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歌曲演唱(文末提示下载)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3-02-12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第一单元 岁月回声

游击队歌 ...... 6

保卫黄河 ...... 8

过雪山草地 ...... 10

月光 ...... 13


第二单元 舞剧之魂

军民团结一家亲 ...... 16

婚礼场面舞 ...... 22

飞天仙子 ...... 23


第三单元 黑土传情

东北风 ...... 26

乌苏里船歌 ...... 28

我的家乡多美好 ...... 29

五样热情的歌 ...... 30

翁嘿呀 ...... 31

江河水 ...... 32


第四单元 非洲灵感

阿伊亚-非洲的灵感 ...... 36

鼓乐 ...... 40

鼓声 ...... 42


第五单元 戏曲撷英

对花 ...... 46

报花名 ...... 48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 50

十八相送 ...... 52

下载地址: 

http://m.1ydt.com/v/box-23_38_44


或扫码下载: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歌曲播放+全册教案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电子课本+歌曲播放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全册歌曲播放

湘版九年级音乐下全册歌曲+教案

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岁月回声

《游击队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感受歌曲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塑造的机制、勇敢、紧张、愉快的游击战士形象。

2、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形象地歌唱,生动表现歌曲内容。

3、借助歌曲展开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引发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

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卡片

教学方法:

欣赏,模仿,视唱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引入

(一)、播放影片片段(借助影片熟悉战争年代的特定环境,引发学生学习热情。)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时期的影片吗?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我中华大地上疯狂掠夺,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游击队歌》。)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节奏型

师:在学习歌曲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个节奏型

     X X         X X         X

  16分音符      8分音符   4分音符

请同学们分别用小朋友,大人和老人走路的速度来表现这三个节奏的速度。并模仿出来。

师小结:时值越高,速度越快,16分音符的速度比8分音符快一倍,8分音符的速度比4分音符的速度快一倍。

(二)、节奏练习

4/4 O X X |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 X  X | |

三、学唱歌曲

1、认识调式、调性(F调和4/4拍的意思)

4/4拍:以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4拍。

2、作者简介

贺绿汀(1903—1999)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湖南邵阳人。18岁中学毕业后任小学音乐美术教员,后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1937年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队,进行抗日宣传。1941年到苏北新四军抗日根据地,1943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从事教学和创作。1985年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曾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作有钢琴曲:《牧童短笛》、歌曲《游击队歌》和管弦乐曲《森吉德玛》等。

3、初听歌曲——《游击队歌》。

4、学唱歌谱

5、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6、老师范唱,学生跟唱

7、跟音乐完整演唱(注意歌曲演唱情绪)

8、歌曲背景简介

四、课堂延伸

欣赏《游击队歌》不同版本的表演形式,加深和巩固《游击队歌》在学生心中的印象,感受歌曲的艺术。

五、课堂小结

正是中国人们智慧的结晶,高潮的作战策略,将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的领土,歌曲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重温难忘的历史岁月。

全体演唱《游击队歌》,结束本节课。


《保卫黄河》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重点)

2、学习轮唱的演奏形式,并能够看老师指挥,进行简单的轮唱练习。(难点)

3、初步了解作品的来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以及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不要仓促)

二、了解黄河:

1、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欣赏课,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关于黄河的录像,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用你所看到的黄河吗?

2、老师播放“黄河”的录像。课件: 黄河录像

3、(同时问)谁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黄河?

例如:奔腾的黄河  瑰丽多姿的黄河(评价)

4、关于黄河,你还知道哪些知识?(及时评价)

5、老师再为同学补充(课件:黄河流域图)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口客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

6、、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最后由山东注入渤海。千折百弯的黄河,像一条巨龙,成为古老中国的象征,在这里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一望无垠的肥土沃壤,有粗旷雄浑的黄土高原,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因此,人们往往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亲切的称它为??母亲河。(呼应学生所说)

7、看,这个女孩站在母亲河面前,思绪万千,假如你是这个女孩,你会想到什么?

8、  对,女孩对黄河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但同时又回忆奶奶曾经告诉她的一个故事,在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全国上下立刻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1939年,诗人??光未然(板书:光未然 词)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带来了他刚刚创作不久的新诗词《黄河大合唱》,板书:选自《黄河大合唱》,其中有一段这样的诗词(课件:保卫黄河歌词)

9、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诵诗词,想一想,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0、学生回答。板贴:《保卫黄河》

师:在这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有人拿起了刀枪,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而诗人光未然则用自己手中的笔,创作了这段催人奋进的诗词,鼓舞着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家卫国。作曲家冼星海(板贴:冼星海 曲)也像我们一样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激动的对光未然说:“交给我吧,我有把握把它写好”。星海拿到歌词后,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拖着生病的身体,创作了这首经典歌曲《保卫黄河》,这也是他所创作的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

二、初听歌曲:

1、让我们来完整的欣赏这首歌曲《保卫黄河》,感受歌曲作者冼

星海将这段诗词赋予了怎样音乐,来表达他的爱国热情?(好)

2、播放《保卫黄河》全曲。(课件:播放全曲)

3、学生回答,(追问)为什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雄伟、激昂、热烈。从音乐的速度快慢、力度强弱、节奏紧密、演唱形式引导) 

4、这首歌曲从头到尾只有一段歌词,但却给我们带来这么强烈的感受!作者到底运用了哪些音乐的表现形式,使大家具有如此的感受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段欣赏。

三、分段欣赏:

第一部分:

1、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保卫黄河》的第一部分,想一想,歌曲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课件:复听歌曲第一段)

2、学生回答(板书:齐唱)

3、师:齐唱的演唱特点是许多人一起演唱同一段旋律,作者冼星海运用这种演唱形式,想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希望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日)

4、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激昂奋进的音乐旋律,表现了全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就让我们一起学唱歌曲的前两乐句,共同感受当时人民的抗日心声!(课件旋律线)

5、范唱第一遍  教师指旋律线,请同学们注意歌曲歌词的高低变化。   (教师手势遥指,无伴奏范唱)

6、教师小结:这个旋律走向,表现了旋律的高低变化,这种变化就像黄河的波涛,上下起伏。

7、范唱第二遍  教师为歌曲加上伴奏演唱,请学生用手划出旋律线的走向   (没有前奏)。

8、演奏第一遍  学生轻唱歌词

9、同学们演唱的非常准确!老师要为大家的演唱加上前奏,这段前奏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歌词的内容,听一听,加上前奏之后,在那些字的演唱上加重了语气?(教师弹琴范唱)

10、  学生回答,(课件字变红色)风、马、黄河、黄河。

11、 看老师指挥演唱歌词。

12、老师为大家加上歌曲的前奏,仔细听,什么时候开始进入?

机动(看老师的指挥,思考: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演唱?一种:在高处,但无力。一种:低处,有力。)

1、   学生选择、判断。

2、   教师小结:声音不一定很大,但是要坚定有力。

第二部分:

1、欣赏第二部分,听一听,在歌词、旋律都一样的情况下,它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2、(课件第二乐段)有几个声部演唱?(课件:两个声部)

3、她们演唱的顺序是一样的吗?(课件:先后演唱)

4、师讲解“轮唱”知识点。

“轮唱”是合唱中的一种形式,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声部,分不同的先后顺序,演唱同一段旋律,这种演唱形式称之为??轮唱。(课件:轮唱)

5、我们刚才欣赏的这一部分,是有两个声部进行演唱的,所以称之为?(板贴:二部轮唱)

6、你们想不想尝试两个声部的轮唱?

7、将学生分为两组,在教师指挥下,进行二部轮唱。(强调重拍)

8、老师为你们加钢琴伴奏,你们自己进行二声部轮唱,可以吗?

9、刚才我们的演唱的声音效果像什么?(此起彼伏的波浪,)

师:这就是轮唱的音乐特点。通过这种演唱形式,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抗日浪潮此起彼伏,波涛汹涌。)

10、小结:同样的歌词和旋律,由于采用了轮唱形式,让我们感受到此起彼伏的抗日浪潮。

第三四部分:

1、第三部分在相同旋律下,又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课件三

2、请学生回答:演唱形式?板贴:三部轮唱

3、与二部轮唱不同处,??每一句一起结束(唱?)

4、作者为何要运用三部轮唱的方式呢?他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    (随着人们不断的加入,声音不断的加强,表现抗日的力量从小变大,由弱到强)

5、让我们再次回顾第三部分,接着欣赏歌曲的高潮??第四部分,想一想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音乐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使它成为歌曲的高潮?(课件:第三四部分)

6、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板贴:齐唱)

和第一部分相比,旋律都一样,演唱形式也一样,都是齐唱,为什么是高潮?音乐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力度加强,速度加快。音调升高)

7、小结:随着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强以及旋律音调的升高等音乐要素的变化,表现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最终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不可战胜的革命力量,打败日本侵略军。

四、完整复听:

1、通过刚才的分段欣赏,我们对这首歌曲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了充分的了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色块)第一部分的

音乐表现形式是?它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是?……….

2、通过刚才的回顾,我们发现,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看,如果老师用线条来表现演唱形式的变化,(课件:渐强记号)这是音乐当中的什么记号?这个渐强记号,更加形象的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变化,展现了我们国家抗日力量的不断壮大以及全国人民打败日本鬼子的必胜决心。

7、让我们对照画面提示,再一次感受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所带来不同的音乐形象  (课件:完整欣赏全曲)

六、教学小结: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他养育了我们中国13亿人民。我们青岛人现在每天喝的就是黄河的水,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过去的人们用自己的鲜血保卫者我们的母亲河,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做一名无愧的炎黄子孙!

