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文末提示下载 教学设计)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2-04-10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朗读精讲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第1-2单元教案
第3-4单元教案
第5-6单元教案

第7单元教案

21古诗三首   

              

教学

目标

1.认读“芙、蓉”等7个字,会写“芙、蓉、洛”等8个字,理解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4.体会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教学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教学

体会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读“芙、蓉、洛”3个字,会写“芙、蓉、洛、壶”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能默写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3.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抓住“冰心”“玉壶”等词语理解诗句。

4.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一、解题导入,介绍作者

离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与友人分别时或是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或是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种的离情别绪都凝聚在这字字凝练的古诗中。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送别诗?

预设:《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

2. 揭题: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板书课题,齐读。

(板书:芙蓉楼送辛渐)

  3.解题: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4.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七言绝句,后人称王昌龄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5.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二、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读准确,读流利。

  【出示5:生字田字格】芙 蓉 洛 壶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蓉”,边音“洛”。

(2)指导书写

“芙 蓉 壶”都是上窄下宽的字,“洛”左窄右宽。

“壶”注意有三部分组成:士、冖、业。

2.借助注释想想诗句的大体意思。

  3.多种形式朗读。

  三、自主交流,理解诗意

  1.自主理解字义:

  寒雨:寒冷的雨。连江:满江。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平明:清晨。客:指辛渐。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孤:独自,孤单一人。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2.交流诗句之意:昨夜,秋雨绵绵洒满吴地江天。清晨送走友人只留下孤独的楚山。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中的冰一样纯洁。

四、品读诗文,赏析感悟

  1.品读前两句诗

  (1)请大家默读前两句,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雨:什么时候下起了什么样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样?诗中还暗含着两个人物)  (2)“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表现一种怎样的气氛?(“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的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出离别时的暗淡气氛。)“楚山孤”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诗人离开朋友时的强烈的凄冷孤寂感。)(板书:凄冷、孤寂感)

  (3)前两句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出示第一首诗)

  师: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这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孤)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句。

  师: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蔚,后来因事被贬谪岭南,在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诋毁,再次被贬为龙标县蔚,龙标镇非常偏僻,曾有许多的官员被贬于此地。他一生壮志未酬,与好友分别,心中怎能不孤单、苦闷呢?

  2.品读后两句诗

  (1)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的感受。(诗人还在写自己的离愁别恨吗?诗人笔锋一转,从凄冷孤寂中振作起来,表明自己的信念。) 

(2)抓字眼:诗人没有再过多地抒发离愁别绪,而是借辛渐向远在洛阳的亲友表明自己的信念。那么,诗人是想表明自己的什么呢?(不因两次被贬而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即高洁清廉。)哪些字词告诉了你诗人的信念?

  冰心:从字面可以解释为什么?诗人想用它说明什么?

  玉壶:玉壶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

  3.归纳主题:《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的表白,不仅烘托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表明诗人永葆高洁清廉品质的崇高气节。(板书:高洁清廉)

  4.表达手法: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5.指导背诵。

五、拓展总结

  1.人生自古重离别,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预设:《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总结:古诗中送别诗很多,表达离别的不舍,同时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珍惜友谊,所以才伤离别。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谁知道短暂的离别不是下一次重逢的开始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单、遁、砚”等4个字,会写“雁、砚”等4个字,理解字词。

2.读懂《塞下曲》和《墨梅》,体会感情,感受人物精神。

3.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它是一首送别诗,今天,继续用学习上节课古诗的方法来学习《塞下曲》和《墨梅》(板书:塞下曲 墨梅)

二、出示目标

《塞下曲》《墨梅》自学提示:

解释题目,了解作者。

带感情朗读这两首古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5.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1)注意读准前鼻音“单     坤”

其中多音字“单”,读“chán”,还有一个读音“dān”,组词“单一”。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雁 乾”的书写。

“雁”半包围结构,里面的笔画较多,注意写扁一些,四个横间距均匀,但长短不一。最后的横最长,中间的两横较短一些。

“乾”左右结构,注意右边不是“气”。

第一部分:《塞下曲》

(一)合作学习

1.诗题“塞下曲”:“塞”为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2.介绍作者:卢纶:曾经参过军,他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内容充实,富有生气。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

3.理解重点词语,想想“单于”“轻骑”“欲将”“满弓刀”结合注释理解。

4.说一说诗句的大意: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窜逃。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板书:边塞生活 大雪纷飞)

(二)质疑探究

品读,深化理解

根据有关资料想象一下单于是怎样被包围的,自由说。

预设:单于被重重包围着,白天无法脱身。

2.想一想大雁为什么会受惊,高高飞起?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练习说。

(趁着黑夜,单于想带领手下悄悄逃跑,惊醒了正在睡觉的大雁。)

3.想象一下将军是怎样知道单于逃跑的?指名说。(从被惊醒高高飞起的大雁,知道单于要逃跑。)

4.发现单于逃走后将军会怎样想,怎样说?预设:将军发现单于要逃跑,回想:我必须把单于拿回,想跑,没门!会对手下说:“快随本将捉拿单于那厮!”

5.这时,下起了大雪,狡猾的单于逃走之后,将军是否带领士兵捉住了他?(捉住)捉单于的时候会遇到什么情况?(雪大路滑,看不清方向)将军又是怎样在雪中运用智慧英勇搏杀,擒住单于的呢?(根据马蹄印,根据马蹄声)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指名说)

(板书:充满智慧  英勇搏杀)

《墨梅》

(一)合作学习

解题:《墨梅》是一首题画诗,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了解作者:王冕,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

3.理解重点词语: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池头:池边。头 :边上。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

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间。

4.说说诗句的大意:【出示30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板书:梅树 颜色好 清香迷人)

(二)品读感悟

1. 出示: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品读: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板书:高洁 有内涵)

三、总结拓展

    1.同学们,诗人卢纶笔下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这一首,而是共六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三首。在剩下的五首古诗中,第二首“林暗草惊风”也十分有名。另外,像著名的大诗人李白、王昌龄,也都创作过《塞下曲》。那么,课下就让我们互相帮助,搜集这些古诗,把它摘抄在采集本里。

  2.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

  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

  预设:王冕,你真了不起,梅花画得真得很神似!

预设:这些梅花栩栩如生,真是太美了!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

板书

内容

 

芙蓉楼送辛渐

凄冷、孤寂感  高洁清廉

 

塞下曲

边塞生活 大雪纷飞

充满智慧  英勇搏杀

 

墨梅

梅树 颜色好 清香迷人

高洁 有内涵

 

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朗读精讲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22文言文二则

教学

目标

认读“恭 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 萤”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囊萤夜读 恭勤不倦 博学多通”等词语。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4.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5.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

难点

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囊萤夜读》,认读“恭、勤、焉”3个字,会写“囊 萤”等7个字。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探究学习,体会其中的道理。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同学们,《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出示2:图文】匡衡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亮,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一个洞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

   古时候,还有一位热爱读书的人,他是晋代车胤,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

2.这个故事就是《囊萤夜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个小故事。(板书:囊萤夜读)

学生齐读课题。

3.这是一篇文言文。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4.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他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要去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出示3】

、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自己解决生字:【出示4】

囊、萤、恭、勤、博、贫、焉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注意读准前鼻音“勤 贫 焉”,后鼻音“囊 萤 恭”。

(2)指导书写。【出示5】

重点指导“囊 勤 焉”。

“囊”上中下结构,笔画较多,写的时候要注意写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勤”左右结构,注意左边的部分,下面是两横一提。

“焉”上面是个“正”,下面的部分不是“与”。注意把字写得扁一些。

3.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划分节奏。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6.点名读,齐读。

三、理解文本,探究交流。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

先来看一看词语的意思:【出示6】

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胤恭勤不倦: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恭:肃敬的意思。

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以夜继日: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2.从以上词语的解释中,理解了词语,找出文中描写车胤动作的词语,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车胤什么品质?

