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音版六年级上全册音乐歌曲播放+教案设计

各科知识点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3-02-13

班班通平台导航:点击以下科目查看

语文

作文

数学

英语

法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

音乐

育儿

网校

第一课 芬芳茉莉  

  茉莉花

  东边升起月亮播放


第二课 悠扬民歌  

  小河淌水

  迪克西岛  

  妈妈格桑啦

  赶圩归来啊哩哩


第三课 美丽童话  

  魔法师的弟子

  波斯市场

  木偶兵进行曲

  月亮姐姐快下来


第四课 京腔京韵  

  京剧唱腔联奏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你待同志亲如一家

  校园小戏迷播放

  京剧行当


第五课 赞美的心  

  五彩缤纷的大地播放

  黄河颂

  今天是你的生日

  龙的传人

第六课 两岸情深  

  丢丢铜仔

  阿里山的姑娘

  半屏山


第七课 七色光彩  

  木星——欢乐使者

  日出

  七色光之歌

  萤火虫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芬芳茉莉

教学目标:

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进一步收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2、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根据《茉莉花》改编的合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

3、欣赏《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三首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及合唱,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他们在情感、风格上的差异。

4、能用不同表演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茉莉花》,每个学生都在其中承担任务。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用欣赏茉莉花清新、小巧的心情演唱歌曲。

2、聆听不同地区的《茉莉花》,享受不同风格带来不同的感受。

教具准备:光碟、多媒体设备、风琴。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茉莉花》、欣赏《东边升起月亮》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通过为旋律画小节线和为歌词配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兴趣.

3、从外国人唱《茉莉花》引发学生自豪感,从而更加认真得去感受歌曲的优美。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教学课时:本部分拟用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

我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国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多,但也很残酷。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个问题,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头。因此很多人包括国外的王子死在了她的刀下。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多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图兰多,对图兰多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多仍不甘心。这时,王子倒慷慨地来帮她,请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没有猜中图兰多的谜语那样,被处死刑。此夜,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多诚服,从此结束杀戮。月亮出来了,僧侣的祈祷乐响起

2、茉莉花的旋律响起

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时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这首曲子大家在哪里听过?有谁能哼唱两句给大家听听?

3、复听《东边升起月亮》

三、欣赏《茉莉花》与活动

1、历史简介

在中国,这首歌更是历史悠久。谁来把大屏幕中次连贯成一句话介绍给大家。(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发源于江苏扬州,大概是明朝时期,原来的歌名是《鲜花调》。)

2、听旋律

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乐器,认识吗?(对了)这叫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民族歌曲,就要用我们的民族乐器来演奏才能体现它的韵味。下面就请大家来听一听用二胡演奏出的《茉莉花》。

让生听一段,看学生状态,"抓住"听得入神的同学:"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听得很入神,老师也一样,快要被着美妙的旋律陶醉了。你们能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你们的感受吗?比如说,用手来表示听到的旋律的高低起伏。"

教师示范,再放第二遍。

3、原版的茉莉花(屏幕显示歌词)

先在江苏地区广泛传唱,清朝时期定名为《茉莉花》。一起听一听,边听边留意一下歌词,看看歌词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出示歌词、播放黑鸭子演唱的茉莉花。2-3段之间过门提示学生唱一唱)

学生回答问题: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真的有这么香吗?我们一起来切身体会一下。(喷洒空气清新剂)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真的那么白吗?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一起来看看(播放照片)

茉莉花亦称"茉莉",为复瓣小白花,小巧玲珑,清香四溢,素洁光润,仿佛刻玉雕琼。该花原产印度、印尼、菲律宾等国。早在宋代传入我国。

自明代起,扬州已有少量茉莉引进种植,但大批种植至少始于清光绪初年。

4、新版《茉莉花》

民歌总是在人们的传唱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茉莉花小巧玲珑,以它名字命名的歌曲在经过多年的传唱之后,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短小精致,也更加易学易唱。可以说就是几岁的孩童也时常将它挂在嘴边。(播放新版《茉莉花》

5、屏幕出现两首歌的旋律(简短的一句)。学生对比,知道的确发生了变化。

6、师生互动,说说茉莉花歌里一直唱茉莉花好,其实茉莉花并不仅仅可以用来观赏,你们知道茉莉花还有什么用吗?(泡茶、入药、做成工艺品等)

7、学唱《茉莉花》

今天能和大家一起,看花、品茶、听歌,老师非常高兴。大家觉得呢?这自古阿,高兴时必当高歌一曲。老师有个提议,不如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茉莉花》如何?

四、教师小结

总结歌曲内涵茉莉花在我国历史悠久,这首民歌轻盈活泼,淳朴优美,婉转流畅,短小精致,易唱易记,表达了人们爱花、惜花、护花,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既积极健康,又储蓄柔美。

小结点题

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茉莉花》的内容,尤其是它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

(学生总结:感到骄傲自豪)

教师接:是呀,老师也想起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更应该将这首经久不衰的佳作永远创唱下去。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茉莉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茉莉花〉,使学生近一步了解茉莉花的美丽,并能通过优美、抒情的歌声表现出来。

2、指导学生熟练演唱,并能背唱

3、通过演唱、欣赏等活动感受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所包含的文化。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舒展,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看过影片之后猜一猜我们到了哪里?

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放录像

同学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师:背景音乐有没有注意到?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水乡走一走,共同学习并演绎这首江苏民歌〈茉莉花〉

四、歌曲学唱

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A、欢快活跃B、亲切抒情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A、婉转细腻柔美B、粗犷豪放抒情

3、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现年轻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态,实质上是在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感情。

4、唱歌谱

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把歌谱唱一唱(出示歌谱)学生分三组唱,第一组先慢唱,然后恢复原速。

5、歌曲教唱

师:这么动听的旋律配上美妙的歌词一定更好听

a) 放录象(学生听)

b)学生跟唱(多唱几遍)

划拍唱-----难点纠正:

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容易出现的错误纠正过来。并告诉学生一字多音是江南民歌的一个特点。

6、放开声音唱一唱。

7、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茉莉花唱的更美?每一句怎么处理?

(1)学生自己试着唱一唱

(2)教师可提示:从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上有什么想法?

(3)学生把每一句都试唱出来,说出为什么这样处理,全体在试唱,教师指导。

(4)按照同学们处理的方法大家一起感受演唱。(放录音)

五、欣赏与拓展

1、《茉莉花》是首民歌流传于全国各地,奇歌词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异,旋律上既有相同的因素,由尤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从而鲜明的表现了民歌的变异性。还有的把它改变成了器乐曲。

2、创编动作

请同学们自己为歌曲编动作

3、拓展

师:我们加一种唱法:轮唱

(1)练习轮唱

(2) 清唱

(3)放录音请同学唱第一段,全体起立唱第二段。

六、教师总结,师生再见.

说说这节课学习后的快乐之处是什么?

第4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感受不同的风格

教学目标:

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通过欣赏,让学生乐于进一步搜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地区的歌曲《茉莉花》。

教学难点: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表述出它们在情感上、风格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统一题材的作品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东北、河北,看看那里的茉莉花开得怎么样。

二、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

1.师播放东北民歌《茉莉花》,设问:

A歌曲在速度和力度上有什么特点?

B音乐的风格与东北人的性格有什么样的关系

C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歌词、旋律方面有何异同的地方?