欣赏《过雪山草地》

一、教材分析

《长征组歌》又名《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肖华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式,融合长征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加以创编,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分析《过雪山草地》了解词曲作家及组歌这种音乐体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长征组歌》体验长征的艰辛,通过分析歌词画旋律线等方式进一步理解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回顾长征这项伟大壮举,使学生感悟长征精神,进一步在音乐的影响下发扬长征精神,同时了解长征历史充分体现音乐与历史学科的渗透。

三、教学重点

重点欣赏第六乐章《过雪山草地》,搭配教材第一乐章,《告别》第二乐章《突破封锁线》第三乐章《遵义会议放光辉》第十乐章《大会师》

四、教学难点

理解歌曲《过雪山草地》感悟长征精神

1、导入

运用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以提问方式师生共同回顾长征

2、介绍《长征组歌》的作者

3、欣赏《长征组歌》前三个乐章《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

4、重点赏析第六乐章这一乐章我一共欣赏了三遍,每遍问题都不同

第一遍欣赏歌曲,请学生谈感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然后分析歌词,在教师的讲解提示下引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

第二遍欣赏歌曲时,对歌曲进行曲式分析。

我运用连接音符的方式使学生更形象的看到音乐旋律走向,而且运用多媒体把歌谱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一目了然。然后我对两部分音乐分别进行范唱,使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同时感知旋律的变化。

第三遍欣赏歌曲时,我请学生随音乐哼唱,共同感悟长征精神。

5、欣赏第十章乐章《大会师》共同感受长征胜利的喜悦。

6、《标准》里指出“使学生能够结合所听音乐,简单评析音乐体裁”。所以在本节课最后我让学生自己总结组歌定义,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了解世界上不同组歌的形式。

7、师生回顾本节课内容

加深印象,并请学生谈感受,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

《屠城》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屠城》的曲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等。

2、通过欣赏乐曲《屠城》,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

能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感受、体验、理解作品所表现的中华民族英勇战斗的精神。


二 重点难点

对并列三部曲式进行基本了解,能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感受、体验、理解作品所表现的中华民族英勇战斗的精神。21•cn•jy•com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苏州的南京。

观赏南京城繁荣景象并简介南京。

播放南京大屠杀相关影片或图片。(通过采用情感对比的方法去欣赏两段不同情景的画面)

提问:图片中记录的是哪个时期的什么情节?你看后有怎样的感想?


活动2【讲授】欣赏乐曲《屠城》

1、讲解南京大屠杀。

2、那在大屠杀时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呢?让我们朗读下面一段话。(生朗读)

刚刚我们朗读的就是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乐曲《屠城》的歌词(出示标题《屠城》)

请同学们依据问题聆听全曲。

问题一:乐曲的整体速度,力度与音乐情绪是如何的?

速度:中速稍快

力度:强

情绪:从悲凉到惨烈,从惊恐不安到凄厉呼喊。

问题二:整首作品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唱词中穿插二度下行的惊恐衬句展现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情景,像人们惊慌失措时的凄厉呼喊)

分段欣赏:

A段提问:这一乐段描绘的是什么情景?这一乐段的力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情景:坦克碾过了燕子矶,大炮轰开了中华门,日本鬼子来了!

刚刚我们回答的是整体的力度情绪,那这一乐段的力度与情绪又是如何的呢?(较强,惊慌不安、忐忑、害怕)

B段提问:这一乐段描绘的是什么情景?这一乐段的力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情景:鬼子开始屠杀无辜民众,“血染红了扬子江水,火焰吞没了金陵古城。”

力度、情绪:强,悲凉、悲愤、悲痛

C段提问:这一乐段的力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力度:很强情绪:惨烈、悲壮展现了面对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情景,在滚滚的音团推动下从悲凉而至惨烈,从惊恐不安而至凄厉呼喊,“南京在挣扎,在呼救,在血中呻吟。

简介并列三部曲式A+B+C,三个不封的素材不同形成对比并且是三种不同的情绪和音乐形象。

简介作曲家

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当祖辈们带着这段伤痛的记忆逐渐离世,我们还能否牢记这段血的耻辱?1997年南京大屠杀六十周年,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我们的作曲家用这部交响大合唱《金陵祭》深深缅怀逝去的同胞,用音乐发出一个坚定的声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而这位作曲家就是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金湘。

简介创作背景

这部交响大合唱系我国作曲家金湘受“美国纽约华人纪念南京大屠杀六十周年筹委会”委托约请所作,完成于1997年9月,同年12月首演于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作曲家集作词、作曲于一身,并担任首演指挥。

《月光》教案

课型:欣赏课

课时:第三课时

教具:多媒体、钢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月光》分析曲子由几部分组成,体验每部分音乐给人产生什么印象?理解什么是印象主义音乐?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受体验音乐并根据个人理解尝试对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体验音乐家借描写月光所抒发的感情,并能喜欢以音乐的方式写景,能够用其他艺术表现聆听后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音乐家借描写月光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欣赏《月光》能够以其他艺术形式表现聆听后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伴随音乐入课堂

2、欣赏一段舞蹈,回答舞蹈家在什么背景下表演。

(学生回答:月光下)

3、欣赏凡·高的《星月夜》图,回答作者的画表现什么内容?(星、月、夜)

4、请学生自由谈谈自己所见的月光有什么感受?

二、新课:

1、聆听一小段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速度,说出曲子由什么乐器演奏。

2、作者及作品简介

3、简单了解什么是印象主义音乐。

三、深入分析:

1、老师演奏《月光》

2、让学生分段聆听,感受音乐家每段描绘的意境。

四、拓展:看一段中国古典舞《春江花月夜》所表现的月色

五、创作:用诗、歌、舞、画、~~~~~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你对作品的印象

六、小结:通过学习聆听《月光》了解什么是印象主义音乐?为了巩固同学们的知识,回去搜集有关印象的绘画、诗歌、音乐,了解它产生的时代以及艺术上的价值,下节课讨论。


第二单元 舞剧之魂

《军民团结一家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视听结合的音乐教学中,使学生初步了解音乐在舞剧中的重要作用。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感受音乐。

2、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情感,连贯的气息,优美的声音来演唱《军民团结一家亲》。

3、培养学生热爱解放军热爱党的情感,通过了解革命历史从而更加珍惜幸福生活。

重点:

学唱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

难点:

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了解舞剧中音乐的作用。

教学方法及手段:

通过欣赏音乐和画面,感受歌曲情感的教学方法。

教具:

多媒体、钢琴、音乐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我们看过很多很多关于战争的影片,大家能说出几个吗?(……)这些电影有一个共同点,大家发现没,与敌人搏杀的革命战士从性别上看,都是(男的)。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一支红军队伍,她们都是由年轻的女子组成的,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支队伍。(观看视频片段《红色娘子军连连歌》)

这是电影《红色娘子军》中的一个片段,视频中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这段旋律烘托出人物怎样的性格?(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打碎贴锁链,翻身闹革命!我们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谁给大家介绍一下红色娘子军的剧情?

故事发生在1930年,在海南岛的椰林寨有个地主叫南霸天,在他的家里有个苦命的丫鬟叫琼花,琼花由于不堪忍受地主的残酷欺压在一个夜晚冒死逃出地主的庄园,在逃跑的途中她被红色娘子军的党代表洪常青所救,洪常青指引她参加了红色娘子军,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在红色娘子军这个革命的大家庭里,琼花很快地成长为一名勇敢的红军战士,她作战勇敢,顽强,爱憎分明。在洪常青牺牲后,琼花担任了党代表,带领红色娘子军打进椰林寨,活捉了南霸天,解放了椰林寨的穷苦百姓。

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正是表现了这段历史。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芭蕾舞剧第四场中的《斗笠舞》的配乐,通过老百姓编斗笠送给红军战士的情景,表现人民热爱子弟兵的情感。

二、学唱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

1、下面我们来欣赏这个舞剧片段(播放《军民团结一家亲》斗笠舞视频)。

师:由于海南岛是热带雨林气候,姑娘们亲手编斗笠送给红军,为的是让他们遮阳避雨,那么通过观看片段,大家还了解到那些剧情?

生1:……送水果。

生2:……军民关系非常融洽。

生3:……从服装可以看出当时的生活很艰苦,但人们的革命热情很高。

师:老师再播放一遍,这次请同学们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都有那些特点?

生:这首歌曲旋律很优美、抒情、舒展。

师:点题:这首歌曲的名字叫

(板书):《军民团结一家亲》。

2、视唱曲谱

师:下面我们先来学习歌曲的曲谱,老师弹琴,你们在心里默唱曲谱。

(学生熟悉曲谱,默唱曲谱)

师:现在我们轻声随琴演唱曲谱,注意曲谱中的前倚音、附点音符和重音的演唱。(教师指导纠正)

3、歌词演唱

师:学生随琴轻声演唱歌词一遍

师:姑娘们亲手编斗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生:表达了姑娘们对解放军的热爱之情。

4、生生合作,个别学生演唱。

5、讨论:师:同学们认真看看歌谱,结合谱子上面的音乐标记,讨论一下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

(学生讨论)

生:我觉得整首歌曲应该用中速来演唱,力度不要太强

生:我觉得前半部分力度轻一点,最后的“打敌人”处有重音记号,要唱的重一些。

师:那你觉得为什么要在这里加上力度记号呢?

