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古诗《鹿柴》知识导学
3.现代诗二首 |
唐 ·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里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空山深林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空空的山林里没有任何人,却传来了人语声。落日斜晖投入到林子里,光影照在青苔上。诗意深隽,非静观不能自得。
王维似乎很喜欢用空山这个词。“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空山,指杳无人迹,静寂深幽。但你从诗中,看不到孤独和愁绪,我们看到的是自然的静美,读到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鹿柴:“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但:只。闻:听见。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照:照耀(着)。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空山不见人”,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
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读者猛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
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无论就作者的主观意图或作品的客观效果来看,都恰与此相反。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原本无轩轻之分。但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独特的一面。《鹿柴》则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
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但是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整首诗的意思是:空荡荡的山里看不见一个人,只是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夕阳的余晖投射到树林深处,重新映照在青青的苔藓上。
诗的题目叫《鹿柴》,我们很多人都有望文生义的毛病,如果不加解释,大家肯定会产生联想,一只梅花鹿,卧在柴草中。因为鹿和柴就是两种事物嘛,我这样理解肯定是没问题的啊。咱们看一下正解,鹿柴,不读鹿柴,我们看到的柴,通寨,所以应当读成寨,鹿寨,山寨的寨,村寨的寨,这个寨字的意思就是,有篱笆的乡村别墅。因为诗人王维晚年隐居在这里,所以呢,才会以鹿柴为题做了一首诗。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同步习题1
一、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
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我会选。
1、复照青苔上。“复”的意思是( )
A 、重复 B、转过去或转过来 C、恢复 D、再、又
2、但闻人语响。“闻”的意思是( )
A、听见 B、听见的事情、消息 C、用鼻子嗅 D、有名望的
三、将下列诗句与季节搭配用线连起来。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夏 季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春 季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冬 季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秋 季
同步习题2
一、我知道。(连线)
诗仙 杜甫
诗圣 王维
诗佛 李贺
诗鬼 李白
二、精挑细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人括号内)
1.《鹿柴》中的“柴”读( )
A.zài B.cái C.zhài D.chái
2.“但闻人语响”中的“闻”意思是( )
A.用鼻子闻味 B.用耳朵听见 C.用眼睛看见
3.“返景入深林”中的“景”读( )
A.jǐng B.yǐng C.jīng
4.“复照青苔上”中的“复”意思是( )
A.又 B.反复 C.恢复
三、诗句赏析。
1.本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_________时分的幽静景色。
2.第一句写空山_____;第二句写_____;由无人到听人声,更加突出了山林的。
3.第三、四句由声响转到夕阳返照深林,更突出了深林的_____;
4.诗人王维是个才子,既是诗人,又是画家、音乐家,苏轼赞他__________“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盂浩然合称” __________”。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返”“景”“照”3个生字,会读准“鹿”“柴”“苔”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说出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体会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及安闲自在的心境。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及安闲自在的心境。
【教学素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画面,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去吗?(课件出示1)
2.你们想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这里是陕西省的一个著名的风景区鹿柴,
小朋友们鹿柴的风景怎么样?唐代大诗人王维也曾来过这里,看到哪里群山环绕,山谷幽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板书:《鹿柴》)(课件出示2)
齐读课题。
在这里“柴”读zhài,是山寨的意思。
指“鹿”,引到学生说出字的结构,给“鹿”组词。
3.你们对王维有哪些了解?(生各抒己见)
师补充介绍:王维。(课件出示3)
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王维,一起回到一千年前的古代,去看一看那时的鹿柴吧!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课件出示4)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边读边想,看自己能读懂哪些,还有什么不懂的?
3.开火车读。(课件出示5)
4.点拨评价。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一)品析“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课件出示6)
1.指名读,并作指导。
练读: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激励评价)
2.试着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空山上见不到人的踪影)
练读:空山/不见/人
3.“但”的意思?(只)“闻”的意思?(听)
4.试着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只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
(课件出示7)在诗中我们除了看到美丽的景象,你还听到了什么?(人语)
这个说话的声音大吗?(不大)
声音不大为什么能听到呢?(那里“静”)通过能听到小的声音反衬出——(静)
(板书:静)
(二)品析“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课件出示8)
1.指名朗读,并作指导。
练读: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返景”是什么意思?(夕阳反照的光)
“深林”是什么样的?(树很多,很高大)走在其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你
还在诗中看到了什么?使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返景)
3.落日的余晖照在树林中,感觉很美。还照在了哪里?(青苔上)
什么是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复”的意思?(又)
4.试着说说后两句话的意思。
引导学生体会诗句中用“返景”来衬托鹿柴的暗(板书:暗)
5.想看看这样的画面吗?
请同学们看着这样美丽的深林晚景再读一读这首诗。(课件出示9)
(师指导朗读)
四、动笔勾画,深化诗情
1.王维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板书),这首诗中他都画了什么呢?你从诗句中都看到了什么?
2.请小朋友们想象一下诗人当时看到的鹿柴是什么样,并且画出来,然后边吟诵,边将这首诗题写在画中恰当的位置。
五、标划节奏,读背古诗
1.对照大屏幕划出停顿。
2.先试读,再指名,分组读,开火车读,师生接读,带动作读。
3.同桌互背古诗。
六、熟记笔顺,指导写字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诗中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
1.了解笔画笔顺。
返:
景:
照:
鹿:
柴:
苔:
2.交流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
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4.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读一读,组个词。
返()景()照()鹿()
2.解释加点词语。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但:______。闻:__。返景:__。
3.把这首诗带动作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参考答案:
1.返回景色照顾小鹿
2.但:只。
闻:听。
返景:夕阳反照的光。
3.(动作能够表达诗意即可,要求背的时候注意节奏、感情)
板书设计:
鹿柴
静 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课文图解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