预设:表示动作的词语是“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出示7】

预设:从“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中,我体会到车胤刻苦努力,没有条件努力创造条件的精神。

3.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同学交流。

4.预设交流【出示8】

(1)我读懂了“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这句话告诉我们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板书: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2)我读懂了“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板书:囊萤夜读 夜以继日)

5.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出示9】

(1)我觉得车胤真的很聪明,遇到困难很好地解决困难。

(2)我读懂了车胤家里非常贫穷,没有读书的条件,但是车胤绝不放弃,努力给自己创造条件。

(3)我们这些有条件读书的人,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好好学习。

四、读写训练,朗读全文

1.师: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

2.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生齐读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铁杵成针》,认读“卒”,会写“逢 卒”2个字。

2.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文言文《囊萤夜读》,了解了关于“热爱读书”的一段佳话。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文言文《铁杵成针》。(板书课题:铁杵成针)齐读课题。   

2.释题:“铁杵”是什么意思?“铁杵成针”又是什么意思呢?(“铁杵”,是“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的意思。“铁杵成针”就是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意思。

李太白就是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谪仙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成,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3.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出示: 

(1)是谁把铁棒磨成针?

为什么把铁棒磨成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铁杵成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自由读文,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注意读准平舌音“卒”,后鼻音“逢”。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逢 卒”。

“逢”半包围结构,先写辶上面的部分。:书写顺序:点 横折折撇 捺。

“卒”独体字结构,注意下面的横写得长一些,基本压在横中线上,竖压住竖中线。

2.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3.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可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4.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5.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6.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弃”是“放弃”的意思,“之”在文中指“老婆婆”;“还”是回去,到学校去的意思。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出示课文大意:

   磨针溪,坐落在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板书:李太白放弃学业  老婆婆铁杵成针)

四、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能轻言放弃,要坚持就会成功。)  (板书:不轻言放弃,坚持就会成功)

3.“铁杵磨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1)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

(2)一个人,认准了一个目标,只要坚持不懈,就可以创出佳绩。

(3)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4)如果有了目标就不能中止,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5)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6)无论做什么事请,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因为工夫不负有心人。重视生活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请牢记:世界上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关键在于你的心态。

五、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

内容

                         囊萤夜读

                  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囊萤夜读 夜以继日

 

                铁杵成针

李太白放弃学业  老婆婆铁杵成针

不轻言放弃,坚持就会成功

教学反思:

23.《“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弥、脉”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剖开、窟窿、混乱、维持、秩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知课文内容和船长的英雄品质。

教学

重点

 从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中,感悟哈尔威船长所表现出来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教学

难点

通过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弥、脉”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剖开、窟窿、混乱、维持、秩序”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处在安定幸福的生活中,可是当灾难突然降临到我们身边,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2.是啊,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谁都会感到惊慌、害怕。让我们回到1870年3月17日夜晚,那个大雾弥漫的夜晚,照常行驶的“诺曼底号”被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剖开了一个大窟窿。那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出示2:“诺曼底号”遇难场景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维克多.雨果一起,走进1870年3月17日的那个夜晚。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3

维克多·雨果,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写作背景:出示4

1870年3月17日夜晚,一艘名为“玛丽号”的船,在浓雾中不小心撞了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船,船长哈尔威临危不乱,有秩序地安排了船内的60名乘客救出去,自己却随着船沉下了大海。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借助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尤其是难读的外国的人名和地名。出示5:生字词

弥漫  山脉  剖开 半裸  哭泣 汹涌 维持 酣睡  机械 可卑 岗位 主宰  调遣   鱼腹 窟窿秩序

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宰 ”,翘舌音“秩”。

(2)指导书写【出示6: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生字“遣”。

“遣”半包围结构,要注意右边的最后五笔的笔顺:竖 横折 横 横折 横。

2.找到“剖开、灌、蓦地、须臾”这些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和词。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7

1)弥漫:布满,到处充斥着。

(2)混乱:无条理,无秩序。 

(3)维持:保持使继续存在;保护;维护。

(4)秩序:多指人或事物按规定有条不紊,整齐有序。

(5)主宰:主管;支配,统治;掌握

(6)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7)岗位:一份职位一般是将某些任务、职责和责任组为一体。

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小说讲的是什么?要求同桌的两个人互说一遍。比比看谁说得好。

学法提示:出示8

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只要说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即可:时、地、人、事。

小组交流,展示如下:

   (1870年3月17日夜晚,一艘名为“玛丽”的船,在浓雾中不小心撞了一艘名为“诺曼底”的船,船长哈尔威临危不乱,有秩序地安排了船内的60名乘客救出去,自己却随着船沉下了大海。)

熟读课文。

   自由读,指名读。

五、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雨果先生一道目睹了一场灾难的发生,船上的人如何获救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究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和船长的英雄品质。


一、谈话导入,复习检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 灾难会给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请大家把课题读得沉重些。

2.检查字词:【出示12】

  弥漫  山脉  剖开 半裸  哭泣 汹涌 维持 酣睡  机械 可卑 岗位 主宰  调遣   鱼腹 窟窿 秩序

2. 检查课文的朗读,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13】

(“诺曼底号”被“玛丽号”撞坏了,船长在指

挥船上的人有序撤离,唯独自己被海水淹没了。)

二、想象品读,体会惊恐万状的场面。

1.【出示14】教师播放《泰坦尼克号》影片片断录音,学生倾听。

2.听了刚才的场景,你感受如何?(好害怕,很恐惧等。)

你们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面对此情此景,你会首先想到什么呢?要实话实说。

(活命、逃命、哭、什么也没想等。)

3.师:那么“诺曼底号”上的人们又是怎么表现的呢?请同学们拿起笔,找出相关的段落。

【出示15】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4.指名读文,其他评议。

(1)指名学生读,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情况危急、场面混乱等),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出人们的表现?(板书:惊恐万状)(读)

(2)海水哗哗往里灌说明什么?(情况非常危急,船很快就会坠入海底)(再读)

(3)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来读,你会怎么读?