2.小组讨论:

歌词基本相同,旋律变化比较大,显出东北人开朗的性格和音乐风格特点。

3.师简介东北民歌《茉莉花》:

辽宁海城的《茉莉花》旋律进行中的大跳明显增多,衬词的处理也显出东北二人转的特点。

4.生学唱东北民歌《茉莉花》,感受二人转版的《茉莉花》。

三、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

1.师播放河北民歌《茉莉花》,设问:

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

旋律中加入了升"sol"和升"do"等音符,显现出北方爽朗和明快的音乐风格特点。

3.师简介河北民歌《茉莉花》:

河北南皮民歌《茉莉花》在旋律中保留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中的一些主要因素、起始音也相近似。歌词的变化使歌曲融入较多的叙事说唱性特征。

4.师用听唱法指导学生演唱河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

四、小结。

师播放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让学生辨别是哪个地区的歌曲。



第二课      悠扬民歌

教学目标:

1、能记住乐曲《小河淌水》的主题旋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乐曲与声乐曲的不同感受。

2、聆听乐曲《迪克西岛》,感受乐曲悠然自得的情绪,认识并听辨出短笛持音色。

3、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背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并能以边唱边跳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祝福妈妈幸福之情。

4、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感受歌曲欢乐、喜悦的情绪,并能与同伴用多种形式表演。

教学重点: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背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并能以边唱边跳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祝福妈妈幸福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和体验民歌的特点与魅力,从而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1课时  妈妈格桑拉

教学内容:聆听妈妈格桑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旧歌,通过让生谈藏族风土人情,引入对歌曲《妈妈格桑拉》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1、视唱全歌乐曲,生跟着教师的琴声哼唱旋律,说说是哪个地区的民歌。

2、播放歌曲的音乐,让生寻找与之共同的音调,从而导入歌曲的学习。

3、初听歌曲,理解情感。

(1)教师介绍歌名的含义。妈妈格桑拉的意思是指妈妈幸福。

(2)初听歌曲,理解歌曲的情感。歌曲是反映妈妈的幸福,还是祝愿妈妈幸福?生从歌词、情绪、速度上谈谈自己对歌名的理解。

4、学唱歌曲,体验情感。

(1)跟琴学唱歌曲旋律。

(2)带着对妈妈的深情祝愿,再唱歌谱。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学唱歌曲。

(4)合唱部分通过分小组、分乐句自主学唱,各分声部都熟练地演唱后再合成。

(5)对比聆听齐唱、合唱和领唱、合唱的不同效果。

三、全课小结。

1、师生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组、师生、生生互评。



第2课时    小河淌水


教学内容:聆听《小河淌水》,学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目标:

1、聆听三个《小河淌水》的不同版本片段,对比它们的异同点。

2、学会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全班齐唱《妈妈格桑拉》。

二、新课教学。

1、聆听三个《小河淌水》的不同版本片段,对比它们的异同点。

2、简介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意境。

(1)教师简单介绍歌曲。

(2)学生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第一乐句。由于单调高,注意保护嗓子,通过哼唱,加深对旋律的熟悉与记忆。

3、完整聆听乐曲,引导学生从音色与器乐的表现形式上谈谈对乐曲的感受。

(1)你听到乐曲有哪些乐器演奏?

(2)管弦乐队与钢琴演奏、人声演唱相比,你认为哪一种表现形式在表达歌曲的意境、感情上更细腻、更丰富?

4、教师简单介绍管弦乐及作者。

5、再次完整聆听乐曲。

6、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1)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

(2)学唱歌曲,体验歌曲情绪。

(3)为歌曲伴奏,表现歌曲情绪。

(4)用多种表现形式表演歌曲,渲染歌曲气氛。

三、全课小结。

1、师生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组、师生、生生互评。



第3课时      迪克西岛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迪克西岛》,学吹竖笛《箫》。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悠然自得的情绪,认识并听出短笛的单色。

2、学习竖笛的吹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乐曲《口哨与小狗》,边听边随着音乐的节拍做律动,并模拟吹着口哨与小狗散步情景。

二、新课教学。

1、初听乐曲《迪克西岛》片段,在律动自然导入乐曲的聆听,听后议一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它与《口哨与小狗》在音色和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2、再听乐曲第一部分,认识短笛,记住短笛的音色。

(1)乐曲除了有口哨吹奏外,你还听到什么乐器在演奏?

(2)出示短笛的图片或实物,认识短笛的形状、音色特点及演奏姿势。

(3)听辨乐曲中短笛和口哨的音色,并用动作表达。

3、完整聆听乐曲,听出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

4、教学生学吹竖笛。

三、全课小结。

1、师生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组、师生、生生互评。


第3课   美丽的童话

教学目标:

1、听出《波斯市场》各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及主题国的主奏乐器,能随着音乐用

“xx  x”的节奏来表现主题团中的铃鼓声。

    2、聆听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哼唱并记住“扫帚拎水”的主题,知道节奏、速度、力度与主题情绪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与同伴一起根据音乐片段编创音乐短剧并表演。

    3、能自信地用行进速度与风格演唱歌曲《木偶兵进行曲》。

    4、能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月亮姐姐快下来》,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表达热

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5、认识“西洋乐器分类(一)”中所呈现的乐器,能根据乐器的形状、构造特点进行

分类。

教学重点:能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月亮姐姐快下来》,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表达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与同伴一起根据音乐片段编创音乐短剧并表演。

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  木偶兵进行曲


教学内容:演唱歌曲《木偶兵进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旧歌,口说提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进行曲风格。聆听前设问:这首歌曲你是否似曾相识?与你听过的哪首乐曲的旋律相同?(管弦乐《玩具兵进行曲》)请学生边听边用手上的笔,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敲击。

2.复听乐曲,比较两首进行曲的异同。教师可从它的表现形式、旋律、情绪、风格等音乐要素上引导学生,可请学生边听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也可分小组、分任务一起合作完成,使聆听活动既节省时间又有针对性。听后,大家交流、总结。

3.再听歌曲,找出歌曲中相同的乐句,分析歌曲的结构。可请学生边昕边把相同的乐句用相同的线条、图形或颜色标出来。

4.学唱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风格。歌曲的旋律深受学生的喜欢,但填上歌词后作为歌曲来演唱,要解决以下几个难点:

(1)、第一乐段是弱起小节,两小节换气速度较快,加上歌词稍微有点绕口,因此在学唱时,宜先放慢速度学唱,待咬字清楚了再加快速度到原速。

(2)、一小节里连续三个小二度,这一小节要多用琴声带唱。同一时,要区别。两处歌词在节奏上的不同,及时纠正学生易唱错的词。

(3)、第二乐段中要注意音程间关系,还有“向前进”处的八度大跳,都要作出提示,注意唱准。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2课时   月亮姐姐快下来

教学内容: 演唱歌曲《月亮姐姐快下来》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组视唱、视奏歌谱的竞赛作为导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视唱、视奏能力。

二、新课教学。

1、从聆听歌曲范唱,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导入。

2、歌谱学习:

(1)采用分组自学、个别自学或集体视唱的方法,学习齐唱部分的歌谱。先练习不带连音线、没有切分音的谱子,然后再练习带切分音的歌谱。

(2)找出歌曲中出现的切分音,并说说切分音在歌曲中起到什么作用。

(3)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齐唱部分歌谱。可采用小组接龙或师生接龙的形式进行,这一环节既能把器乐学习与歌唱学习有机结合,又为下面的轮唱练习打基础、作铺垫。

