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马尼拉墓地贫民窟生态改造计划 | 2021获奖作品
657份参赛作品,
27份终获奖,
是什么样的神仙毕设最终冲出重围?
关注#2021获奖作品 专栏,
我们邀请了19组LA先锋奖获奖者,
详解宝藏获奖作品背后的设计过程,
欢迎同学们交流讨论!
2021 AWARD
Vol.07
[环境伦理与公民意识] 单项奖
2021LA先锋奖
LAF512
获奖作品评审图
左右滑动查看
获奖作品信息
作品题目:“city of god”——菲律宾马尼拉墓地贫民窟生态改造计划
参赛作者:侯文婧
指导教师:陈宇
毕业院校:沈阳建筑大学
选题新颖,对场地生态、文化价值、社会问题进行思考,方案充分理解场地,具有针对性,呈现效果具有一定艺术表现力。
——2021LA先锋奖评审人评语 / 欧阳爽,基准方中景观规划公司 总经理、总设计师
该作品聚焦“生与死”,链接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利用环境优化设计寄托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展现了极强的人文关怀。同时设计巧妙地以分体重构为方法框架,利用不同的设计空间形式为基本单元,重构出不同的需求空间,极富创意。对于关键性问题的解决策略和方法很准确,图面效果简洁明快,表达逻辑很清晰。
——2021LA先锋奖评审人评语 / 姜 鑫 “XIN的景观图志” 主理人【媒体】
01
摘要
生与死、过去和现在,在这里对话。人们的生存依赖于死亡本身。一些人只是住在公墓里,一些人生活和工作都在公墓。他们卖花、雕刻坟墓以及守护陵墓。我希望生者能和环境互动,哪怕是死者,在我们的心里他们仍然需要有优美的环境作为安睡于土地之中的慰藉。菲律宾墓地贫民窟是过去,和过往的日子告别;也是现在,生者对于死者的纪念;更是未来,活着的人类对以后生活的革新。穿越时空的永恒对话,是永垂不朽,是牵挂于心;更是活在当下,继往开来。
02
选题背景
生老病死,这是个相对沉重的话题,但也是生命规律,如同生存和鲜活的生命是人的本能欲望一样。黑泽明的《生之欲》中写道:对死亡的恐惧,常常与人生虚度的感觉紧密相关。你越不曾真正活过,对死亡的恐惧就越强烈。生与死、过去和现在,人们的生存其实依赖于死亡本身。居住于亡者之城的研究者——意大利人类学家安娜·托齐·迪·马可(Anna Tozzi di Marco)反驳了“亡者之城”是一个绝望之地的观点。相反,她将该城看作一个有着自己的阶级结构的地方—一个城中之城。在那里,人们可以自在地生活在城市中而无须缴纳房租。贫民窟中的很多人也想走出公墓,寻找更好的居住环境。
1986年发生的二月革命推翻了菲律宾长达20年的独裁统治,革命之后,大量的农民涌入首都马尼拉这座大城市,为了寻找更好的住所和生活。
这些身无分文的贫困人口因为没有住所,就在马尼拉的各个角落建起了大量的贫民窟。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首都,这些贫民窟的规模也就越来越大,更加极端的人会选择住在公墓里。这块墓地当初主要的主要使用者是富人和名流,但由于随同富人下葬的一般是一些贵重物品,所以需要雇用专门的守墓人来防止墓地被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穷人在墓碑之间寻找一片可落脚的避风港,形成了今天不为人们理解的“活死人”墓。活着的人就靠着那些死去的人的亲朋给予的微弱收入生存。
▲历史沿革
03
前期分析
通过归纳总结将菲律宾马尼拉墓地贫民窟的主要矛盾分为以下三种:
1. 死者安息空间与生者生活空间之间的矛盾
随着贫民数目的增多,他们在墓穴中睡觉,在棺材上吃饭,在棺材与棺材之间搭建简易的床用来睡觉。很不合理的占用了属于死人应当享有的独立空间。
2. 死者安息空间与农业种植空间之间的矛盾
在这里每天都有人死去,一个个棺椁被运送进来,堆砌成高高的墓穴之墙。由于空间的紧张,无法给农业种植留下大面积平地。所以贫民窟中的活人只能拿靠捡垃圾为生,他们没有稳定的食物来源,没有自给自足的农业体系。
3. 低下的生活水平与公共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
由于无法保证基本的衣、食、住、行,更高一层次的精神卫生需求更是奢望。在解决了一,二层次的首要矛盾的基础上,构建基本公共基础设施是势在必得的事情。
▲思维导图
04
策略构思
城市绿色空间在提供舒适人居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设计的模块样式形态来源于菲律宾巴纳韦高山梯田,位于吕宋岛北部伊富高省巴纳韦镇,它全部用石块建成,一层一层的台阶式的灌溉渠道,层层攀升非常的壮观,体现了当年手工业者的伟大成就。
梯田的保土、蓄水、增产作用十分显著,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并且在梯田下部,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摆放墓穴,或者形成半封闭冥想空间,又或者变成居住空间。这样可以提高紧凑空间的利用率,有效解决死者安息空间与农业种植空间之间的矛盾。