(4)【出示16】再次播放《泰坦尼克号》片断。

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所有的人都惊呆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共同感受这可怕的灾难。

三、细读品味,感受三幅画面。

1.师:这场灾难的的确确是非常的可怕。人们惊恐万状,一片混乱。如果就这样继续混乱下去,将会导致什么后果?(船毁人亡……)

但是结果是这样吗?(除了船长以外,全部脱险。)

2.师:是的,乘客们都存活了下来,乱的不可开交的场面竟然会变的——井然有序。(板书:井然有序)

3.师:在这样的转变当中,谁起了关键作用?(哈尔威船长)

4.正因为哈尔威船长改变了这一切,所以文章的作者雨果给了哈尔威船长非常高的评价。

【出示17】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师:谁愿意读读这句话?谁还想读?谁再来试试?一起来读读。

“相提并论”是什么意思?(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师:请你们自己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老师非常欣赏能自己提出问题的孩子,当你读完这个句子的时候。再读质疑

生:为什么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因为哈尔威船长的牺牲精神和指挥人员撤离的能力是无与伦比的)

5.那么就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朗读课文,特别要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的语段,认真读读,并想一想关于哈尔威船长的哪些画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快速读文。

6.交流、再现画面

师:好,刚才读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静下来,在脑海中回想一下,关于哈尔威船长的哪一幅画面能够清晰地呈现在你的脑海中。【出示18】

生:1)庄严的指挥 2)简短有力的对话3)悲壮的沉没

A、感悟第一个画面

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三幅画面,来感受一下,为什么雨果说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咱们先走进第一幅画面:【出示19】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1.师读旁白,剩下的话学生自由练读,想想该怎么读?

师为什么读这么大声?(抓住“吼”字)指名多人读。

2.再看看哈尔威船长说的话,有什么特点?(简短)为什么?

3.灾难来临之际,别人都惊恐万状,而哈尔威船长却在做什么?(指挥、发布命令)

他为什么不像其他人一样选择逃走呢?(因为他是船长,这是他的本职工作。)

这是什么品质?(板书:忠于职守)

和别人的惊恐万状相比,他在做什么?(指挥大家)怎么样指挥?(镇定)

师:对,镇定自若。(板书:镇定自若)这份镇定自若,别人能与他相提并论吗?(不能)

4.你还能从这段话中读出什么来?妇女先走,船员断后。咱们常说女士优先,在灾难面前也做到让妇女先走,这叫什么?

生:绅士风度。(板书:绅士风度)

5.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哈尔威船长,面对混乱的人群,你准备怎样来下达这道命令?

指名学生朗读。(师指导:场面混乱,情况危急。)

师:在灾难面前,时间就是生命。

师:这是庄严的指挥,这是威严的指挥。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真好,读得好,脸部的表情也非常到位,满脸的威严。正因为这样,所以课文的作者雨果是这样评价船长的,再读。

【出示20】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生齐读)

师:不能与他相提并论的还有他的:忠于职守、镇定自若、绅士风度。这是咱们从第一幅画面中感受到的。

B、感悟第二幅画面

师:下面我们走进第二幅画面:【出示21】

1.这是一段怎样的对话?(简短有力的对话)

在这段对话当中,有三个角色:船长、洛克机械师、奥克勒福大副。请同学们同桌互相练读,要注意读出那份威严、有力来。(同桌互读,小组展示读,评议。)

2.咱们一起合作读好吗?你们想读谁?(哈尔威船长)那老师就读洛克机械师和奥克勒福大副的话。

3.(配乐读)接下来老师配上灾难发生时的嘈杂声,再入情入境地读一读,你就把自己当作是哈尔威船长,好吗?(师生再合作读对话)

4.各位船长,你问大副还有多少分钟,什么意思?

(想知道还有多少救援的时间。)

当你听说只有20分钟的时候,你说够了,你指的什么够了?

(脱险的时间够了。)

5.20分钟救出60个人时间够了,但前提必须是什么?

(人们撤离的时候必须井然有序。)

6.能惊恐万状吗?(不能)能像一窝蜂似地往前挤吗?(不能)所以,你下达了一道死命令,一道看似无情却至关重要的死命令。谁来读读?(读出那份威严。)

【出示22】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7.讨论: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下令开枪打死那些胆敢走在女人前面的男人?他该不该下达这道命令?(请学习小组互相讨论)。

生汇报:首先体现了对弱者的关心,同时由于当时情况紧急,却又不得不这样做。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共同下达这道看似无情却至关重要的命令。(齐读)

师范读,学生再齐读。

这么无情的命令,收到效果了吗?从文中找找,用笔画出来。 

【出示23】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这个“伟大的灵魂”指的是谁?(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称他是“伟大的灵魂”?(因为他不放弃任何生命,作为强者对于弱者的保护,有强烈的责任心。)

9.同学们,正因为这样,所以雨果要这样来评价哈尔威船长,一起读:

【出示24】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生齐读)

不能与他相提并论的还有他的(忠于职守、镇定自若、绅士风度)。

C、感悟第三幅画面

1.同学们,正是因为船长的忠于职守、镇定自若、绅士风度,乱得不可开交的场面变得井然有序。救援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20分钟很快就到了。当第60个人登上小艇的时候,船头开始下沉,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此时最悲壮的一幕出现了:

(师配乐朗读,出示)【出示25】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2.同学们,这是悲壮地与船同沉,这是惊天地、泣鬼神地与船同沉,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动,来读读这段话,轻声地读。(学生轻声读,指名读)

3.有什么问题想问问这位船长吗?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作者雨果吗?

a、船长你为什么不走呢?为什么要与船一起沉没?

b、这薄雾为什么是阴惨惨的?

c、为什么要称船长为雕像呢?

请同学们再次深情地凝望每一个字,思考刚才你提出的这些问题。船长,你为什么不走啊?你为什么要与船同沉呢?雨果,你为什么要将船长比喻成一尊黑色的雕像呢?在你的眼中,为什么薄雾都是阴惨惨的呢?静静凝望,静静思考。明白吗?为什么此时此刻,连薄雾都是阴惨惨的?

生思考并回答:

a、作者把薄雾比作人们悲痛的心情。

b、因为他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

还因为雕像都是非常伟大的,与其说哈尔威船长是一尊雕像,不如说他在人们心中是一座丰碑,他的精神将永远刻在人们的心中。

c、因为他是船长,这艘船是他的心爱之物,船就是他的生命。所以,我们的船长他遵循着这样一句诺言:船在人在,船毁人亡。明白了吗?虽然牺牲了船长一个人,但是却让其他人获救。

这是什么品质?(板书:舍己救人)

4.正因为这样,所以雨果要如此评价船长,一起读这两句话:

【出示26】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读得再肯定一些。(生再读)

5.危难出英雄。危急时刻,是放弃责任,违背天良,只求独自活命呢?还是舍己救人、不辱使命、流芳千古?哈尔威船长已经用行动给我们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此时此刻,轮船还在下沉,可是我们却只能眼睁睁地望着哈尔威船长赴难,我们的心在滴血。我仿佛听见获救的克莱芒在深情地呼喊着……,我们仿佛听见小艇上获救的人们在深情地呼喊……,所有的人都在深情地、饱含着热泪地呼喊……(反复读)

6.但是任我们怎样的呼唤,哈尔威船长却徐徐沉入大海,离我们而去。但他留给了我们镇定自若、绅士风度、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并不惜以身殉职的伟大精神,他又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再次饱含着深深的感情,读读这句话,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船长。

  四、倾诉心声,总结全课

1.同学们,读完这个故事,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被深深地打动了,仿佛我们每个人都经受了一场心灵的洗涤。在这次灾难当中,最令我们感动,最令我们敬佩的人是谁?