(4)集体视唱或吹奏齐唱部分两遍,第二遍演唱(演奏)时,教师间隔一小节加入进来,与学生形成轮唱(轮奏)的效果。

(5)练习后请学生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此时还可以与学生重温以前学过的轮唱歌曲,如:《两只老虎》《美丽的黄昏》《嘹亮歌声》等。

3.歌词学唱:

(1)按节奏、轻声高位置朗读歌词。可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帮助学生在朗读歌词时,寻找头声发声方法。高位置的朗读,有利于歌唱的优美、和谐。

(2)学唱歌词。歌曲的意境优美,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歌词意境,要求声音唱得连贯、抒情,要把与月亮姐姐的对话唱得深情,把邀请月亮姐姐快下来的迫切心情表达出来,并注意节奏的准确。

 4.轮唱练习:

 (1)把学生分成两组,借助竖笛或口风琴的伴奏进行轮唱。要求学生关注两个声部的声音和谐、均衡。

 (2)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每一小句的第一拍加上重音演唱,突出三拍子的韵律,在随后的一小节处理为渐弱,使两个声部此起彼伏,好似与月亮姐姐的对话。

 5.乐器伴奏。分组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比一比哪个小组表演得更好。活动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又注意引导学生恰当地表现歌曲意境。

三、全课总结。

    抽生谈收获,演唱歌曲。



第3课时     魔法师的弟子

教学内容:聆听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课本提供的故事配图、文字解说、乐器图片等相关信息,请学生讲讲这部作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并用一个恰当的成语,说明魔法师的弟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谈话激趣,设问导入。教师可这样讲述:“1797年,德国诗人歌德写了一首叙事诗,一百年之后的1897年,法国作曲家迪卡斯根据这部叙事诗创作了一部交响诗;1940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出品的动画片《幻想曲》,让观众领略到这部音乐作品的迷人魅力。你知道这部作品的名字叫什么吗?”

二、新课教学。

1、教师简介《魔法师的弟子》的故事、曲作者以及交响诗。

2、完整聆听乐曲,想象音乐所描绘的故事和情景。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聆听演奏乐器的音色。

3、重点聆听“扫帚拎水”的主题。

    (1)、第一遍,听出演奏主题的乐器。出示大管图片或实物,复习、巩固、深化对乐器的认识。力度上有什么不同,它与情绪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2)、请学生边听边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听后交流。

4、请学生谈谈,这个故事给了他怎样的启发。如果魔法师走了,小弟子以后会怎么样。

5、分小组编创音乐短剧,表演《魔法师的弟子》。教师先把几个主要的音乐段落剪辑好,让学生自己选择要表演的片段。

★在欣赏过程中不要用过多的时间进行讨论,有些问题要靠聆听去解决,哪怕暂时还有疑惑也无需详细解答。音乐只有多听多感受,才会逐渐产生情感的共鸣,领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体会其所表现的手法。

6、了解西洋乐器的分类。

(1)回顾教科书中相关的作品,聆听其中乐曲片段,复习学过、认识的西洋乐器。如《彼得与狼》中的“彼得”主题(小提琴)、“小鸟”主题(长笛)、“猫”主题(单簧管)、“鸭子”主题(双簧管)以及“爷爷”主题(大管);《龟兔赛跑》中的“兔子”主题(单簧管)和“乌龟”主题(大管);《动物狂欢节》中的“大象”主题(低音提琴)和“天鹅”主题(大提琴);《迪克西岛》(短笛)等。

(2)出示相关乐器的图片,请学生根据乐器的形状与构造,尝试对乐器进行分类。可结合“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连一连”等多种形式进行。

(3)对照教科书提供的插图,归纳小结西洋乐器的分类。

(4)聆听音乐片段,听辨演奏的乐器,说出是属于弓弦乐器组的还是木管乐器组的。教师可结合本课的聆听曲目《魔法师的弟子》和《波斯市场》,截选其中的段落提供给学生聆听,既能对音色进行听辨,又是为听赏做铺垫。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4课时   波斯市场

教学内容:聆听《波斯市场》、《魔法师的弟子》编创与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曲名、地理、风俗文化人手,点出课题《波斯市场》。可出示地图,提出问题:波斯在哪儿?你能在地图上指出它的位置吗?你知道波斯有些什么特产吗?你估计波斯的市场上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等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见识谈谈,把学生带到一个乐曲特定的情景中,从而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1、简单介绍乐曲作者的生平以及波斯的民俗风情。

2、按活动提示要求,完成以下练习:

    (1)完整聆听作品,听出音乐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请学生用数字或者图形来表示,边听边记录,并听出主题图的演唱形式。

    (2)主题2是由男声合唱来表现的,当主题2音乐出现时,可在教师指导下,在音乐的“重音处”拍手,并用“啦”模唱旋律。

    (3)说出主题园主奏的乐器名称(大提琴),并随主题3旋律的流动,做模拟竖琴弹奏动作。感受和表现旋律的特点。

    (4)当主题团中出现铃鼓声时,让学生用手拍击“xx  x”的节奏来表现,也可用铃鼓敲击“xx  x”的节奏为音乐伴奏。注意使用的铃鼓数量不要过多,以免影响对音乐的聆听,破坏音乐的意境,拍打铃鼓的姿势应为一只手平拿,另一只手用手掌心拍击铃鼓的上面。

3、再次完整聆听乐曲,并根据自己对每个主题音乐的感受与理解,给每个主题起一个小标题。    

4、编创与活动

  《魔法师的弟子》编创与表演

三、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第4课   京腔京韵

教学目标

    1、认识京剧的行当,能听出乐曲《京剧唱腔联奏》中的行当唱腔。

2、聆听传统京剧唱腔片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和现代京剧唱腔片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体会其中的声腔特点和京韵。 

3、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并唱出歌中的韵味。

4、在聆听、学唱活动中,能说出几个京剧人物,模仿几个亮相动作和背唱一段唱腔。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小对京剧的喜爱,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

教学难点:能说出几个京剧人物,模仿几个亮相动作和背唱一段唱腔。

教学时间: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京剧唱腔联奏》和京剧唱腔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学习“京剧行当”。

教学过程:

一、口说导入新课。

课前先把学生分成四组,布置他们搜集有关京剧行当、唱腔等相关资料。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乐曲《京剧唱腔联奏》

1、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介绍自己小组负责收集的行当、唱腔等知识进行分享。与下面的环节相结合,教师播放到哪一个行当唱腔时,就由哪一组来介绍。

    2、辨一辨。教师播放几个唱腔片段或视频,引导学生抓住各行当唱腔的演唱特征,听辨出各是哪个行当的唱腔。

    3、听一听。初听乐曲,听出演奏的乐器是唢呐。

    4、议一议。再听乐曲,听出唢呐模拟了哪几个行当唱腔(分别是净、旦、生、旦)。由于学生对这些行当唱腔曲调、演唱特点还比较陌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多听或多看,通过议论和交流,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5、演一演。可请学生各自设计一个适合‘‘生、旦、净、丑”四个行当角色的动作,听到乐曲中行当唱腔出现时,用动作来表现。

(二)聆听  京剧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1、复习京剧的四大行当,判断分析,“包龙图”属于四大行当中的哪一个行当,请学生

