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春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 短文两篇《谈读书》知识点教学

青青老师1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1-08-08
语文作文数学英语物理
化学地理生物历史育儿
音美道德与法治中学生辅导

谈读书

培根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阅读题

  1.给文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论述了读书的重要,为什么又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处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句的论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2.书上的内容,也许对,也许错;对读者来说也许有用,也许无用。不加分析,全盘吸收,效果不会好。(意思对即可。)


  3.排比;这样写,句子整齐,造成一种气势,有力的证明了论点。(意思对即可)


  4.比喻论证。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意思对即可)

13 短文两篇 教案

 

教学目标:


1.比较阅读这两篇文章,理解、积累文中精辟的语句,理解文章的思路。


2.学习文中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书有径。著名作家刘心武有所谓“狼式读法”,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目十行,匆匆翻页,颇似“狼吞”;“牛式读法”,即不但细嚼慢咽,而且通过反刍,再加以精磨详研;“猫式读法”,即慎重选择,分清良莠,吸取精华,抛弃糟粕。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短文两篇》,看看培根和马南邨又教给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理清思路,把握观点


1.《谈读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


明确: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的。


第一方面(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方面(“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方面(“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2.《谈读书》中说“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这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表达了什么?


明确:主要介绍了三种具体的读书方法,即浏览、精读和摘要。“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运用了比喻论证。极为生动地说明书经提炼后就容易丧失掉大量的精华,读者能获取的知识、信息、价值就会减少、降低。


3.《不求甚解》一文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批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作者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4.《不求甚解》一文分析了陶渊明怎样的读书态度,请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明确: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含义: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


5.《不求甚解》一文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又是如何驳或者立的?谈一谈你的理解。


明确:驳论文。驳的是“论点”,先全面阐述“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而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从“会意”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了“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


目标导学二:分析课文,分析论证方法


通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分别说说两篇文章各自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谈读书》:(1)运用比喻论证。例如,用“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2)运用对比论证。正面说了,再从反面来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文章的开头从正面论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


《不求甚解》:(1)运用引用论证。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2)运用举例论证。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论证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要理解其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不求甚解”的读书人。(3)运用对比论证。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就是正反对比。


目标导学三:对比阅读,品味探究


《谈读书》和《不求甚解》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明确:两篇短文都是议论文,在思想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谈读书的;在写法上有所不同,一是立论、随笔;一是驳论、杂文。《谈读书》这篇随笔采用比喻论证、归纳论证的方法,论述了读书的真正目的,以及读书的正确方法、读书的重要作用。论述全面,观点新颖,语言精辟,对我们的读书、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不求甚解》阐述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批驳,指出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其实质,从而在读书的方法上给读者一些深层次的启发。


目标导学四:畅所欲言,抒发感悟


通过对两篇短文的学习,你对读书有什么认识,谈一谈你的看法。


示例:①读书要仔细推敲、认真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②对不同的书,要用不同的读书方法。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三、板书设计


谈读书第一方面(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


  正确目的


第二方面(“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


  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方面(“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


  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课件教学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