(哈尔威船长)

2.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的心里和老师一样,久久不能平静。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说,那就请拿起笔,把你心中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生写话,汇报。

3.教师小结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一起读:哈尔威船长,我爱您,您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同学们,相信每一个人学了这个故事之后,一定会记住这样一位船长:记住一位与船同沉的船长!记住那位在大海中永生的船长!记住那位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与他相提并论的船长!

板书

内容

           “诺曼底号”遇难记      惊恐万状   井然有序

      船长  忠于职守  镇定自若        

绅士风度  舍己为人

 

 

 

 

      

教学反思:

 

 24  黄继光   

教学

目标

1.自主识字,认识“役、屡”等6个字,理解词语。

2.抓住文中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通过学习,认识黄继光壮烈牺牲的伟大意义,体会英雄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教学

重点

学会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语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

难点

理解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段落,学习他爱国主义的革命精神。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2:丰碑画面】诵读课题 师:同学们,这是一座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高高耸立的丰碑,这座丰碑,是由千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为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的英灵筑就的。在这些英灵中,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黄继光。

2.简介背景【出示3】

1950年,美帝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又把战火引到我国边境,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毛主席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美军以6万多重兵向上甘岭地区发动猖狂进攻,企图攻占该地区西侧高地,仅仅3.7万平方公里的阵地,投掷了几千枚重磅炸弹,山头被削平1米多,在那场残酷的战役中,为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黄继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那年他才22岁。50年后的今天,让我们走近那次残酷的战斗,寻找英雄的身影。(板书:黄继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出示4】

  战役 屡次 摧毁 胸膛  冰雹  晕倒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三、对话文本,引导质疑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要读得准确、流利,再拿出一支笔,有什么问题自己想不明白的,可以在书上做个标记,一会提出来。

2.好了,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也做了一些标记,要知道学会在质疑中提出问题,才能更好地学习。下面,大胆地把你的问题提出来。

四、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一)学习第一段(1、2自然段)

同学们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还要靠读书来解决,随着课文的学习,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问题,解决不了或者老师遗漏的,一会再提出来。下面请1名同学读1、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出示5】

1.第1和2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结合课文中的时间词,谈一谈完成这项任务的难易程度怎么样?(生:时间的紧迫,第五天夜晚,黎明之前,战斗了四天四夜)

师过渡:(这样激烈的一次阵地战,时间又是如此紧迫,看来,夺取高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身在战场的黄继光是怎么做的?

(二)自主学习第二段(3—6)自然段,出示思考题:

师:【出示6】

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主动请战的?又是怎么请战的?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第3—6自然段,可以用抓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方法学习,一会儿汇报你的学习结果。

生:汇报交流。

A:敌人火力凶猛,进攻受阻。

突出黄继光在完成任务中所面临的困难是很大的。

B:“愤怒”“坚定”。

请根据“愤怒”“坚定”等词语,同桌读黄继光和参谋长的话,想象一下黄继光的愤怒来自什么?坚定来自什么?(对敌人的恨,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不惜代价。)(对朝鲜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高度的责任感。)(板书:神态描写:愤怒 坚定)

C、哪位同学能勇敢地站起来,像黄继光那样坚定地向我——参谋长请战。师握生手。

师引读:黄继光带上两个站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什么?(生接读)

【出示7】“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从黄继光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必胜的决心、自我牺牲的精神)(板书:自我牺牲的精神)

师:敌人的火力那么凶猛,黄继光要完成任务,那份艰难可想而知。

 (三)下面同学们重点研读7—11自然段,结合学习提示,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都要积极发言,一会全班交流。 【出示8】

学习提示:

1.黄继光处境如何艰难?标在书上。

2.找出黄继光在战斗中的表现,标在书上。

A:生自主学习后,小组讨论。

B:全班交流:

(1)先说处境如何艰难。

  (2)再现黄继光在战斗中的表现。

  师相机指导读:

(1)慢表现出难。【出示9、10】

(2)慢、有力,数字和省略号说明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惊人的毅力。

(3)这位年轻的战士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作者怎样表现他的惊讶与赞叹?(!!!啊)这是惊人的勇敢与顽强,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敬佩与赞叹朗读。(第9自然段)

(4)晕倒了

(5)又站起来了。(在什么情况下又站起来了?A:战斗的激烈。B:天快亮了,情况紧急。C:自身处境。)  (6)“张开、猛扑、堵住”,抓住描写动作的词,体会堵枪的壮举,用尽全身力量,身负重伤,尽全力扑远一些。(板书:动作描写:张开、猛扑、堵住)

C:讨论:同学们,要摧毁敌人的火力点,除了用胸膛堵枪口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武器没了,时间到了,情况严峻。)【出示11】

D:展开想象表达情感: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黄继光的战友,亲眼目睹了这惊天动地的一幕,你会怎么想?把你内心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以“黄继光啊,你是我的好战友——”开头说几句话(生)【出示12】

四、学习第四段(第12自然段)

年轻的战士用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战友们的心怎能平静,复仇的火焰熊熊燃烧,带着你的感受,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以情激情【出示13】

1.黄继光用生命铺就了一条胜利之路,战友们冲上阵地后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仍然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腿已被打断,身后是一道十多米长的血印,卫生员整理遗体时,用热毛巾捂他的手臂,捂到第三天,那高高举起的手臂才放下来。课文学完了,老师相信你们也被深深地震撼了,黄继光没有照过一次相,这尊塑像是根据连长的回忆塑成的。此时此刻,面对英雄的塑像,你想说点什么吗?

2.学生交流后出示:黄继光纪念馆【出示14】

同学们,这就是黄继光纪念馆,让我们全体起立,怀着对烈士无比崇敬的心情,倾诉内心的独白:黄继光,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3.激情总结:

同学们,有了这种精神的军队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老师相信,这种精神一定会代代相传,永放异彩!

板书

内容

24、黄继光

   神态描写:愤怒 坚定          自我牺牲的精神

动作描写:张开、猛扑、堵住

教学反思:


自我介绍
教学目的:
1.懂得什么是自我介绍。
2.能认真倾听别人说话,记下别人说话的要点。
3.能够有条理、流利地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敢于和别人交流。
4.能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适当调整介绍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范例引领。
1.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出示视频:小猪亥亥的自我介绍。)
小猪亥亥和大家初次见面,跟大家打了招呼,介绍了自己,从他的介绍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对,听别人讲话时,要注意认真倾听,把握主要信息,必要时还要做要点记录。
师:把自己的情况介绍给大家,让大家认识、了解自己,这就是自我介绍。
2.来到新环境或者和陌生人打招呼少不了要做自我介绍,让别人了解你、熟悉你、喜欢你。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自我介绍?如何让自己的表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今天的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吧。
3.出示亥亥的自我介绍文字。讨论:你觉得他的自我介绍哪些方面好?好在哪里?
(落落大方,语气亲切、幽默,语言简练,介绍了自己的姓名、性格特点、兴趣爱好……)


二、明确要求,尝试交际。
1.我们平时什么时候要进行自我介绍呢?
(认识新朋友,转学到新班级,应聘小记者,参加节目……)
2.面对这些不同的情况,我们的自我介绍应该注意什么呢?
师生讨论、归纳:
(1)对象和目的不同,自我介绍的内容也应该有所不同。
(2)自我介绍要客观真实。
(3)自我介绍的语言要简洁明了。
(4)自我介绍时要注意礼仪,落落大方。
3.补充资料:社交中自我介绍要注意“位低者先行”,主人先向客人介绍,晚辈先向长辈介绍,下级先向上级介绍。

