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6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2-04-10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朗读精讲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第一单元
第1课《古诗三首》朗读+知识精讲第2课《祖父的园子》朗读+知识精讲第3课《月是故乡明》朗读+知识精讲
第4课《梅花魂》朗读+知识点图文精讲口语交际1《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精讲习作1《那一刻,我长大了》知识精讲
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朗读+知识精讲第6课《景阳冈》朗读+知识精讲第7课《 猴王出世》朗读+知识精讲

第8课《红楼春趣》朗读精讲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演一演 知识精讲

习作2《写读后感》图文讲解+范文

语文园地二 知识精讲第三单元《汉字真有趣》 图文视频讲解《我爱你,汉字》微课图文讲解第四单元

第11课《军神》微课图文讲解

第12课《清贫》微课图文讲解
习作4《他______了》微课精讲

语文园地四 微课精讲


第1-2单元教案

第3-4单元教案


第5单元教案

13 人物描写一组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揣摩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播放歌曲《八路军拉大栓》)

同学们,大家熟悉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吗?对,这就是《八路军拉大栓》。这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呢?是的,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小兵张嘎》,一提到这部电视剧呀,大家就非常兴奋,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一下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段。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查查字典。(学生自读)

板书: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个片段,注意要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如果遇到不认识或不明白的字词,可以查查字典。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相机针对学生读不准的地方正音:

如:精神抖擞(sǒu) 挠(náo) 拽(zhuài)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课文中的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研读“小嘎子”,体会特点。

1.抓心理描写,品人物个性。

(1)读文思考:小嘎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  ”画出关键语句。 

(2)组内交流:小嘎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边读边细细品味。

(1)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从“手疾眼快”可以看出他做事机灵,有头脑。“不跟他一叉一搂”足见小嘎子聪明,有心计)

(2)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沉不住气”说明小嘎子争强好胜;“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说明小嘎子有心计)

3.过渡:作者在描写小嘎子的聪明机灵、富有心计时,运用了恰当的动作描写,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再读课文,想象小嘎子与小胖墩儿摔跤的情景,并勾画出文章中描写小嘎子摔跤时动作的词句,用“△”标出表示动作的词。想想这些词句可以体现小嘎子的什么特点。

4.小嘎子的动作:站、围、蹦、转(机灵、敏捷、有智谋)

小胖墩儿:跳、退、闪、脱、叉(沉稳、憨厚、诚实、老实)

5.情境朗读,再现“摔跤”。

(1)对照课文中的语句,把小嘎子与小胖墩儿摔跤的场面表演出来。

(2)分组表演,全班评价。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总结学习方法。

作者主要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准确地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也兼用语言描写的方法,生动地表现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特点。这样的方法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了人物说的话,整个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你喜欢小嘎子,还是喜欢小胖墩儿?

2.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新的朋友。他们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年的可爱与天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孩子机灵、鬼点子多的性格特点。其实我们也有这样的朋友,让我们找一找身边这些让人喜欢的朋友写一写吧。

3.拓展阅读《小兵张嘎》。

【板书设计】

摔  跤

小嘎子    小胖墩儿

   

活泼调皮    沉稳憨厚

第二课时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读懂难理解的字词。

过程与方法:

抓住人物的肖像描写,体会祥子的善良朴实和他对生活的希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祥子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肖像描写,体会祥子的善良朴实和他对生活的希望。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学习《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挺脱”是什么意思?挺脱:强劲结实;挺括舒展。

2.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幽默诙谐,具有较浓的北京韵味。

3.这篇文章选自《骆驼祥子》,题目中的“他”指的就是祥子。

设计意图:

理解了课文的题目及作者,才能更好地学习文本。

二、精读肖像描写,品读人物形象。

1.学生读课文,解决课文中难理解的字词。

2.出示自学提示: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祥子的,从中看出祥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学、勾画、批注、交流)

3.学生汇报。

(1)文章从装束、体态、体型、容貌等方面来对祥子进行外貌描写。(板书)

(2)“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这两句话把祥子刻画得有血有肉,鲜活丰满。

4.从以上的描写中可以看出祥子(起初):健壮、朴实、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充满生气,充满活力,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旧中国北京人力车夫的形象。(板书)

设计意图:

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体会祥子给人们留下的印象。

三、拓展延伸。

1.祥子本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他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他热爱生活,热爱北平,他善良纯朴,对生活具有像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后来他又变成什么样了呢?

