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习题参考答案汇编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
第三单元
10 岳阳楼记
一、知识链接
古代的记是一种散文体裁,可以写景、叙事、状物。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运用的表达方式虽不同,但目的多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思和政治抱负或阐述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二、考点链接
(一)通假字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例如“略无阙处”中的“阙”与“缺”的读音相同,临时借“阙”代替“缺”,这里的“阙”就是通假字,“缺”是本字。通假字常用形式是“本无其字”,古代文字少而记事多,文字常常不够用,只有借同音字代替。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4。
(二)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古汉语中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发生了变化,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词义的扩大。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代汉语则泛指一般的江河。
(2)词义的缩小。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代汉语则只指男子的配偶。
(3)词义的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代汉语则指鼻涕;再如“池”,古代指护城河,现代汉语则指水池。
(4)感情色彩的转移。一些词语的感情色彩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如“卑鄙”在古代是指身份低微、见识短浅,是中性词,而现代汉语中则指品德恶劣、道德败坏,是贬义词。
(5)名称说法改变。有些古代的单音节词变成了现代的双音节词。如“日”表示“太阳”,“目”改称“眼睛”等。
(6)单音节词变为复音节词。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复音节词居少数,发展到现代汉语,单音节词一般都变为复音节词了。
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谪守(zhé) 浩浩汤汤(shāng) 淫雨霏霏(fēi) 樯倾楫摧(qiáng)(jí)
阴风怒号(háo) 日星隐曜(yào) 岸芷汀兰(zhǐ)(tīng)
2.文学常识填空。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岳阳楼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基础提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谪守巴陵郡 谪:贬官
(2)增其旧制 制:规模
(3)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美好
(4)横无际涯 际涯:边际
(5)朝晖夕阴 晖:日光
(6)南极潇湘 极:至、到达
(7)迁客骚人 迁:贬谪、降职
(8)连月不开 开:指天气放晴
(9)日星隐曜 曜:光芒
(10)樯倾楫摧 倾:倒下 摧:折断
(11)薄暮冥冥 冥冥:昏暗
(12)去国怀乡 去:离开 国:指国都
(13)至若春和景明 景:日光
(14)沙鸥翔集 集:停息
(15)锦鳞游泳 鳞:代指鱼
(16)岸芷汀兰 汀:小洲
(17)长烟一空 一:全
(18)宠辱偕忘 宠:荣耀 偕:一起
(19)把酒临风 把:持、执
(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详见本课“名校讲坛·考点链接(一)”】
(1)百废具兴 “具”同“倶”,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咐
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详见本课 “名校讲坛·考点链接(二)”】
(1)越明年
古义:到 今义:跨过(阻碍),跳过
(2)增其旧制
古义:规模 今义:制度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古义:景象 今义:观看
(4)是进亦忧,退亦忧
古义:指“处江湖之远”(或:指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 今义:后退
(5)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 今义:细小
6.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百废俱兴)
(2)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心旷神怡)
(3)政事顺遂,人民和乐。(政通人和)
(4)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气象万千)
7.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D)
A.前人之述备矣 B.览物之情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属予作文以记之
(解析:A、B、C三项均为结构助词,的;D.代词,代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8.下面句子中停顿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B.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解析: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9.填空。
《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时间上表现了洞庭湖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4)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11.“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进”即指“居庙堂之高”,也就是处在朝廷的高位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退”即指“处江湖之远”,也就是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指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
12.文章第3段和第4段文字所写的景和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述。
第③段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抒发了凄凉悲伤的情感;第④段写的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抒发了开阔喜悦的情感。(能答出“阴和晴,悲与喜”,意思相近即可)
13.文章第4段写景优美、描绘生动,请你结合本段内容,简要分析其写作手法。(至少两点)
①多用骈句,句式工整,语言简洁生动;②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排比、对偶);③与前一段文字形成对比;④运用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为下文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做铺垫。
1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运用了比拟、夸张等修辞方法,写出了洞庭湖气势宏大、水面宽阔、天气多变的特点。
B.“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一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连用四字短语,层层渲染,写出了洞庭湖上阴雨连绵的凄楚景象。
