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4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3-02-13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电子课本图片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逛公园---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2—12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每一部分的后面都安排有针对已学内容的练习题,练习题力求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紧密配合学生的计算水平和生活实际,使数学应用与计算有机联系,既增加计算和加减含义的巩固机会,又体现应用意识的培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

教学难点:

1.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和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

2.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情境图等。

课时数:6课时。

 

 

信息窗1  逛公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激发兴趣。

二、  孩子们,去过公园吗?还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游乐园去玩一玩。学生开火车口答、抢答,复习9加几的内容。

9+5   3+9  9+7  9+9               9+()=15  ()+9=17    

9+2   9+6  9+4   2+9              9+( )=14   ( )+9=13   

(创设学生熟悉的公园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  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2、出示第2页的主题图。

3、这里人真多呀,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呢?
师:你想提问题吗?(让学生自由发挥,提出各种各样的有关加法或减法的问题。)

4、师:阿姨的气球好漂亮呀,走,我们去看看,阿姨和小朋友在说什么呢?请大家读一读。

5、师:是呀,究竟还有几个气球没卖?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6、 (让学生在游乐园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7、 2、小组交流,探究算法。

8、师:17-9怎么算呢?孩子们,想想看,以前进行计算的时候咱们用过那些方法?

9、对学生进行算法的指导。

10、  17-9等于几,怎么知道的呢?(或者怎么算呢?)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小组的小伙伴吧。比一比,看哪组的孩子说的认真,听得仔细,方法最多。

11、  给学生小组交流的时间,教师参与倾听指导交流。

12、  3、集体汇报

13、  师:孩子们交流的特别好,愿意把你们的方法向全班同学展示吗?请这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其他组的孩子,你们和黄老师做什么呢?(认真听!)

14、  算法一:9+8=17  17-9=8

15、  算法二:10-9=1  1+7=8

……

4、小结:刚才,小朋友用了摆小棒,看图数数,用加法算减法,还用了从15里面拿出10减9,再加的办法,知道了阿姨原来有17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8个。

17-9=                17-9=8(个)

 5、应用方法:

过渡:公园里还有几个小朋友呢,我们去看看,来了几名小男生,几名小女生呢?谁有办法很快知道有几个男生?

四、  及时达标

出示课题: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对了,被减数都是十几,减数都是9,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十几减9的减法。

四、游戏:

    过渡:孩子们学习得真不错,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个有趣的游戏——打气球(十几减九的题目)。愿意参加的小朋友都可以站起来抢答。

16-9=          15-9=       18-9= 

12-9=          14-9=       17-9= 

8+9=           3+9=        5+9=

7+9=           11-9=       10-9=

课堂小结:

刚才在公园里,我们去看了卖气球,又去做了小游戏,孩子们一定还发现了好多数学问题,把你的问题告诉小伙伴,告诉老师,告诉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7-9=              

         9+8=17         17-7=10

         17-9=8         10-2=8

教学反思:

    

信息窗2  划船

                            ——十几减8、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7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7,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十几减8、7,理解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学习方法

8+9=     8+8=     7+8=       7+6=

14-8=    10-6=     13-9=      18-9=

选几题让学生讲讲怎样想的?

二、情境导入

(多媒体出示)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划船。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问题。

提问:还剩几只船?

  还剩几瓶矿泉水?(板书问题并列式)

揭示课题:这样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十几减8、7)

三、主动探索,掌握计算方法

1.探究算法。

谈话:“15-8=”你想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计算有困难,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可以怎样算,把想法告诉组内的其他小朋友。

学生探索算法,组内讨论交流,把不同的算法在班级内交流。

反馈: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教师及时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用学具演示,并相机板书算法。

方法1:看图数出来的。

方法2:分两次减8, 15-5=10, 10-3=7;

方法3:从10里减8再加5, 10-8=2, 2+5=7;

方法4:想加法算减法, 8+(7)=15, 15-8=7。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把这种方法告诉同桌,并把计算结果填在课本上。

反馈:你喜欢哪种算法?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吗?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已经一起把问题一解答出来了,你有办法来解决问题二么?赶快把你的办法告诉你的同桌吧!