  辨别教科书中剧照,说出“包龙图”是属于四大行当中的“净”。

    2、教师简介京剧《铡美案》的剧情,让学生明白“包龙图”是小说和戏剧中对包拯的称

谓。教师先设问:包龙图指的是谁?铡美案是一件什么案子?提问:你知道包公吗?你知道这个故事吗?若有学生知道,先请他们来谈谈,教师最后再归纳补充。

    3、初听唱腔片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知道西皮“导板”与“原板”的不同。听前

提出思考:“导板”与“原板”有什么不同?学生听后自由议一议,教师小结:“导板”是大唱段的起始句,常用于剧中人感情激越奔放之时;“原板”常用于叙事、抒情和景色描述,一

板一眼,中速。

    4、跟着录音,试着模唱第一句“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模唱是学习京剧唱腔必用的教学手段,模唱时可多听几遍,若能跟着京剧演员的表演来模唱的话,就更有利于掌握唱腔的韵味了。

5、再听,听后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净”这一行当声腔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唱腔中的唱词,说说这一声腔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体会唱腔的感受,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净角用真嗓子演唱,音色更宽宏、粗犷等。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京剧的哪些知识?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京剧唱腔选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学唱歌曲《校园小戏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以前听过的现代京剧唱腔片段,如:《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迎来春色满人间》等,请学生唱一唱、听一听或者辨一辨。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京剧选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

1、简单回顾京剧《沙家浜》剧情,知道唱段中的几个主要角色。

    2.观看唱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视频,让学生感受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不同。

3、再听、看、唱、演,请学生随着音乐哼唱,体会京剧的韵味。让学生根据剧情创设情    境,表演其中的角色。哼唱时,教师带着学生按节奏以“一板一眼”的形式拍击,帮助更好地体会。

(二) 演唱歌曲《校园小戏迷》

1、剪辑一段少儿京剧表演的视频给学生观看,拉近现代小学生与传统京剧的距离,引起学生学唱歌曲《校园小戏迷》的兴趣。

    2、复唱歌曲《龙里格龙》或聆听歌曲《唱脸谱》,以复习京剧脸谱、行当导入学习。

    3、播放歌曲《说唱脸谱》,从歌词中激发学生学唱京歌、学习京剧的兴趣及传承国粹的

    责任感。请学生谈谈:你对歌词唱的“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土老半天”、“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赶上潮流”有什么看法?

    4、复习京剧行当的划分、唱腔特点,请学生模仿其中行当角色的动作、造型。如果能模唱一句唱腔就更好了。

    5、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校园小戏迷》:

    (1)朗读歌词,了解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

    (2)初听范唱,边听边打节奏跟读歌词,感受歌词的节奏特点。

    (3)再听范唱,分角色模唱其中男、女生演唱的片段,可参考“作品分析”中对男腔和女

    腔的介绍,按音色要求模唱。模唱学习中,教师要引导、指导学生尽量把握老生刚劲挺拔、青衣细腻婉转的演唱风格,体验京剧唱腔的字正腔圆和行腔圆润的要领。要唱出韵味来。

    (4)跟教师学唱歌曲最后一句'学习京剧手位动作“拉山膀”,边唱边做,注意音准,并唱足尾音的时值。

   4、完整演唱歌曲,边唱边演。教师可教学生走走京剧的基本台步,还可请学生设计,几个京剧的亮相动作,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表演。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京剧的哪些知识?唱一两句《校园小戏迷》。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学吹竖笛《瑶族舞曲》。

教学过程:

(一)了解京剧行当

    1、复唱歌曲《龙里格龙》作为导入,学生边唱教师边展示京剧脸谱的图片或实物。

  唱完后设问:你认识脸谱吗?你知道不同的颜色代表的人物性格、形象有什么不同吗?

    2、认识京剧脸谱。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先分享交流,教师再作    小结补充。播放歌曲《唱脸谱》给学生听听,从歌词中给学生启发与指引。如歌词中的“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 喳!”等。

    3、介绍京剧行当。介绍四大行当:生、旦、净、丑,请学生对照教科书上的剧照,分辨

    出来。

    4、听赏四大行当的唱腔片段,感知不同的演唱特点,要引导学生从音色等要素上感受、

    体验、认识京剧的行当。可选择《牧虎关》中裘派花脸唱段《贤妹暂坐雅之厅》,《玉堂春》中的梅派青衣唱段《苏三起解》,《十老安刘》中的马派老生唱段《淮河营》,《红娘》中的苟派花旦唱段《叫张生》。为学生聆听《京剧唱腔联奏》作铺垫。

    5、请学生课后选择一个喜欢的行当角色,画一个脸谱。

  (二)学吹竖笛

  1、选择不同的节奏来表现乐曲不同的场景,体验不同的节奏给乐曲带来的情绪变化。

2、练习指导参照教科书p31所提供的步骤、方法。

3、学生选择“xxxx”节奏吹奏时,要指导学生用双吐吹奏,类似读“吐库”的字音“TKTK”,前者由舌尖后移,后者由舌根前移发音。这种发音纯气声,声带不能振动发声。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互相评一评。



第4课时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每课中的重点内容重温一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一下,这个单元学了哪些知识?

二、复习。

1、复习京剧的相关知识。

京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仅听唱段,对学生认识其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征,会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采用多媒体或观看录像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视野。

2、教师提供乐曲《京剧唱腔联奏》中所模拟的唱腔片段,如《牧虎关》中的《贤妹暂坐雅之厅》,《玉堂春》中的《苏三起解》,《十老安刘》中的《淮河营》,《红娘》中的《叫张生》。让学生熟悉这几个唱腔音调

3、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各小组分别收集京剧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相关资料,包括行当的分类、演唱特点、造型特征以及京剧的脸谱等。鼓励他们先根据四大行当的特征,自己设计相应的角色造型与动作,收集或设计制作脸谱,待在课堂学习中一起交流、分享。各小组还可以采用说、唱、看、辨、画、演等形式向大家介绍、分享课前的学习研究成果。扩大学生的参与范围,提高学生的喜爱度。

4、结合歌曲《校园小戏迷》的学习,设计一个编创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地体验“京剧行当”。把学生分成生、旦、净、丑四组,运用所掌握的行当唱腔风格、表演特点等,选用歌曲最后一句。

5、来表演不同的行当,并让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6、《京剧唱腔联奏》的聆听向学生提供口哨吹奏版,与唢呐吹奏的版本有“异曲同工

之妙”。

 7、教师收集一些近年来创作的通俗歌曲、戏歌等代表性作品,少儿演唱的京剧片段、经典戏曲动画片《张飞判瓜》(此片的人物以京剧脸谱造型,混合戏曲的唱、念、做、打的元素),作为课堂学习的导入或拓展内容,让学生感受不同的“京腔京韵”。

三、全课总结。

  让生自选一段京剧,自由上台展示。



第5课   赞美的心

教学目标

 1、记住《黄河颂》的主题旋律,感受乐曲壮阔而深切的激情。

 2、能用多种演唱形式表现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能用亲切自然的歌声背唱《龙的传

人》,用歌声表达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与祝福之情。

 3、聆听合唱曲《五彩缤纷的大地》,感受孩子们对祖国大地的赞美之情。

 4、认识反复记号“D.S.”,并能说出和反复记号“D.C.”的不同用法;认识“西洋乐

器分类(二)”的乐器,能听辨并说出乐器的名字和所属的乐器组别。

教学重点:演唱《今天是你的生日》。

教学难点: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听辨出乐器的名字和所属乐器组别。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学习反复记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设问:你知道你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又

是哪一天?说说你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福。

二、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认识反复记号“D.s.”,可结合呈现的数字顺序,让学生去发现反复记号“D.s,”的演唱顺序,并能说出和反复记号“D.c.”的不同之处。

(1)反复记号“D.S.”