三、创设情境,活化交际。
小组模拟尝试:出示几种情境,选择不同情境进行模拟。
1.给出四个情境。
(1)新班级的班会上,做个人的自我介绍。
(2)参加班级干部的竞选,做自我介绍。
(3)作为学校代表参加市级的演讲比赛,做自我介绍。
(4)转学到其他学校,在新同学面前做自我介绍。
介绍前,想一想是要向谁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介绍时要注意些什么。
2.小组选择情境进行模拟练习,人人参与,积极交流,同伴之间互相提意见,看看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巡视,参与,适时指导。
3.踊跃展示,根据要求评星激励。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制作一张名片,把自我介绍的内容写在上面。
2.在生活中,向陌生人进行一次自我介绍,认识一位新朋友。
 
教学反思:
1.本课“自我介绍”是生活中的常见交际,设计层次清楚,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进行积极交流。先明确要求,再选择情境进行模拟练习,模拟时要贴近生活,形式灵活,让学生感觉是生活再现,参与热情会更高。
2.这种范例激趣导入,给学生做出了示范引领,但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如果从让学生认识与众不同的自己的角度出发,使其亮出自己的自我介绍,然后评价其优缺点,再进行范例展示,效果会更好。 


我的“自画像”
教学目的:
1.能抓住主要特点写出自己的“自画像”。
2.能够选择突出特点的具体事例来突出人物形象。
3.写完后,与同伴和家人分享习作,再根据他们的建议修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1.聊聊“自画像”:同学们,什么是“自画像”?就是自己画自己。你有给自己画过像吗?自画像能画什么呢?外貌、衣着、神态、动作,最主要的是体现出自己最突出的特点。
2.假如我们班新来了一位老师,他想尽快熟悉班里的同学,那就需要我们来介绍自己,前面的口语交际我们学着做了自我介绍,那这节课我们便来试着以“我的‘自画像’”为题写一篇习作。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在介绍自己时,都要注意什么呢?外貌特点,性格特点,爱好和特长……

二、认识不一样的自己。
我们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要选独特的人物特点来写。
1.外貌特点。
出示优秀片段,启发引领。
说说自己的外貌。一位同学上台描述,其他同学点评、提意见。身材、长相、衣着,抓住其中最突出的特点介绍,不要面面俱到,典型特点的描写要生动。
2.性格特点。
想让自己的介绍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便离不开具体生动的事例,以此来突出性格特点。
通过具体事例,抓住自己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把自己的特点写具体。
学生写片段,教师巡视指导。
写后,交流片段,师生共同点评修改。
3.爱好特长,优点缺点。
介绍自己时,为了让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还可以介绍哪些情况呢?
可以介绍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说说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同桌间交流。

三、明确要求,指导习作。
出示要求:介绍时,抓住人物的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运用最典型的事例表现特点,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好后和同伴交流,根据同伴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
交流课前积累的相关的优秀词句。
动笔完成自己的“自画像”。写好后可以和同伴互相读一读并提意见,进行修改。

四、点评习作。
我们来对照习作要求,看看同学们的作文能得几颗星呢?自评。
小组内互相交换阅读,互评。
全班交流,投影出示学生的优秀习作。
评价:文章写出了自己的哪些特点?运用什么事例来表现这些特点?你觉得这里举的事例怎么样?哪里写得好?好在哪儿?
出示病句较多的习作,共同讨论如何修改。全班讲评,提出修改理由和建议。

五、课堂小结。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以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交流,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像,哪些地方写得不像,再根据他们的建议改一改。 

我的“自画像”
抓突出特点
举典型事例


 教学反思:
1.本次习作是在口语交际“自我介绍”的基础上进行“我的‘自画像’”习作练习,主要引导学生抓住突出特点,按照一定顺序,运用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将人物写具体。通过片段赏析引领、积累活学活用、病句共同修改等方式完成佳作。
2.习作中,外貌描写部分还是有面面俱到、特点不突出的现象。可以在课堂上抓住外貌描写进行着力,片段介绍后,玩“猜猜看”,看能不能猜出写的是谁,有没有抓住其与众不同的突出特点。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朗读精讲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语文园地七

教学

目标

1.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2.了解8个描述品质、心情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3.积累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

4.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教学

重点

词句段运用(积累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

教学

难点

积累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2.了解8个描述品质、心情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一、交流平台






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都是写人的文章,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品质、特点。作者是怎样体现出人物的品质、特点的呢?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表现人物特点、品质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呢?


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方法用“     ”画出来。

3.学生交流。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出示3】

1)第一个语段从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2)第二个语段,是从人物的动作描写看出人物的一些特点。

(板书:从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表现人物品质、特点)

4. 小练习:

请同学们写一写,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能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句子。示例:【出示4】

语言描写:

中午吃完饭,妈妈叫我洗碗,我不肯洗,妈妈用婉转的语气说:“我的小洗碗机,快去洗碗吧!”我就高高兴兴去洗碗了。我一边洗一边说:“妈妈,那你是小天鹅洗衣机啦!”因为妈妈常常给我们洗衣服。爸爸不甘落后地说:“我是电饭锅,因为我天天给你们烧饭。”我笑着说:“哈,我们都是家用电器了!”

动作描写:【出示5】

她上课很严肃,一定要全班四十二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她,谁要是做小动作,就会被她的秘密武器--“粉笔头”袭击,如果两个同学在交头接耳,她就会使出绝世神功--“穿心眼”,好像要把人的心看透,有了这两样“法宝”,应该没有人不服气了吧。

二、识字加油站

你了解下面的词语吗?出示:【出示6

 

1.认一认

(1)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2)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纠正易错生字读音,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平舌音“躁”,前鼻音“焚”,后鼻音“慷”。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自己所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你对这些词语的了解。

教师小结,指导:【出示7

和蔼:性情温和,态度可亲。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啬。

贤惠:指妇女甘愿为家庭付出,有德行,态度和气,心灵手巧。善良温柔而通情达理。

悲戚:悲痛哀伤(着重于哀,多是个人情感上的)。

临危不惧: 临:碰到,面临;惧:害怕。遇到危难,一点也不害怕。

彬彬有礼:表示个人修养和作风的道德用语,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焦躁不安:着急,烦躁,坐立不安的样子 。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词语?(描写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板书:描写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从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了解8个描述品质、心情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

2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一、词句段运用

(一)下面的成语都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选两三个,讲讲它们的故事和含义。(板书: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

1. 出示:

囊萤夜读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铁杵成针  程门立雪  手不释卷

2.读一读,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成语。

3.说一说,这些成语分别描写了什么故事?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4.选一选,说一说。

(1)悬梁刺股

古时候,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这两个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个成语。虽然告诉我们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为了学习也不能一直努力到累垮自己的身体,读书也是需要适可而止的。

程门立雪

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睡觉。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老师睡醒后,看见了外面的两个雪人——杨时和游酢,对此,程老先生感动不已。

(3)手不释卷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你还知道哪些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的成语?