2.知识迁移,教学“试一试”。

谈话:现在,老师想出题来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板书算式:13-7=     13-8=      12-7=      16-8=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与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当堂达标

1.自主练习第1题、第2题。

让同桌先相互说说图意,列式计算,并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算法。

课堂小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先请同桌的小朋友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       十几减8、7

        还剩几只船?15-8=     还剩几瓶矿泉水?16-7=

教学反思:

  

 

 

信息窗3  喂海豹

            ——十几减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十几减几的计算过程,探索简捷算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结合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设计了这样一段课前谈话:“小朋友,今天老村长带着小羊们来看望大家了,但是他们都带了很多的问题,想考考同学们长大了一岁,是不是变得更聪明了。同学们有信心解决他们的问题吗?今天我们就在小羊的问题里来一起学习十几减几的知识。(课件展示)    

 二、复习铺垫,沟通联系。

借助喜羊羊的问题引入一组复习,包括十几减九的计算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8+5     7+8    7+6       6+8 5+7  5+9            

13-9    16-9   18-9      15-9 17-9 14-9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通过回顾对新课做一个好的铺垫。

二、                        游海洋馆,提出问题。

老村长觉得我们的小朋友表现都很好,要带着我们去海洋馆参观一下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么?

(多媒体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小亮还剩几条鱼?小新还剩几条鱼?(板书问题)

三、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很厉害啊,已经发现并提出了两个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请同学们自己开动小脑筋想一想,应该怎样列算式呢?并把算是写下来。

(学生思考,列算式,并板书)

14-6=             12-3= 

聪明的孩子都写出来算式,那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之前学过的十几减9、8、7的知识,我们是用的什么办法呢?请把你的办法告诉你的同桌,并把得数写下来。

例14-6=8

方法1:分两次减6, 14-4=10, 10-2=8;

方法2:从10里减6再加4, 10-6=4, 4+4=8;

方法3:想加法算减法, 6+(8)=14, 14-6=8。

原来同学们有这么多办法啊,真是厉害呢,自己就学会了十几减几的算法。

四、                        当堂达标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来解决自主练习第1题和第2题。

课堂小结:

      把今天的收获记下来,回家告诉爸爸妈妈,可以考考他们哦!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小亮还剩几条鱼?                小新还剩几条鱼?

        14-6=                            12-3=

教学反思:


 

回顾整理

教学目标:

1、系统的回顾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提升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观察和操作等学习策略的应用,促进学生掌握应用学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乐趣。

教学策略:采取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

教具准备:

写算式的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系统呈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进行复习

1、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板课题:整理和复习)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开火车游戏,口算练习 
9+7   8+6   11-2  14-8  12-9   13-7   15-5   14-6   14-8

12-5  17-9  14-7

二、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整理

1、找规律,填表。

出示下表

11-9

11-8

11-7

11-6


11-4


11-2

12-9



12-6

12-5


12-3



13-8

13-7



13-4



14-9



14-6

14-5





15-8

15-7

15-6





16-9









17-8







18-9








要求:以同桌为一小组。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

(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

2、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纷纷举行汇报,自己的想法。

3、讨论(出示已填完整的减法表。)

(1)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

这时学生能直观地发现规律,个个都举手争着汇报自己的发现。

(2)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的排列?

生1、11-9 →12-9→13-9→14-9→15-9→16-9→17-9→18-9

第一列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1(十九减9)。

第二列的得数都比被减的个位上的数多2(十九减8)。

第五列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5(十九减5)。

生……

酌情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

生2、11-9 →11-8→11-7→11-6→11-5→11-4→11-3→18-2

第一行都是11减几题,可以先想10减几的差,再加1就可以了。

第二行都是12减几的题,可以先想10减几的差,再加2就可以。

生……

三 、小组活动,动手操作,重排20以内退位减法表

(提供卡片,每组一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

小组合作把这些卡片重新有排成一个表。

1:谈话导入 质疑激趣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遇到个小难题,你们能帮我解决吗?老师准备要写减法算式的小纸片只够一半,怎么办啊?” 这时有的同学大方的说自己不要了。(这显然不是老师的本意。)

“可是,老师又希望大家都来做这个练习,怎么办呢?”

