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铜爵资本赵志俊:谈今年的赚钱思路

红与绿 红与绿 2020-09-23

-红与绿,让投资多姿多彩-


6月24日,红与绿举办了第一期投研私享会,这也是2017年红与绿群友和粉丝们的第一次线下聚会。本文是红与绿的知名群友 铜爵资本-赵志俊 先生分享的投资转型之路和市场观点。下面分享给大家。


本周会陆续分享与会的各位嘉宾的精彩观点和互动问答,敬请期待。



上篇回顾:1、成不识:我的投资体系与市场观点

                2、6.24红与绿.投研私享会 现场播报


嘉宾:赵志俊——铜爵资本  总经理


谢谢成大师的分享,大家好,我是赵志俊,来自铜爵资本,是一家比较年轻的公司,以前在源乐晟资产管理公司任职,也是北京一家比较大的私募,现在做得非常好。我入行的时候也是做游资做涨停板风格,和下午主讲嘉宾类似,后来慢慢往机构这方面转。我重点分享一下现在我们自己在做的一些东西。


我是做交易出身,做交易出身的可能更在于发现一些不均衡的机会。我们的哲学就是在你发现这些不均衡的机会的时候,也就是当你的风险和收益变得非常不匹配的时候,往往这些机会是风险相对比较小而潜在的收益很大,当你发现这些机会的时候你要迅速把你的仓位和杠杆配上去,这是我做交易的一个最基本的哲学。关于市场的预测和判断对于我们来讲不是最主要的,但是我们得知道市场的大体方向在哪,知道市场的这些人、资金、行为、情绪正在往哪个方向去聚拢,因为那是你赚钱比较好的一个去处。我2015年时也做了很多涨停板,包括资金管理的股票也在疯狂的做,但是15年某位大佬一下被ko之后就不再做了,当然我与那位大佬肯定是没法比的,但我只是觉得市场风格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那时候我想不是他个人的问题,是代表市场的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发生转变了。以前我们能做这套东西是因为总体来讲这个市场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是有一些大的玩家在上面组织一些行业的规则,大家都知道这套东西该怎么炒怎么玩,后来一些大的玩家被ko掉了,虽然还是有一些大玩家在玩,但是难度对于我来讲太大了,我可能不具备那么高的速度和那么快的反应能力去跟这些人在一块玩。我不是说不能玩,像今天下午我们的主讲嘉宾玩的还是很好,我觉得我可能不具备那么多的经验,所以在2016年开始转型。转的过程磕磕绊绊,但是我觉得转的还行,这里我分享给大家一些经验。


第一,我们转的是交易方式。我们的思路倾向与市场的主流机构思路一致,他们做的方向我们也正在一波一波做,但是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们上的仓位可能会比他们高很多。公募基金特别看好一个行业去买的时候,个股配10%可能就已经是上限了,但我们会一下就配到3-4成,甚至加杠杆,我觉得这条路做的还比较顺。后来发现很多有机构的股票基本上都比较好,尤其是有gjd的股票,因为他们买完后基本上就不动了,所以流通筹码会越买越少,不像某些流通性很高的股票第二天就要甩出去,这会给你带来很大的障碍。机构一买就不动了,而且连续买好几天,直到买够量为止,这样的话股价的涨幅都比较稳。所以我们这条路走的还不错,我也建议身边很多原来做交易的人都要往这方面走。


第二条路就是做行为方面的套利。谈到市场的方向和机会,我们是觉得中国的股市其实是很好玩的,至少我身边的一些大佬都不愿意去美股,尽管今年美股和港股都涨了这么多,但是他们就愿意在A股玩,尽管这两年的熊市大家都非常抱怨,但是大家回头来看,这两年到底是熊市吗?最近的蓝筹股涨的都是牛市的氛围,身边很多重仓蓝筹股的一周基金净值都是5-6个点的增幅,感觉跟牛市没什么区别。所以这个市场机会是不断的孕育出现的。你回头去看,只有2015年下半年股灾的时候大家特别惨,因为瞬间都亏了很多钱。然后到了9月份的时候公募基金先把那些被套的小票拉了一把,拉到12月份熔断被杀了一把之后,2016年整个保险资金在里面把A股折腾的翻天覆地,涌现出一堆好的股票,然后到17年的时候整个蓝筹股又都回暖了,所以这个市场一直在不断的孕育各种各样的机会,我对市场其实一直都没有那么悲观,只要你不断的在里面找机会不断的耕耘就行。


我讲的第二方面就是这种套利。我们在14年15年就开始玩这种东西了,举个实际的例子,14-15年我们做的很多的一只股票是苏宁,14年9月、10月份买了大约5个亿,当时注意到苏宁在15年7月份的时候有一波50亿的3年期解禁,是联想和张近东个人出钱参与的,14年10月份的时候他还浮亏很多钱;当时我们结合市场环境觉得苏宁是不太可能让这笔亏损兑现的,因为在苏宁最危险的时候联想给了他30多个亿,张自己出了20个亿,而且这笔钱还加了很多杠杆,计算了下财务成本,很明显这笔钱亏损不太可能,所以就买了很多;然后到了15年6月份他从9块-10块涨到了24块,再加上苏宁那时候开始做业绩了,把自己的门店做抵押转型做运营商,包括最后他往阿里的方向去转。以上整个步骤都是我们当时自己分析得出来的,他会去搞这样一些事情,所以当时这笔我们做的还不错。但是后来股灾突然来了,中间折损了很多。一直到去年我们还是在往这个方向走,这里面我们的投资哲学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