C.“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一句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洞庭湖恬静幽美的秋天夜景。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古仁人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的人生境界。
(解析:C.描绘的是春夜的美景。)
03 拓展阅读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吴玠①素服飞②,愿与交欢③,饰名姝④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⑤,岂大将安乐时?”却⑥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⑦为飞营第⑧,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⑨?”或⑩曰:“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节选自《宋史》)
【注释】 ①吴玠:南宋抗金名将。②飞:南宋抗金名将岳飞。③交欢:结为好友。交,结交。欢,友好关系。④姝:美女。⑤主上宵旰:皇帝勤于政事。主上,皇帝。宵旰,“宵衣旰食”的略语。⑥却:推辞。⑦初:当初。⑧第:府第,住宅。⑨何以家为:用什么安家呢?⑩或:有人。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2)或异二者之为 或: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3)吴玠素服飞 素:向来
(4)饰名姝遗之 遗:赠送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替君主担忧。
(2)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文官不贪恋钱财,武将不惧惜死亡,那么天下就太平了。
17.【乙】文所写岳飞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这句话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示例】心忧天下(或:忠君爱民,关心百姓疾苦)。教育意义:教育我们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附【乙】文参考译文:
吴玠向来佩服岳飞,希望与他结为好友,把有名的美女打扮起来送给他。岳飞说:“皇帝勤于政事,难道现在是大将安心享乐的时候吗?”(岳飞)推辞不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岳飞)。(岳飞)年轻时很能喝酒,皇帝告诫他说:“你将来军至河朔,才可以畅饮。”岳飞从此不喝酒。皇帝当初下令为岳飞建造府第,岳飞说:“敌人没有消灭,用什么安家呢?”有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能太平?”岳飞说:“文官不贪恋钱财,武将不惧惜死亡,那么天下就太平了!”
04 综合性学习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19.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副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B)
上联:去老范一千年,后________先________,几辈能担天下事;
下联:揽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悲 喜 八百里大湖
B.乐 忧 大湖八百里
C.喜 悲 大湖八百里
D.忧 乐 八百里大湖
(解析:上联对应《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下联“大湖八百里”与上联“老范一千年”结构相对应。)
20.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文字。(100字左右)
【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到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的《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11 醉翁亭记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chú) 琅琊(lánɡ)(yá)
饮少辄醉(zhé) 林霏开(fēi)
岩穴暝(míng) 晦明(huì)
伛偻提携(yǔ)(lǚ) 泉香而酒洌(liè)
山肴野蔌(yáo)(sù) 弈者胜(yì)
觥筹交错(gōng) 树林阴翳(yì)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2)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趣,情趣
(3)日出而林霏开
霏:弥漫的云气
(4)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5)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
(6)伛偻提携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7)泉香而酒洌
洌:清
(8)山肴野蔌
蔌:菜蔬
(9)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列,摆开
(10)宴酣之乐
酣:尽兴地喝酒
(11)弈者胜
弈:下棋
(12)觥筹交错
觥:酒杯
3.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1)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2)归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返回)
微斯人,吾谁与归(投靠,依附)
(3)乐
山水之乐(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乐)
(4)谓
太守自谓也(命名)
太守谓谁(为,是)
(5)之
山之僧曰智仙也(结构助词,的)
名之者谁(代词,代指醉翁亭)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2)翼然临于泉上(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3)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4)自号曰醉翁也(名词作动词,取名,称呼)
5.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连词,表并列)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连词,表顺承)
(3)临溪而渔(连词,表修饰)
(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
6.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2)至于/负者歌于途
7.填空。
(1)《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朝代)文学家,和苏轼、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作者用“(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啊。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9.读《醉翁亭记》,让我们对欧阳修的品质与修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参照示例,结合文章内容与主旨,为欧阳修写一段100字左右的颁奖词
【示例】苏轼:他的文学成就举世无双,他的人生却充满坎坷,然而再多的挫折与磨难也没有将他打倒,他始终笑对生活中的无奈,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他开创宋词豪放派的先河,影响了后世的词作……苏轼的贡献是无穷的,是伟大的!