这时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同桌共用一份。

把事先准备好的小卡片分发给每一个小组(两人一组),(他们带着一种帮老师解决了大难题的快感跳入了挑战。)

“要把表上的算式全部写在这些卡片上,你们打算怎样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呢?(步步引导)

学生们在我一声令下,开始了紧张又认真的学习。

同桌不由自主的商讨起来,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老师进行巡视指导对于反应比较慢的小组提示性指导。)

生1:“我写11减几的,他写12减几的,我写13减……他写……”

师:“你写被减数是单数的,他写被减数是双数的,注意不错。”

生2:“我写减9的减8的减7的,剩下的他写”

师:“你写减数是单数的,他写减数是双数的,也合理。”

(老师为他们进行简单的归纳,以提示同桌都较差的小组)

生3:“我写横着前三行,他写……”

生4:“我写竖着……”

生……

学生各个踊跃的汇报自己的打算,纷纷举手展示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方案。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表扬同学们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说同学们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2.分工合作 自主探索

学生开始分工完成表格里的算式。

陆陆续续的完成了,同桌中有一个没完成的,我都没检查,这样必须照顾到对方才算完成。在前几个组单个同学被老师拒绝后,后面的组自发的帮起反应或速度较慢的同学。

(慢慢的小组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首先完成的就在自己小组的下面画上对号(哪组最多哪组就是最后的获胜者,全班按照座次分成三个小组,这样利于增强学生由两人一小组到几人一大组的集体荣誉感)

等同学们写完,黑板上的对号也渐渐的拉开了距离,激起了同学们的斗志。

四、课堂小结

找没有同桌可合作的同学谈体会,得出只有在合作中,才能最快的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进行有导向性的小节,宣布本节课的优胜小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选作练习。

板书设计: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

 9+7  8+6   11-2  14-8 

12-9  13-7  15-5  14-6  

14-8   12-5  17-9  14-7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下雨了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18—25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结合实际初步学会看表,体会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时间教学的起始课,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但学生已具有这方面的一些生活经验。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下雨了”这一学生熟悉的情境素材,通过老师分别给4个小朋友打电话,询问他们到家的时间为话题,激起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从而体会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然后通过自主练习,认识钟面,学会读“整时”、“几时半”、“大约几时”。同时在教学中渗透了浓浓的师生亲情,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目标:

1、 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

2、 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大约几时”。

教学措施: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单元的教学活动。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

课时数:1课时

 

 

信息窗  下雨了

                            ——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 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

2、 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大约几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老师给大家讲个 故事。一天,下着大雨,下午放学,老师把同学们护送到学校门口,看到同学们远去的背影,还是放心不下,于是发生了下面的故事(课件出示主题画面,教师给学生打电话的场面)。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1、 老师什么时间给小朋友打电话的?

2、 小力是什么时候到家的?

3、 小云是什么时候到家的?

4、 小青、小林是什么时候到家的?

5、 谁到家最早呢?

(教师有选择地板书价值的问题)

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要想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到家的,我们就要学会看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自主探究。

1、说说自己对钟表的认识,交流自己的关于钟表、时间的生活经验。

2、认识钟面

学生拿钟面看一看,拨一拨,玩一玩

3、交流发现,说说钟表的作用

4、教师小结

三、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师: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小云是什么时间到家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

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先来介绍一下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小结):同学们刚才的想法很对,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在钟面上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课件分别闪动分针和时针)小力到家的时候钟表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5,所以是5点,在数学上通常叫5时。

师:小云是时间到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小云是5点半到家的;因为分针指着6,时针在5和6中间,就是5点半;