2.出示资料:

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边。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现在,他故意的耍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

3.体会祥子的性格特点,并说说什么原因造成祥子性格的变化。

祥子渐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直到最后,祥子成了自暴自弃、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原因是旧中国的黑暗,文章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了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平底层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4.同学们课后可以找来《骆驼祥子》这本书读一读。

设计意图:

拓展资料,激发学生阅读整部著作的兴趣,同时对祥子有进一步的认识。

【板书设计】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祥子:健壮 朴实 坚韧

吃苦耐劳 充满活力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通过多种方式感受严监生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学习方法】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仔细揣摩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出示两幅图(第一幅是临死前的严监生,第二幅是灯草),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片段选自《儒林外史》。语言大师吴敬梓用简洁的笔墨,细致地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大地主临死前的情形。

3.介绍《儒林外史》的相关资料。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

(1)组内交流难读的字。教师相机指导:“眷”应读juàn,“茎”应读jīng,“监”应读jiàn,是多音字,另外一个读音是jiān(监狱)

(2)组内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可以互相讨论或借助工具书解决。

(3)领读难读的词语。

3.指名朗读。思考:这个片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互相交流读后感受。

(这个片段主要写了严监生在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文章刻画了一个爱财如命的吝啬鬼的形象)

三、感悟“吝啬”。

1.找出严监生病重的句子,并用一个词语形容严监生。

病入膏肓(奄奄一息)

2.课件出示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教师:这时的严监生已经奄奄一息,可他却总不得断气,为的是什么呢?他伸着两个指头,为的又是什么呢?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指名朗读句子,思考:严监生此时心里在想些什么?他可能会说些什么?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3.引导学生边看图,边展开想象,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并画出相关语句。反复读一读,并揣摩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5.过渡:当见到严监生这一异常举动时,大侄子、二侄子、奶妈都来猜问他的心思,最后还是赵氏了解他的心思,一语中的,严监生这才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6.纵向比较,联系旁人语言,对比严监生临死前一系列手指及摇头的动作变化,填写表格。


7.默读课文,小组讨论,填写表格,并说说从这些词语的变化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严监生焦急的加剧与吝啬)

8.课件出示表格答案。


9.体会人物心理。分角色练习朗读,注意读出人物的心理变化。

四、总结升华,体会写法。

《两茎灯草》虽然只有短短三百多字,但让我们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一个吝啬鬼的形象,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特别是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拓展阅读,积累运用(作业)

1.拓展阅读《儒林外史》或《守财奴》中葛朗台临死前的片段。

2.摘录写人文章中传神刻画人物动作、神态的语句,读一读,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守财奴

                      两个手指→两茎灯草

 

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过程与方法: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普通手艺人的高超技艺。

【教学重点】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和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抓住正面描写的句子体会艺人技艺的高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有一句话,相信大家都知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中就记载了民间许许多多身怀绝技的奇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

2.板书课题:刷子李。这是一个人名,读课题(“子”读轻声),看看这个人名是如何组成的?(行业+姓氏)。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清朝的时候,在天津,人们习惯用行业和姓氏的组合来称呼某一行有绝活的人。那么刷子李的绝活到底有多“绝”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自学课文,初识“刷子李”。

1.预习检查,出示词语,学生自读。

2.交流:说一说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技艺高超的俗世奇人)

三、刷墙的描写。(正面描写)

1.刷子李有什么绝活?

学生: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神仙一般快活;黑衣黑裤没有白点。

2.默读课文,用“  ”画出直接描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写下简单批注。(先自学,然后交流

3.相关句子。

(1)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蘸浆的手法高明,或者调浆配料方法巧妙)

(2)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这句话不仅从人物的动作入手,有着音乐的韵律美,还写出了刷子李刷墙时动作熟练优美)

(3)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天衣无缝”这个词语言简意赅,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样写出了刷子李粉刷的墙面十分平整,质量很高)

4.再读句子,用你的朗读来体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四、教师小结。

刷子李刷墙的动作优美娴熟,已经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让人感觉他不是在干一件又脏又累的活儿,而是在进行一项超凡脱俗的艺术创作。下节课我们继续来感悟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板书设计】

14 刷 子 李

技艺高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从黑衣服的描写即侧面描写体会刷子李技艺的高超。

2.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刷子李技艺高超表现在哪里?(教师板书:技艺高超 娴熟优美的动作 平整雪白的墙壁)

二、小组讨论、深化感悟。

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还表现在哪儿呢?