  闻鸡起舞 韦编三绝 孟母三迁

(二)仿照下面的例句,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罗盛教听到孩子们的哭喊声,知道有孩子落水了,就急忙向河边跑过去。他一边飞奔,一遍脱棉衣。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他钻出水面吸了口气,立刻又钻了下去。

蝴蝶飞舞   小男孩打羽毛球  妈妈下班回到家

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个片段中红色的词语,表示什么?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选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总结:这两个片段红色的词语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而且是连续的动作词语。

(板书: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

2.在出示的三种情况中,选择其中一个情况,照样子写写。

示例:我把羽毛球往空中一抛,然后用力一打,只见羽毛球在空中迅速地划了一个弧,直奔小明跟前。小明也不甘示弱,用球拍猛地一回打,球箭一般地回到了我的身边。我举起球拍猛地一反击,球再一次地来到了小明的身边。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名人名言,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这些都是告诉我们要自立自强的名言)

3.教师讲解:

(板书:描写自强不息的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周文王姬昌《周易》。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说“胜人者”,凭借的是自我个体的蛮力;“自胜者”,凭借的是坚强的意志。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具有天地之志的人。天地之志是收获大道、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只有“自胜者”,才是真正的强者。

(3)“不怨天,不尤人”不埋怨上天给的命运,不要遇到挫折就怨恨别人,通过学习平常的知识,理解其中的哲理,获得人生的真谛 。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4.把这些名句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5.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三、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积累并理解了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写连动句,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板书

设计

语文园地

从人物语言描写、行为描写 表现人物品质、特点

描写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

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  

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

描写自强不息的名言

 

教学反思:


第8单元教案

25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妖、矩”等8个字,会写“介、绍”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介绍、神仙、妖怪、规矩”等词语。

2.自读感悟,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3.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教学

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教学

难点

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妖、矩”等8个字,会写“介、绍”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介绍、神仙、妖怪、规矩”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2:一只葫芦】看,这是什么?对,一个葫芦,它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葫芦,它可是有故事的宝葫芦。

2.今天,我们来学习《<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学生齐读课题“宝葫芦的秘密”。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阅读到的关于《宝葫芦的秘密》的故事,谈谈自己对宝葫芦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张天翼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宝葫芦的秘密》,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3

张天翼(1906-1985),中国当代作家。出生于南京,在杭州读完小学和初中,1925年秋到北京,次年考入北京大学。1929年正式开始职业写作生涯,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代表作有童话《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4、5、6、7:字词

妖怪 规矩 乖巧  撵上 脚丫 拽住 冲着 又瘦又长 烫着 溜开  幸福 舔手 向日葵 罢了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拽 瘦 绍”,前鼻音“撵 舔”,后

鼻音“烫”。

另外,多音字“冲”在这里读“chòng”,还有一个读

音“chōng”,组词“冲动”。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舔 葵 瘦”。

“舔”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的部分,注意笔画的穿插

避让,上面的“天”的撇注意不要写太长,下面是“小”多一点点。

“葵”上窄下宽,注意第四笔是横撇,第六、七笔都是

撇。

“瘦”半包围结构,注意病字框里面的部分,笔顺依次是是:撇 竖 横折 横 横 横 竖 横撇 捺。

(3)词语解释

介绍:沟通使双方相识或发生联系;引入;推荐;使了解。

妖怪:除人类和神以外存在于天地中的超自然生命,即由于认知限制,人们暂时难以用科学解释的现象或事物。

规矩: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劈面:迎面,正对着脸。

可怜巴巴:非常令人可怜的样子。

声明:指公开表态或说明。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了什么?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出示8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宝葫芦的主人王葆的自我介绍。

第二部分(5-18自然段):奶奶从小给我讲了许多宝葫芦的故事。

第三部分(19-21自然段):我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的原因。

5.整体感知出示9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本文主要讲了宝葫芦的主人王葆在得到宝葫芦之前,经常听奶奶讲许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非常希望自己也有这么一个宝葫芦。

四、细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部分,想想张天翼笔下的宝葫芦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宝葫芦的主人是一名普通的少先队员,名叫王葆。)你从哪里得到这些信息的?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出示10

“我姓王,叫王葆。”

为什么不说“我叫王葆”?

(这样说,比较正式,有仪式感。)

 “可是我要声明,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为什么说王葆说“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

  (因为他和宝葫芦有故事,是传说中的那种宝葫芦和王葆发生过一些故事。)

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张天翼先生一道认识了传说中的宝葫芦有过故事的王葆小朋友。下节课我们,来看看宝葫芦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感悟,感受童话的奇妙。

2.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认识了一个小朋友王葆。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张天翼先生走进宝葫芦的故事,去感受一下宝葫芦的神奇。

深入理解,探讨故事

(一)学习第二部分: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

1. “至于宝葫芦的故事,那我从小就知道了。那是我奶奶讲给我听的。”

奶奶给“我”讲了哪些故事?(都是宝葫芦的故事)

2.【出示14】“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上次讲的是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

  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1)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怎么样?(非常奇妙)

怎么奇妙了?

预设:

三遇到了神仙,并得了一个宝葫芦很神奇。

②李四游到了龙宫,得到一个宝葫芦。

③他们从宝葫芦那儿得到了很多好处“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指导朗读第二部分:带着幸福、快乐的语气读出宝葫芦的神奇。

(2)奶奶给我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有很多,你能否选择其中一个,根据已有的内容创编一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分组讲故事,选代表上台讲给全班同学听。

注意:可以补充课文中没有的空白,发挥想象,大胆编创。

 预设:

  有一天,赵六到地里翻地,因为他是个勤奋的农夫。掘着掘着,忽然感觉锄头底下硬邦邦的。他想:难道底下有宝贝吗?于是,他就小心翼翼地把“宝贝”从土里掘出来,一看,是一只金灿灿的,长得非常饱满的葫芦。赵六看到了,不禁有些失望。赵六想:“如果挖上来的是一个大元宝,该多好呀!”奇迹出现了,立刻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元宝就出现在他的手心上!

3.王葆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为什么?(因为听了这么多宝葫芦的故事,每个得到宝葫芦的人都“幸福极了”“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

(板书:宝葫芦使人们 幸福极了 过上了好日子 要什么有什么)

4.【出示15】“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是啊,王葆,要宝葫芦最想做什么呢?

(二)学习第三部分:

读读课文20-21自然段,圈画出王葆要宝葫芦的目的是做哪些事?

(1)帮助王葆列式子,学数学: “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样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从这段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板书:王葆: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2)帮助向日葵长高: “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

  从这儿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板书: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

指导朗读:读读第三部分,读出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具体写了王葆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自己也想要个宝葫芦。童话的故事好奇妙呀!

2.王葆为什么要宝葫芦?他能用宝葫芦做什么? 