师:刚才有的组说是5时半,有的组说是6时半,到底哪个组说得对?请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表拨一拨,研究一下,到底是5时半还是6时半。(教师指导学生按钟表正常的转动方向拨)

(学生分小组研究)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大家都认为是5点半。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说是5点半,在数学上读作5时半。分针指着6,时针转过几就是几时半。

四、及时达标

1、自主练习第一题,填一填。

2、认一认,说一说。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并利用上图中所提供的时间信息,然后说一说自己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安排的。

五、当堂达标

1、游戏,你拨我说。

2、填写时刻的题目,练习时,让学生读出每幅图呈现的是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也可以让学生按时间顺序遍一个故事。

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1、必做题:自主练习第2题、第3题。

2、选做题:自主练习第5题、第6题

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长针                         短针

分针                         时针

指着12                      指着几就是几时

指着6                       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靠近12 (在左或在右)       接近几就是大约几时 

教学反思:

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人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可见运用较恰当,能有效突破重难点,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有的学生对于认时间不能准确把握,需要辅导。

                         

 

  第二课时

学看钟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让孩子学会大约几时的看表方法》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辩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3、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

“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教具准备:钟表模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巩固复习 

 课件出示几个钟面时间,让学生来认一认,并说出理由,进一步巩固整时和半时的认识。

 二、 故事情景引入:

 师:有一天下大雪,老师就邀请了几个小动物一起堆雪人,一会儿天就黑了,小动物们都回家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到家的时间吧? 

 课件出示:小狗:5:30  找一名声指出并说出理由            

小猫:快6时 让一名生说一说这个时刻 并说出理由                师小结:时针接近数字几,而分针快指到12,就是快几时了。师拨几个快几时的时刻让学生认,并说出理由。  小鸡:6时刚过 让生认一认,并说出理由.

 师拨几个时刻让学生认,也可以让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拨。

 课间休:电话游戏,让学生任意拨一个时刻,老师打电话问你是几时到家的? 

 三、 练习  

第1题:根据时刻涂不同的颜色,

 第2题:认一认说一说,强调学生要完整地说话,比如说:我早上7:00刷牙等等。  

 第4题:小明的奶奶过生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都几时做了什么?(让一名生说说图意,然后填时刻)

课后反思:      

 故事情景引入新课,学生感兴趣,效果很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快几时”和“几时刚过”的时刻,电话游戏,学生兴趣高涨,很好的巩固了所学的新知。

                     

认识钟表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复习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

1.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

师:你学会了有关钟表的哪些知识?

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钟表的知识。

2. 学生看书独立思考,用钟表进行演示。

3.组内互相说一说,拨一拨。(4时  7时半)

师巡视点拨学生拨表的方法

4.生演示

师: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教师予以提醒)

师友情提示: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5.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拨出来的时间写在黑板上。

6.把这些时间进行分类。

有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分两类,一类是表示几时,一类是表示几时三十分。

按时间的表示方法进行分类,也分两类。

7、学生分完后教师板书。


第三单元    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00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数位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结合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建立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教学措施:

 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讲清数位的意义,使学生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读法和写法。了解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数位的名称、数位的顺序、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他们熟悉的数量是100的实物学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际数出物体个数的过程中,体会数是数出来的。通过直观摆小棒到闭目想象小棒的摆法,始终将数数与数的组成融合于一体,同时又突破了数整十数的难点。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课时数:5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会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记清楚各个数位,体会数位的重要性。

教学具准备:星星,教学挂图,计数器、小木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礼物(展示100颗星星)。估计一下,大约有几颗?为什么?

提示有100颗星星。

师:如果把这100颗星星送给全班同学作礼物,每人一颗够不够?为什么?

2.显示信息窗中的教学挂图。

师:估计一下,大约多少个辣椒?为什么?

3.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数数方法。

师:想要知道准确的辣椒和玉米的数量,我们就来一起数数,先用自己桌上的学具(小木棒)来摆一摆,数一数。

数一数有多少根?

学生汇报。

 

师:怎样数的?