1.四处有关黑衣服的细节描写。(侧面描写)

(1)小标题概括: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

(2)指导学生用“读—品—议”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先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再品味句子描写的妙处,然后和同学讨论一下。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刷子李穿上这身黑与其说是在和“一桶白浆”较劲,不如说是在与自己挑战和较劲,他在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艺,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

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搜索一遍”说明曹小三想证明传说中的“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是否真实。“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是曹小三的内心感受,他觉得那件“黑衣服”具有一种威慑力。实际上,是师傅凭着高超的技艺在徒弟心中树立了权威)

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曹小三发现师傅身上出现白点,以为师傅“名气有诈”,“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此处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曹小三的感觉,而师傅则以行动解释了白点的来历,再次印证刷子李技艺的高超)

2.感悟刷子李的语言特点。

(1)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从这段语言描写中我们体会到师傅心细如发,对小三的言谈举止勘察入微)

(2)好好学本事吧!(他教育徒弟要好好学本事。手艺人必须要有本事,本事是勤学苦练出来的,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这句话貌似一般,但是在课文里有很深的含义)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明白呢。

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有三层含义:一是刷子李确有绝活,这一绝活,若没有亲眼看见,怎么也不会相信是真的,说明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二是刷子李有此绝活是其自我挑战、不断磨炼的结果;三是刷子李的所言所行深深震撼了曹小三,曹小三感触很深,获益甚多。

三、总结写法。

1.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

2.引导归纳要点,学习写作方法:

文章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人物形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3.学生再次阅读,推荐精彩语句进行积累。

四、推荐阅读。

1.教师推荐阅读《俗世奇人》中的《泥人张》《快手刘》等文章。

2.读写迁移练习:观察生活中有特长的人,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他的高超技艺,写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

14 刷 子 李

技艺高超让人惊叹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学习写人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写人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能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学过的写人的方法,来突出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教学准备】

提前布置给学生观察一位同学的任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本单元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要写好一个人,写出人物的特点,就要先了解写人的基本方法,读读第77页的交流平台,说说写人有哪些方法?

2.学生读文、汇报。

首先,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其次,可以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此外,也可以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

3.分小组讨论,说说课文是如何描写人物的。

第一组讨论《摔跤》;第二组讨论《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第三组讨论《两茎灯草》;第四组讨论《刷子李》。

4.学生汇报。

《摔跤》:主要通过动作描写,还夹杂着心理描写,比如:“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体现了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机的个性特点。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重点抓住祥子的外貌描写体现了祥子旺盛的生命力。

《两茎灯草》:重点抓住人物的神态描写,刻画了一个爱财如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刷子李》:正面描写他刷墙的动作和刷后的效果,体现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侧面描写曹小三看到的一身黑衣服,没有白点,体现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5.我们可以把学到的写人的方法,运用到这次的写作中。

设计意图:

回忆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学习写人的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初试身手。

1.利用课间十分钟观察一位同学,用学过的方法写一写他()

(1)可以写这位同学在课间十分钟读书、跳绳、玩游戏、拍球等等,但一定要写出这位同学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可以表现他()爱读书、乐观、开朗等性格。

(2)小组交流,说出这位同学的动作、神态来表现他()的性格。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课前观察,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表达能力,同时也为写作文做准备。

2.你的爸爸妈妈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典型事例表现他们的特点,列一个提纲。

(1)学生说说自己爸爸妈妈的特点。

(2)小组交流,说说可以选用哪些典型事例。(小组交流选事例)

(3)学生边交流、边列提纲。

设计意图:

就身边最熟悉的人进行交流,便于学生有话题可说。

三、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写人的方法,在写作文的时候,假如我们能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突出表现一个人的特点,那么这个人物就是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设计意图:

总结,为写作文做铺垫。

【板书设计】

写人的方法

首先,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

其次,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

                此外,也可以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

 

【教学目标】

进一步学习写人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能运用写人的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写人的方法有哪些?

设计意图:

学生回忆写人的方法,便于更好地学习例文。

二、读例文《我的朋友容容》。

1.读读例文《我的朋友容容》,说说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写出了容容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自学,批注,勾画,然后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动作描写:搬、爬、踮、取、奔、交(这些动词体现了她的乐于助人)

神态描写:噘起嘴,委屈地走,体现了容容忠于职守的特点。

语言描写:“信是什么?”“那么我也可以寄信给好朋友吗?”“任叔叔,我告诉你,我给你寄了一封信!真正的信!”等语句表现了容容的好奇、天真、可爱。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动作、神态、语言来体现人物的特点。

三、读例文《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

1.默读例文,说说例文是怎样通过小守门员和观众们的外貌、神态和动作,写出人物的不同特点的。

学生先自学、批注,勾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的句子,然后再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小守门员:

外貌:身着深蓝色的运动衣,浅蓝色的短裤,脚穿运动鞋,戴着手套。动作:分腿弯腰,上身前倾,注视着前方。这些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小守门员随时准备扑救险球的姿势。可见小守门员尽职尽责的性格特点。

神态:目光警惕地注视着前方。写出了他对对手严加防备,十分专注的神态。

候补的小守门员:作者从他“腆着肚子”的动作,猜测出来这可能是个“候补守门员”。

(2)观众:按照由中间到两边、从小孩到大人的顺序对观众作了具体描写,一共描述了六个孩子和一个大人(大个子叔叔),还附带讲了一条白狗的样子。文中所描写的人物表情和外貌都不一样,分别抓住这些人物的特点写得既简明又具体。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外貌、动作、神态等体会人物的特点。

四、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篇例文,都是通过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现人物特点的。

 

习作形形色色的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回忆生活中有特点的人,试着运用学过的写人的方法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提高习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顾总结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再回忆身边的人物,选择典型事例来体现人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乐于习作、敢于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学过的描写方法,将人物写活。

【教学难点】

人事结合,用事例来反映人物特点,从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回忆生活中有特点的人,运用学过的写人方法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快速反应的游戏,我说一个人的特点,你们迅速判断出这个人是谁。

出示:1.手持金箍棒,火眼金睛。(孙悟空)

2.背着九齿钉耙,腆着大肚子。(猪八戒)

3.手拿着羽毛扇,神机妙算。(诸葛亮)

4.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武松)

5.粉刷技艺高超的俗世奇人。(刷子李)

6.家财万贯的吝啬鬼。(严监生)

总结并板书:一个有特点的人是个性品质与众不同的人;特长明显的人;某一点给人印象深刻的人。

设计意图:

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谈谈我们身边“有特点”的人。

教师:我们知道了这样的人就是一个有特点的人。同学们想想,你身边的哪个人很有特点?()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说)

第一步:要求说名字+特点。

如果再给他()取一个好听的外号会更吸引人!

出示课件:

跑步特别快(飞毛腿)

最会讲笑话(幽默大师)

足球踢得好(金刚腿)

点子特别多(智多星)

手劲特别大(大力水手)

乒乓球打得好(乒乓达人)

记忆力特好(活字典)

喜欢吃各种美食(美食家)

人缘特别好(百得胶) 唱歌唱得好(百灵鸟)

画画画得好(小画家) 文章写得好(小作家)

毽子踢得好(踢毽高手)

懂得特别多(百科全书、小博士)……

教师:说了这么多有特点的人,老师感觉咱们班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特点鲜明的人!但要让我彻底相信并服气,光说名字和特点还不行,还得结合典型事例来说。(板书:事例)

设计意图:

让学生回忆身边有特点的人,其实就是教给学生如何选择写作的素材。

三、选材。

1.如何选材,读读课本第82页的内容。

2.学生探讨“叔叔记忆力超群”这一特点的四个事例,为什么说事例1和事例4最能表现叔叔记忆力超群的特点?

3.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这两个事例最能表现叔叔的特点,而事例2和事例3,一般人也能做到,不能突出表现人物的特点。

4.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写。

教师:老师也教过同学们,要把事例写得生动具体,必须要写出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板书: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设计意图:

教给学生选材的方法和写作的方法。

四、例文强化,巩固提升。

擦玻璃高手(片段)

别看张敏的个子矮,可是每次大扫除,她擦的玻璃最干净了!为了看看她到底有什么绝招儿,我仔细观察了她擦玻璃的过程。她敏捷地踩着椅子上了桌子,又从桌子迈上窗台。她先用一块干布掸了掸玻璃,然后再换一块潮湿的抹布,踮着脚,一只手抓住窗棂,另一只手从上到下用抹布擦玻璃。接着又从左到右擦了一遍。玻璃上有污点的地方,她就哈一口气,用手使劲蹭几下,还不干净,她又用手指抠几下,哇!污点终于被她消灭了。她从窗台上跳下来,站在地上,端详着被她擦得一尘不染的玻璃,美滋滋地笑了。原来她擦玻璃这样细致,还真有两下子呢!