小组分组交流,展示如下:

预设:王葆想要宝葫芦为自己做事情,自己可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预设:有了宝葫芦可以替他做数学题,可以帮助他种好向日葵。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把宝葫芦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

内容

                 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宝葫芦使人们:幸福极了 过上了好日子 要什么有什么

王葆: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

 

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朗读精讲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26 巨人的花园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硕、允、砌”等8个字,会写“硕、允、砌”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允许、砌墙、禁止、告示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了解巨人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巨人又有了哪些变化。

4.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教学

重点

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教学

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硕、允、砌”等8个字,会写“硕、允、砌”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允许、砌墙、禁止、告示牌”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你们阅读过哪些优美的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里有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有勇敢可爱的小红帽,还有坚强执著的丑小鸭……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王尔德,走进《巨人的花园》中,一起认识一位巨人吧!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王尔德一起,走进巨人花园,感受那里景象的变化多端。(板书:巨人的花园)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年10月16日-1900年11月30日),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19世纪英国(准确来讲是爱尔兰,但是当时由英国统治)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唯美主义代表人物,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

一、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出示3、4硕果  允许 砌墙 覆盖  呼啸 一缕 搂住 脸颊 告示牌  禁止  惩罚  踪迹 呼啸  自私  拆除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拆”等。

(2)指导书写

“ 砌 啸  拆”都是左窄右宽,“ 允 禁 ”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洋溢:充满;广泛传播。充分流露、显示。

(2)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3)瑟瑟发抖:指因寒冷或害怕而不停地哆嗦

(4)任性:指听凭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或者恣意放纵,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标或执拗使性,无所顾忌,必须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

(5)冷酷:意即冷淡苛刻,残酷无情,毫无同情心。

(6)提醒:是唤起忘掉的事或很难再想起的事,有时是通过告诫的方法引起的;从旁指点,引起注意。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分几个部分介绍巨人花园的?(三个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事情发展的顺序)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巨人回来前巨人花园可爱而快乐。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巨人回来后驱赶孩童,花园充满凄凉和没有了生机。

第三部分(10-15自然段):发现原因后,巨人欢迎孩子,花园又充满快乐。

5.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讲的是巨人回来前巨人花园漂亮而快乐。巨人回来后驱赶孩童,花园充满凄凉,没有了生机。当弄清原因后,巨人欢迎孩子,花园又充满快乐。)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王尔德先生一道欣赏了巨人花园多次变化的景象,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巨人花园里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那里的快乐和温馨。、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2.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巨人的花园,了解了巨人的花园里的景象在不断地变化,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让我们赶紧走进巨人的花园里,再看个明白吧!

品读课文,感知体验

出示9:1、2自然段

 出示巨人回来前花园景象的:

巨人回来前,花园的景象是怎样的呢?指导朗读第一、二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出示“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还有十二棵桃树,春天开出淡红色和珍珠色的鲜花,秋天结出丰硕的果子。”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预设:巨人花园的景色真美啊!

师:是啊,这么美的景色人们喜欢带领孩子一起到这儿玩耍,但是后来——

巨人回来以后,花园多次发生变化,这是为什么呢?

请你把巨人叱责孩子们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你们在这儿干什么?

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允许任何人在里面玩。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巨人在叱责孩子们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并指导朗读。

说一说,巨人是个怎样的人。(自私、冷酷、任性)(板书:冷酷、任性)

他叱责孩子们之后,花园里的景色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巨人叱责孩子们之后,花园里的景色发生巨变的。

可是春天始终没有来,夏天也没有来。秋天给每个花园带来了金色果实,但巨人的花园却什么也没有。

巨人独自在花园里生活,他过得快乐吗?(凄凉、寒冷、孤独)

后来是什么又让春天来到了花园里?(孩子)  

巨人才醒悟过来,指名朗读巨人的话。

 我多么自私啊!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这儿来了。

孩子们,花园现在是你们的了!

巨人终于醒悟了,他拆掉了围墙,迎来了春天……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学生想象拆掉围墙后花园里的美景。)

出示巨人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的巨人把花园给了孩子们,巨人的生活变得怎么样了呢?

巨人把花园还给了孩子后,他还那样孤独寂寞吗?(巨人不再孤独,因为有了孩子们的陪伴。)

 现在的巨人花园真美好呀!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猜猜巨人陪孩子们做了哪些游戏?

生甲:老师,巨人陪孩子们做捉迷藏的游戏,让孩子们藏在他的身后。

生乙:老师,巨人陪孩子们做拔河游戏,让孩子们把他的手臂当成绳子来拔。

生丙:老师,我来说个更有趣的游戏。

师:还有什么有趣的游戏呢?你来说说看!

生丙:老师,巨人可慈爱、宽容、善良了!他让孩子们爬上他的肩膀,抱着他的脖子,坐在他的肚子上滑滑梯,一定很好玩!(板书:宽容 善良)

师:有感情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想象画面,并演一演。 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的中间,感到无比幸福和快乐。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再来分享他们的幸福吧!

三、感悟道理,初识童话的特点

1.巨人的冷酷和任性唤来了寒冬,巨人醒悟后花园里一片美景,春天到来了,正是这强烈的对比,让我们从中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道理。谁来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板书:寒冬 春天)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有与别人分享快乐的经历吗?说一说你是怎样与人分享快乐的?

 

生甲: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秋天,我们家的苹果成熟了,我摘下一些红红的苹果,送给了我的同桌,他还夸我们家的苹果很甜呢!

生乙:我把新买的故事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看,可开心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你把快乐分享给大家时,一个快乐就会变成无数个快乐,那样,你才会感到内心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做个懂得分享的孩子吧!(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与人分享快乐”的种子才会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

2.总结:快乐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板书:快乐一起分享)

3.通过学习本课,你对童话题材有什么认识? 语言生动浅显,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运用拟人的写法……

板书

内容

     26巨人的花园

 

任性、冷酷  善良、宽容

↓             ↓

寒冬———————→春天 快乐一起分享

教学反思:

 

27 海的女儿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港、宴”等13个生字,积累生字组成的新词。

2.自由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体会人鱼公主的美好心灵。

3.激励学生从小为人大度,常抱有处处为别人着想的思想。

4.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教学

重点

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教学

难点

了解故事大意,体会人鱼公主的美好心灵。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同学们,读过《海的女儿》 这个故事吗?请读过的同学说说这个故事。

2.出示美人鱼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这张图片吗?”对,这个图片画的是海的女儿。(板书课题:海的女儿)

3. 安徒生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1805-1875),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既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标上记号,自己想办法解决。 2.在读书过程中,标记优美的词句,写上自己的体会,不同意见可以与同桌交流。3.出示词语。

  港口  宴会 睫毛 婚礼 喜讯 挽手 神圣 仪式 旗帜 铺陈 垫子 永恒 抚弄

注意读准翘舌音“圣 帜 陈”,前鼻音“宴 婚 讯 挽 ”,后鼻音“恒 港”。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文意

1快速读读课文,这是《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如果让你给这个部分取个题目,你认为什么题目较合适?