欧阳修:他用笔记叙与民同乐的经历,他用心灵描绘和谐的图画,他用旷达书写潇洒的人生。困难在他面前,就如同写在沙滩上的字,潮水一涨,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用一生,谱出一曲旷达、悠远的壮歌。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0.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阅读课文第1段和第2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安排写景的顺序的。
第1段主要采用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作者先从远山落笔,定点观察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点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利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环境。第2段采用时间顺序:利用时间的推移,抓住朝暮(“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及四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的特点描写山中景色,最后用“乐亦无穷也”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
11.阅读课文第3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1)本段具体描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和太守醉四个场景。(用原文回答)
(2)选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表现这个地方在作者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1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醉翁之意”的理解。
醉翁之意不只在于山水之间,更在于乐人之乐(或:与民同乐)。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第1段介绍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置换视觉。一“回”一“转”,方见亭子。
B.第3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快乐之意,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
C.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散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把整齐的句子断开,使文章带上了散文的韵味。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重含义。
(解析:B.作者被贬虽有抑郁和落寞,但本文重点表达的是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愁苦”和“愤懑”言之过重。)
14.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未能释然,欧阳修拥有旷达的胸襟,范仲淹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更欣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
【示例一】我更欣赏范仲淹的人生态度。因为他即使身处人生逆境,也不在乎个人得失,依旧怀有忧国忧民之心,现如今国家的建设更需要这样的人。
【示例二】我更欣赏柳宗元的人生态度。他这种直面人生、快意倾吐的率真就如同永州荒野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一样美得那么清澈幽静,别具一格。
【示例三】我更欣赏欧阳修的人生态度。因为他以百姓的快乐为个人理想,这种与民同乐的情怀与胸襟更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03 拓展阅读
(广安中考改编)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5.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标两处)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峰回路转
回:曲折、回环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居高面下
(3)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斯:这
(4)掇幽芳而荫乔木
荫:遮阴纳凉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18.【乙】文中乐其岁物之丰成和安此丰年之乐者(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甲】文所在文章和【乙】文都表现出作者与民同乐(提取【乙】文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尚情怀。
19.“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借景物来表现作者的情怀。【甲】【乙】两篇选文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甲】文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乙】文表现了百姓生活太平祥和,官员能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
附【乙】文参考译文: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文言文句式——判断句
【典型例题】下列语句中不属于判断句这一文言句式的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D.莲,花之君子者也
【参考答案】B(解析:A.“则”是副词,表示肯定判断;B.“也”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C.以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即“……者,……也”式;D.主语前面不用“者”停顿,在谓语后面“者也”连用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技法点睛】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文言文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为:
句中用“者”,句末用“也”(“……者,……也”)。
它的变化形式有:
①句中不用“者”,句末用“也”(“……,……也”);
②句中用“者”,句末不用“也”(“……者,……”);
③句末用“者也”(“……,……者也”)等。
(2)用“乃”“即”“则”“皆”“必”“本”“系”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用“是”作判断动词,比较少见(古汉语中,“是”一般用作指示代词,一般不用来表示判断)。
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此外,还有不使用任何判断词的情况,就要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了。
12* 湖心亭看雪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崇祯(zhēn) 拏(ná)
更定(gēng) 一芥(jiè)
毳衣(cuì) 雾凇(sōng)
铺毡(zhān) 沆砀(hàng dà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舟
拏:撑(船)
(2)拥毳衣炉火
拥:裹、围
(3)雾凇沆砀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4)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 更:还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余住西湖
古义:人称代词,我
今义:剩下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今义:白色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大雪三日(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2)与余舟一芥(名词作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
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6.写出含有与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湖中人鸟声俱绝(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人声鼎沸)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5)惟长堤一痕(惟命是从)
7.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3)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云、山、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痛饮(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9.课文是怎样写西湖雪景的?
