上去包容一切,无论是友善的还是恶意的。总说偶感天命想普度众生,终究是希望在与自己和解的同时为更多人创造幸福。”


K = Kerry

 I = Illénna


K | 现在很流行一个词叫“斜杠青年”,你认为你是其中的一员吗?


根据百度百科定义,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I|我第一次碰到这个词,的确,很多人会认为我是斜杠青年。但是我认为这个词语现在有些被滥用,太多人都叫自己斜杠青年——但凡会点什么,就都想标签斜杠青年。而事实上,三脚猫功夫式的多姿多彩是非常容易的。我更希望自己能往“人生硬核玩家”的方向发展,当然这么多年下来自己也还在一直摸爬滚打着尝试更多方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生命主旨,价值最大化。


Illénna (左一) 体验街边卖唱


K|那对于“人生硬核玩家”,你自己有怎样的理解呢?


I|首先,我认为硬核,不是去玩一时刺激,而是用长久的浪漫生存于现实世界。经历过坎坷磨砺后留下的温柔,才叫硬核,才是勇敢。


我其实生活在两个比较极端的状态里面,一方面坚持很多传统的原则,另一方面像一个很重要的知己告诉我的那样,“在原则之上,怎么灵活都可以”,而这些洒脱的部分,我认为从更人文的角度可以说是包容。比方说,一般人回避的很多事在我看来都是无伤大雅且值得开诚布公的议题,这种洒脱是去包容这个世界的多元化。


 Illénna AIDA自由潜


K|你所说的“传统思维”包括哪些?和你不断提到的“包容”是什么关系?


I|比如对于当下年轻人缺乏包容度的原因,我认为就是缺少对以下四个方面的思考,“提携之恩、敬畏之心、井底之蛙、知遇之恩”,这四个点其实是相对传统的。


首先,我们应该对身边的人事有敬畏之心,就像“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碰见任何事的第一反应,永远不要直接认为别人有问题,不要因为局部去否定大盘,不要因为大盘而定性局部。相反,应该去想是不是我自己还不够开阔,见识过的是不是还够丰富,是否还能有所提升。


第二,应该永远提醒自己随时都可能是(周围人中的)井底之蛙。然后在相信自己可以不断精进成为强大的人的同时,在心态上要保持一种谦虚的状态,就像苏格拉底说,“我唯一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第三,提携之恩和知遇之恩,其实说到底就是反哺与感恩。我对所有帮助过我,或者对我表达过认可的人,都怀有莫大的感激,因为大家其实可以不这么做的。但是我察觉到现在年轻人是很多都意识不到这个道理,太过于饭来张口、理所当然,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所获得的一切都只是个人(的成就)。我们之所以能成为我们,其实是身边非常多千丝万缕的东西累积在一起才能最后等于我们,而这些都有可能来源于你周围人或多或少的帮助。我们应该去思考,我的所得如何正反馈给外界。最重要的是,感恩的状态本身也会让人变得非常包容且平和。



K|关于洒脱的一面可以说一说吗?


I|主要是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吧。一般人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但是我却觉得,“除了生死,都是大事”。很多年前我有过几次濒死经历,熬过了那个阶段之后,逐渐发现自己对生死开始看的非常淡。死不过是眼睛一闭的事,我需要想的只是希望如何死去,所以除了生死都是值得被真心对待的大事。因此我尽力做到的是每一刻都活的对得起自己的心,放下了很多桎梏后,会发现一切都是可以被包容的,一切也都是值得被爱的,也不再在乎外界的很多琐碎评价。


我之前写过这样一段话,关于生命,也关于死亡:


“我觉得我活不到安享晚年了,我觉得我要把人生最美的时候消耗在这年轻的岁月,然后美丽地死去。焘说他会活到一百四十岁,他知道死亡离他很远,所以他很笃定。他会以最健康和幸福的姿态手捧茶杯在海岸边,想到这一生自己过的毫无畏惧,经历过所有能经历的,未曾拒绝过任何的美好。我说我或许会英年早逝的,因为我听不见未来在喊我,我的那个海岸属于我的年轻。我把每天都当做倒数日来生活,每天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善待世界,我热爱工作我就去工作,想陪伴家人就去陪伴家人,喝两口酒便喝两口。于是我们都一样生活的充实而充满希望,他的死亡离他很远,我的离我很近,我们因此快乐而毫无恐惧。死亡这件事,早点想明白的好。


这些想法被很多人抨击过,不过屈原在《离骚》里面写:“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生命中繁杂的声音实在太多,我允许它们存在,但只要是我坚信的,多大的风我也会走下去,无论怎样都不会后悔。


 Illénna个人摄影作品


 K|一开始你就提到我们要学会包容,是什么原因让你开始思考当今多元文化下的包容呢?


I|我最近在想这个问题,是因为我自己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不少文化冲突。再加上我之前正巧读到了这样一句话:


“随着交流的扩大和跨文化的影响,人们用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习语来解释他人和自己”这就是巴赫金所说的“异质语”(Heteroglossia)的全球现象。在这个模糊的、多声音的世界里,眼花缭乱的现实让人们越来越难以相信人类的多样性是镌刻在有限的、独立的文化之中的,也正是在多文化的试图融合中,差异得以凸显。但是,没有一种至高无上的科学方法或伦理立场能够保证这些“图像”的真实性。因此,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也都是主观性真相(Rui, Xu)。正是这样的主观性真相,让我开始思考这些问题。


Illénna(左一)参加射击训练(图源IDPA All Alpha)


K|能和我们分享一些具体的经历吗?