生: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2.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

师:每个小组桌子上都有几种东西(学具,数量都在100以上),与请小朋友数一数,每人选你喜欢的一种,正好数出100,还要想办法,怎样摆放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00。

学生操作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

学生汇报。

师:怎样数出100的?

生:一个一个地数,10个放一堆;两个两个地数,20个放一堆;五根五根地数,10根扎一捆……

你数出的100里有几个十?(或几个二十?几个五十?)

师:很多同学选择了10个一堆或10根一捆进行数数,觉得这样又好数,又看得清楚。请观察一下,十根扎一捆,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黑板贴出十根十根扎好的100根小棒。)

你怎么看出来的(有10个十,10个十是100。)

(板书:10个十是100。)

小结:10个十是100。这句话还能怎样说?

学生自主回答:

 100里面有10个十;5个二十是100;2个五十是100……

在计数器上,我们学习了个位和十位,当十位上满了10之后,该怎么办呢?

学生:新的数位百位。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的是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那么今天我们学的百位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出来的呢?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信息窗2 摘石榴——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在能读写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读写规则进行概括。

2、在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经历用数学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的过程中,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较的方法。

教学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新授铺垫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表现非常好,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果园摘石榴了,大家想不想去呢,我们要准备好了,比赛看谁摘得多!(展示课件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看看这几个小朋友摘了多少个石榴呢,我们来当小裁判看谁摘的多?应该怎样比较呢,先比较谁和谁呢?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小玉和小玲谁摘的多?

小雨和小强谁摘的多?(板书问题)

我们先来比较小玉和小玲,看谁摘的多呢?

小玉    42个            小玲    27个 

 

小组交流想办法,应该如何比较42和27,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方法一:数数的时候,42在27的后面,所以42>27.

方法二:先比较十位,再比较个位,40比20大,所以42>27.

小玉比小强摘的多,我们的小裁判还真公平呢,再来帮小玉和小强比较一下吧!

小玉    42个          小强     48个

同桌合作交流,汇报结果。

方法一:数数的时候,48在42的后面,所以48>42.

方法二:先比较十位,再比较个位,40和40一样大,个位上8比2大,所以

48>42.

小强比小玉摘的多。

最后我们要找出摘得最多是谁呢?是小强。

  今天咱们还要认识4位好朋友:

多得多                多一些

少得多                少一些

多得多就是多很多,少的多就是少很多

多一些是多一点点,少一些是少一点点

通过老师的讲解,孩子们能不能用这四个词语各说一句话呢??

学生汇报

四、当堂达标:

自主练习第1、2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比较大小

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以及方法:

十位不同看()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十位相同看()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教学反思:

 

信息窗3 摘南瓜——整十数加减及一位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及一位数的加减。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熟练地进行整十数加减及相应的一位数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几天老师带小朋友去果园摘石榴,还当了小裁判,大家都表现非常棒,今天老师再带着大家一起去小阳同学的菜园里去帮小阳摘南瓜,看看今天在菜园里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情景展示,发现问题

我们来到了菜园里,小阳一家人都在这里摘南瓜呢,我们先来看看他们摘了多少个南瓜了,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展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生汇报:我看到了妈妈摘了30个。

           我看到了爸爸摘了40个。

           我看到了小阳摘了6个。

生提问: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

       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

       爸爸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板书问题)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亮啊,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接下来就要看看谁更聪明了,一起来解答刚才同学们的问题吧!

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      

 40+30=

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开动小脑筋吧!(同桌讨论,并汇报)

方法一:我数一数,50、60、70.。

方法二: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是70。

同学们的办法还真多呢,聪明的孩子再来解答这个问题吧!

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

30+6=

方法一:数一数,31、32、33、34、35、36.

