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精讲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精讲视频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一、正弦定理
1.定理
其中a,b,c为一个三角形的三边,A,B,C为其对角,R为外接圆半径.
变式:a=2RsinA,b=2RsinB,c=2RsinC
二、余弦定理
1.定理
a2=b2+c2-2bc cosA、b2=a2+c2-2ac cosB、c2=a2+b2-2ab cosC
变形:
2.可解决的问题
①已知三边,解三角形;
②已知两边及其夹角,解三角形;
③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求第三边.
三、三角形面积公式
(1).
其中ha,hb,hc为a,b,c三边对应的高.
(3)如果一个数列已给出前几项,并给出后面任一项与前面的项之间关系式,这种给出数列的方法叫做递推法,其中的关系式称为递推公式.
(4)一个重要公式:对任何数列,总有:
注:数列是特殊的函数,要注意数列与函数问题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等差数列
(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数列的公差.
(2)递推公式:an+1=an+d.
(3)通项公式:an=a1+(n-1)d.
(4)求和公式:
(5)性质:
①若m+n=p+q,则am+an=ap+aq;
②若m+n=2p,则am+an=2ap;
③an=am+(n-m)d.
(6)等差中项:
①若m+n=p+q,则aman=apaq;
②若m+n=2p,则aman=a2p;
③an=amqn-m.
(6)等比中项:
a,b的等比中项
a,b,c成等比数列
注:①a1和q叫做等比数列的基本元素,把Sn和an都用a1和q表示往往能使问题简化.②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在a1,q,n,Sn,an五个数中,知道三个可求剩下的两个.③使用求和公式时,要注意q≠1的条件.
四、数列求和
主要求和方法有:
(1)公式法:主要用于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这是首先应该考虑的方法.
(2)分组求和法:将数列的每一项拆分成几项,然后重新组合成几组,使每一组都能求和.如数列{n+2n}.
(3)并项求和法:将相邻几项合并,使合并后有规律,便于求和.如12-22+32-42+…+(-1)n-1n2.
(4)裂项相消法:将每项分成两项的差,并且正负能抵消.如求
(5)错位相减法:设{an}是等差数列,{bn}是等比数列,求Sn=a1b1+a2b2++anbn时用错位相消法.做法:将上式两端乘以{bn}的公比,错一位相减,中间n-1项构成等比数列,可以求和.注意将n=1,2,3代入检验.
性质8 a>b>0,n∈N,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
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标准形式
ax2+bx+c >0(a>0)
ax2+bx+c <0(a>0)
ax2+bx+c≥0(a>0)
ax2+bx+c≤0(a>0)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 | Δ>0 | Δ=0 | Δ<0 |
ax2+bx+c>0 | (-∞ , x1)∪(x2 , +∞) | {x|x ≠ x1} | R |
ax2+bx+c<0 | (x1,x2) | ||
ax2+bx+c≥0 | (-∞ , x1]∪[x2 , +∞) | R | R |
ax2+bx+c≤0 | [x1 , x2] | {x1} |
说明:①表中内容不需死记硬背,可结合二次函数图象灵活掌握.
②表中x1,x2是方程ax2+bx+c=0的根,且x1<x2.
③当Δ>0时,解集有口诀:大于0取两边,小于0取中间.
三、二元一次不等式和线性规划
1.直线划分平面区域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0)表示直线Ax+By+C=0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把直线画成虚线,以表示区域不包括边界.不等式Ax+By+C
先画出直线ax+by=0作为参考直线,然后向上或下平移参考直线,使其与可行域有公共点且到达最上(或最下)的位置,此时z即取得最大或最小值.当b>0时,最上方的为最大值,最下方的最小值;当b<0时则相反.
四、基本不等式
1.基本不等式
(1)a2+b2≥2ab(a,b∈R). (2)(a>0,b>0).
变式:(3)
以上各不等式当且a=b时等号成立.
2.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显示不全?请复制网址打开下载WORD文档:
https://pan.baidu.com/s/1SFs2-SoN6HyJnZANeUtA9w
点击阅读原文看全部教学内容及下载完整全册word试卷教案及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