I|另外还有几个小故事……我在德国长大,小时候在中国和德国之间来回往返,有一年我在上海读初中的时候被校园霸凌,起因就是文化冲突。当时在被几个年级霸凌的时候,甚至有老师带头。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文化的差异性,没有能力去考虑融合与改进,更别提包容性了。在许多人的观念里,从来没有过“试图理解他人并相信他们有改变的可能”的想法;他们认为与自己固有思维不同的一切都应该被否定、被凌迟。这是最早引发我思考文化冲突的一件事。


直到这几年我放下了那段记忆后才觉得,虽然这个他们在当时做出了这样的举动,但是从我的角度出发,我也应该包容她。因为在她的经历里,她可能也做到了她的最好,只是我们的背景不相同罢了。这件事也让我重新思考了包容的含义,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多维度的去包容,包容的对象不是我们常常理解的对于和我们平等或者更劣势的人,我们同样也需要包容比我们更多阅历的人,他们也可能是第一次做父母,做老师,做领导等等。


还有就是,我13岁开始接触工作,那个时候学校学业跟校外工作的平衡非常难,但对我难度最大的点不是平衡时间本身,而是如何在心态上面对外界对自己的定义。别人会去给我挂标签,比如说如果我在校外花的时间太多,就认为一定在学校是差生。又或者说,因为一度社交恐惧,就会因为面部表情僵硬一直被定义成一个非常冷漠的人。直到现在也会有很多误解,比如作为摄影师,我把自己喜欢的创作与人分享的时候,非常偶尔地加了微信也会被碰巧看到的人说,这个女摄影师是不是喜欢故意靠拍照加人微信。真是吹皱一池春水,人们都太轻而易举地给人挂标签,却总是忽视他们不愿理解的事实。轻易下定义、轻易评价,是对他人最大的不公,因为每个人都在经历着你所不知道的困难。



K|你觉得中西方文化对待“包容”有什么区别?


I|我们的文化中对人的包容度很低,这可能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因为在西方文化中会强调“Don’t judge”(不要评价),而在我们所处的文化中,人们倾向于随意对别人发表评论和判断。对于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我是德籍华人,同时我对中国的感情也非常深,从来都只说自己是中国人,在海外的言行举止时刻都记着我是带着中国人的脸在做事的。只可惜,现在的很多中国人对多元背景还很陌生,所以容易对有多元背景的人产生误会,但我能理解这种困惑和费解。


除此之外,对不同观点(尤其处于相对对立状态的观点)的包容是在中西文化中都应该被细细思考的课题。比如说,为什么很多人一直强调要理解和包容同性恋者,但是却很少人说我们也应该理解和包容恐同者呢?本质上它们同样都是一种立场而已。我认为我们应该意识到,当我们在发表任何一个观点的时候,都需要对自己的言语负责,也要对他人负责,因为我们的任何一个观点都有可能伤害他人。群居守口,独居守心。所以对多元化的包容,可以说是永远要给人空间,相信人拥有改变的可能,允许自己也允许别人拥有不同面,拥有不同的出发点,拥有不同的存在方式。


Illénna参加羽毛球比赛


K|除了我们聊到对他人的包容,你刚刚也提到了“包容自己”,可以详细说说吗?


I|我自己曾经陷入抑郁,困于自救。我过往的经历让我自己也背负着很多压力,那时候,我写下过这样的话:


“教学系统永远能在适时找我茬,可他们并不在乎一次怀疑有多让人神经衰弱,他们也不会在意是什么诱发的抑郁症,他们索求的所谓正义,后果是别人在承担。我从心底里想问‘为什么他们还过的好好的?”


“不要过于刻薄地批判其他人,你不知道你磨灭了多少梦想。尽管我认为注定要成为所谓金字塔顶端的人永远不会被磨灭希望。”


后来,在不断跌跌撞撞,支离破碎再重新粘合的过程中,慢慢地,发现了包容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包容自己,自我和解。我包容过去的那些创伤,当我真正发现自己能够包容很多事情时,才接近了我喜欢了很久的一句话:“罗曼·罗兰曾说:世上唯一的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自我修炼的路还很长,我只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K|我们谈论了很多我们要学会去包容他人、包容自己,那么你认为有没有什么例外呢?


I|其实包容万物是一件很难也几乎无法做到的事情,但是我们能做的是不断的自我修炼,反思自己有没有在做到包容不同的声音,这样已经足够了。但是我们包容不一样观点的前提是,真正产生伤害的行为被绝对遏止,这需要每个人自己去理解和判断。立场交换和观点对冲是非常有趣的过程,我很喜欢和我最好的几个朋友彻夜的长谈,每次面红耳赤之后都会觉得自己更加开阔、更加包容。


文 | 张雅淇  Illénna  迟欣宇

图 | Illénna

审核 | 贾天天

编辑 | 方华

围炉 (ID:weilu_flame)

文中图片未经同意,请勿用作其他用途

欢迎您在文章下方评论,与围炉团队和其他读者交流讨论

欲了解围炉、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本公众号并在公众号页面点击相应菜单栏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围炉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