方法二:3个十加6个一,得36.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爸爸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同学们肯定会自己解决的,自己把算式写下来并计算。

四、当堂达标:

自主练习第1、2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56-50和23-3你会计算吗?课后可以讨论一下。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及相应的一位数减法的计算

       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    40+30=

      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     30+6=

        爸爸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    40+6=

教学反思: 


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熟练地进行整十数加减及相应的一位数减法的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解法、指导练习法

教具学具:投影仪,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观察情景图

1、同学们也让我们踏上神秘的南极大陆进行实地考察,好吗?

2、你在南极大陆上都看到了什么?看谁能把话说完整。

3、先让我们估计一下,天上有多少只海鸥?冰上有多少只海鸥?冰上有多少只企鹅?有多少只海豹?

学生试着估计一下,并说说是根据什么估计出来的?

4、提出问题

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过望远镜我们观察到天上有四十七只贼鸥、冰上三十二只贼鸥、冰上还有三十二只企鹅、二十二只海豹。

看样子南极的朋友还真不少,就让我们用数字把朋友的数量记录下来好吗?

小组交流想办法,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独立思考,写下算式。

总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以我学会了吗为依托,帮助学生回顾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通过南极动物的数一数,算一算来检测学生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这节课学生的气氛很好,在课上我不仅给孩子们讲了数学知识,还以南极知识为依托给孩子将知识扩充,讲了很多海洋的知识,学生听得很入神,这节课的效果出奇的好。

 

 

 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列举法解决问题,初步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体验列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索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形成运用列举法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长聪明才智,发展智力。

3.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会用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一:师:同学们,你会数数吗?你想怎样数?

引导学生从1数到100,也可以随意选择一个数作为起点往下数

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还可以3个3个地数,        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活动二:比赛从1写到100。

师:从1写到100,一共写出了多少个“9”?看谁找得快。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数一数,想一想,写一写。你用什么方法解决?

师:我们还可以借助百数表来找到答案。

试一试,找一找,到底有多少个“9”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

2、汇报交流

(一)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方法?

可以先让用百数表找的同学交流,说说在百数表里找到几个“9”,是怎么找的?

(二)交流:先圈出个位上的“9”,数了数共有10个“9”再圈出十位上的“9”,数了数也有10个“9”,因此从1到100,一共要写10+10=20个“9”。

把个位上是“9”的依次写出来:9、19、29、39、49、59、69、79、89、99共11个“9”.

把十位上是9的列出来:90、91、92、93、94、95、96、97、98、99,一共写了9个“9”,合起来一共是20个“9”。

3、总结概括

刚刚同学们用的方法其实是我们数学上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列举法。好处是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4、拓展提高

从1写到100,一共写出多少个“8”?多少个“7”?多少个“6”?

三、自主练习

1、找出奇偶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1)你能写出和是9的所有算式吗?

  (2)把12个桃子放在两个盘子里,有几种方法?

 (3)爷爷手里拿了2个黄气球,2个红气球,3个蓝气球,小女孩要买2个,可以怎么买?

启发学生有序列举

预设1:先列举颜色一样的?

黄黄、红红、蓝蓝

预设2:再列举颜色不一样?

       黄红、黄蓝、红蓝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都学会了吗?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先让没有找全的学生交流,然后让找全的孩子来说说自己是怎么着的,通过对比分析学生的方法,体会有序列举,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发言和倾听的好习惯。  好习惯比好成绩更为重要。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认识10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等知识。

2、能正确熟练写100以内的数,会说数的组成、会进行数有大小比较;能用符号和语言描述百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10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微机,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数数

以小竞赛的形式复习数数的不同方法。

1、从25起,一个一个数到32

2、  从60起,十个十个数到100

3、  从35起,五个五个数到65

4、  从92起,往前一个一个数到78

小结方法:刚才我们能用各种方法数数,有一个一个数,,有五个五个数,有十个十个数,还能倒着一个一个往前数。这些数都是10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复习100以内的数。揭示课题:“100以内数的复习”

二、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看书第四单元,并想一想,在学过的第四单元之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师:像这样,把一些知识点整理成一棵树的方法我们把它叫“知识树”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和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三、复习数位、读数、写数和数的组成

(一)复习数位

 1、师:数位顺序是这个单元里最重要的,其它所有的知识都和它有关,想一想从右边起,依次是……(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2、个位上的数表示的是……,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是……,百位呢?