   出示反复记号\反复跳跃记号,请学生说一说它的名字,复习学过的几种反复记号。

(2)唱~唱。在复唱《赶圩归来啊哩哩》《茉莉花》的歌曲中复习反复记号的用法。

(3)看一看。认识反复记号从提示 D.S. 的演唱顺序中知道它的用法。

(4)练-练。请学生在本课的练习中完成“用数字表示旋律进行的顺序。

(5)听一听。播放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边听边找出反复记号,知道歌曲的演唱顺序。

(6)说一说。这几个认识的反复记号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2、.再听歌曲,用听唱法学唱第二乐段歌词。

(1)第一次听,找出歌词中“我们”对祖国生日的祝福语。边听边想边看歌谱,听完后,请学生把这些歌词有感情地读一读。

(2)第二次听,边听边随着音乐唱出我们的祝福(即第二乐段的歌词)。请学生唱后谈谈  怎样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我们对祖国生日的祝福之情。此乐段音域较高,在演唱时教师要提醒正处变声期的学生不要喊唱,一字多音又带连音线的地方。要注意唱准节奏。

    (3)第三次听,师生合作,边听边有感情地演唱。教师负责演唱第一乐段,为下一环节的  学习铺垫,请学生边唱边体会,老师演唱的部分与他们演唱的部分,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学生唱后自由回答。

3、跟琴视唱,学唱歌曲第一乐段。

    (l)听教师范唱,说出歌曲可分成几个乐段。教师可从乐段不同的情绪对比上作启发。

    (2)跟着教师的琴哼唱歌谱。在学唱歌谱过程中复习切分音,可请学生找出歌曲中出现的  切分音,并指导学生唱准。

    (3)学唱歌词。在朗读歌词中,教师渗透歌曲创作的背景、词曲作者。

4、完整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情感。

5、请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

三、全课总结。

此歌是1989年为纪念北京解放40周年活动而写的主题歌。据词作者介绍,歌曲中饱含深情。最重要的词语是“放飞一群白鸽”。因此,在演唱歌曲时,教师可再次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唱这一段才能更好地表达感情。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龙的传人》,聆听《黄河颂》;

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引入。

二、新课教学。

(一)演唱歌曲《龙的传人》。

1、初听歌曲,理解歌名的涵义。

    设问:(l)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你会唱吗?(2)你知道“龙的传人”指的是什    么?等等。

    引导学生从歌词中知道“龙的传人”的根,即歌中唱的“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2、再听歌曲,播放张明敏演唱的录音或视频'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会唱的学生可轻声跟    着哼唱。

 3、学唱歌谱,比较、分析旋律。

    (1)跟琴哼唱或用竖笛吹奏旋律,找出旋律中相同的地方。

    (2)再唱,感受旋律的进行,谈谈从哪一乐句开始,情绪产生了变化。

 4、有感情地演唱歌词。

    (1)渗透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民族情怀。

    (2)可以“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来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歌词,产生对民族根的认同和情感共鸣。

  5、再次演唱歌曲。

(二)聆听《黄河颂》

1、导入。

(1)歌唱导入。师生以接龙的方式演唱《龙的传人》第一段歌词,一问一答地自然过渡到本课的学习。

(2)聆听或观看《黄河颂》的演唱,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听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一下歌词,以便更好地理解歌词中蕴藏的对祖国母亲赞美之心。

2.聆听钢琴协奏曲《黄河颂》,感受乐曲表现的力量。

    (l)聆听主题1,听出乐器演奏的音色。听前可先帮助学生知道什么是“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然后提出问题:乐曲开始时是什么乐器演奏的?钢琴再次演奏这一主题时给你怎样的感觉?

(2)学生听后交流。交流后可再次聆听,以加深对乐曲的感受。

(3)带着问题聆听全曲。设问:你听到黄河奔流的声音了吗?可让学生谈一谈:钢琴是如何表现“黄河的奔流”的。

(4)再次完整聆听全曲,听后请学生谈谈:哪一段旋律使你最为激动?教师可在听前引导学生边听边看教科书中出示的四个主题,比较一下它们的旋律进行、音区等的特点。

3.简介乐曲及歌曲创作的背景。

   乐曲《黄河颂》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改编创作的。它以抗日战争为历史背景,以黄河象往中华民族,表达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精神。在创作中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在曲式结构上又体现了中国传统风格,以标题性组曲的形式写成。经改编后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共有四个乐章,分别为:1.前奏:黄河船夫曲;2.黄河颂;3.黄河愤;4.保卫黄河。本课选听的是第二乐章《黄河颂》。

第二乐章《黄河颂》以《黄河大合唱》中的同名独唱曲的旋律作基础发展,描绘出黄河与中原大地的河山美景。乐曲由大提琴奏出庄严缓慢的引子,引出钢琴独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千百年来勤劳的人民在黄河两岸劳动、斗争、生活。之后,在层次和力度上逐渐加以展开,把乐曲推向歌颂性的高潮,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钢琴铿锵有力的和弦奏出雄伟的结束部分,象征着觉醒的中国人民犹如巍巍昆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复唱《今天是你的生日》,聆听《五彩缤纷的大地》,认识西洋乐器分类(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唱《今天是你的生日》,谈谈你对此歌曲的理解。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歌曲《五彩缤纷的大地》

    1、初听歌曲片段(第一乐段),感受歌曲的情绪。可利用图片或视频,渲染气氛。如:肥沃的耕地(黑土地)、金色的麦浪(黄土地)、飘扬的红旗(红土地)和辽阔的海洋(蓝土

地),视听结合,通过视觉的冲击力增强学生对作品所描绘的意境的感知。

    2、点出歌名,简介歌曲。歌曲是《大地赞美歌》组歌的第五首,赞颂的是改革开放后,五彩缤纷的祖国大地。

    3、哼唱音乐主题“5  1  2   3一一  5 1  2  3一一   ”,熟悉和记住主题。

    4、跟唱第一乐段,边划拍边唱,感受圆舞曲的欢快和流动感。

    5、完整聆听歌曲,边听边划拍,感受歌曲节拍和情绪的变化。

    6、再次完整聆听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特别提示:可用诗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      沉”做本节课的结束语。让学生课后思考:你爱祖国这片土地吗?你将会怎样让这片土地更加五彩缤纷?以触动学生心中的爱国之情。

(二)西洋乐器分类(二)。

 1、铜管乐器种类的认识,可复听《魔法师的弟子》片段,请学生说出其中所演奏的乐器(圆号、长号、小号、大号)。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乐器的图片或实物。

 2、打击乐器种类的认识,可以通过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请学生根据打击乐器的音色,辨别、说出乐器的名字。此游戏可根据学校条件来做,也可以从教材提供的音响中,提取打击乐器音色作为素材,让学生根据乐器的材料、演奏方法、音色等,认识打击乐器的分类。

 3、总结回顾西洋管弦乐队的分类:弓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6课  两岸情深


教学目标

    1、能听出乐曲《丢丢铜仔》的主奏乐器二胡,说出1、2段旋律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情绪。

    2、聆听乐曲《阿里山的姑娘》,自选乐器并设计节奏为1伴奏,表现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3、能用自然优美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半屏山》,并和同学合作,用多种演唱形式

来表现歌曲。

    4、背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随音乐边唱边跳,体验歌曲的情绪。

    5、能按编创节奏的要求做编创练习,并能在教师琴声的带领下做视唱练习。

   6、与同学一起用竖笛合作吹奏《摇篮曲》,并能编创音型。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听、唱、跳、辨、编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熟悉、感受宝岛台湾最具代表性的歌曲和乐曲,感受与体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两岸人民感情相连相融”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学生综合表演能力。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半屏山》,发声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范唱,直接导入。教师可设问:在中国的东南部,有一座山被削成两半, 叫做半屏山,你知道它们分别坐落在哪儿吗?