设计意图:

结合例文,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以达到巩固要点的目的。

五、学生交流选材。

1.教师:生活中,有很多人值得我们去写。想一想:在诸多的人当中,哪个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哪件事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在小组内交流。

2.教师:全班交流。

3.教师点拨习作方法:确定描写对象,他()具有什么特点?你准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人物特点?哪些事例可以体现出人物的特点?(选一两件事)

4.教师小结。

老师发现同学们心目中最有特点的人真是各式各样啊!有的是自己的家人,有的是邻居,有的是商店老板,有的是警察叔叔,有的是邮递员……真是丰富多彩啊!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我们要描写的人可以是性格与众不同,也可以是特长、品质非常突出,或者是其他某个方面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让学生互相启发,使学习优秀的学生带动后进的同学,达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的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互评互改中发现优点与不足,提高习作能力。

2.培养修改作文的习惯,提高习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顾本次习作要求。

提示学生结合本次习作要求写作文。

设计意图:

引导巩固,明确要求,为讲评作准备。

二、典型讲评、修改作文。

1.选取典型的作文进行讲评。

2.课堂评议。

评议的重点是人物的特点是不是突出,如果不突出,原因在哪里?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外貌描写:是否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去写。

(2)语言描写:是否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特点。

(3)动作描写:是否准确,能否展现出人物的动态情境。

三、小组交流修改作文。

四、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板书设计】

习作:形形色色的人

1.选取典型事例。

                2.抓住人物神态、语言、动作来写。

第6单元教案

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通过课文理解古文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古文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读懂、读通古文,并理解古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说起寓言,同学们并不陌生,它往往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坐井观天,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看来,同学们知道的寓言故事真不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

2.板书课题:自相矛盾。

3.谁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呢?

4.教师小结:矛和盾分别是冷兵器时代用来进攻和防御的武器。确切地说,矛用来刺,盾用来挡。那么围绕着矛与盾,作者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这则寓言。古人云:“书读百遍,而义自见。”这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

设计意图:

由学生熟知的寓言故事,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解释题目的意思,为学生理解“自相矛盾”做铺垫。

二、读懂、读通文言文。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划分朗读节奏。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带领学生对照所划分的朗读节奏,读文言文。

3.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读课文。

4.小组读、个人读、自由读、全班齐读。

三、疏通大意。

1.教师: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把字音读准确,还要读懂。接下来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借助注释初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学习文言文有什么方法?

(1)结合注释;(2)联系上下文;(3)查字典;(4)反复朗读。

3.学生小组合作了解文言文大意。

出示:

楚人:楚国人。鬻(yù):卖。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陷:刺破。利:锋利。

以:用。弗:不。应:回答。

4.这则文言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赞美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无法刺破。”接着,他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锋利,没有什么东西是它穿不透的。”有的人问他:“如果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交流理解古文的意思。

四、教师总结。

这篇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节课再讲。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1.楚国人是如何夸盾的?说说他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盾——坚,物莫能陷,并表演)

2.楚国人是如何夸矛的?说说他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矛——利,于物无不陷,并表演)

设计意图:

让学生大胆想象楚国人的神态、动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体会楚国人的夸大其词。

3.楚国人被这么一问,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想象这位楚国人的样子,仅仅是“弗能应”吗?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他此时的窘态吗?

楚国人哑口无言,在场的人都笑了。当然,这个笑呀,可不是认同的笑,而是怎样的笑呀?(嘲笑)

那么请问,大家在笑什么呢?

设计意图:

体会楚国人当时的窘态。

4.学生讲故事,按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讲讲这个故事。

5.总结道理。(板书:言过其实,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如果一个人说话不着边际、自相矛盾,就会使自己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所以在说话时应多斟酌,多注意不要自相矛盾,这样才能避免尴尬的发生)。说说学习收获。

6.读着文中的“夫/不可陷之盾//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句话,我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自相矛盾的事……

例如:一个年轻人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什么?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呢?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

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自相矛盾的说法。

三、背诵小结。

1.学生齐背诵。

2.教师小结: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不仅把这则寓言读通了,弄懂了,而且还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虽然这则文言文只有短短的几十个字,但却向我们展示了如此丰富的内涵,我们不得不佩服文言文语言的凝练之美。

【板书设计】

15 自  

()——物莫能陷

  ()——于物无不陷

道理:不能言过其实,自相矛盾,否则不能自圆其说。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

1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会写8个词语。

2.把故事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完整。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思维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角色朗读等方法,使学生体会主人公的思维方法,理解田忌取得胜利的原因,感受孙膑的聪明才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能把故事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完整。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思维方法。

3.理解赛马的过程,从中领会只有善于观察,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田忌取得胜利的原因,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

【教学方法】

激趣法、质疑法、自主合作交流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并能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讲清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当时齐国的贵族很喜欢赛马,有一名大将叫田忌,他特别喜欢赛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根据课题质疑:和谁赛?赛几场?怎么赛?赛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出示词语检查。

2.快速浏览一下全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赛马的过程?