生:因为敌人太可恨了,打敌人要狠狠的打,所以加上重音记号,唱的要有力量,要坚定一些。

师:你说的太好了,下面我们就按照刚才同学们对歌曲的处理,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全体跟琴有感情的齐唱。(左右两部分学生分唱、合唱)

7、师生合作跟伴奏演唱

三、了解舞剧

1、芭蕾舞剧中的精彩片段特别的多,我们再来欣赏一段无声视频,仔细看视频,视频中的环境,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播放《女战士与炊事班长的舞蹈》(《快乐的女战士》)

师生交流。

如果让你给这段视频编配画中音乐,你会编配哪种情绪的音乐?生思考作答

2、播放有声视频,师生聆听。

师:看来音乐与舞蹈真的是密不可分,音乐不但担任舞蹈的器乐伴奏,而且音乐本身具有揭示剧情和刻画角色内心感情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正如人们曾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

3、师:其实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艺术。舞剧中以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形式,与音乐相配合,来表现剧情和角色的思想感情。舞剧一般不包括歌唱和说白。我国的舞剧有的增加了歌唱形式的插曲。(显示舞剧定义)

四、挖掘情感

1、师:一首《军民团结一家亲》让我们重温了军民间的鱼水情深。不管是在旧社会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随时都能找到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事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是他们日夜奋战在救灾,是他们在余震中徒手刨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他们让老百姓相信:哪里有橄榄绿哪里就有温暖,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因为我们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2、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课后观看舞剧《红色娘子军》

《场景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作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知识目标:能够了解影视音乐之—场景音乐及其在影视剧中的作用。 

3、能力目标: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能够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描述。。


二、难点与重点

  1、重点:通过聆听、分析等,了解影视音乐之场景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

  2、难点:理解影视音乐之场景音乐与影像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谈李安执导的武侠片《卧虎藏龙》

——视频播放《卧虎藏龙》背景音乐

看过李安执导的影片《卧虎藏龙》,觉得影片最引人入胜的是武打设计,最精彩的是人物对白,而最感人的则是其中的音乐。影片没有一般武侠片那种笑傲江湖的豪气,取而代之的是寻找江湖人文内涵的一种深沉思索与含蓄。在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奖中,电影《卧虎藏龙》获得10项提名。最终拿到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音乐大奖。

今天,就让我们以电影《卧虎藏龙》中的两首音乐为例,来了解和感受场景音乐的魅力。

二)场景音乐赏析之一  —— 《夜斗》

1、——播放《夜斗》

     思考:1)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2)请描述音乐力度、速度的变化与影片故事情节的关系?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 

影片中最叫座之处大概要数俞秀莲和玉娇龙夜斗这一场,青冥剑是影片的重要符号之一,它贯穿全片,是挑起矛盾、制造冲突的重要道具,片中的首场打戏便是因它而起。传统的中国鼓点一声紧似一声。两人在鼓声中凌空打斗,绝地奔走,鼓声所传达的意境竟是一个“打”字所不能达到的。

1)打击乐——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打斗场面的气氛。

2)随着激烈的打斗场面,鼓声的速度、力度不断加以发展变化,充分烘托出紧张刺激的武打气氛,增强了动作的节奏感和力量感。

那么,什么是场景音乐呢?

课件出示:影视音乐之——场景音乐

场景音乐是指影视进行过程中使用的音乐。(除去片头和片尾音乐外)场景音乐是对某个具体故事情节或人物感情发展变化进行的铺垫、烘托和渲染,具有营造戏剧性高潮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其作用:1、描绘作用。主要用音乐渲染烘托画面的情绪与气氛;2、推动剧情发展作用。

在这部电影中,于秀莲和玉娇龙的打戏在玉娇龙抢的青冥剑后,在于秀莲家两人第二次大打出手。随着激烈的打斗场面,鼓声的速度、力度不断加以发展变化,充分烘托出紧张刺激的武打气氛,增强了动作的节奏感和力量感。让我们来欣赏。

3)——播放视频

(二)场景音乐赏析之二——《穿越竹林》

1、导语:有人这样来形容音乐和电影画面的关系——音乐与画面调情,调情两字虽用的不怎样雅致,可又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了两者的亲密关系。让我们来欣赏场景音乐之——《穿越竹林》。

2、让我们先来聆听箫的音色

3、播放《穿越竹林》音乐

——思考: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回答后师小结:

箫的舒缓柔美、哀婉惆怅;人声的虚幻神秘、渺远空灵;大提琴的感叹、无奈。

4、聆听、视唱箫演奏的旋律,感受其舒缓柔美、哀婉惆怅的情绪特征。

5、聆听、视唱大提琴演奏的旋律,感受其情绪特征。大提琴奏出的感叹、无奈的旋律,体现出人物情感与行为间的矛盾、犹豫。

6、复听《穿越竹林》音乐,在图谱上绘出人声吟唱的部分。

7、学生回答,师订正


四、对比分析:两段不同风格形式的配乐在烘托气氛、增强故事表现力方面起到了哪些作用?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

《夜斗》 音乐使打斗的气氛更加激烈,故事情节更加扣人心弦。

《穿越竹林》音乐体现出两代人对爱情的态度及人性中欲望和自我戒律之间的矛盾冲突:玉娇龙骄纵任性;李慕白隐忍压抑。


五、欣赏电影片段《穿越竹林》


六、回顾上节课内容,学生总结概括影视音乐的分类及作用。


七、小结

电影音乐中的场景音乐是必不可少的,不同的场景需要不同的场景音乐来烘托,因此可以说,影片的场景音乐为整部电影情节的设计、气氛的烘托、内容的彰显、主题的表达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让我们在关注电影情节的同时,来关注电影音乐。


《西班牙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柴可夫斯基生平、作品及作品风格的简介,让学生对作曲家及其作品《天鹅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运用不同形式的交流,培养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教学难点:

1、由于学生对西方音乐接触较少,所以让学生正确感受和理解音乐,需要一点过程。

2、本课欣赏的是芭蕾舞音乐组曲,涉及到的音乐较多,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调整情绪,感受不同乐曲的风格和发展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赏天鹅的画面,播放《天鹅湖》之天鹅主题音乐

2、提问,并简要介绍引出课题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潜移默化感受音乐,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二、作者简介:

1、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分组进行交流柴可夫斯基的生平、音乐风格及其作品

2、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

3、教师简单介绍相关音乐知识:柴可夫斯基个人情感、生活、写作风格、优秀作品等。

教学意图:让学生们共同协作都参与到学习中去,发挥学生各种潜能,并有勇气在课堂上各抒己见,与学生、老师共同探讨知识,同时也能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三、《天鹅湖》作品简介:

1、《天鹅湖》故事情节:通过多媒体播放影像资料介绍情节

2、《天鹅湖》芭蕾舞组曲音乐的来历

3、欣赏芭蕾舞《天鹅湖》的系列图片

4、欣赏音乐片段:

(1)欣赏《天鹅主题音乐》:

A、欣赏提示、提问:请同学们从器乐音色、乐曲速度、旋律等方面来感受音乐刻画了什么样的天鹅形象?根据影音资料提示欣赏音乐

B、欣赏完毕后,进行交流

C、哼唱乐曲

(2)欣赏具有西班牙音乐风格的音乐片段《西班牙舞曲》:

A、欣赏提问:请同学们猜一下,你能听出这首乐曲具有哪一个国家的民族音乐风格?

B、播放影音资料,请同学们交流后,回答问题

C、较完整的复听一遍音乐

(4)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学到的音乐欣赏知识,为下面两段音乐做简要音评:

A、播放影音资料:欣赏具有意大利风格的音乐片段《那波里舞曲》:

欣赏提示:注意器乐、节奏和营造的氛围

(这是一首十分著名的意大利塔兰泰拉风俗舞曲,整个舞曲以小号为主,音乐活泼,前段平稳,后段节奏越来越快,气氛热烈。)

B、播放影音资料,欣赏《四小天鹅舞曲》:

欣赏提示:注意节奏、音乐气氛、主要旋律所描绘的形象和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

(音乐轻松活泼、节奏干净利落,描绘出了小天鹅在湖畔嬉戏的情景。富于跳跃感的节奏、活泼纯真的旋律,质朴而带有田园的清新气息,栩栩如生的刻画出了小天鹅可爱的形象)。

C、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对两段音乐的音评

D、与教师交流

(4)总结:柴可夫斯基主张音乐的美应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础上,他的音乐旋律优美、通俗易懂,音乐基调建立在民歌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所以音乐呈现出浓烈的生活气息和民间特色。

教学意图:在与同学、教师共同交流欣赏了《天鹅主题音乐》、《西班牙舞曲》后,让同学们尝试利用刚学习到的欣赏知识去赏析《那波里舞曲》、《四小天鹅舞曲》,来巩固、检验自己的欣赏能力。本环节在培养学生团体合作意识的同时,兼顾提高学生个人的赏析能力。

四、总结与延伸:

1、小结课堂学习内容。

2、欣赏音乐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教学意图:让同学们了解教师上课的意图,把有限的课堂知识学习逐步转换成无限的课外知识积累。                                           


  《斯娃巴尔达圆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通过欣赏,感受和体验圆舞曲的风格特点,喜爱圆舞曲这种艺术形式。

(二) 聆听《斯娃巴尔达圆舞曲》,感受圆舞曲的风格特点,能够从音乐中辨认出圆舞曲音乐。

教学重难点:

能够辨别这首乐曲的不同情绪、风格。了解圆舞曲的发展。

教学流程:

(一) 导 入:

1、背景介绍

  是舞剧名作《葛蓓莉娅》中的选曲。作者德利勃,被称为“法国芭蕾音乐之父”据说它最早是一首钢琴曲,后开经轻歌剧《蝙蝠》作为声乐圆舞曲于1883年2月底举行首次演出。同年3月1日又在维也纳剧院公演。

2 作者介绍

法国歌剧、芭蕾舞剧作曲家,同时也是一位管风琴家。

雷奥•德利勃德利布出生於圣日尔曼迪瓦尔(即今日萨尔特省拉夫赖士),父亲是一个邮差,在他年幼时已过身;母亲则是业馀的音乐演奏家,而祖父亦曾当过歌剧歌手,因此德利布自少便从家人中接触音乐。1847年他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阿道夫•亚当学习作曲,当时也学习声乐和键盘。毕业后先后在国家歌剧院(Théâtre Lyrique)、巴黎歌剧院(Paris Opéra)、圣皮埃尔德夏尤教堂(Saint-Pierre-de-Chaillot)等担任合唱指挥、伴奏或风琴演奏手。1871年与莱昂蒂内(Léontine Estelle Denain)结婚。

德利布最著名的作品都是和舞台剧有关,他先后共完成了超过20出的歌剧和轻歌剧和三出芭蕾舞剧,他亦有创作艺术歌曲等作品,但室乐、管弦乐作品则近乎欠奉。

他的作品与法国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旋律流畅优美,管弦乐配器清澈秀丽,是雅俗共赏的精品,在各国颇为著名。他的舞剧音乐对欧洲芭蕾舞音乐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柴可夫斯基等的舞剧音乐都深受其影响。此外,他还写有三十多首浪漫曲、歌曲以及一些合唱曲。