二、新课教学。

1、歌曲学唱。

    (1)初听歌曲,跟着老师用固定节奏为歌曲伴奏。熟悉歌曲旋律的同时,为下面在旋律中  找出节奏“x xx”“xx x”并编创节奏谱的活动作铺垫。

    (2)再听歌曲,找出旋律中以上乐曲的节奏。可先请学生找出刚才为歌曲伴奏的两种节奏,然后再引导学生发现旋律中还有一种节奏用得较多—切分。

    (3)以上面三种节奏为主,编创4小节的节奏谱,尝试为歌曲伴奏。能力弱的班级可只选    其中一两种节奏,降低难度;能力强的班级可把编创的小节数加长,难度加大。可尝试用编创好的节奏谱为歌曲伴奏,边听歌曲范唱边拍。

    (4)学唱歌词,有感情的演唱。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在学唱歌词时, 要注意启发学生以情带声,控制气息:

    A:装饰音要唱得自然。

    B:休止符的地方,要提示学生此处不是换气的地方,要注意休止时声断而气息不可断。

气息不要断,一口气唱6小节。

 2、尝试学习用闽南方言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有条件的学校,可从网上下载台湾歌手孟庭苇

用闽南语演唱的版本,提供给学生听听、学学。

 3、设计多种形式来演唱歌曲。学生小组讨论后试唱,相互评价后再确定方案,方案可以是

多种的。如:第一、二段可设计为男女生演唱或普通话与闽南方言演唱等。

4.发声练习

    这是一条下行跳音的练声曲。跳音要唱得短促、跳跃,富有力度和弹性’母音“ha”的发声要注意保持“喉头下移,软腭抬起”的兴奋状态(做惊讶状),开口音“ya”声音不要散’

下行时要做到“音高下行而感觉向上”,始终保持声音的高位置。此发声练习练好了,则有利于解决歌曲《半屏山》从高音下行仍保持高位置的演唱技术问题。

    练声的音域:上行可在1=c至1=E之间练习,下行可练至1=A。

三、课后延伸:

请学生搜集台湾当地的风俗文化资料,在下一个学习内容时分享。

★ 特别提示:用编创的节奏谱为歌曲伴奏这一活动要视学生的能力、水平而定,这个环节也可以安排在歌曲学唱后再进行。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与学唱《阿里山的姑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阿里山的风光视频或图片,从感受阿里山之美导入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的聆听。让学生猜猜:这是来自哪儿的一首歌曲的旋律?

二、新课教学。

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2、简介管弦乐《阿里山的姑娘》

    鲍元恺编写的管弦乐小品《阿里山的姑娘》又名《高山青》,经典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的旋律,由各种乐器声部轮流奏出,音色由幼细到柔和,再至深厚,仿佛众人口耳相传着什么令人喜悦的话语。首尾热烈狂放的乐队合奏,表现出民歌本色的淳美之感,使阴柔与阳刚之美,水乳交融令人惊奇,并将中国原味民歌与西洋交响乐创作技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3、跟琴视唱歌谱,熟悉歌曲的旋律。先进行跟琴视唱,然后教师弹奏全曲,请学生边听边在歌谱中划出这条旋律。

4、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热情欢快的情绪。在学唱过程中,可采取男女生对唱、分组接龙唱的形式,活跃学习的气氛。也可鼓励学生与同伴一起边唱边加上简单的动作,随音乐边唱边跳。如:四人一组手牵手(如教科书中的插图),三步一弹腿,左右方向各做1次。

5、分组表演唱《阿里山的姑娘》。

三、全课总结。

   评一评哪一小组的同学演得好,好在哪儿?


第3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丢丢铜仔》,学吹竖笛《摇篮曲》。

教学过程:

(一)聆听  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

1、导入新课。

复唱以前学过的台湾歌曲作导入,然后进入乐曲的聆听。如:《一只鸟仔》《摇船

调》《外婆的澎湖湾》和《乡间的小路》。设问:这几首歌曲都是哪个地方的歌曲?

2.初听乐曲《丢丢铜仔》,听听这首乐曲的旋律与哪一首歌相似?

3、简单介绍民歌《丢丢铜仔》的背景及意思。

《丢丢铜仔》是流行在台湾和福建闽南一带的民歌,两百多年前,顺水路运送木材的工作在返回宜兰的路上’常常唱着这首歌走过山洞。“丢丢铜仔”的意思是模仿山洞里的滴水声。

4.再听乐曲,听出乐曲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听后请学生说一说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可引导学生从主奏乐器二胡所表现的形象谈起。

5、完整聆听全曲,比较乐曲1、2段在旋律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让学生

通过唱一唱1的旋律,用竖笛吹奏2来比较。

(二)学吹竖笛《摇篮曲》

1、吹奏三声部合奏曲《摇篮曲》。

     第一部分是旋律声部,主要是复习指法和装饰音的吹奏。第二部分与第三声部是以基本节奏型的和声。 

2、根据学生的能力,安排他们演奏力所能及的声部,使每个学生都能参考演奏,在合奏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先进行分声部练习,集体吹奏第一部分,熟练后进行三个声部的合奏。

4、师提示:吹奏的技术是为表现音乐服务的,课堂上提高学生演奏能力的相关训练千万不要“为训练而训练”,也不要强求学生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必须掌握。乐曲中的装饰音,如果学生演奏有困难,省略不吹。这样,既降低了学生的吹奏难度,又不影响乐曲的情感表达。学生也能在表现音乐中尽情抒发内心的情感。

5、编创游戏“吹对子”

    游戏的玩法可参看教科书的提示由易到难。先由教师出题,学生模仿并编出不同的音符。

再由学生自己出题,其他同学模仿、编奏等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要能达到编创出“自己的音”、“自己的歌”,玩什么、怎样玩,都可以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定。

三、全课总结。

   说说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第7课  七色光彩

教学目标

    1、能用明亮而圆润的声音演唱《七色光之歌》,表现歌曲活泼、热情、积极乐观的情绪。

    2、能用柔美的声音、恰当的速度与力度演唱歌曲《萤火虫》,并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

  为歌曲伴奏,表现出歌曲的意境。

    3、能哼唱《木星——欢乐使者》两个音乐主题,并背唱其中一个主题的旋律,比较出它

  们在速度、力度和主奏乐器音色上的不同与变化。

    4、能听出《大峡谷组曲》之《日出》2、3旋律演奏乐器的组别。说出力度变化在乐

  曲中的作用。

5、能独立完成视唱练习,懂得西洋管弦乐队的排列。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作品给他们带来的热情与欢乐,丰富其内心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难点:结合歌曲和乐曲的学习内容,学生对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有更深的理解。

教学时间: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日出》,学唱歌曲《七色光之歌》。

教学过程:

(一)聆听乐曲《日出》

1、导入新课。

复听四年级上册乐曲《羊肠小道》片段,让学生听后说出曲名、作者及出处。然后点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格罗菲的管弦乐《大峡谷》的第一乐章《日出》。