3.再读课文,说说田忌赛了几场?怎样赛的?赛的结果怎样?

4.引导学生把故事的经过说具体。(教师相机板书)

田忌赛马的经过。田忌先用()对齐威王的(),接着用()对齐威王的(),最后用()对齐威王的()。比赛结果是田忌()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把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说完整,是这一单元的重点,所以,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把故事说完整。

三、课堂总结。

田忌为什么能在比赛中获胜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

总结了这一课,又为下节课做铺垫。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田忌赛马获胜的原因,并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品读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

巩固旧知,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故事说完整的能力及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理解田忌取得胜利的原因。

1.顺势设问: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2.教师出示:脚力相差不多的马,只要安排好出场顺序,就可以获胜。

板书:巧妙安排出场顺序 这个计策谁想出来的?

板书:孙膑献计

三、学习“孙膑献计”部分。

1.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来,齐威王也想不到,孙膑却想出来了?(出示问题)

2.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想一想。(出示: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知己知彼)

设计意图:

通过读文,学生能体会到孙膑的聪明才干是田忌获胜的关键所在。

四、角色朗读,品读人物。

1.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认识了3个历史人物。现在你能不能结合课本中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的词语对他们进行评价?你觉得他们各是什么样的人?

2.齐威王作为齐国的一国之君,在比赛中失败了,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为齐威王当一次军师,想出让齐威王再赢回来的对阵图?小组交流,画一画。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独特的见解。

3.教师小结。

从以上的探索中,我们知道除了文中所描述的比赛的那种对阵形势以外,其他的对阵顺序田忌都不能取胜,孙膑当场就做出这种选择,真不愧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

五、总结。

1.两千年前的这个故事一定给了你很大的启发,说一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2.(出示课件)总结:以后我们遇到什么事,都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调整思路,扬长避短,敢于打破常规,认真思考,抓住要害。

3.像这样以弱胜强的例子,历史上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找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

既总结了本课内容,懂得了道理,又引导学生拓展到了课外,课内与课外很好地结合起来。

【板书设计】

16 田  

巧妙安排出场顺序

比赛获胜

孙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足智多谋。

17 跳  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由读,抓重点词句分析等方法,让学生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以及孩子得救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学习方法】

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感悟。

【教学重点】

1.按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把故事讲完整。

2.体会孩子的危险处境的原因以及船长的冷静和机智。

【教学难点】

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事件发展中的不同表现,理解船长让孩子跳水是最佳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按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把故事讲完整。

2.初步体会猴子的调皮、放肆、顽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题质疑。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吗?这是一项体育项目,在各种赛事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2.(出示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谁跳水?为什么跳水?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3.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等。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3)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他们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2.检查自学情况,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

3.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的人物,他们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让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4.学生填写第88页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讲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

在理解了文章的字词后,引导学生按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的顺序讲这个故事,单元重点在这一环节得以体现。

三、体会猴子的放肆。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猴子非常放肆?

2.品读描写猴子的句子。

(1)猴子为什么会放肆起来?(因为猴子模仿人的动作,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撕得更凶了)

(2)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猴子有什么特点?

(顽劣、气人、放肆)

3.总结:这只猴子太放肆了,它挑逗孩子,因为有了猴子的挑逗,孩子才一步步爬到了桅杆的顶端,那么孩子后来怎么样了呢?我们下节课再讲。

【板书设计】

17 跳  水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孩子跳水——水手们救孩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的《跳水》,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角色?(板书:水手 猴子 孩子 船长)

2.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些角色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水手逗猴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孩子遇险,孩子得救。

二、品读“险”。(自读课文24自然段)

()课件出示思考题。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要求:(1)学生自己读书做批注笔记。

(2)小组内互相交流个人收获。

(3)在班上汇报交流。

()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1.水手逗猴子,猴子逗孩子,那么孩子有什么表现呢?

2.孩子的表现:孩子哭笑不得→孩子气得脸都红了→孩子气极了。

(1)(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哭笑不得”是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猴子弄得孩子没有办法,由于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水手们又大笑起来,使孩子受到了羞辱,但他又拿猴子没办法,只能哭笑不得)

(2)引导: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笑得更欢了,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上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3)引导:体会孩子“气极了”的心情,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的原因。

3.水手们三笑。

小结:一笑猴放肆,二笑孩尴尬,三笑孩生气,这样推波助澜使孩子身陷险境。

()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指导学生理解以下两个句子。

1.出示句子。

(1)当时甲板上的人有什么表现?抓住“吓呆”一词,从中感悟这些经历过许多困难的水手已被眼前的情景(太危险的情景)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傻站着,更深入感悟孩子处境的危险(从侧面衬托出事态的严重)。从水手们的表情“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可以看出。

(2)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孩子会不会失足?为什么他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孩子有可能会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得粉碎。退一步讲,即使不失足,也难以回转身来,桅杆太高、太险)从文中“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等词句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2.(1)引导: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2)教师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够表现出孩子的处境危险呢?