(二)作品欣赏

1.请学生体验音乐与感受、体验这首乐曲的风格,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评价。

2.结合欣赏简要说明:乐曲的背景、理解这首乐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特点。


(三)相关知识的学习

圆舞曲又叫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慢三拍子农民舞曲“连德勒”。18世纪~19世纪、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交响曲作品中出现了这种舞曲,随着古典音乐的发展,它的速度不断加快、和声色彩进一步丰富、19世纪初、圆舞曲还难登大雅之堂,由于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的偏爱与推崇,得以同高雅的小步舞曲分庭抗礼,进而赢得大众欢迎进入浪漫音乐时期以后,著名作曲家竞相创作圆舞曲,推动了圆舞曲的发展。近代圆舞曲可分为维也纳式和法国式两种主要类型。前者通过三拍子中第二拍稍早出现的处理,突出韵律动感;后者则由三拍子(3/8或3/4拍)转为六拍子(6/8拍),并伴以不断加快的演奏速度,把音乐推向高潮。圆舞曲的用途和表现内内容都比较广泛。可用于交际场合伴舞(多为维也纳式),也可用于歌剧、舞剧音乐,还常常以独立的器乐和声乐圆舞曲形式演奏或演唱。


《飞天仙子》教学设计

课  型:欣赏课 

课  时:1课时 教 学 目 标: 

(一) 通过欣赏,感受和体验舞剧选曲的风格特点,喜爱舞剧、舞剧选曲这种艺术形式。 

(二) 聆听民族舞剧《丝路花雨》选曲《飞天仙子》,感受民族舞剧选曲的风格特点,能够从几首舞剧音乐中辨认出民族舞剧音乐。

教学重难点: 

能够辨别这首乐曲的不同情绪、风格。了解中国舞剧的发展。

教      具: 教学光碟  多媒体 

教      法: 讲解法、视图法、欣赏法  分析法 教学流程: 

(一) 导 入: 

1、背景介绍 

①.《飞天仙子》(舞剧《丝路花雨》选曲) 1.作者简介 

《丝路花雨》由韩中才、呼延、焦凯作曲。甘肃省歌舞团编剧。刘少雄、张强、朱江、许琪、晏建中编导。2. 舞剧《丝路花雨》简介 

六场民族舞剧《丝路花雨》1979年首演于甘肃兰州。 

剧情梗概:在盛唐时期,丝绸之路上,各国商旅络绎不绝。突然狂风四起,老画工神笔张带着女儿英娘救起了昏倒在沙漠的波斯商人伊努思。但在途中,英娘被强盗劫去。数年后,在敦煌市场中,伊努思仗义疏财,为沦为歌舞伎的英娘赎身,父女得以团聚。在莫高窟中,神笔张按照女儿的舞姿画出敦煌壁画的代表作——反弹琵琶伎乐天。英娘与波斯人们朝夕相处,互授技艺。为免遭市曹毒手,英娘随伊努思出走波斯。后来,伊努思奉命使唐,英娘随之踏上归国的旅途,市曹为泄私愤,唆使强人窦虎于阳关外烽火台下拦劫,神笔张点火报警,救伊努思于危 危难之中。在敦煌二十七国交谊会上,英娘化妆献艺,借机陈诉市曹和窦虎的罪状,剪除了丝绸之路隐患。

《丝路花雨》音乐采用以我国民族乐队为主的混合乐队演奏,音乐以我国古典音乐为基础,吸收了《春江花月夜》、《月儿高》等民族古曲的韵味和调式特点,以及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形式,同时还吸收了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回族、维吾尔族的音乐素材,具有浓郁的古典音乐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另外,音乐还将一些波斯音乐素材加以发挥,体现了剧中波斯人的风俗特征。

2.乐曲分析      

《飞天仙子》是《丝路花雨》的序幕“飞天仙子舞”的音乐。配合在天际遨游的仙女向人间播撒花雨的舞台场景,以起伏流动的优雅旋律和徐缓轻盈的节奏,塑造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的形象。 

(二)欣赏《飞天仙子》  1.请学生体验音乐与感受、体验这首乐曲的风格,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评价。     2.结合欣赏简要说明:乐曲的背景、理解这首乐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特点。 

(三)相关知识的学习 中国舞剧的发展  我国的舞剧是一门年轻的艺术。作为可发展成舞剧的因素,则可追溯至商周年代。在我国的民间舞蹈中,尤其是戏曲艺术中,保存着不少小型舞剧和舞蹈性很强的剧目与片断。20世纪40年代前后曾有过吴晓邦创作的《虎爷》、《宝塔牌坊》等作品。1949年后,舞剧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大型舞剧有《宝莲灯》、《小刀会》、《鱼美人》、《五朵红云》和《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数十部。近年来,舞剧创作不仅在戏剧结构、舞蹈语汇、舞美设计等方面,而且在音乐创作表现手法上,都有不少突破和创新,出现了《丝路花雨》、《奔月》、《文成公主》、《魂》等有影响的作品。我国的舞剧有的增加了歌唱形式的插曲,如《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


第三单元 黑土传情

《东北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东北风》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东北民歌,歌曲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风味,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弱起节奏,旋律热情奔放,简单朴实的东北方言配以衬词,表现了东北人欢庆胜利、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东北风》,掌握歌曲中弱起节奏演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话东北、唱东北、演东北、创编东北民歌等音乐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模仿、探究中,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

(3)情感与价值观: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喜爱东北民歌。

教学重点:

通过《东北风》的学习,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表演,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

弱起小节的学习和掌握。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鼓、钹、扇子、手绢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组织教学:

唱《师生问好歌》

二、感知部分:

1、欣赏:《家在东北》

提问:

(1)是哪个地区的歌曲?(东北地区)

(2)、我们就是家在东北的孩子,你对东北有哪些了解?(学生们一起话东北,谈到东北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四季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视听的结合,火爆的音乐场景,让学生体会感受东北农村的风情,及东北音乐、歌舞具有的热情奔放的风格特点。在话东北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东北。]

三、新授部分:

1、导入: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东北三省不但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还有非常美丽的自然景观,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了一方的艺术形式:幽默的东北小品、火爆的东北二人转,都深受人们喜爱,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首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东北民歌《东北风》。

2、播放多媒体课件的范唱。

并提出问题:

A、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B、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播放课件,感受《东北风》的东北风格,熟悉《东北风》的曲调,通过画面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c、师小结东北民歌的特点。

3、学唱歌曲:

(1)读歌词,体会歌曲内容。

(2)出示歌谱,讲解曲谱节奏:强拍弱起

[设计意图:多媒体出示歌篇,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集中,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教学难点在老师的帮助下得以解决。继续熟悉《东北风》曲调,为下一步学唱做准备。]

3、随琴视唱曲谱。

4、猜一猜:有一种乐器,只要一吹响它,喜庆的气氛就油然而生?(唢呐)

5、模仿唢呐的声音模唱旋律。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歌曲,让学生知道自己也可以模仿乐器发声。]

6、学生尝试着随琴填唱第一段歌词。

7、用自学、生生互教等方式自己学习歌曲第二段。

师:“你觉得这首歌哪最不好唱?你哪里唱不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在同学的帮助下得以解决]

8、启发、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热烈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

四、歌曲处理:

1、让学生演唱,体验唱衬词“哎嗨”和不唱衬词的不同。(对比法)

2、师小结:东北民歌的韵味都在像“哎嗨”这样的衬词里。

[设计意图:开发课程资源,通过模唱、对比、讨论让学生体验到东北民歌的风格特点,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

3、教师示范,用鼓、钹为歌曲伴奏。

师:你想不想马上敲击它们,为歌曲伴奏?(想!)

4、课件出示鼓谱,指导学生学习拍打。

[设计意图:多媒体出示鼓谱快捷、直观,动感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全体演唱并用鼓、钹伴奏。

6、多媒体播放录像《东北大秧歌》,让学生学一学、扭一扭。

7、用扇子、手绢做道具,自编动作,边歌边舞。

[设计意图:生动的录像,激发学生学习秧歌动作的热情,感受到东北音乐的热情、火爆。]  

五 、拓展延伸

1、让学生欣赏几首东北民歌片段。

[课件出示,视听结合更突出了东北民歌的艺术魅力。]

过渡语:东北民歌好听吗?你想不想加入到东北民歌的创作中来?

2、小组合作,学生研究创编歌词。

3、小组学生汇报。

4、师生给予评价。(互评,他评,自评)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给予学生创作的空间,增强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

六、结束部分

“同学们,今天我们领略了东北民歌的风采 ,我们是东北人,我们爱东北音乐,我们更爱东北,让我们扭起东北大秧歌,祝愿我们东北的明天更美好。”

学生扭秧歌出课堂。

《乌苏里船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欣赏实践活动,喜欢我国东北地区的民歌、民间音乐,并

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能够用明朗质朴、兴奋自得的情感演唱《我的家乡多美好》。能够感受《乌苏里船歌》

并能体验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民歌、民间音乐与创作音乐之间的

“源”、“流”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感受《乌苏里船歌》所表达的情感,结构以及民间音乐与创作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师: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请问大家能够说出几个民族的名称并说出这些民族的音乐风格?

 生:蒙古族、维吾尔族、苗族、朝鲜族、等等。

(二)新授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赫哲族的民歌《乌苏里船歌》并说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1.欣赏歌曲《乌苏里船歌》独唱。

生:这首歌曲表现了赫哲族人民,热爱生活、勤于劳动的民族风格。

师:补充并问同学们这首歌曲是不是很优美?你感觉哪部分最好听?

生:很好听,尤其是前半部分。

师:前半部分是歌曲的引子部分,运用了赫哲族的一个衬词,阿郎赫尼哪,声音高亢嘹亮。它运用了声音的什么效果?就像站在辽阔的草原上歌唱,远处传来了自己的什么呀?