①未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倶绝”;②游西湖时: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0.“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写出了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超凡脱俗),为下文做铺垫。
1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哪句话相互映衬?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与结尾舟子的喃喃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和孤高自赏的情怀。
12.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03 拓展阅读
莲花洞①
袁宏道
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②形影,如落镜中。
六桥③杨柳一络,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余尝谓吴山、南屏④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又紫阳宫石,为孙内使⑤搜出者甚多。噫!安得五丁神将⑥,挽⑦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选自《四部丛书》)
【注释】 ①莲花洞:在杭州西湖南岸,净慈寺旁。②须眉:指男子。这里指作者自己。③六桥:西湖苏堤上有六桥相连,自南而北:映波、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④吴山:在杭州南郊,西湖东南岸上。南屏:在西湖正南岸。⑤孙内使:对明万历时司礼太监孙隆的尊称。⑥五丁神将:传说中帮助秦王打通蜀道的五位大力士。⑦挽:牵引。
13.对下列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为:动词,是)
B.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绝胜:远远胜过)
C.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尝:曾经)
D.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安:怎么)
(解析:B.绝胜:景色最优美。)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
亭子开阔,可以远眺。每次登上观望,湖水清澈透明,(站在湖旁)人的影子像是在镜子里。
15.本文写景运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如写亭,用“亭轩豁可望”;写石头,用“玲珑若生,巧逾雕镂”。
16.“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这句话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寄托了作者追求洗尽尘世污浊的风骨。
附参考译文:
莲花洞的前面是居然亭,亭子开阔,可以远眺。每次登上观望,湖水清澈透明,(站在湖旁)人的影子像是在镜子里。
六桥的杨柳,一路上被风吹拂,摇曳多姿,倒好像是杨柳牵引着风,引出了水中波浪,杨柳错落有致,非常迷人。晴朗的月夜和烟雨迷茫的时候,风景各不相同,这是净慈寺最绝妙的地方。洞里的石头玲珑剔透,好像活的一样,比精工雕刻还要巧妙。我曾经认识到吴山、南屏山一带都是表层为土,下面是石头,石头中间有孔,可以相互贯通,且这种洞石越挖掘越多。近点的如宋氏园亭的石头,都是从这里得到的,又如紫阳宫的石头,很多是被孙内使从这挖掘出来的。噫!如果能使传说中的五丁神将把钱塘江的水挑来,将山表面的尘泥洗尽,使山下面石头的奇妙奥秘全部显露出来,该是怎么样的情形呢?
古代酒器名称
1.觥:盖作兽头形。《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2.罍:形状像壶。《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3.樽:杜甫《客至》:“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李白《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
4.觞: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起行酒,至武安,武安膝席曰:‘不能满觞。’”
5.钟:班固《东都赋》:“于是庭实千品,旨酒万钟。”
6.斗:也叫羹斗。有柄。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7.酌: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饮觞满酌,颓然就醉。”
8.爵:《诗经·小雅·宾之初筵》:“酌彼康爵,以奏尔时。”
9.白:古时罚酒用的酒杯。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
10.觯:形状像爵,上口无两柱。戴圣《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爵。”
11.壶:李白《月下独酌》:戴圣“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13 诗词三首
行路难(其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金樽(zūn) 珍羞(xiū)
投箸(zhù) 侧畔(pàn)
长精神(zhǎng)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
(2)长风破浪会有时
会:一定、必然
(3)直挂云帆济沧海
济:渡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以诗相达
(5)暂凭杯酒长精神
长:增长,振作
3.文学常识填空。
(1)《行路难》(其一)选自《李太白全集》。行路难,乐府古题。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刘禹锡集》。诗人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
4.默写。
(1)《行路难》(其一)中比喻诗人仕途受阻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诗,用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李白内心的苦闷抑郁与感情的激荡变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诗表现作者积极入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豪迈的心态。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定将要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
5.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D)
A.怀旧空吟闻笛赋
B.忽复乘舟梦日边
C.到乡翻似烂柯人
D.拔剑四顾心茫然
6.下列对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笔断意连,牵丝不断
B.劲健雄峻,神韵飘逸
C.和谐匀称,端庄整齐
D.笔意流畅,粗细相间
02 课内精读
(一)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完成题目。
7.请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情感。
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执着的信念和追求,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8.“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写得极好,请简要分析。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二)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题目。
9.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笛赋”表达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10.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答出大意即可)
03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送魏大①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②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④北,狐塞⑤接云中⑥。
勿使燕然⑦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 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了边患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惆怅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解析:B.说法错误。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像汉代名将、号称“六郡豪杰”的赵充国那样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此二句虽有惆怅之感,但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
1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用典寓意。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宫阙(què) 琼楼(qióng)
低绮户(qǐ) 婵娟(chá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知天上宫阙