引导:语速再快一点,声调稍高一些,突出重点词语。

三、品读“跳”。

1.“正在这时候”指什么时候?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这时是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这句话是个过渡句,上文讲孩子处境危险,下文讲船长出来果断处理)

2.面对这样危险的情景,船长——孩子的父亲是怎样做的呢?自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看一看船长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再把这几个自然段读一读,想一想: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向海里跳?

(这时,救孩子的唯一方法就是跳水了,孩子难以回转身来,摔下来就没有命了。船长担心孩子,当机立断,所以一再提到“开枪”)

3.看到这样危险的情景,你会怎样做呢?你想用什么办法救孩子?(让学生各抒己见)(让水手撑开海绵垫或床上被褥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爬上桅杆救孩子……可是时间不等人,孩子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4.想一想:在那个危急的时刻,为什么船长的办法是最好的?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船长?(这是一位机智、勇敢、果断的船长)你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

5.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你为了一顶帽子,差点儿失足跌到甲板上,这不是勇敢,而是莽撞)(你想过没有,万一失足,你会给亲人、朋友带来多么大的痛苦。你为了赢回一点儿面子,险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今后做事一定要想想后果……)

四、总结全文。

1.“跳水”这篇文章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课文给予人们的启迪是多方面的。作者本意是赞扬船长在紧急关头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还可以从孩子过于生气激动而失去冷静,因而陷入险境的角度受到启发:遇事要冷静;读者还可以从水手们的起哄促使孩子陷入险境中得到启发:开玩笑要有分寸,不要太过分。

2.教师总结:枪口下的跳水,是应对几乎无计可施的生命险情时一个父亲的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的体现。船长的选择源自他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让我们深刻地去理解父爱吧!另外,我们应该明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注意安全,考虑后果,危急时刻要沉着冷静,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

【板书设计】

17 跳  水

水手戏猴(起因)

猴子逗孩(发展)

          孩子追猴、横木遇险(高潮)

跳水得救(结果)

 

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过程与方法: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险的兴趣,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把探险的经过写具体。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相关科学知识的储备,包括关于热带雨林的知识、沙漠的知识、团队探险的知识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把探险的过程想象具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诱发探险欲望。

同学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探险的梦。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圆这个梦——进行一次模拟探险。

设计意图:

由学生心中的探险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习作的要求。

1.学生读第89页的习作要求,说说这次习作的要求。

2.学生汇报这次的习作要求。

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如果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就更好了。

设计意图:

了解这次的习作要求,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三、想象探险的经历。(小组交流)

1.学生选择最愿意合作的伙伴,组成探险队。

(教师提示:在探险过程中,老师会参与其中的一队)

2.场景:茫茫沙漠、热带雨林、海中荒岛……

3.装备:选择恰当的探险工具。

(1)探险,必须要带上一些必备的工具。请各个探险小队想一想,你们准备带哪些工具去呢?为什么带这些工具?

(2)每队确定自己认为最需要的三件工具。

预设:

第一件东西是烟幕弹。遇到野兽袭击时,迷惑它们以掩护自己逃跑。

第二件东西是指南针。因为在森林里,如果迷失了方向可以利用指南针来指引道路。

第三件是压缩食品。方便携带且可以充饥,而且能量足(师纠正:是热量足)

4.再想象可能遇到的险情,并说明求生的方法。

我们准备带麻醉枪。遇到猛兽可以麻醉他们,使自己得以脱身。

5.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始探险之旅。

6.提示习作方法:记录探险片段——记录难忘时光——最难忘的一个片段。

友情提醒:

A.你的经历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吗?

B.探险队员们相互合作齐心协力了吗?

C.你所带的探险工具都派上用场了吗?

