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亦开风气亦为师 ——评柯华庆教授主编《党规学》


投稿和合作请联系邮箱:

1922273801@qq.com


亦开风气亦为师

——评柯华庆教授主编《党规学》



作者:夏少光,北京大学2019级博士生



党规学,是近年来法治研究中一个正在勃兴的重要领域。从根本上说,这是作为史诗级政治现象的中国共产党的治理业绩正逐渐为世界认知并认可的结果。关注二十一世纪世界政治文明走向,一个非常值得分析借鉴的个案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治理经验的研究,理应进入有志于在法政学科内有所建树的学者的选题视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法治建设中特别注重发掘党的领导这一宝贵资源,并赋予其在依法治国战略中更加重要的地位,为法学界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共产党治理经验的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党规学》一书,正是在总书记点题启发下作出的一篇讲述中国法治故事的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大文章、好文章。学术的风格、路径诚然是多样的,好的思想著述未必都是黄钟大吕式的。但在社会思想大转型时期,更需要有深刻洞见与奔放想象力的学术工作,更需要那种以立意高远、追根究底、发人之所未言的精神,在研究对象、理论主旨、思想范式等基础问题上有所建树的著作。


柯华庆教授主编的这本《党规学》正是以远见卓识而振聋发聩的哥白尼式著作。全书秉持两个核心观点:


第一,“党规是法治中国的核心”,从法治类型差异的角度进行仔细区分。指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自治型法治只是法治类型的一种,而且在历史上只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现象,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法治属于领导-管理型法治,属于法治的另一种类型。这既驳斥了将法治定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自治型法治一尊的谬论,有力反驳了一些人散播的认为建国后前三十年总体上“无法无天”、制造前后两个历史阶段根本对立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党规学》提出“党规是法治中国的核心”,论证了社会主义国家与法治兼容的可能性,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许多高效率、低成本、接地气的治理经验纳入中国法治研究的视野中,有效打通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治理脉络。


第二,书中将“党规”的内涵界定为“党内法规”和“党导法规”,认为“党导法规”的内容不仅包括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还包括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国家机关关系的调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治生活的依据,也是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工具。这个概念区分,顺利实现了党规与国法、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之间的衔接,真正讲清了“党是领导一切的”在法治制度上的发生机制,也有力的驳斥了此前一些人炮制的“党大还是法大”之类的伪命题。


就学术风格、理论气象、思想境界而言,我认为这本书有以下几方面的显著亮点:


一是:亦开风气亦为师,雏凤清于老凤声。晚清龚自珍有诗云“但开风气不为师”,大抵因为思想界重大的转折,往往需要许多人薪火相传、持续推进,最初立于潮头疾呼之士,未必再有足够的时间精力进行细致邃密的著述建构。以中国思想史为例,中唐韩愈深感佛学兴盛、儒学式微的道统危机而极力辟佛,开一时风气之先,确实有非凡的气魄。但韩愈本人的辟佛著述如《原道》固然辞采非凡,在理路上却并不能真正化解儒佛之争。一直要到宋代才在吸收借鉴佛教理路的基础上返本开新、消化吸收而形成了更新的儒学——理学。此足见思想转型时代建构之难,能兼擅“开风气”与“为宗师”之美者往往不多,实乃情理使然。


柯华庆教授是国内较早站在中国政治文明特殊性与当代社会转型的角度积极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法学学者,是国内党规学研究的先行者,当之无愧地属于这个领域的“开风气”者了。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柯华庆教授在从事党规学研究与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党规学读书小组等方式,教学相长,培养了一大批年轻好学的党规学人才,尽得育英才之乐。从这个角度看,柯华庆教授又是“为师”的。雏凤清于老凤声,一大批年轻学人投入党规学这一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中耕耘,不仅是柯门之幸,也是未来中国法治建设的希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政法大学时指出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在2017年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和中方企业家委员时指出“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实事求是地说,柯华庆教授的党规学人才培养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法治人才培养精神的典范,是当前法学教育领域真正值得大力推广的创新模式。