生:是运用了回声。

2.学唱歌曲

师:这么优美的歌曲老师都想唱一唱好不好?老师跟伴奏范唱。同学们想不想学唱这首歌曲呢?老师和学生共同演唱这首歌曲。

3.分析歌曲

师:我们欣赏了独唱的《乌苏里船歌》下面我在欣赏一首合唱的,《乌苏里船歌》,感受一下这首歌曲和独唱有什么不同?提示:同学们可以从歌曲情感上来进行分析。

生:声音更加丰满,更能表现赫哲族人民幸福生活。

师:补充这首歌曲不仅保留了原歌的基本风貌,还突出地发挥了合唱音域宽,音色丰富和声性强,更能表现赫哲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下面我们共同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

师生合作:歌曲分为三个段落1段由男高领唱女低音声部作呼应最后衬词部分由混声合唱作收束。2段由女低音声部唱主旋律由女高作呼应。3段由女高音声部唱主旋律其它声部做呼应。

4.歌曲的创作过程

师:介绍这首歌曲的创作过程,他根据独唱改编而成。

(三)总结

下面我们共同来聆听一首《我的家乡多美好》。感受一下这首歌曲和《乌苏里船歌》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旋律很相似

师:我们听到的《乌苏里船歌》。是由这首歌创编而成的。通过欣赏这三首歌曲我们应该认识社会实践是创作音乐的源泉,大量的积累民歌也是一种生活体验。


《我的家乡多美好》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1、欣赏《乌苏里船歌》

  2、学唱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

  教学目标 1、在师生互动中聆听演唱《乌苏里船歌》并能够随音乐哼唱赫尼那小调

  2、通过聆听、模唱学会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

  3、初步感受赫哲族的民俗、生活,能有感情地表现《我的家乡多美好》

  教学重点 聆听赫尼那小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流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欣赏《乌苏里船歌》

  1、 初听引子

    2、 欣赏乌苏里江(图片加音乐)

    3、复听引子(歌片)

    4、学唱引子

    5、听音乐完整哼唱引子

    6、完整聆听歌曲《乌苏里船歌》

    7、简介郭颂

  二、听赫尼那小调

      1、 初听

    2、教师范唱

    3、学唱最后一句

  三、了解赫哲族(图片加背景音乐《我的家乡多美好》伴奏)

  四、学习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

  1、 完整初听

    2、 教师范唱(出示歌片)

    3、 学唱

    4、 完整演唱

    5、 歌曲处理

  五、欣赏《嫁令阔》

  六、欣赏黑鸭子演唱的《乌苏里船歌》

  七、 完整表演歌曲

  《我的家乡多美好》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听一听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播放歌曲)

  生:聆听

  师:听到这段旋律你有什么的感受?

  生:略

  师:这歌声是从哪儿传来的?咱们一起去看看

  (播放图片背景音乐是引子)

  师: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是笛子

  师:一阵悠扬的笛声把我们带到了美丽宽广的乌苏里江上,捕鱼人正一边划着船,一边唱起了歌。听,他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啊朗赫赫呢那……)

  生:边观赏乌苏里江边感受音乐

  师:声音有什么变化?仿佛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强弱的变化,回音)

  生:略

  师:在乌苏里江上居住着一个少数民族,那就是赫哲族,刚刚咱们听到的这段歌曲就是用赫哲语演唱的,我们再来听一听,你也可以轻声的跟着他唱一唱

  (出示歌片,播放音乐)

    生:聆听 哼唱

  师:大家的赫哲语模仿的真像。我们再来唱一下头两句

  (教师伴奏)

  生:演唱

  师:现在来接唱,大家唱第一句,我来唱回声

  (提示学生要加上动作)

  生:略

  师:真棒,咱们换一换,你们来唱回声,注意声音要放轻

  生:略

  师:学生演唱回声之后教师接着唱后面的两句(啊朗赫赫尼那,赫赫雷赫尼那……),引导学生唱最后两个字——“给根”

  师:现在咱们再听着音乐完整的演唱一下

  (播放音乐)

    师:这么高的山,这么清的水,怎么能让人不去歌唱它呢?听,这是江上传来的一首《乌苏里船歌》

  (播放视频)

  生:聆听(第一段静听, 后面随老师用肢体感受)

  师:现在你有种什么样的感受?

  生:略

  师:你们认识刚刚演唱《乌苏里船歌》的歌唱家吗?

  生:略

  师:他是我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郭颂,更加值得我们骄傲的是他还是我们黑龙江人,这首《乌苏里船歌》己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亚洲声乐教材,让所有人领略到了乌苏里江的美。

    师:我们再来听一首赫哲民歌,赫尼那小调,大家可以用你的动作来感受,也可以轻声跟着哼唱

  (播放歌曲)

  生:略

  师:现在大家听一听,这个小调中哪一句给你印象最深?

  (教师范唱)

  生:“赫尼那”

  师:咱们一起来唱唱最后这一句,教师范唱“赫尼那来赫尼那!”

  生:学唱

  师:这个赫尼那小调与《乌苏里船歌》有什么相似?

  生:略

  师:《乌苏里船歌》的创作素材就来源于这些赫尼那小调。

    师:赫哲的民歌不仅有独特的风格他们的生活也很有意思 (播放图片加音乐)

  师:赫哲是满语,意为“东方及下游的人们”,他们主要居住在我省的同江、饶河、抚远等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他们独具北方特色的渔猎文化,赫哲人的生活离不开水,离不开鱼,他们不仅喜欢吃鱼,还能用鱼皮制作精美的服饰和挂件呢,因此,赫哲族还曾被称为“鱼皮部”,看这些就是产用鱼皮制作的鱼皮衣,靴子、包,还有赫哲人崇尚的一种熊图腾,除了用鱼皮做东西之外,他们还会用桦树皮来做东西呢,你们见过这样的船吗?这叫桦皮船,……(这一部分教师要与学生互动起来)

    师:乌苏里江为赫哲人提供了这么多生活和生产资源,赫哲人也用动听的歌声赞美了自己美好的家乡,请大家听一首同江市的赫哲民歌《我的家乡多美好》

  (播放视频)

  生:初听歌曲

  师:这首歌曲的旋律熟悉吗?

  生:熟悉

  师:哪首歌相似?(教师可以唱两句提示)

  生:略

    师;大家再来听一听,歌中的赫哲人是怎样赞美自己家乡的?

  (出示歌片,范唱)

  生:理解歌词

  师:向学生介绍“三花”“五罗”

  师:现在换你们了,让我也来听听你们的歌声

  (弹琴伴奏)

  生:演唱

  师:及时纠正学生唱不准的地方

  师:弹琴伴奏

    师:大家演唱的这么美,我也想唱唱,听,我唱的是什么?

  (范唱引子,伴随琴声)

  师:你们会唱吗?

  生:略

  师:大家来唱一唱

  生:略

  师:把这段加到歌曲中完整的演唱一下,感受一下歌曲会有什么变化?

  生:演唱

  师:你觉得歌曲有什么变化?

  生:略

  师:赫哲民歌都是从他们的生活和劳动中产生的,种类丰富多样,咱们再来听一首赫哲族的嫁令阔小调

  生:略

  师:赫哲人用不同的民歌小调,表达了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到的快乐,那么也有人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歌唱了对乌苏里江热爱,对赫哲人的赞美。

 (播放歌曲)

  师:最后咱们像他们一样带着对乌苏里江的赞美,对家乡的热爱完整的演唱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

  生:演唱

  师:下课 聆听《乌苏里船歌》引子部分,学生感受《乌苏里船歌》中的赫尼那衬词。

   让学生通过聆听,模唱感受引子部分力度的变化。

   让学生再次听感受并能够随着歌曲模唱,初步学唱赫哲语。

   师生用接唱的方法再次感受、模唱引子。

   通过聆听,模唱,唱准引子,用声音和肢体语言表现力度变化。

   学生能随着音乐用肢体语言体现波浪式起伏的旋律。

   在聆听、模唱赫尼那小调中使学生进一点熟悉赫哲族特有的旋律,为学习歌曲做铺垫。

   通过多媒体,在师生互动中学生初步感受赫哲民俗生活,并知道赫哲的意思,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完整的聆听,感受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

   学生通过老师的范唱熟悉歌词的内容,并知道歌中的三花五罗指的是什么。

   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为歌曲加上引子和尾声,在演唱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歌曲的表现力更丰富了

   通过视频和聆听《嫁令阔》小调,让学生了解赫哲族的民歌是从生活和劳动中产生的,感受赫哲民歌的风格

    通过聆听黑鸭子演唱的《乌苏里船歌》使学生感受用不同形式演唱的赫哲族民歌,激发学生想要赞美家乡的表现欲望


《翁嘿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各地的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的兴趣。

2、以欢快情绪唱好《军民大生产》和《嗡嘿呀》

3、了解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劳动歌曲的音乐特点。

2、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翁嘿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上一课时同学们聆听和演唱了《军民大生产》《船工号子》等与劳动场面有关的几首歌曲,今天我们再进一步感受劳动号子的特点,请问劳动号子有哪些特点?

2、(请1至2名学生回答)

3、复习《军民大生产》

a、齐唱《军民大生产》

b、“一领众和”表现歌曲

c、男生领唱女生和表现歌曲

二、寓教于乐

出示课题《翁嘿呀》

谈话:刚才我们演唱了甘肃民歌,感受陕甘宁连区军民的劳动场面,下面我们学习一首吉林延边朝鲜族在集体劳动中唱的歌曲。

1、初听:感受歌曲特点,掌握歌曲大致顺序,反复记号位置。

2、再听:让学生在歌中“翁嘿呀”处加入齐唱,体会劳动号子的特征。

3、听录间唱歌词,在“翁嘿呀”处不唱,只唱领唱正词,体会劳动号子“一领众合”的特点。

4、完整地学唱歌曲两遍。

5、后视唱曲谱、慢速、教师弹单旋律。

6、完整地演唱“翁嘿呀”音准节奏正确是最基本要求。

三、创造表现

1、表演,各级设计演唱形式,领唱、合唱,在“翁嘿呀”处拍手或跺脚,为歌曲编配朝鲜族长鼓舞节奏,演唱时作为伴奏。

2、分组展示  评价

四、完美结课。



音乐欣赏《江河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二胡曲《江河水》的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乐器二胡。

2.通过对二胡曲《江河水》的欣赏,让学生感受悲剧类音乐的特点,提高学生对凄怆哀怨情绪的感知能力。

3.通过对二胡曲《江河水》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乐曲《江河水》的速度、旋律特点、音乐风格和音乐情绪。

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品的悲剧之美。

三.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江河水》是由王石路、朱广庆、朱长庆和谷新善等根据“辽南鼓乐”同名笙管曲牌整理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具有浓厚东北特色的双管独奏曲。后经黄海怀改编为二胡曲。经二胡演奏大师闵慧芬演奏推广,成为了享誉海内外的经典二胡曲。