设计意图: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冒险、探险、历险,无疑是其生命成长历程中的一种本能的精神诉求。这种无中生有的虚拟情境,无疑对满足学生强烈的冒险欲望提供了极佳的机遇。

四、例文指导,巩固提升。

   

美丽的森林永远是那么的迷人,里面永远有着无穷无尽的奥秘。怀着对大自然的憧憬和对丛林历险的向往,我们一家人决定到那美丽的森林去开始奇妙的探险之旅。

开始的几天,探险充满了欢乐,野外的空气清新,风景优美,各种各样的植物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但是,到了第四天,因为所带的饮用水不够,所以我们只能去小溪边打水,因为丛林太大,我和妹妹在打水的途中迷路了。

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糟糕的事情,不巧的是手机还没有信号。我焦急地对着周围的树大喊大叫,可是四周只有空荡荡的回音。我开始想到一些在电影里出现的怪物和那些恐怖的画面。不过,很快,我提醒自己不要再胡思乱想了,那些根本不存在,我要坚强起来,我要镇定起来,找到大路。我开始仔细回想在网上查找到的资料:只要找到小溪,沿着溪水就可以找到大路。我现在要先确定方向。我把一根火柴大小的木棍立在地上,再把手表放在地面上,让表的短针与木棒重合,六点钟方向就是北方。走了一阵又一阵,一路上,我和妹妹走走停停,妹妹问我会不会再也见不到疼爱我们的爸爸妈妈了,我连忙安慰妹妹说我们很快就会找到大路的。虽然那样说,但是我的心里还是有些害怕。森林空气潮湿,我们走了许久,天渐渐暗了下来。寒意袭来,我俩不得不生火取暖了,爸爸妈妈看见火光,也就发现了我们。

通过这次经历,我学会了在险境中要保持镇定,我战胜了自己,最终带着妹妹脱离了险境。

设计意图:

结合例文,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以达到巩固要点的目的。

五、动笔记录,描述探险之旅。

1.激发写作兴趣:虽然这次探险是虚拟的,但也是独一无二的,这些经历对大家来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如果我们将它记录下来,那么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将会觉得非常有意思。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记下探险过程中那难忘的场景吧。

2.学生习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生修改作文;培养学生的探险精神。

【教学过程】

一、出示优秀作文。

1.说说这次作文的习作要求。

2.教师读优秀作文,说说其优点,为什么会吸引人。

二、出示有问题的作文。

1.教师读作文,说说该如何修改。

2.教师指导:探险工具用得怎样?险境中如何求生?

三、小组修改作文。

四、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板书设计】

神奇的探险之旅

遇到的困境 探险工具的使用 求生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2.了解古代与现在词语意思的统一。

3.抓住文章中描写时间的句子,体会其对文章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4.学习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5.积累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教师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时间的描写对文章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2.了解古代与现在词语意思的统一。

3.学习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4.积累文学常识。

【教学难点】

体会时间的描写对文章起到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田忌赛马,孙膑是如何制定计策的?从中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跳水》一文中船长采用了什么方法救孩子?可见船长镇定果敢,机智过人。

设计意图:

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体会文章中人物不同的思维过程。

二、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学生首先读读这些词语。

吾盾之坚 坚固    弗能应  应答

旁李  道路      溺而不返 返回

冀复得兔 重复      株待兔 守候

2.学生再读,说说有什么发现。

现代文中的这些字和古文中的这些字的意思一样。

设计意图:

古今对照,让学生了解古今意义的统一。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一说自己类似的体验,再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1.学生读读这两段话,从加点的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2.第一段中的句子是说时间漫长:四十秒钟(时间很短暂),但大家已经觉得很长了,体现了当时形势的危急,人们心情的急切。

3.第二段中的句子是说时间流渐之快: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说明时间很长),但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4.小组交流: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设计意图:

学生对时间有不同的体会,表达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具体说说叶圣陶为什么这样修改作文。

1.叶圣陶简介:中国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2.作文修改主要抓住下面几个方面:

(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3)把长句改成短句。

(4)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

(5)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

(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3.今天我们学习了修改作文的方法,以后我们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修改我们自己的作文了。

设计意图: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日积月累。

1.先读一读,正音。

2.学生交流这些短语的大致意思。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豆蔻花在开放的时候,非常的丰满,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15岁的女子行及笄之礼,表示成年;20岁的男子行弱冠之礼,表示成人;30岁时,能立身处世;40岁时,可以免于迷惑; 60岁时,人进入花甲之年;能活到70岁,自古以来十分稀少。100岁,是期颐,人到了100岁就需要保养、修养身体了。

4.学生再次互相交流。

5.学生再读,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

学生积累有关文学常识的句子,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词句段运用。

古今意思的统一;对时间的不同表达;修改作文的方法。

()日积月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朗读+知识精讲+教案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背诵内容和闯关表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生字练字帖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全解读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全解读


文档课件下载网址:

www.1ydt.cn

或扫码: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