宫阙:宫殿
(2)何似在人间
何似:哪里比得上
(3)何事长向别时圆
何事:为什么
3.填空。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朝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说“此事古难全”,这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表达对离苦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透露出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玉盘珍羞/直万钱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直挂云帆/济沧海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饱读诗书,便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经一老翁指点,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与自负,于是将对联改成“______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表明自己继续读书学习的决心。
(1)横线上要补写的词语是:发愤(发奋)。
(2)请为苏东坡改后的对联拟一个四字横批:博览群书(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等)。
(3)上下联一般竖贴在门的左右两侧,上联应贴在门的右边。
02 课内精读
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完成题目。
6.词的上片中词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词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又恐”,一个是“何似”。
7.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1)“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和痛苦之情;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
8.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二字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婵娟”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精神。
03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水调歌头①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释】 ①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书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9.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作者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作者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为后文抒发情感做铺垫。
10.本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述。
①对朝政的不满;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③想以山水自娱,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之情。
宋 词
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词始于汉,定型于唐、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汉族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柳永、李清照(婉约派)。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谪守(zhé) 浩浩汤汤(tāng) 伛偻提携(lǚ)
B.隐曜(yào) 阴风怒号(hào) 觥筹交错(gōng)
C.阴翳(yì) 岸芷汀兰(dīng) 雾凇沆砀(dànɡ)
D.金樽(zūn) 水声潺潺(chán) 薄暮冥冥(mí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锦鳞 繁阴 政通人和 横无际崖
B.波澜 苍颜 泉香酒冽 樯倾楫摧
C.皓月 歧路 朝晖夕阴 心旷神怡
D.林霏 侧畔 静影沉壁 忧谗畏讥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佳木秀而繁阴 秀:茂盛
B.翼然临于泉上 临:靠近
C.焉得更有此人 更:还
D.暂凭杯酒长精神 长:增长,振作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湖中人鸟声俱绝
C.百废具兴
D.玉盘珍羞直万钱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一:上下一白/惟长堤一痕
B.然:翼然临于泉上/颓然乎其间者
C.归:云归而岩穴暝/微斯人,吾谁与归
D.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B.李白是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歌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
D.张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7.古诗文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_,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高处不胜寒,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文中有很多句子蕴含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就蕴含着新生事物无比美好,总会代替旧事物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就蕴含着在困难面前必须不畏困难,坚强自信,乐观和洒脱的道理。
8.学完本单元后,语文老师拟召开以“面对困境·乐观豁达”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8分)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3分)
(2)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参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从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的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介绍。(3分)
备选人物:诸葛亮 文天祥 欧阳修
示例:苏轼——宋代词人,虽屡遭挫折但依然豁达乐观。
(3)班会上,语文老师让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对“面对困难·乐观豁达”的看法。下面是小玲的即席发言,其中有几个问题,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2分)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A】当面对困难时,你会怎样?是止步不前,自我埋怨?还是勇敢向前?【B】其实,困难能克服完全在于你怎样看待它。如果你以忧愁、抱怨的心理去对待,困难就是一面巨大的墙,是通向成功之路的绊脚石,是让你信心消失的致命毒药。可如果你乐观向上、豁达、不抱怨,困难就会变成一座连接成功彼岸的桥,一条使你从平庸通向高尚的路。
①【A】处画线句子标点符号有误,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B】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共42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9-12题。(共13分)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①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注释】 ①愀(qiǎo):容色变得忧惧。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美好
B.朝晖夕阴 晖:日光
C.迁客骚人 迁:贬谪、降职
D.至若春和景明 景:景象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2)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11.语段(一)第二、三两段写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感,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不同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怎样的情感?(4分)
12.语段(一)中的“迁客骚人”和语段(二)中的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为什么?(3分)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我们游览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熨烫过一样平坦。不时有小船来来往往,如蝇头小字写在白色溪水的绢上。举酒同饮,意趣闲适淡远。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很是雄壮快捷。
