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初二物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3-02-12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初中物理8-9年级微课精讲+课件教案下载

视频教学:




重点知识: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压强计的构造:

压强计的工作原理:当金属盒受压强的作用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高度差金属盒受到的压强越大,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

3、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对容器侧壁、底部均有压强)

(2)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大小相等,随液体深度增加而增大(3)不同液体,产生的压强还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二、液体压强的计算

三、连通器

1、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2、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个部分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3、连通器的应用:船闸、茶壶、水位计等等。

(1)自动饮水器——连通器

(2)船闸——连通器

 


四、液体压强的传递

1.帕斯卡定律:

条件:密闭液体

特点: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公式:


应用:液压系统和液压机

 

精品课件:



教案:

课题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课型

新授课

第  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能用该公式简单说明一些物理现象;

(2) 通过观察简易压强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 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帕斯卡实验,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橡皮膜玻璃管液柱平衡实验,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替代的思想,了解它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逻辑性强、科学严密的特点;

(2)通过帕斯卡实验的学习,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内容

分析

教学重点

 

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

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教法

学法

举例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备注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液体压强的大小

  1.提出问题设计方案

 

  演示简易压强计的实验,引导学生回忆上堂课实验得出的结论。

  回忆并回答液体压强的特点。

  强调:得到的这个规律是定性的,我们能不能具体测出液体内部一点上的压强是多大呢?

  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方案?

  对于定量测量,开始时,学生可能缺乏思路,在教师提醒下大胆猜想,慢慢接近主题: 

  提出方案环节衔接不上时,教师适当分解问题,如:

  (1)橡皮膜凹进玻璃管中受到哪些力?

  (1)橡皮膜受到液体给它向上的压力被压进玻璃管中去。

  (2)能否从受力平衡入手来测量液体给橡皮膜的压力?

  (2)可以给膜施加一个向下的力与压力平衡。测量这个力的大小就能得到液体压力的大小。


  (3)压强怎么计算?

  (3)压强=压力 / 膜的受力面积;往管内加一定的水或沙,它们的重力等于压力。

  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实验方案。

  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综合思考形成设计方案,写在设计卡片上。

  请学生报告自己的实验方案或对各个问题的回答。教师进行适当点评和改进。

  交流讨论实验方案,基本形成合理的定量推理思路。

  2. 挑选方案,推导公式

  画出烧杯、玻璃管的结构图,带领学生对橡皮膜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分析 F 水柱 = G 水柱 = ρ  gh 水柱 S。

  由受力分析得:P = F 水柱 / S = ρ  gh 水柱 。

  能正确分析橡皮膜的受力,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

  进行演示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平衡时管内水面与烧杯水面的关系。

  提示:加入水时,水柱的高度就等于膜到液面的距离,即对应位置的深度。

  这也和我们以前得到的结论“越深的地方,压强越大”是一致的。

  注意到最终管内水柱与液面相平。

  最终明确公式中常用的 h 即为液体该处的深度。

  3.推广结论

  推广得出:液体内深度为 h 处的压强为:P= ρgh


  意识到公式中的 h 是液体的深度,该公式适合于任何密度均匀的液体。

  指出推广公式的物理意义,适合于任何密度均匀的液体。结合公式,分析影响液体压强的几个因素。

  知道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密度、该处深度和重力加速度。

二、帕斯卡实验

  一定量的水改变深度将会得到不同的压强值。帕斯卡实验刚好验证了这个结论。

  演示以下实验:

  观察现象,关注实验现象及结论。

  用输液软管连接漏斗和灌有一定量水的气球。把连接气球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漏斗置于较低位置时加水。让学生观察现象。气球变大变薄,但没有破(将破未破)。问学生:改变漏斗位置会发生什么?

  缓慢提高漏斗,达到一定高度时,气球破裂(课前注意反复试验,把握好灌水量,不要在提高漏斗时再加水)。

  针对教师问题积极猜想:

  (1)提高漏斗,不会有变化;

  (2)提高漏斗,气球会破。

  提问:气球怎么破的?是什么使它破的?