(二)复习读数、写数和数的组成

1、先让学生读一读52再说一说这个数中的2和5各表示什么意思。

2、说一说99这个数中两个9的区别。

3、 计算出示40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读一读(拿一个学生的出来展示)

4、再用计数器出示一个数让学生口答读作和写法。

师:从刚才的写数和读数当中我们知道了写数和读数都是从高位起,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就用“0”来占位。

3、猜数游戏,复习数的组成

(1)写数。请小朋友从1~100这些数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数,写到卡片上。(提醒学生,别让小伙伴看到自己写的数)

(2)猜数。老师在自己的卡片上也写了一个我喜欢的数,

师:你们想知道我写了一个什么数吗?

师:听好啦,我写的这个数是由6个十和3个一组成,请问这个数是几?(学生回答)

师:谁能像老师那样,让小朋友们猜猜你卡片上写的是什么数吗?

①请个别同学说数、猜数,教师一边把学生说出来的数板书在黑板上。

②同桌互相说数,猜数。

③口答完成练习:

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5,十位上的数是7,这个数是()。

48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8个十是()板书:75 48  80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80,它个位上的数字是几?请个位上是写0的小朋友站起来。这些两位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的数是0)谁能说出个位上是0的其它两位数?板书:[10、20、30、40、50、60、70、80、90] ,这些数有什么规律?

师:在我们学的100以内的数当中有一类是很特殊的,它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字是一样的,请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同的小朋友站起来,还有哪些两位数也是这样的?

 板书:[11、22、33、44、55、66、77、88、99]

(7)最大的两位数就在这些数里面,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和9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比它大1的数是几?它是几位数?板书:100你能把它拨在计数器上吗?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四、比较数的大小

师:老师这有75、48、55、100这几个数你能为他们排排队吗?

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排的,。

小结:给数排队前一定要看清楚题目要求,是从小到大排还是从大到小排,最好是排一个画一个这样不会多写,也不会漏。

五、复习比多少

1、一猜就中

   我比三十九多1,我是(      )

  我比最小的三位数少1,我是(  )

我是由3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我是(   )

10个十就是我,我是(   )

2、多猜才中(58)

   我比20多得多,比650少一些,猜猜我是谁!

板书设计:

   我比三十九多1,我是(      )

  我比最小的三位数少1,我是(  )

我是由3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我是(   )

10个十就是我,我是(   )

教学总结:   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表现很棒,积极地开动了自己的脑筋,老师也相信通过这节课后大家对于100以内的数会认得更好的,为了检查大家是不是真的学会了,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测试。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牧童----认识图形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认识图形历年来小学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教学这部分内容,首先可以通过对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的描述,切入对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相关立体图形的面。再照课本上的样子画一画,抽象出平面图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周围那些物体的一个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生活中在那些地方见到过这些图形。

教学目标:

1、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它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2、 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3、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图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感悟到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课时数:4课时。

 

 

信息窗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更深刻的认识各种图形并进行区别。

3、培养观察及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形状的卡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漂亮的图画,你们想看吗?

多媒体出示特意骑牛图。

教师:好看吗?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我们先来看牧童骑牛图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你能将图中相同的图形找出来吗?分分看。

二、合作探究,认识平面图形。

教师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将图中的图形标记下进行分类。然后小组长组织好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组间交流,及时抽象出几何名称,如:树干的开头是长方形、太阳的开头是圆形……

举例:看看身边的物体,什么开头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圆?

教师: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将这些图形画出来吗?

三、当堂达标

给下面图形涂上颜色

 

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那些图形宝宝,请你和同桌交流一下。

作业布置:

必做题 :  39页自主练习题1、2、3 、4题

选做题 : 用本课认识的图形宝宝画一幅画,并统计出各种图形的个数。

 

信息窗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更深刻的认识各种图形并进行区别。

3、培养观察及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形状的卡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漂亮的图画,你们想看吗?