傍晚,如炮车般的云升腾,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动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3-16题。(共12分)
(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修)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节选自《宋史》)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B.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列,摆开
C.宴酣之乐 酣:酣睡
D.树林阴翳 翳:遮盖
14.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5.语段(一)中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你怎样的启示?(3分)
16.结合语段(一)和语段(二),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4分)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欧阳修)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发现里边冤假错案不计其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边远人稀的小城尚且是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从此,遇到案件就不敢大意了。有求学的人请求会见,欧阳修与他们交谈,从来不谈文章,只说政事,说文章只能用来修身养性,政事才是根本。凡是欧阳修去做过官的地方,没有杰出的政绩,不追求声誉,政策宽松不扰民,所以到过的地方人民都认为他平易近人。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7-20题。(共11分)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二)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 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
B.余拏一小舟 拏:撑(船)
C.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而已:罢了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勉强
18.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19.语段(一)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说。(3分)
20.语段(一)作者写到金陵人和语段(二)中写到的湖山好友各有什么作用?请分别作答。(4分)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从杭州武林门西行,远远看见保俶塔高高耸立在层峦山崖上,心绪早已飞到西湖之上了。午时进入昭庆寺,喝完茶,立即划着小船进入西湖。(只见)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华好像少女的颜面,温柔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纹好像平滑的绸缎,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了。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眼前美景)却终不可得,大约好像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那样精神迷离恍惚)吧。我游西湖的经历从这一次开始,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阿宾曾经住过的僧房。在归宿途中,草草领略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第二天一早又收到了陶石篑的帖子,到了十九日,石篑兄弟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了,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凑到一起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0.诗的开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2分)
21.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作文(50分)
22.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我生活在________中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①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毛泽东)
②犯错误乃是取得进步所必须交付的学费。(卢那察尔斯基)
③两个错误加不出一个正确。(欧洲谚语)
④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谪守(zhé) 浩浩汤汤(tāng) 伛偻提携(lǚ)
B.隐曜(yào) 阴风怒号(hào) 觥筹交错(gōng)
C.阴翳(yì) 岸芷汀兰(dīng) 雾凇沆砀(dànɡ)
D.金樽(zūn) 水声潺潺(chán) 薄暮冥冥(míng)
(解析:A.“汤”应读作“shāng”;B.“号”应读作“háo”;C.“汀”应读作“tī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2分)
A.锦鳞 繁阴 政通人和 横无际崖
B.波澜 苍颜 泉香酒冽 樯倾楫摧
C.皓月 歧路 朝晖夕阴 心旷神怡
D.林霏 侧畔 静影沉壁 忧谗畏讥
(解析:A.“崖”应写作“涯”;B.“冽”应写作“洌”;D.“壁”应写作“璧”。)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佳木秀而繁阴 秀:茂盛
B.翼然临于泉上 临:靠近
C.焉得更有此人 更:还
D.暂凭杯酒长精神 长:增长,振作
(解析:B.“临”是“居高面下”的意思。)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B)(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湖中人鸟声俱绝
C.百废具兴
D.玉盘珍羞直万钱
(解析:A.“属”同“嘱”,嘱咐;C.“具”同“倶”,全、皆;D.“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2分)
A.一:上下一白/惟长堤一痕
B.然:翼然临于泉上/颓然乎其间者
C.归:云归而岩穴暝/微斯人,吾谁与归
D.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解析:A.全,都/数词;B.均为“……的样子”;C.聚拢/归依;D.快乐/以……为乐。)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2分)
A.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B.李白是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歌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
D.张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解析:B.“沉郁顿挫”应改为“豪放飘逸”。)
7.古诗文默写。(8分)
(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苏轼《水调歌头》)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4)古诗文中有很多句子蕴含哲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就蕴含着新生事物无比美好,总会代替旧事物的道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就蕴含着在困难面前必须不畏困难,坚强自信,乐观和洒脱的道理。
8.学完本单元后,语文老师拟召开以“面对困境·乐观豁达”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8分)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3分)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与磨难。在有的人眼里,困难好像无底的深渊,掉下去就再也没有了希望;而在有的人眼里,困难则好像万能的磨刀石,越磨越快,越挫越勇。俗话说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亲爱的同学们,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吧!(3分,围绕主题,语言通顺流畅即可)
(2)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参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从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的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介绍。(3分)
备选人物:诸葛亮 文天祥 欧阳修
示例:苏轼——宋代词人,虽屡遭挫折但依然豁达乐观。
【示例】①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虽行将就木但依然心系后主。
②文天祥——南宋著名爱国将领,虽身陷敌营但依然正气凛然。
③欧阳修——北宋杰出的政治家,虽遭贬谪但仍坚持与民同乐。