我觉得真正了解公司的可能不是我们这些做分析的、搞研究的研究员等等,当然也有特别厉害的分析师能把这个公司的事情搞得很透,但是我觉得最了解上市公司本身的是上市公司自己人尤其是公司的实际管理人。大家可以看一下今年的海康,海康大部分人是从安防的角度考虑的,加上公司又介入人工智能,业绩又涨得很厉害,这是第一种分析方法;第二种分析方法是从资金的层面来分析的,因为海康今年从港股通进来的资金买入量是非常多的,而且他们是从年初到现在一直持续不停的买,当然如果大家今年一直盯着这种港股通进来埋伏的标的做的话,我估计今年所有的这些大盘股都有可能被你捕捉到,因为这些钱大部分是之前因为担心汇率而跑出去的钱,跑出去后在国外又没地方投,通过港股通又切回来炒A股。海康一直到上周三都已经涨到这么大的市值了,上周三单日买进量达到6-7个亿,所以这些钱是在不停的买这些股票。那么跟踪这些聪明资金票是第二种行为分析的方式。但是今年我们自己分析海康的时候我们是从第三个角度,从股东方面来切入的。他的股东吴总从2016年开始就已经不停的在买海康自己家的股票,我们的研究员做了统计,他从2016年熔断之后开始动用杠杆加上自己的钱不断的买,从2016年2-3月份一直买到2016年年底,一共买了16个亿左右,这是他个人最大的一笔投资,到现在已经翻了一倍多。其实整个16年海康没怎么涨,17年因为业绩爆发和各项业务的增长,总经理自己投的也赚了很多钱,所以我们主要通过这个角度来切入这个产业。我觉得这是一个挺好的分析方式,这里边也可以历练一个去跟注的方式。


市场一直在讨论上证50这些白马股见没见顶,抱团之后会不会出现崩盘,我们从做交易的角度来讲,不知道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因为第一见没见顶这是不用去讨论的问题,在15年的时候你肯定也不知道创业板什么时候会见顶,所以这个问题不用去讨论。但是见顶之前肯定是会有一些迹象的,这是我们做交易的人要去分析的,就是见顶之前他肯定会有一些信号要出来的,这些市场的信号你要捕捉到并且明确的理解到,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比如说15年的时候你首先看到一个信号,当时我们在4月份做中车,中车做到1万亿市值涨不动了,之后开始放出巨量,大部分人在1万、9千亿市值的时候开始大幅甩,甩了之后复牌又涨了一下,然后又涨不动了,这明显是一个顶部信号,中车见顶之后在4月份还有一大堆股票,像乐视都已经同步见顶了,这个信号是市场应该关注的。然后5月份也有几个股票见顶,当然5月份后期基本上炒的都是所谓一些乱七八糟的股票,所以市场根本就已经炒不动了。那再看这波蓝筹股,你去对比15年的炒法,其实也是一样的,就是见顶之前你一定会关注到一些信号出来,比如说茅台炒到1万亿市值了,或者茅台突然放出巨量了或者连续三天每天涨幅8%,我觉得这些都是应该要关注的,因为我们统计过茅台涨最快的时候只要你发现在一周之内连续三个5%的涨幅,基本上就要横盘很长一段时间,他就会至少波段性的见顶。所以我觉得只要耐心等待这种市场信号出来,然后你再讨论顶部的问题就可以了。在这之前抱团股什么时候崩,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因为你不知道有多少的资金被空翻多或者被逼过来。


你可以看到现在市场已经抽水越来越严重了,3000只股票都在不停的跌,只有那几只股票在不停的涨,但是至于抽水到什么时候会结束,其实我们都不太清楚。而且我还有个观点,之前大家觉得我们不去参与白马股,是因为大家觉得这个是资金的抱团,所以这不值得参与,因为抱团股毕竟要回落;但是回头去看,这种白马股的上涨其实不仅仅是抱团,如果你只是把他看成是抱团的话可能未免眼界太小了,因为你会看到全世界的股市都这样,美国也这样香港也这样都是这种股票在涨,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东西在启动;包括大家去梳理美国纳斯达克,我们A股2015年的崩盘类似于2000年的纳斯达克泡沫破灭,小股票泡沫也破灭,但是我们系统的梳理了一下,那时候第二波能起来的而且一直持续2-3年的行情,美国涨的比较好的东西,主要也就是消费股,还有一些金融股,当然美国的一些科技股也是在底部趴了很久之后,过了2-3年以后才开始慢慢打起来的。整个的这个循环周期和波动过程是完全一致的,我们现在回头一看也是消费股涨的最好,我觉得这里暗含着一些历史性的根本规律,不是简简单单的大家抱团这种东西决定的。


对市场这块的看法与观点我和成不识差不多,其实我觉得很明显市场能涨的股票已经被大家挖掘差不多了,格力今年10倍,你买还是不买,这时候你就需要站边看看你要不要去做。但是我觉得做交易的你不用考虑太多,这时候该动手就动手,因为这些股票一天成交几十个亿,我觉得如果基金规模不太大的话不用考虑太多。


我就先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本文为红与绿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红与绿(ID:investred)。

红与绿,让投资多姿多彩。


有同学发信息询问如何加入红与绿讨论群组,在这说明一下:


红与绿欢迎在投资方面有兴趣、有专长的投资圈朋友加入,欢迎您分享您的投资经验和故事!如需加入,请发送您的真实姓名、个人简介、擅长领域、微信号码给红与绿公众号,或直接加小编微信(扫描右下方二维码)申请入群,后续会陆续邀请加入分组讨论群,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更多文章,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欢迎大家帮小编点一下底部的广告哦,只要您动一动手指(无需关注或购买),小编就能多一点绩效,看在小编这么辛苦的份上,谢谢大家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