  介绍二胡:因为它只有两根弦,所以取名为二胡,二胡是现代的名称,过去民间多称它为南胡、胡琴等,二胡看上去是一个物体,没有什么感情可以表达,但是它一旦经过不同的演奏人员在技术和艺术上的加工。就会变成一个很懂感情的东西。

2.欣赏二胡曲《江河水》

a.播放音乐并让学生讨论全曲音乐的风格和表现的情绪。b.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进一步的欣赏,理解每一段的音乐力度、速度、调性上有什么变化,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和意境。c.教师弹奏《江河水》,学生进行进一步欣赏。

3.拓展

通过对二胡曲《江河水》的学习,了解了此曲的音乐情绪。发挥想象力,编创现实生活中具有此种情绪的故事并加以情节表演。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作业:欣赏与《江河水》具有相似情绪的乐曲。例:《小白菜》、《黄河怨》、《窦娥冤》、《白毛女》。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二胡这种乐器。学会了具有悲剧色彩的音乐是怎样来表现的。并让同学们自己编创故事,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


第四单元 非洲灵感

《阿伊亚—非洲的灵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以积极的态度感受非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喜爱非洲民族、民间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2、模仿演唱非洲民间歌曲《阿伊亚》,感受、体验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

3、聆听非洲《鼓乐》及非洲民间乐曲片段,感受、体验非洲鼓乐的风格特点,并能够模仿简单的非洲音乐节奏。

4、知道非洲鼓、马林巴等代表性非洲民间乐器,并能辨认这些乐器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

1、模仿演唱非洲民间歌曲《阿伊亚》;

2、模仿简单的非洲音乐节奏。

3、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放一段非洲图片或舞蹈,从图片或舞蹈来判断属于哪个地区?

师:非洲在你的脑海里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非洲,去感受非洲音乐的魅力。

二、感受欣赏:

(一)、《阿伊亚—非洲的灵感》

1、出示图片:非洲的地理、人文……

2、师:非洲不仅有广阔的地域环境,丰富的矿产资源,也有丰富的音乐文化,下面我们就进入中非,去体验一下中非的民歌特点。

欣赏(采用先听再讲解的方式)

(1) 歌曲简介:《阿伊亚—非洲的灵感》是由“黑色之音”演唱组演唱的一首中非民间歌谣。全曲没有语义性歌词,只有“嗨呀,嗨呀”一类的衬词。表达了一种相互呼唤的情景。

(2) 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它是属于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无伴奏女声三重唱)

它的一个特点——一人领唱,众人应和,为多声部音乐。

① 完整欣赏歌曲:谈一谈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② 再听歌曲,小声跟唱。

③ 教唱歌曲,用听唱和模唱的方法学习。

3、师:我们刚刚体验了非洲民歌的演唱特色,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音乐在非洲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4、师:看了这些同学们有没有在想非洲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怎样演奏的呢?而且非洲的乐器也很有特色。

出示一空幻灯片,有背景音乐,让学生猜是哪类乐器,再出示非洲乐器的幻灯片,教师作简要介绍。

① 木琴(马林巴)

② 鼓(重点介绍)

③ 拇指钢琴

④ 其他乐器

(二)、欣赏《鼓乐》

        聆听《鼓乐》,模仿节奏。

三:拓展延伸

非洲黑人舞蹈及音乐对世界音乐,特别是美国和其他西方世界的音乐舞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你在哪些音乐中能感受到非洲音乐节奏的特点?

学生:爵士乐、摇滚乐、迪斯科等。

1.欣赏一段爵士乐并观看一段街舞。

2.学生分析非洲音乐节奏对爵士乐节奏、街舞的影响。

3.跳一跳街舞。

四、总结非洲音乐的特征

第一、非洲有多种特殊类型的音阶,非洲音乐的旋律通常是围绕着一个或几个骨干音而进行的,有时干脆只由某种音型的不断反复构成。非洲音乐的音域较窄,乐句比较短小,常作反复,很少听到悠长的旋律线和丰富的装饰音和各种变奏。 

第二、非洲音乐具有一种自然多声性倾向。经常可以看到两声部结构,歌曲和器乐曲,有的是主调式的多声部,也有的是复调式的多声部。 

第三、特殊的节奏是非洲黑人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非洲音乐的节奏强烈奔放,复杂多变。非洲音乐节奏可分为自由节奏和固定节奏两种。前者无明确的、有规律的律动感,一些地区的哀歌、赞美歌和少数宗教、历史歌曲属于这一类;而后者则具有规则的律动,并且可以借助于拍手、跺脚和敲击乐器,将其律动结构体现和强调出来。非洲音乐的节奏有单线型和多线型两种形式。非洲音乐的节奏具有一种丰富而独特的表现力,它通过单线条和多线条的种种变化和乐器的音色的明暗对比,可以产生交响式的音响效果,并表达出多种不同的内涵。有时,甚至具有语义性,成为一些部落用以传递信息的鼓语。因此,可以认为非洲的节奏是非洲黑人对世界音乐文化的重大贡献。现代的西方通俗音乐和部分艺术音乐作品,都从非洲音乐的节奏中获得丰富的营养和启示。


《鼓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与参考资料较少,同时由于学生对黑非洲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了解的甚少。要在一堂课内对非洲鼓乐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设计了以非洲鼓乐的节奏特点、鼓乐风格、非洲鼓乐的应用为主线的教学思路。于是我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布隆迪《鼓舞》从《鼓舞》中体会音乐鲜明的节奏特点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也从中获得鼓乐的节奏特点一:整齐节奏;在欣赏加纳《鼓乐》从中体会鼓乐节奏的特点二:跨节奏。让学生能从愉悦的体验中了解鼓乐魅力。为了达成目的我尽可能采用音像资料,教师实践演奏,学生实践体验。来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从欣赏中提炼节奏,并初步感受非洲鼓乐中强烈鲜明的节奏特点,

2、通过对鼓乐节奏参与,感受非洲鼓乐的风格,特点。

3、初步了解非洲鼓乐中两种节奏呈现形式,整齐节奏和跨节奏。

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整齐节奏和跨节奏的演奏方式。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与体验,让学生能初步感受非洲鼓乐文化的独特的魄力。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从欣赏中了解非洲鼓乐的节奏特点;以及表现作用。

四、 教学难点:怎样让学生理解跨节奏,并以跨节奏的方式表现鼓乐特点。

五、教学方法:探究法;实践法;示范法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组织教学:播放音乐


同学们来跟老师拍一段节奏


在学生的节奏中教师随音乐舞蹈。                                           

拍手:x

     Xx

     Xxx

学生边拍节奏边欣赏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同时为后边的节奏学习打下基础。

欣赏感受

同学们你感觉音乐和舞蹈将你带到了什么地方?


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非洲大陆,去聆听那古老而纯朴的原始音乐


听音乐请思考:音乐的情绪怎样?

他们演奏的是什么乐器?


(ppt)非洲鼓在非洲运用广泛,在非洲人的生活里是无处不在的如:宴会上,娱乐时,祭祀中等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究

非洲







学生欣赏并思考回答:

  热情,豪迈,愉悦

  演奏乐器——非洲鼓







初步感受非洲鼓乐的风格



让学生能初步认识非洲鼓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自主探究

《非洲鼓乐》

看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拓展鼓的认识(PPT)

常用鼓有:康佳鼓;墩墩鼓;金贝鼓


注意教师的演奏手法,你能发现鼓面的不同位置音色有何变化?

学生提出学习目标

了解非洲鼓:

不同鼓面分高中低三种。

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思维能力


教师总结:拓展学生视野



深入探究学习

首先请欣赏布隆迪《鼓舞》

问:鼓乐分几个部分,你能模仿出主要节奏吗?

听见你熟悉的节奏请跟音乐拍出节奏。





根据这部分学习歌曲《aiya》


复听音乐:歌曲的情绪怎样?


学生回答:三个部分;

拍出A、C部分节奏(略)

B部分的节奏,是熟悉的节奏,请拍出来这部分是声乐作品 xxx得出整齐节奏,单线型节奏。






愉悦 激动的


学生加入节奏和AIYA伴奏演唱歌曲。

初步了解非洲鼓乐节奏形式

单线型,以及鼓的演奏技巧



对节奏的实践演奏为第二首作品的学习打下基础。


用节奏为歌曲伴奏可以得出鼓乐的第一个节奏特点。

深入探究学习

了解了鼓舞后我们一起来欣赏加纳《鼓乐》问:

是由多名鼓手演奏,演奏节奏是否相同,他们是怎样的顺序演奏的?与单线型音乐相比产生了怎样的音乐效果?

你能模仿哪一种节奏?

学生欣赏思考:得出跨节奏,依次演奏,形成多线条,多层次,多声部的复杂节奏

x.x xx x.x xx 得出固定节奏和多变节奏。

学生实践演奏两条节奏。

再了解鼓乐节奏形式——跨节奏

实践探究




教师有意加入刚才的歌曲演唱

学生分组体验一条节奏

用跨节奏的方式表演场。


学生对跨节奏的学习与运用

也为后边的展示奠定基础。

创作实践

教师:是否只有跨节奏才给人以多层次的效果呢

 给出一条节奏,学生思考创编演奏

Xx  xx  xx   xx  xx  xx

对整齐节奏进行逻辑重音的改变,或加入不同的乐器进行演奏。

学生可更深刻的了解鼓乐的即兴特点。

知识拓展






鼓乐中丰富的节奏,热情的歌声,给于我们热情,那还有什么艺术形式能展现非洲鼓乐的热情奔放呢?


你能编创出非洲的舞蹈动作吗?