预设:

(1)王子结婚,美人鱼化为泡沫(2)王子结婚,美人鱼没有加害王子

(板书:王子结婚,美人鱼化为泡沫)

2.再读课文,如果给课文划分段落,你认为会划为几个部分?在文中标示出来。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第一部分(1-10):美人鱼眼睁睁地看着王子娶了别的公主。

第二部分(11-13):美人鱼没有加害王子,自己却变成了泡沫。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快速朗读课文,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圈画出来,做一下批注,和同学交流你的体会。

2.展示交流。

 “小人鱼亲吻着王子的手。她觉得自己的心在破碎。” 

谈谈你的体会。

预设:(1)小人鱼很伤心,因为王子误会了这件事,明明救活王子的是自己,却被认为是别人。

(2)这将意味着自己将会变为泡沫,将会死去。

“小人鱼知道,这是她能看到王子的最后一个夜晚——为了他,她离开了自己的族人和家庭,交出了她美妙的声音;为了他,每天忍受着没有止境的痛苦,他却一点儿也不知道。”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体会。

(小人鱼为了爱情,孤身一人来到海上,为了爱情,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离开家人、族人,把自己的声音交给了巫婆,但是最后却什么都没有得到,遍体鳞伤,忍受苦痛的她,还要面临着死亡。多么伟大的小人鱼,多么可怜的小人鱼!)

 “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但是,……刀落下的地方,浪花迸发出一道耀眼的红光,好像一滴滴的鲜血从水中喷溅出来。”

预设:这是小人鱼有了重生的机会,而选择放弃,为了她心爱的王子,宁愿牺牲自己,成全他人。(板书:牺牲自己,成全他人)

预设:这是一位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小人鱼。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篇课文写了小人鱼怎么一步步变成了泡沫,虽然有一次重生,回到原来的机会,可是却放弃了,表达了作者对小人鱼的这种“宁愿牺牲自己,伤害自己,也要保护他人,处处为别人着想”精神的赞美之情。

五、课文小结

1.这节课我们读了《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故事非常精彩、感人,这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令人感动。我们被小人鱼所打动。

2.学习了本文,你想对小人鱼说些什么?

板书

内容

海的女儿

王子结婚,美人鱼化为泡沫

  牺牲自己,成全他人

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朗读精讲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习作八:
教学目的:
1.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合理地创编故事。
2.能根据已知情节和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表现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
3.能根据一定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围绕中心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起表达欲望。
1.《龟兔赛跑》视频导入,擅长跑步的兔子为什么输给了慢吞吞的乌龟呢?(兔子在比赛中睡着了;因为兔子太骄傲,没把对手放在眼里;因为兔子有意想让没有自信的乌龟赢;因为兔子帮助别人刚回来太累了……)引导学生大胆去想别人没想到的。
2.你心目中的兔子是什么样的?(赛跑健将、善良、善解人意、骄傲自大……)那乌龟呢?(勤奋、执着、自卑、聪明……)
3.如果再跑一次结果会怎样?这次比赛又会发生什么呢?今天咱们来比比谁的想象更新奇独特,又合乎情理。

二、审清题目,明确表达要求。
1.读习作内容,明确要求。
说说教材中给出了哪些信息。
讲故事要有主人公形象,情节要有起因、经过、结果。
题眼“新编”是指把一个已有的故事改编成一个新故事,来表现新的主题或者深化原来的主题。
2.了解故事的起因,推测《龟兔赛跑》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引导可以是情节(增加或改变)、时间、空间、角色等方面的改变。

三、合理选择材料,凸显表达重点。
1.猜故事。
2.比情节。
要让它的经过有变化、有矛盾、有起伏,这样的一个过程叫做情节。一个故事没有变化、平平淡淡有意思,还是情节曲折起伏有意思呢?

3.起波澜。
于平淡之处起波澜,令人意想不到,这就是曲折动人。
预设:选择“乌龟又赢了”这一结果,从不同角度思考可以写的材料。
(1)站在兔子的角度,合理推想兔子在比赛途中可能遇到的情况。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对写作材料进行分类。
(2)从乌龟的角度,合理猜测乌龟为了赢得比赛想出的办法。
小组讨论。
交流分类,筛选合适的写作材料。
以“乌龟又赢了”这个结果为例,引导学生分别从兔子和乌龟的角度去推想可能发生的情况。通过讨论、交流,引发思维的碰撞,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合理推想各种材料,在“新”字上做文章。



4.引导思考新编这个故事的目的。
预设:(1)以“乌龟赢了”为例,思考新编故事的目的。
(2)以“兔子撞树受伤”这个材料为例,指导根据中心确定写作内容。
同桌讨论。
指名交流。
以“兔子撞树受伤”这个材料为例,引导学生思考选取该材料写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从中心思想出发去思考该材料是否有价值,进而能从中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来写。

四、发散思维,选择熟悉的故事进行新编。
1.围绕确定的材料安排内容。
2.集体交流,适时指导改进。
明确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梳理写作思路。
思考哪些材料最能表现中心内容,小组交流后,课堂上写这个重点片段。
交流,师生评价,修改。

五、妙笔生花,独立编写故事。
完成后,和同学、家人分享,根据所提建议进行修改。师生点评,完善习作。
 
故事新编
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故事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奇思妙想合情合理

教学反思:
1.本次习作从学生的认知入手,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内容作为切入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交流互评,教师只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
2.故事立意要有突破,情节设置要让人耳目一新,撬动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敢想、乐讲、会写,和同伴互相交流启发,评价互助。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朗读精讲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的:
1.把自己读过的一本童话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童话书。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体会中华语言文字的奇妙,学会辨析近义词,掌握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
3.积累与勉励勤奋读书相关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3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二、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童话故事,说一说故事中有哪些奇妙的想象。
(1)《宝葫芦的秘密》:有了宝葫芦,人们要什么就有什么。
(2)《巨人的花园》:巨人把孩子们赶走后,花园里一派冬天的景象,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3)《海的女儿》:小人鱼为了保护心爱的王子,自己的身体竟然化作了泡沫。
2.童话里的想象真是奇妙,读童话不但有趣,还能激发幻想。你还读过哪些充满奇思妙想的童话呢?
小组交流自己读过的童话,推荐给大家。
3.总结:书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课下同学们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表达了什么或者体现了什么。
◇他抬头望去,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
◇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这个字怎么写?我忘记了。
◇任岁月潺潺流淌,不能忘怀的,始终是老师深情的目光。
2.做类似联系,说说加点词语有什么不同。
3.总结辨析动作词语不同的方法。

(二)第二题。
1.想想下面的句子是怎样描写冬天的。
◇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
◇冬天,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冬天是个魔术师。他呼地一吹,湖面很快就变成了大玻璃。那些红色的、黄色的叶子,都冻在玻璃里了。
2.照样子写一写其他季节。

四、学习“书写提示”。
1.出示几个有趣的书签,观察其特点。
2.总结书签上字的特点,总结做书签的注意事项。
要求:
(1)竖写时,要自右向左书写。
(2)字距要均匀。
(3)上下字要对齐。
(4)注意作者名字的位置,使格式更美观。
3.在书签上写一句你喜欢的格言。

五、学习“日积月累”。
1.熟读以下有关读书的名句,并试着理解其意思。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分享课前搜集的有关勤奋读书的名言警句,并用它们说几句话。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的课文,感受到了童话的奇妙,学习了不同动作词语所蕴含的意思、感情不同,希望大家课后继续搜集积累勉励勤奋读书的名言,理解意思并能正确运用到自己以后的习作中。

 教学反思: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积累勤奋读书的名言警句,好好学习。
2.以句子训练为中心,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并将动词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以强化句子训练,使学生能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进而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精讲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生字练字帖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全解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电子课本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作文 习作指导


文档课件下载网址:

www.1ydt.cn

或扫码: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