多媒体出示特意骑牛图。

修改:同学们为了迎接咱们学校的数学节,我们班的同学用各种平面图形拼搭出了自己喜欢的图画,特别的漂亮,请同学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吧,看看你最喜欢哪一幅?

教师:好看吗?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我们先来看牧童骑牛图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你能将图中相同的图形找出来吗?分分看。

长方形:相对的边一样长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

三角形:有三条边,有三个角

平行四边形:相对的边一样长

重点区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不同。

二、合作探究,认识平面图形。

教师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将图中的图形标记下进行分类。然后小组长组织好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组间交流,及时抽象出几何名称,如:树干的开头是长方形、太阳的开头是圆形……

举例:看看身边的物体,什么开头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圆?

教师: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将这些图形画出来吗?

每人发了一张格子纸,请你在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三、当堂达标

给下面图形涂上颜色

 

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那些图形宝宝,请你和同桌交流一下。

作业布置:

必做题 :  39页自主练习题1、2、3 、4题

选做题 : 用本课认识的图形宝宝画一幅画,并统计出各种图形的个数。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的道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养成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 :

初步体验“面在体上” 的道理。

教具准备:

实物教具、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铺垫。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物体的形状,请大家看一看老师带来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2、拿出三棱柱,问:看见过这种形状吗?猜猜它的名字。

二、引导探究。

(一)初步感知。

1、师:你们的桌面上也有很多物体,请每人轻轻的拿一个长方体,举起来看一看,再摸一摸它的面,有什么感觉?你在它的面上看到了什么熟悉的图形?

2、大家都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那么你们能不能在其他物体的面上找到别的图形呢?把你找到的图形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小组交流)

3、谁来说说你找到了什么图形。老师要当记者采访几位同学。

生1:我在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生2:我在长方体上也找到了正方形。

生3:我在圆柱体上找到了圆形。

生4: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生5: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长方形。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学生在课前已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有或多或少地了解,先让学生在“体”上找熟悉的图形,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创设了条件。〕

4、刚才大家从物体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它们都是物体上的一个面,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

教师边说边从教具上撕下贴在面上的纸,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体验“面在体上”的道理。

(板书:长方体   正方体   圆   三角形)

(二)进一步认识。

1、你能想办法让物体面上的这些图形跑到纸上吗?想想怎么办。

生1:把物体按在纸上,沿着图形的边画出来。

生2:在物体的面上涂上颜料或印油,印在纸上。

生3:可以剪下来。

生4:把物体按在纸上,把纸沿着图形的边折起来,就可以折出上面的图形。

师:你们真聪明,想出了很多种办法,想不想动手试一试?

“要求小组合作,每种图形至少要有三个,请组长先分好工,谁做什么,谁做什么,再动手做。比一比哪组做得多,做得快,哪组合作的最好。”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小组活动,合作学习。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小组活动呢?在活动之前,给学生提出预定的目标和一定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并给予适当的语言提示,能让学生更加明确老师的要求和意图。〕

2、你们采用了什么方法?让什么图形从什么形状的物体上跑下来。我又要采访几个小朋友了。

3、互相欣赏一下你们的劳动成果。再把纸上的图形分类,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

师:你们的作品完成得真好。老师有个请求,每个小组能不能从组内的作品中,每种选一个最漂亮的图形送给我,留作纪念。

4、玩“帮图形找家”的游戏。

出示的图形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梯形等,在黑板上划分每种图形的家,请学生“帮图形找家”。

5、 老师看长方形和正方形,觉得它们很像,都差不多,怎样把它们区分开呢?

6、 同学们已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小组里互相说说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小组交流)

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一想长方形的样子,用手在空中画一个长方形,再依次画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三)实践应用。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东西的面是我们今天学过的图形?

(四)小结:回想一下,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图形?它们都是什么样子?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图形,同学们抢答说出图形的名称。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出示相应的图形。

3、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

4、拼图形活动。

教学反思: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