(3)班会上,语文老师让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对“面对困难·乐观豁达”的看法。下面是小玲的即席发言,其中有几个问题,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2分)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A】当面对困难时,你会怎样?是止步不前,自我埋怨?还是勇敢向前?【B】其实,困难能克服完全在于你怎样看待它。如果你以忧愁、抱怨的心理去对待,困难就是一面巨大的墙,是通向成功之路的绊脚石,是让你信心消失的致命毒药。可如果你乐观向上、豁达、不抱怨,困难就会变成一座连接成功彼岸的桥,一条使你从平庸通向高尚的路。
①【A】处画线句子标点符号有误,应将“第二个问号”改为“逗号”。
②【B】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修改为:其实,困难能否克服完全在于你怎样看待它。
二、古诗文阅读(共42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9-12题。(共13分)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①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注释】 ①愀(qiǎo):容色变得忧惧。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美好
B.朝晖夕阴 晖:日光
C.迁客骚人 迁:贬谪、降职
D.至若春和景明 景:景象
(解析:D.景:日光。)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被贬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
(2)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动摇撼城郭。
11.语段(一)第二、三两段写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感,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不同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怎样的情感?(4分)
第二段中,淫雨、阴风、浊浪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第三段中,沙鸥、锦鳞、芷兰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一点2分)
12.语段(一)中的“迁客骚人”和语段(二)中的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为什么?(3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界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1分),“迁客骚人”是带着自身的情感去看待眼前的景物(1分),袁中道由景生情,因此都未能达到此境界(1分)。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我们游览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熨烫过一样平坦。不时有小船来来往往,如蝇头小字写在白色溪水的绢上。举酒同饮,意趣闲适淡远。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很是雄壮快捷。
傍晚,如炮车般的云升腾,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动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3-16题。(共12分)
(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修)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节选自《宋史》)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B.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列,摆开
C.宴酣之乐 酣:酣睡
D.树林阴翳 翳:遮盖
(解析:C.酣:尽兴地喝酒。)
14.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而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15.语段(一)中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你怎样的启示?(3分)
围绕“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回答。(3分,言之有理即可)
16.结合语段(一)和语段(二),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4分)
语段(一)中,滁州百姓与欧阳修一起出游(1分);语段(二)中他宽松待民,简易做事,达到了“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的效果(1分)。这些都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从政思想(2分)。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欧阳修)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发现里边冤假错案不计其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边远人稀的小城尚且是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从此,遇到案件就不敢大意了。有求学的人请求会见,欧阳修与他们交谈,从来不谈文章,只说政事,说文章只能用来修身养性,政事才是根本。凡是欧阳修去做过官的地方,没有杰出的政绩,不追求声誉,政策宽松不扰民,所以到过的地方人民都认为他平易近人。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7-20题。(共11分)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二)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 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
B.余拏一小舟 拏:撑(船)
C.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而已:罢了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勉强
(解析:D.强:竭力,尽力。)
18.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19.语段(一)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说。(3分)
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3分,意思对即可)
20.语段(一)作者写到金陵人和语段(二)中写到的湖山好友各有什么作用?请分别作答。(4分)
语段(一)作者写到与金陵人同饮,主要表达幸逢知己之乐;语段(二)中作者写到湖山好友,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之情。(一点2分)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从杭州武林门西行,远远看见保俶塔高高耸立在层峦山崖上,心绪早已飞到西湖之上了。午时进入昭庆寺,喝完茶,立即划着小船进入西湖。(只见)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华好像少女的颜面,温柔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纹好像平滑的绸缎,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了。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眼前美景)却终不可得,大约好像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那样精神迷离恍惚)吧。我游西湖的经历从这一次开始,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阿宾曾经住过的僧房。在归宿途中,草草领略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第二天一早又收到了陶石篑的帖子,到了十九日,石篑兄弟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了,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凑到一起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0.诗的开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2分)
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1分)。表达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1分)。
21.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闻笛赋”表达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一点2分)
三、作文(50分)
22.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我生活在________中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①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毛泽东)
②犯错误乃是取得进步所必须交付的学费。(卢那察尔斯基)
③两个错误加不出一个正确。(欧洲谚语)
④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作文略
或扫码进入下载课件: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