学生自由说——舞蹈


学生展示动作,说明编创理由(源于生活)


集体展示:

对非洲地理人文知识的了解





知识汇总

让我们带着行装,走进非洲,去领略非洲人们的节日欢歌,和祈求天降甘露的壮观场面


全体学生展示非洲歌舞

对知识的运用

课堂总结

我们领略了非洲鼓乐的热情与奔放,激情与豪迈,让我们带上愉悦的心情在生活中去寻找更多的鼓乐乐趣。


总结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电子课本+歌曲播放

第五单元  戏曲撷英

《对花》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河北民歌,体会河北民歌的地方特点与情绪,能在欢快、热闹的气氛中学会演唱《对花》这首歌。

2、 能掌握对唱、表演唱这两种演唱形式,并结合手绢舞进行表演,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教学设想:

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演唱歌曲《对花》、学跳手绢舞和学习上滑音、表演唱、对唱等音乐知识,目的是通过“看——听——学”等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积累对华北民间音乐的感性认识,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完成歌曲的学习。

教学重点:

学会用富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音调演唱歌曲《对花》。

教学难点:

1、 知识点:上滑音、倚音的实际演唱效果。(其中倚音不作学习要求。)

2、 引导学生自主地运用手绢舞这种形式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

电子琴、教学配套光盘、三用机、手绢、绶带等。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律动:师生在《对花》的音乐声中舞手绢。

二、 激趣导课:

1、 师边转手巾花边与生问好。

2、 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我手上的这块手绢与生活中的手绢有什么不同吗?生:略。

三、 感受与体验:

1、 看

  师:是的,这种手绢是用来跳舞的。知道吗?河北的民间舞蹈是以秧歌为主,主要的道具就是这种手绢。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手绢舞,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拍一拍、动一动,为我鼓鼓劲。好吗?(播放《对花》伴奏乐,师边舞边唱。)

2、 听

  1)听赏《对花》:

 师:喜欢这个舞蹈吗?生:略。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具有浓郁河北音调的歌曲《对花》。请同学们翻开书本40页,静静地聆听,听完后告诉我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播放录音,板书课题:九、对花)

2)复听《对花》:

师:谁来说说你觉得这首歌带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生:略。师:是的,这是一首很轻快、热闹、喜庆的歌曲。下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轻轻地拍腿,感受一下它带给你的快乐吧!

四、 了解与认识:

1、 熟悉旋律:

1) 师:看得出同学们拍得都很开心,现在就让我们也带着这种欢乐的感觉,用“lu”把歌曲的旋律哼唱一遍。生:略。

2) 师:你觉得哪些地方比较难唱?(生自评演唱情况,分析难点。)

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啊!同学们注意到了吗?歌曲中出现了许多切分节奏(板书:“X X X”)和附点音符(板书:“X .X”),只有把它们的时值唱准(指难点处),才能把歌曲唱得更好,先听老师把节奏读一读。再听一遍。看看,哪些地方有它们的身影?生:略。

3) 师:接下来我们再用“lai”把歌曲的旋律哼唱一遍, 唱的时候要带着快乐的心情,面带微笑,还要注意老师刚才说的节奏,我要听到你们最美妙的声音。(提醒声音位置和坐姿)

2、学习歌词:

1)师生问答第一段歌词:

师:这一次唱得好听多了!现在我来考考大家,比比看谁的脑子最灵,在听歌的时候已经把第一段歌词记住了。

2)学唱第一段歌词:

①师:你的记性真好!下面我们把第一段歌词轻声地唱一唱。

② 师:唱得不错,只是歌曲中出现的倚音我们没有唱出来,它在哪呢?生:略。(师范奏倚音,生练唱此乐句。)

③上滑音的教学:

a .师:同学们,歌曲中还藏着个向上的箭号呢,你们找到它了吗?这个小记号是“上滑音”,有了它能让我们的歌声更有特色呢!听一听。(师范唱)

b .师:你们也试试?生模仿唱此乐句。

④师:现在我们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要把这种迎接英雄回来的快乐心情唱出来,好吗?生:略。

3)知识技能:

①师:现在熟练多了!可是同学们发现没有?平时我们唱的歌曲的演唱形式大部分是齐唱,而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生:略。

②师:为什么说是“对唱”?生:略。师:你听得可真仔细啊!那么老师刚才边表演边唱的演唱形式叫什么?生:略。

③课件出示“小博士”知识点:

师:让我们来看看“小博士”是怎么说的?

4)师生对唱:

①师:现在让我们来玩个游戏,也用对歌的方式唱唱第一段歌词!我唱甲,你们唱乙,谁接不上来就算输了哦!(师提醒生坐姿、气息以及“的”字唱法等。)

② 师:好,现在你们来考考我,咱们再来一遍,要注意有“齐”字的地方表示我们要一起唱。

③ 生自评演唱情况:

师:谁来说说你觉得自己的演唱怎么样?(教唱生觉得不足之处。)

④ 师:你觉得在演唱这首歌时,哪一句最有趣?或者说让你印象深刻的是哪句?生:略。师:(指着“七拨弄东……”)哦,是这句。(师范唱此乐句)这句歌词让你想到了什么情景?它模仿的是什么声音?生:略。师:是的,像人们在敲锣打鼓地欢迎我们的英雄回来呢!你能模仿一下敲锣打鼓时的动作和表情吗?生:略。

⑤ 师:好,现在我们就用动作模仿敲锣打鼓,唱唱这句歌词,要把当时激动的心情唱出来哦!生:略。

⑥ 师(引导):同学们,鼓声是用来伴奏的,能敲得那么响,把我们的歌声都淹没了吗?生:略。师:把动作做出来就行了,别那么使劲敲。

5) 学唱第二段歌词:

师:第二段也能唱吗?生:略。师:好,接下来我们把第二段的歌词也唱一唱。你们来问,我来答。(师生对唱第二段歌词)

6)结束句学习:

①师:同学们注意到没有?第二段的结尾和第一段的不一样,多了一个结束句,这个“哎”字要唱几拍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生:略。师:有8拍哦,同学们要在心里默默地数。

②师:最后有两个声部,今天我们先学习第一声部,听一听。(师范奏第一声部)师:它的旋律走向是高还是低?(以手势提示生试唱)

③师:好,现在我们把结束句唱一唱。

④师:我们把前面一句和这一句接起来唱一唱。

7)完整对唱两段歌词:

师:现在老师想当听众,听你们把两段歌词连起来唱一唱。好吗?生:略。师:男生唱甲部分,女生唱乙部分。

五、 巩固学习:

1) 表演唱

①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对唱,而河北人更喜欢边扭秧歌边唱,谁能学学他们扭秧歌的样子?学老师刚才的手绢舞,做一、两个动作也可以。(请个别生表演手绢舞基本动作)

②学习舞蹈基本动作:

手部动作:抓住手绢的一角,掌心向上,然后迅速地翻腕、压腕。(师示范,生模仿。)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秧歌的舞步有什么特点?(师示范)生:略。师:下面我们也来学学这十字步。(师生扭秧歌,请个别生上来扭秧歌。)

脚步动作:前进两步,后退两步,称为“十字步”。

2) 情景剧:

①师:同学们,咱们村的战斗英雄和劳动英雄到北京开“表彰大会”今天就要回来了,村里决定用热闹的秧歌来欢迎他们。哟,时间不早了,那咱们就抓紧排练吧!来,分成小组,将刚才我们学的动作练一练,要边唱边跳。(师巡视指导)

②师:同学们看过潘长江的小品《过河》吗?两个人隔着河要先喊一嗓子才开始对歌。(师模仿)现在咱们配合一下:你们先喊话“哎——英雄回来了吗?”,我回应你们“英雄回来了——”,才开始对歌。明白了吗?生:略。师:谁愿意来扮演战斗英雄和劳动英雄,和我们一起扭秧歌?(给两位“英雄”披上绶带)

③师:好,现在准备用热情的歌声和舞蹈欢迎我们的英雄回家乡咯!(师生表演情景剧)

六、 总结:

 师:今天我们都学了哪些内容?很高兴和同学们度过了难忘的河北之旅,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扭着秧歌离开教室。再见!(播放《对花》音乐,生在乐声中离开教室。)



《报花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欣赏《报花名》。 

教学目标  

1、了解评剧历史。

2、欣赏《报花名》。

3、感受评剧艺术。

教学过程    

1、了解学习情况。 

2、导入。 

3、小组介绍、评剧。

4、欣赏评剧《花为媒》唱段《报花名》。

1)初次欣赏《报花名》唱段。提示学生注意唱段中唱到了哪些花。

2)再次欣赏《报花名》唱段,感受评剧的唱腔。

3)教师简介故事《花为媒》的情节。

4)教师简介评剧的唱腔特点及评剧艺术的代表人物——白玉霜。

5)随录音《报花名》,学生轻声哼唱。

6)欣赏《报花名》动画。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率和参与程度。

2、在小组学习中“我”的位置。

3、在演唱中能否大胆表现。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音乐作品,探寻戏曲音乐的魅力,树立关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感受和体验豫剧音乐的风格特点,提高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了解豫剧戏曲音乐风格特点,能够随着录音演唱这种地方戏曲选段的一、两句唱腔并能够在若干种戏曲音乐中辨认出这个剧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中国戏曲,感受这种地方戏曲音乐的风格特点并学唱豫剧《刘大哥讲话理太偏》选段。

【难点】

能有韵味的边表演边唱《刘大哥讲话理太偏》选段。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音频片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并提出问题这是我国哪种传统戏曲?