  听取学生的解释,适当总结。

  一些同学能够根据压强公式解释现象。

  引入数据讲解书上例题。

  积极思考例题计算过程,对实验现象及原因有更深的理解。

  引申提问: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帕斯卡实验的现象发生?我们是怎样利用液体这个特性的 ?

  展开讨论,举出类似的例子。或在教师提示下将关注并收集相关资料。

三、课堂小结

  (1)液体内 h 深度的压强公式;

  (2)定量计算及定性解释帕斯卡实验。


四、课堂练习

  讨论完成“发展空间”中“自我评价”的第3题。

 


 



教后

反思



练习:

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将压强计(金属盒放人液体前U形管中的液面相平)插入两种液体内部,且深度相同,则两种液体的密度ρ1,ρ2为 ().    

A. ρ12             B. ρ12             C. ρ12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在甲杯中盛满水,在乙杯中盛半杯水,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铁块分别慢慢吊着浸入两杯水中(完全浸没),但又不和杯底接触,则 ().

 A. 甲杯底的压力、压强都增大             B. 甲杯底的压力、压强都减小             C. 乙杯底的压力、压强都增大             D. 乙杯底的压力、压强都减小           

3、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气球AB,A球套在一个大漏斗下方,B球套在一个细玻璃管下方,漏斗和玻璃管都装入水,水面高度如图所示,则 ().     

A. 气球A涨破的可能性大                     B. 气球B涨破的可能性大                  C. 两气球涨破的可能性相同                D. 无法判断      

       

4潜水员潜入水中的深度有一定的限制,这与潜水员能承受的压强大小有关.若某位潜水员能承受水产生的最大压强为4.0×105 Pa,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取10 N/kg),则该潜水员在水中能下潜的最大深度是 ().

A. 4 m             B. 40 m             C. 400 m             D. 60 m             

5、如图所示,三个容器所盛液体的质量相等.AB中盛水,C中盛酒精,BC中液面相平.那么,三个容器中液体对瓶底的压强pA,pB,pC相比较 ().     

A. pA=pB>pC             B. pA>pB>pC             C. pA>pB=pC             D. 都相等       


6、某同学在测量某液体密度时,将两端开口、底部带有阀门K的三通U形玻璃管倒置在两个容器中,左侧容器盛有密度已知的液体,右侧容器盛有待测液体.先用抽气机抽出U形管内部分空气,再关闭阀门K,如图所示.下列操作必需的是(). 

 A. 应保持两容器内液面相平                B. 尽可能将管内空气抽出                C. 用刻度尺测量h1h2                         D. 调节阀门K,改变h1h2             


7如图所示,甲、乙两容器都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现将甲容器内的液体全部倒入乙容器中,甲容器底原来受到的液体压力和压强与乙容器底现在受到的液体压力和压强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压强都相等                  B. 甲、乙两容器底受到的压力相等,甲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受到的压强             

C. 甲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受到的压力,但所受到的压强相等            

D. 甲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受到的压强,甲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受到的压力             


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粗细不同的饮水桶,装有同体积的水,其底部装有口径相同的阀门,当两个阀门同时开启后().      

A. 甲、乙两桶内的水同时流完             B. 甲内的水先流完             

C. 乙内的水先流完                                D. 无法确定             


填空题

9、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液体压强时绘制的甲、乙两种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图像.由图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为,其中液体是水 

10、在世界最深的太平洋马利亚纳海沟,深潜到约104 m的海底时,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了一条长约30 cm的扁鱼在海底游动,证实了在世界的最深处也有高度发达的脊椎动物,这条鱼受到海水的压强约是Pa.(海水密度为1.03×103 kg/m3,取g=10 N/kg)

11、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宏伟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高185 m,正常水位的蓄水深度为175 m.此种情况下,水对大坝底部的压强可达 Pa.(取g=10 N/kg)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