2、聆听乐曲,引导学生结合乐曲的标题《日出》,说出力度在乐曲表现景象中的变化与作用。3、让学生对照教科书上的五幅画面来感受力度的变化,还可以回顾乐曲《晨景》,启发学生对比两首表现同一自然景象的作品,发现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4、重点聆听乐曲第2、3段

    (1)第一遍,听出第2、3段分别由什么乐器和乐器组演奏的。教师可采取视听结合的方

式,在聆听前先出示西洋管弦乐队的排列图,让学生复习巩固;然后边听、边看、边记录。

(第2、3分别由木管组和弦乐组奏出)

(2)第二遍,边听边模拟乐器的演奏。聆听时,当听到主奏的乐器出现时,用模拟演奏动 作来表现。可先熟悉主题旋律,请学生把这两个主题旋律哼唱一下。也可用竖笛吹奏第3段主题,此旋律节奏较为简单,但又包含了高音和装饰音,可以巩固之前所学的吹奏方法。

5、完整聆听全曲,再次感受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日出”。

6、采用音画结合,随着音乐的演奏,展示大峡谷日出时的美妙景色,丰富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

1.猜谜导入,直奔主题。从生活的自然现象引入到音乐的学习,教师出谜语,学生猜。

如:“天上一座桥,颜色真漂亮,雨后才会有,能看不能走。”,你知道是什么吗’(彩虹)彩虹由哪几种颜色组成?(红、橙、黄、绿、青、蓝、紫)所以人们叫它“七色光”。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可在播放音乐的同时,展示彩虹多姿多彩的美景照    片,让学生入景人情,为歌曲的学唱和表现作情感的铺垫。学生听后谈谈对歌曲的情绪、速度的感受。

3、抓住难点,学唱歌谱。

    歌曲的难点有三:

    (1)节奏的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尤其是跨小节的切分,学生不容易掌握,可在学习前    以游戏的方式作铺垫学习,边划拍边视唱,把握跨小节的切分节奏。有八分休止符的地方,停顿要短促。

(2)二声部的学习。采用分小组、分声部、分句自学,以师生接龙、生生接唱、声部分唱的形式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学习乐趣。歌谱的学习过程,借助竖笛、口风琴等乐器把音唱准。 

(3)波音和下滑音的演唱。在歌谱唱得较为熟练后,再加入装饰音的演唱,学习时多采取聆听、比较、模仿的方法,即:教师演唱带装饰音的和不带装饰音的旋律,学生比较两者的不同效果,然后模唱。

   教师要提示、指导学生用轻柔而干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合成时,注意倾听对方的声部,使声部和谐、均衡。

4、学唱歌词时要注意:

    (l)A段旋律中四分、八分休止符较多,要停顿好。下滑音要唱得自然,不要过于强调。

    (2)B段出现较多切分节奏,应突出强拍才能唱出歌曲的韵味。

  5、歌曲的处理。可让学生自己先讨论、设计歌曲处理的方案,试唱、交流评价,最后修改

    定案。

    可以用稍快的速度演唱,力度上作以下强弱对比:

    A段第一、二乐句用mp,唱得活泼而有弹性;

    第三、四乐句用mf,第三句唱得连贯、圆润些,第四句富于舞蹈性,因此可唱得活泼而有朝气,还要突出每一个短句的第一个音和切分音;

    B段第一乐句,第二乐句用,mp,后面四个乐句用,mf,要唱得饱满、和谐,结束句可放慢,力度渐强至ff束。

6、在演唱形式上可设计为A段用领唱与齐唱,B段合唱。演唱时还可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先让学生讨论选择哪些打击乐器适合表现歌曲的情绪,然后全班分组讨论打击乐器伴奏的节奏型,并尝试一下为歌曲进行伴奏。方案可设计为:齐唱部分的情绪活泼、欢快,用碰铃、串铃、响板。合唱部分加入沙槌、铃鼓,重音的地方加入大鼓,为歌曲增加欢乐的气氛,把歌曲推向高潮。

三、全课总结。

     对于歌曲的演唱处理和伴奏,应多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先让学生自己讨论方案,然后请他们个人或小组进行试唱,看看效果如何,把自评、互评、他评等学习评价与提高演唱技能技巧相结合。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木星——欢乐使者》,认识西洋管弦乐队的排列。

教学过程:

(一)聆听乐曲《木星——欢乐使者》

1.导入。

     有一部管弦乐组曲共有七个乐章,分别以七个行星命名。火星代表战争之神,金星代表和平之神,水星代表飞翔之神,木星代表欢乐之神,土星代表老年之神,天王星代表魔术之神,海王星代表神秘之神,给听者带来了无限宽广的想象空间。这部作品叫《行星组曲》,今天我们就来聆听其中的第四乐章——《木星——欢乐使者》。听一听,音乐是如何描绘太空神奇现象的。

2.聆听乐曲主题1。

    (1)初听主题1,感受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听后学生自由回答。   

(2)再听主题1,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边听边思考:这段音乐使你联想到什么场景?

你能听出是哪件乐器主奏的吗?学生听后回答,如果不能准确听出是圆号,只说出是西洋乐器的铜管乐器组也可以。

    (3)三听主题1,记录a、b、c出现的顺序。对照教科书提供的谱例,边听边用自己的方

戈记录。

3.聆听乐曲主题2。

    (l)哼唱主题2,熟悉旋律。吹奏能力强的班级可结合器乐的演奏来熟悉旋律、教师把主题2的后半部分旋律抽出来给学生吹奏,其余的旋律由教师负责弹奏.这样,既加深了对旋律的熟悉和对乐曲的感受,也体验了表现音乐的快乐与成功。

    (2)聆听主题2,边听边哼唱旋律。听后请学生说-说主题2在速度、力度上与主题1有

什么不同,最好能用恰当的速度术语和力度记号,在教科书相应的谱例上标注。

    (3)再次聆听主题2,听出主奏的乐器是什么,并比较一下与主题1在主奏乐器上有怎样

的音色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

4.补充介绍乐曲的相关资料,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及创作意图。

5.完整聆听乐曲,再次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

6、全课小结:科普知识的导人与普及要适度、适量,不要把音乐课上成了科学课,要以音乐为本,突出学科特点,从科普知识导入音乐,在音乐体验中激活想象力。

(二)认识西洋管弦乐队的排列

1、以不同的形式复习西洋乐器的分类以及各乐器组的乐器名字、音色。

2、听一听,说一说。播放一段音乐,学生听后说出演奏的乐器是什么,属于哪个乐器组。

3、看一看,连一连。出示乐器图片或实物,列出乐器的名字和组名,学生把相应的乐器名

字和组名连起来。

4、猜一猜,填一填。出示乐队排列分区图,教师说出乐器名字或出示乐器图片,学生在分

区上画出或摆放乐器的图片。

5、对照教科书中的“西洋管弦乐队排列图”,认识管弦乐队的组成与排列。

6、结合本课聆听的曲目,听辨乐器的音色,说出分别是哪些乐器和哪个乐器组演奏的。如

能提供管弦乐队演奏的视频,让学生边看边认识、复习、巩固管弦乐队的编制和排列方法,效果会更好。

三、全课总结。

谈收获,说感想。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萤火虫》,复习《七色光之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萤火虫的图片或者有关萤火虫的科普视频,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萤火虫的了解,激

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

1、初次聆听歌曲,感受并思考:歌曲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它在赞美什么?