(二)初步感知

1.欣赏豫剧《花木兰》中一个著名的唱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2.教师提出问题:《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讲了什么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作品背景,老师补充说明。

(花木兰的故事在我国久有流传。北朝民歌《木兰诗》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是豫剧《花木兰》中一个著名的唱段。剧中女主人公花木兰乔装男子替父出征,征战十三载,累建功勋,辞官回乡。贺元帅亲临,方知花木兰为女子。在奔赴战场途中,有位同行的男士口出怨言,认为天下苦事都叫男子做了,女子成天在家享清福。花木兰以男子身份,慷慨陈词,为女子摆功,直说得这位男士无言以辩。)

3.再次聆听乐曲,请同学总结分析这段唱段的特点。

(花木兰的唱腔,很质朴,很本色,没有女子的娇羞之感,我觉得很符合花木兰的身份和她的性格特点,豫剧很有地方特色,语言很生活化、平民化,用河南方言演唱。)

(三)探究学习

1.再次聆听《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探究其语言特色,学习河南方言。提问:在座的各位同学,有没有会说河南话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给予评价指导。(本课《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这一豫剧选段,要求我们在学唱过程中唱出豫剧的“味道”,要掌握河南方言声韵调的规律,做到字正腔圆。)

2.教师总结学习要领:河南话与普通话相近,主要是四声阴阳差异,即一声变二声,二声变四声,三声变一声,四声变三声。举例(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进行练习纠错。

3.学唱练习。

(1)教师播放《刘大哥讲话理太偏》音频,学生轻声哼唱,感受选段的唱腔特点,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2)教师加入河南方言进行示范唱,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结合所学河南方言跟唱。

(3)教师进行点评。

(4)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加入表演演唱。

(四)拓展延伸

1.提问学生:我国的传统剧种有很多,除了我们今天所学的豫剧,你还知道哪些最具有影响力的剧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黄梅戏、京剧、越剧、豫剧)

2.欣赏四段唱段,判断哪段是豫剧?(根据所用方言及风格特点判断)

(五)小结作业

1.小结:提问学生: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总结:《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背景及风格特点、学唱选段,了解四大剧种)

2.作业:搜集越剧、黄梅戏、京剧等地方剧种的经典唱段,下节课交流讨论。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十八相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越剧《十八相送》,了解越剧相关知识,学会演唱歌曲《化蝶》,并能用合适的速度、音色来演唱它。

2、过程与方法:学习《化蝶》,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通过越剧的欣赏,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越剧风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越剧《十八相送》和《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以及歌曲《化蝶》学唱,能够体会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段热情、真挚的情感及对封建势力强烈反抗精神,产生对这一爱情悲剧的理解与同情。

二、教学重点:体会梁祝真挚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化蝶》。

三、教学难点:有感情的,能用合适的速度、音色来演唱歌曲。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新课导入

师:老师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段戏曲,听听看这段戏曲唱的是哪一个民间故事?(播放越剧《十八相送》)

生认真聆听观看。

师:请同学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生:梁山伯与祝英台。

师:对,这段戏曲叫做《十八相送》,是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中的一段。根据唱腔曲调判断是属于哪一个剧种?

生:越剧。

师:那么,同学们知道越剧起源于哪里吗?

生讨论回答。

师:越剧起源于浙江嵊州,以前是古越国的所在地,所以称为“越剧”,现在被誉为“全国第二大剧种”。有许多著名的唱段,《十八相送》就是其中的一段。对于梁祝这个故事相信同学们一定不陌生,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画,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根据这几幅图画把梁祝这个故事一起来串联起来。

(播放图画)

故事介绍:在中国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后同到书院就读。在书院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三年后,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山伯经师母指点,带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遭拒绝,回家后悲

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不久,马家前来迎娶,英台被迫含愤上轿。行至山伯墓前,英台执意下轿,哭拜亡灵,此时雷鸣电闪,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翩翩飞舞。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优美的歌曲《化蝶》。

3、新课教学

师: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下歌曲,思考:歌曲能分成几个乐段?每段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

初听歌曲。

生欣赏后讨论回答。

师总结:歌曲是有三个相同的乐段组成的,每个乐段有4个乐句构成,歌曲的开头有前奏,中间有间奏,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乐段的三次反复。我们来一一分析下每段都分别讲述了什么,根据歌词的意思,我们来念一下第一段歌词。生念第一段歌词。

师总结:表达了人们对梁祝爱情故事的传诵。

生念第二段歌词。

师总结:表达了同窗共度生活的回顾以及十八相送惜别的心情。

生念第三歌词。

师总结:突出了“化蝶”结局,人们对梁祝爱情的肯定与歌颂。每段我们都用2个字来概括下,请同学们来思考概括下。

师提醒帮助生作答。

第一段:相爱。

第二段:惜别。

第三段:化蝶。

师:在深入了解了歌曲之后我们再次来欣赏下歌曲,这次同学们可以跟着范唱轻声哼唱下旋律。

再次聆听歌曲。

师:接下来,跟着老师的琴我们用“呜”来哼唱歌曲的第一段。

生用“呜”哼唱。

师:好,我们来把歌词填入旋律,先来演唱第一段。

难句解决。

师:同样的旋律的第二段跟第三段。

师:把3段连起来完整的演唱一遍。

生完整演唱歌曲。

4、歌曲处理

师:歌曲我们之前把三段都用2个字来概括了,相爱,惜别,化蝶。同学们觉得

应该分别用怎样的情感去演唱各段更加动听?在速度,力度上可以怎样处理? 生思考讨论.

师:老师也想来设计一下,请同学们听老师是怎样演唱的。速度力度上有什么变化.

师范唱。

生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也能变换速度的来演唱这首歌曲吗?

生演唱歌曲。

师:故事的结尾为什么会出现“化蝶”这一情节?

生:讨论回答。

师:表现人们对自由爱情的一种向往,对封建观念的一种抵抗,对纯真爱情的歌颂,充满了传奇色彩。

5、拓展延伸

师:梁祝这个千古传诵的凄美故事,艺术家们也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现这段爱情故事,之前欣赏到的是越剧的唱段,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以越剧音乐为素材写成的中国的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呈示部,爱情主题部分的音乐。同学们来对比下器乐演奏跟歌曲演唱带给你的不同感受。

(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片段)

师:乐曲中出现了几次爱情主题?

生:3次。

师: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每当听到这段旋律都会为之陶醉,是全曲的核心音调。我们今天学唱的《化蝶》就是取材于这段爱情主题的旋律。最后让我们一起再一次演唱这首动人的《化蝶》,为这个凄美的故事来吟唱。

生集体演唱。

6、课堂小结

相信今天的学习,一定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无论是戏曲还是歌曲,无论是故事还是人物,都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回味,也使我们得到了艺术的熏陶。


《化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越剧《十八相送》,了解越剧相关知识,学会演唱歌曲《化蝶》,并能用合适的速度、音色来演唱它。

2、过程与方法:学习《化蝶》,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通过越剧的欣赏,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越剧风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越剧《十八相送》和《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以及歌曲《化蝶》学唱,能够体会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段热情、真挚的情感及对封建势力强烈反抗精神,产生对这一爱情悲剧的理解与同情。

二、教学重点:体会梁祝真挚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化蝶》。

三、教学难点:有感情的,能用合适的速度、音色来演唱歌曲。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新课导入

师:老师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段戏曲,听听看这段戏曲唱的是哪一个民间故事?

(播放越剧《十八相送》)

生认真聆听观看。

师:请同学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生:梁山伯与祝英台。

师:对,这段戏曲叫做《十八相送》,是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中的一段。根据唱腔曲调判断是属于哪一个剧种?

生:越剧。

师:那么,同学们知道越剧起源于哪里吗?

生讨论回答。

师:越剧起源于浙江嵊州,以前是古越国的所在地,所以称为“越剧”,现在被誉为“全国第二大剧种”。有许多著名的唱段,《十八相送》就是其中的一段。

对于梁祝这个故事相信同学们一定不陌生,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画,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根据这几幅图画把梁祝这个故事一起来串联起来。

(播放图画)

故事介绍:在中国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后同到书院就读。在书院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三年后,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山伯经师母指点,带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遭拒绝,回家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不久,马家前来迎娶,英台被迫含愤上轿。行至山伯墓前,英台执意下轿,哭拜亡灵,此时雷鸣电闪,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翩翩飞舞。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优美的歌曲《化蝶》。

3、新课教学

师: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下歌曲,思考:歌曲能分成几个乐段?每段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

初听歌曲。

生欣赏后讨论回答。

师总结:歌曲是有三个相同的乐段组成的,每个乐段有4个乐句构成,歌曲的开头有前奏,中间有间奏,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乐段的三次反复。我们来一一分析下每段都分别讲述了什么,根据歌词的意思,我们来念一下第一段歌词。

生念第一段歌词。

师总结:表达了人们对梁祝爱情故事的传诵。

生念第二段歌词。

师总结:表达了同窗共度生活的回顾以及十八相送惜别的心情。

生念第三歌词。

师总结:突出了“化蝶”结局,人们对梁祝爱情的肯定与歌颂。每段我们都用2个字来概括下,请同学们来思考概括下。

师提醒帮助生作答。

第一段:相爱。

第二段:惜别。

第三段:化蝶。

师:在深入了解了歌曲之后我们再次来欣赏下歌曲,这次同学们可以跟着范唱轻声哼唱下旋律。

再次聆听歌曲。

师:接下来,跟着老师的琴我们用“呜”来哼唱歌曲的第一段。

生用“呜”哼唱。

师:好,我们来把歌词填入旋律,先来演唱第一段。

难句解决。

师:同样的旋律的第二段跟第三段。

师:把3段连起来完整的演唱一遍。

生完整演唱歌曲。

4、歌曲处理

师:歌曲我们之前把三段都用2个字来概括了,相爱,惜别,化蝶。同学们觉得应该分别用怎样的情感去演唱各段更加动听?在速度,力度上可以怎样处理?

生思考讨论.

师:老师也想来设计一下,请同学们听老师是怎样演唱的。速度力度上有什么变化.

师范唱。

生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也能变换速度的来演唱这首歌曲吗?

生演唱歌曲。

师:故事的结尾为什么会出现“化蝶”这一情节?

生:讨论回答。

师:表现人们对自由爱情的一种向往,对封建观念的一种抵抗,对纯真爱情的歌颂,充满了传奇色彩。

5、拓展延伸

师:梁祝这个千古传诵的凄美故事,艺术家们也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现这段爱情故事,之前欣赏到的是越剧的唱段,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以越剧音乐为素材写成的中国的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呈示部,爱情主题部分的音乐。同学们来对比下器乐演奏跟歌曲演唱带给你的不同感受。

(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片段)

师:乐曲中出现了几次爱情主题?

生:3次。

师: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每当听到这段旋律都会为之陶醉,是全曲的核心音调。我们今天学唱的《化蝶》就是取材于这段爱情主题的旋律。最后让我们一起再一次演唱这首动人的《化蝶》,为这个凄美的故事来吟唱。

生集体演唱。

6、课堂小结

相信今天的学习,一定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无论是戏曲还是歌曲,无论是故事还是人物,都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回味,也使我们得到了艺术的熏陶。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