二是:冷眼向洋看世界,咬定青山不放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党规为核心的法治中国道路,理应吸收世界各国的治理经验,也只有在世界历史范围内比较权衡,才能更好地展现自身的魅力。以此观之,中国的法治建设一定是睁眼看世界的,绝非固步自封的。但毋庸讳言,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与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不时出现照搬照抄之弊,更有人借机鼓吹全盘西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一部分人水平有限、鉴别力不高、在改革开放初期缺乏经验之外,也不乏有人在根本立场上有问题,下决心要改旗易帜。特别是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被实践充分证明走对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被证明是人间正道的时候,有些人还在揣着明白装糊涂,就更说明了这一点。


柯华庆教授主编的《党规学》一书,力图避免并矫正上述这些毛病。该书在思想资源上博采百家,积极借鉴了西方学术界的许多思想资源,但并没有陷入对这些思想资源的迷信和盲目崇拜,而是经过自己的鉴别、取舍、提炼,吸收真正有说服力的内容。换言之,《党规学》是睁眼看世界,但是冷静地看,而不是头脑发热两眼发红地看,因而真正做到了洋为中用。例如,书中关于法治类型的分类,就是受到美国学者昂格尔教授《现代社会中的法律》一书的启发,加以创造性的发挥阐释的。作者提炼、熔铸这些西方思想资源的根本尺度,还是紧紧立足中国社会发展实践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法治轨迹。这是贯穿全书的根本问题意识,诚可谓“咬定青山不放松”是也。


三是: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党规学是典型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这对治学者的学术素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柯华庆教授的学术履历与人生经历富有传奇色彩:早年长期研究数学,是中山大学第一位逻辑学博士,受过严格的逻辑学训练,有深厚的哲学功底;曾研究法经济学,再转向法理学,直到近年聚焦于党规学;出身农家,曾在基层工作多年,对中国社会基层的治理风貌深有体悟;曾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等高校访学,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多学科的学术背景、丰富的人生阅历,可以算作“旧学”,经过多年的沉淀发酵,内化为作者独到的视角、严谨的逻辑、宏阔的视野,从而为他的党规学研究这样一个跨学科、交叉型的“新知”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回过头来,党规学研究这样一门“新知”又促进了作者此前长期积淀的“旧学”的创造性转化,使之发挥更大的价值。党规学是一个全新的学术领域,本也没有现成的路径可以效仿。现有的法学学科内那种壁垒森严、划分细密的学术分工与太过专门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恐怕也无法培养出适应这个学科要求的人才。因此,柯华庆教授这种理论与实践并重、中国与世界对照的治学路径,固然带有其个人人生思想轨迹的烙印,但可能也无意中揭示了该学科的一般发展规律。


《党规学》一书中的观点,读者不论赞赏与否,总会被引起真诚探讨的想法。这是那些一潭死水、了无生气的学术八股文所做不到的。柯华庆教授及其团队的党规学研究,虽然仍有修正、补充、发展的空间,但从扭转风气而言,不啻于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其贡献是无法抹杀的,而且会越来越清晰地凸显出来。这本《党规学》,既是注定要被超越的,又是可“超”而不可“越”的。党规学这门新兴学科,正在蓬勃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投身这个学科深耕细作,这个学科有望逐渐成为法政学科真正的显学。《党规学》一书初版后,被很快超越应当是必然的命运,也是所有党规学研究者的热切期待。可“超”而不可“越”之处在于:对法治中国的研究、对党规学的后续发展,都绕不开柯华庆教授所奠定的哥白尼革命式的根本原则,而只能在这一根本原则之上进一步完善发展,而不是推翻、颠覆这一原则。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独特的政治文明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多的认同并引领世界政治文明前进的方向,只要中国法学界的学术主体性真正树立起来,那么学术界迟早也会给柯华庆教授这一公正的评价。


谨向柯华庆教授及其团队表示热烈的祝贺与诚挚的敬意!
关注《党规学》公众号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感谢作者辛苦付出与创作,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微信号f1922273801。

感谢您的阅读!《中华好学者》倡导"理性之思想,自主之精神",专注于学者、学界、学术的发展进步,定期向您推荐中华优秀学者及其文章。

投稿&合作:1922273801@qq.com

微信号: zhonghuahaoxuezhe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中华好学者网站已经上线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中华好学者网站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