2、跟着老师的琴声,试唱歌曲开始的8小节旋律和歌词。学唱歌词时,先随着琴声轻轻朗读歌词,然后老师启发学生根据歌词所描写的意境,用柔和的声音轻声跟着琴唱词。

3、再次完整聆听歌曲,找出与歌曲开始8小节相同的旋律,知道歌曲分为三部分( ABA)。唱一唱这一部分的歌词,注意区别两部分的不同之处。

4、重点学习合唱部分。

    (1)师生合作完整地演唱一次歌曲。学生唱前、后基本相同的部分,教师唱合唱部分,并

  请学生思考:歌词中出现“让黑暗的世界充满希望”时,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歌词所表达的情感,简单介绍歌曲创作的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的内涵。

  此歌是为世界展望会而作,以表达每个人都可以贡献一份力量帮助全世界的儿童。

    (3)有感情地分别学唱高、低声部。

    (4)尝试二声部合唱。注意声部之间的和谐、均衡。初步学会各自声部后,可安排学生一  部分负责唱,另一部分负责吹,逐步过渡到全班合唱。

5、歌曲艺术处理。引导学生思考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演唱歌曲,才能较好地表现不同的乐段。请学生用词语、力度记号标在歌谱上,然后试着演唱。活动中多给予学生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的空间,可进行分小组讨论、展示、相互评价,把活动表演与学习评价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与鉴赏力。

6、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7、小结:对歌曲的艺术处理和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活动,教师要根据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来引导学生。切记不要因为“全员参与”的热闹而破坏了歌曲所营造的宁静。歌曲的演唱除了在速度、力度上作处理外,还可以从演唱的形式上加以变化。如歌曲开始的8小节,可以安排一个学生领唱或一组学生齐唱'其余学生用“m”哼呜作伴唱,效果会不错。

(二)复习《七色光之歌》。

三、全课总结。

演唱《萤火虫》,同学间评一评。



第4课时

教学内容:结合本单元复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说本单元学唱了哪些歌曲和聆听了哪些乐曲?

二、复习。

1.《木星——欢乐使者》

(1)聆听请学生听出第三部分是哪一部分的变化重复,提供由管弦乐队演奏这部作品的视频给学生观看,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管弦乐队的组成与排列这一学习内容认识的真实感、现场感。课后为《木星-欢乐使者》的主题填上歌词、小诗或者配画,哼一哼、唱一唱、诵一诵,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2)再次聆听主题1,记录各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用a b c标出来。

2、由朱洪编配的合唱曲《萤火虫》,改编后的音乐优美抒情,更富于歌唱性。齐唱部分则是高声部以副旋律来衬托低声部的主旋律,随着主旋律的起伏、强弱而变化,后面的重复部分之后又加上一个小尾声,让人感到可爱、奉献、聚能的萤火虫,带着微弱的荧光渐渐消失在黑夜中,充满着诗意和宁静的气氛。为歌曲《萤火虫》选择打击乐器伴奏的编创活动,建议全部选用金属类的乐器,如三角铁、碰铃、铃鼓,目的是不破坏歌曲的整体意境。齐唱部分可选用碰铃和三角铁,碰铃的伴奏以“X  一”节奏为主。三角铁则在长音处奏出两拍或者四拍的滚奏,起加花的作用。合唱部分为了突出歌曲的高潮,三角铁改为铃鼓,全部以四拍的摇奏形式出现。在演奏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在每小节的第一拍奏出强音,声音的效果与前后形成反差,更突出前后的柔美。

 3、唱《七色光之歌》让孩子们亲近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歌唱生活的美好。让生在太阳下吹吹肥皂泡,唱唱“七色光”,体验和表现七色光那炫丽的光彩所带来的喜悦,进一步激起对美好生活与未来的追求的情感,走到大自然中体验歌曲的意境。

三、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第8课    赣南民歌

教学目标:

1、了解江西民歌旋律的特点,以及采用的演唱形式。

2、能够用柔和的声音深情地演唱《送郎当红军》。

3、通过聆听《打支山歌过横排》和《十送红军》进一步了解四川民歌的风格。

4、根据劳动号子的节奏,加上衬词进行创编活动。

教学重点: 能够用柔和的声音深情地演唱《送郎当红军》。

教学难点:了解四川民歌旋律的特点进行创编活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演唱《送郎当红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交流你对红军的了解,抽生说说。

二、新课教学。

1、拍拍、练练。

     X   X   X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师播放音乐。让生听后小组交流说感受。

3、再听音乐,跟乐曲视唱歌曲。

4、再听范唱,边听边打节奏跟读歌词,感受歌词的节奏特点。

5、跟着老师的钢琴伴奏,学唱歌曲,注意有切分音的地方。

6、全班用柔和的声音深情地演唱《送郎当红军》,注意在什么地方重复唱。

三、全课总结。

谈谈学习这首歌曲的学习方法和收获。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打支山歌过横排》和《十送红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送郎当红军》。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打支山歌过横排》。

1、初听歌曲的片段,感受歌曲的情感。

2、点出歌名,简介歌曲,这是一首四川的山歌,你能听出歌曲是采用哪种形式演唱的吗?

3、完整聆听歌曲,边听边划拍,感受歌曲节拍和情绪的变化。

4、再次完整聆听歌曲,体会四川民歌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5、小声地跟着音乐哼唱。

(二)聆听《十送红军》

1、初听歌曲,听后交流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2、师指名,这是一曲劳动号子,简介劳动号子的产生及其创作特点。

3、再一次聆听,说说歌词的特点,唱法。

4、根据文中的号子的特点及其节奏,加上衬词创编8小节劳动号子。

5、全班评一评创编成果。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歌曲,它有什么特点?



游戏宫

教学目标:

1.听辨歌(乐)曲主题,并说出名字。

2.说出西洋乐器四大类别中的一两件乐器。

3.背唱2-3首歌曲。

4.看指挥手势演唱歌曲并能辨别出歌曲的节拍。

教学重点:为学期末复习与考试而设计的,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回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漫步太空我能行


教学内容:回顾本期聆听过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还记得本期听过的歌曲吗?

二、复习。

(一)复习聆听过的歌曲

1、听老师播放音乐,让生说出它们的歌曲名。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小河淌水》、 《波斯市场》、 《龙的传人》、 《黄河颂》、 《丢丢铜仔》

2、抢答的同学全班表扬。

(二)听辨西洋管弦乐器

1、播放有管弦乐的音乐,让生说出是什么管弦乐器或有哪些乐器?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铜管乐器  木管乐器  弓弦乐器  打击乐器

2、抢答的同学全班表扬。

三、全课小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2、3课时   “班级好声音”主题音乐会

活动内容:班级主题音乐会

活动目标:

1、让生能背唱本学期学过的歌曲2-3首。

2、培养学生的表演自我能力,树立自信心。

活动准备:

1、每一个同学准备2-3首歌曲。

2、班上各小组各抽2人组成评委,制定评分标准。

3、一名摄像员和一台摄像机。

活动过程:

一、师宣布活动内容及规则。

本次活动,评选班级好声音,小组内比赛,各小组选出2名参加班级好声音比赛。班上最高分的6名同学分别是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第一名为班上的好声音。

二、主持人宣读评委名单及评分标准。

三、每位选手上台背唱一首自已喜欢的歌曲,由评委现场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其平均平为该选手的最后得分。

四、师生作活动小结。



复制打开网址 www.1ydt.com 下载配套的PPT课件及教案

点击阅读原文看全部教学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