▲居住空间设计策略
菲律宾马尼拉墓地贫民窟中存在着大量的生活垃圾,这些垃圾随意堆砌,污染了空气的水源,在成片的垃圾海洋中,有的可以拿出来加工然后食用的,有的可以穿用的。这些垃圾就像穷人的宝藏。捡垃圾结果的好坏,可能直接影响到家人今天能否吃到“好吃”的饭菜。在菲律宾民间有个词叫Papage,意思是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食物,经过第二次加工。除了吃饭困难,贫民喝水也困难。贫民窟中是不可能有自来水管道的,他们日常喝的都是细菌超标很多倍的污水。
此次设计力求能解决垃圾污染和水源短缺这一问题,把场地中的垃圾清理转化可利用的材料。将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这五大类可回收垃圾统一压缩定型,用做建筑坡屋顶和地基材料。对于雨水短缺的问题可以将雨水收集净化,转变为饮用水,将废水沉淀过滤,生成可用于农业灌溉,园林灌溉,洗衣服,冲马桶等的中水。修复必不可少的生态系统服务,重塑人与自然元素的联系。
▲能量循环设计策略
05
生成过程
本次设计以分体重构为方法框架,从类型学角度研究和设计空间形式作为基本单元发展出基本构件式的景观设计作品。
首先创作十种基础构件,这些构件将融入到后续的设计中。
▲十种基础构件
从人群的行为需求入手,构建了十五种功能模块,每个模块都由8个景观绿块和一个中心空地构成,尺寸为2040cm*2040cm*180cm。分别为居住、冥想、农业种植、扫墓、弥撒、蓄水、演出、儿童活动、青年运动、绿化、医疗、教育、市集、广场、餐饮。中心空地和上层空间定义了不同的功能。
▲十五种基本体块
然后思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拼凑,整合,变化,形成下一层次的三种大型生活区域。
三种空间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优势,在下一步的空间组织中合理排布。由于聚合过程中,小到一个景观绿块,大到有八个绿块拼成的功能模块,再到三种大型生活区域,都具有重复性,而在组织形态上可以根据不同空间和流线需求任意配置,因此具有离散性特征。
▲三种大型生活区域
最后让三种大型生活区域跟随一定逻辑自由发散与生长,形成自上而下,有空间层次结构的大体量人类生活空间。
▲总体鸟瞰
06
场景展示
▲透视图
我希望在建筑的寿命周期内,能尽最大努力地节约资源,毕竟在贫民窟范围内自然资源非常紧张。通过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这些方面,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用菲律宾当地盛产的竹子来做一些不需要承受太大重量的柱子,既绿色又环保。
▲剖面图
07
设计心得
在本次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我通过网络,对贫民窟进行深度了解并分析了相关文献和资料。其实贫民窟问题更是一种社会问题,其中所存在着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生产关系,每一种事物的存在也都有迹可循的。菲律宾马尼拉墓地贫民窟背后隐藏着宗教问题,法律问题,生活方式与文化问题。作为一名大学生其实我们无法改变巨大的社会背景下的贫穷,但我仍希望可以构建一个乌托邦,穿越时空,对话生死,活在当下,继往开来。我相信为社会的改变做出任何的努力都是有意义的。
作者
侯文婧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LA先锋奖获奖学生
END
关于
连接校园与社会的桥梁
关注青年景观设计师的成长与思想
LA先锋奖(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是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支持,由《景观设计学》期刊承办,针对全国景观设计相关专业院校的学生作品而举办的竞赛和展览活动。自2005年以来,LA先锋奖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6届,每年会奖励全国最优秀的学生毕业作品团队,是全国颇具含金量的景观设计学生奖项。
▲点击获取2021LA先锋奖获奖名单
你给打几分?
欢迎吃瓜群众在评论区交流讨论并点亮“在看”
编辑 制作 | 王卿 郑海臣
注:本文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文末留言联系授权
扫码加入
景观奖项竞赛资讯群
点击关注
LA先锋奖微信公众平台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2021LA先锋奖官方网站
如果你喜欢本期推送,
请点“赞”和点亮“在看”,分享给更多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