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汽化和液化》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
↓
视频教学:
重点知识:
1.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判断物质的物态变化是汽化还是液化,不能只看最终形成的物质状态,还必须分析变成这种状态的初始状态是什么,汽化的初态是液态,末态是气态;液化的初态是气态,末态是液态。
2.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1).液体沸腾的特征: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且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2).液体沸腾的过程中,虽然吸热,但它的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叫做该液体的沸点。
(3).液体沸腾的条件:液体温度需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4).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3.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只在液体表面发生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2).蒸发的特点:①蒸发不受温度限制,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是缓慢的汽化现象。
(3)液体的蒸发与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有关,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4)蒸发有致冷作用:蒸发会导致外界环境或液体自身的温度降低,所以蒸发有致冷作用。
4.液化方法及生活中的好处:
(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
(2)使气体液化的好处: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3)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液化放热。
精品课件:
教案:
年级 | 九年级 | 学科 | 物理 | 主备人 | 徐庆星 | 使用人 | |
单元 | 第十二单元 | 课题 | 汽化 | 上课时间 | |||
课型 | 新授课 | 课时 | 1 | 总课时 | 延期时间 | ||
教学目标 | 1.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在观察液体沸腾实验时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会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能分析图线的物理意义。 2.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能利用汽化解释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学习,感受物理和生活的密切相关,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我们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 ||||||
教学重点 | 能利用汽化解释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 | ||||||
教学难点 | 通过对水沸腾过程的实验探究,掌握液体沸腾的条件,沸腾过程的特点及液体沸腾时的图像。 | ||||||
教法设计 | 引导、分析、归纳 | ||||||
学法指导 | 实验探究、合作讨论、归纳 | ||||||
教学准备 | 水的沸腾实验 | ||||||
教学过程(参照: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2、合作交流 解决问题;3、展示汇报 精讲点拨;4、巩固领悟 拓展提升;5、达标检测) | 二次备课记录 | ||||||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景一:值日生打扫卫生时,总是要在地面上洒些水,但过段时间后,地面就会干了,水到哪里去了? 根据情景分析:水的状态都由液态变为气态,扩散到空气中。 引出概念: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师: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生:头发干了、衣服晒干了、葡萄干、牛肉干、晒盐、壶中的水烧干了、苹果放时间长了会干瘪、雨过天晴后水洼里的水没了、晾着的衣服阴天也会干… 提问:在炎炎夏日或严寒的冬天里,值日生拖过地后,有没有不干的时候,这说明了什么? 分析归纳: 蒸发:像这种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二、从日常现象入手,产生问题,探索问题,导入研究课题 1、创设情景讨论: 小明同学在周一升国旗时必须穿校服,但周日他把校服洗了,你有办法帮助小明让衣服尽快的干燥吗? 学生回答: 放到阳光下,用电风吹机吹,用电风扇吹,放在有风的地方,用衣架挂起来…… 思考:液体蒸发是否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呢? 2、实验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简单复习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2)建立假设 1、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2、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3、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有关 (3)设计实验方案: (控制变量法,小组讨论、交流如何控制变量) 多媒体视频: 演示实验:在同一室内,同时往两片玻璃片上各滴一滴酒精,分别进行实验 归纳结论:同种蒸发的快慢与物体的表面积、空气流动的快慢、温度高低有关 3、提问:那么不同液体其蒸发快慢一样吗?(通过视频,酒精、水的自然蒸发实验) 结论:不同液体,在相同条件下其蒸发快慢不同。 4、结合教材,联系生活,应用知识,巩固知识 多媒体展示图片:干手器、电吹风、晒谷、保鲜膜、滴灌、喷灌,分析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它们分别通过什么方法来加快或减慢蒸发? 5、亲身感受,实验探索 图片展示: ①游泳者上岸后,感觉怎么比在水里还要冷? ②洗澡时,身体打湿后感觉更冷?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会从周围物体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也降低——即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解释现象: ①游泳者上岸后,感觉怎么比在水里还要冷? ②洗澡时,身体打湿后感觉更冷? ③夏天时,狗为什么要伸长舌头? 三、小结、学生自我评价、巩固知识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还想知道…… | |||||||
板书设计 | 教后小记 | ||||||
汽化 1. 两种方式: ① 蒸发、②沸腾 2. 沸腾 ① 特点 ② 条件 ③ 图像 3.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 : ② : ③ :
|
练习:
一、选择题
1.(多选)下列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A.用瓶子装酒精时加盖
B.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
C.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
D.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答案AB用瓶子装酒精时加盖,降低表面附近空气的流速,进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塑料袋将蔬菜与外界隔绝,减慢了蔬菜周围的空气流动,放入冰箱,降低了其温度,这些措施都减慢了水分的蒸发;电风扇吹风,加快了水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蒸发;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处,增大了衣服上水的表面积,同时加快了衣服上水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蒸发。
2.如图是雨后形成的美丽雾气,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
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答案D下雨后,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山顶的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雾。
3.以下对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热
B.蒸发和沸腾都是由液态变为气态
C.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D.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答案C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都是由液态变为气态;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而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
4.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 ℃的水烫伤更严重些,这是因为()
A.水蒸气的温度比水高
B.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C.水蒸气比水传热快
D.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D由于100 ℃的水蒸气遇冷先液化为100 ℃的液态水,释放大量的热,然后100 ℃的水继续放热,所以水蒸气烫伤会更严重,故选D。
5.取两支同样的温度计,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沾有酒精,将它们放在同一环境,则()
A.沾有酒精的温度计示数小
B.沾有酒精的温度计示数大
C.两支温度计的示数一样
D.无法确定
答案A酒精蒸发要吸热, 沾有酒精的温度计的玻璃泡被吸热后温度会下降,所以沾有酒精的温度计示数小。
6.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上个世纪 60 年代,为控制疟疾疫情,屠呦呦尝试用加热青蒿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腾,从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提取药物的药效并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药物被破坏掉了。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微火加热使溶液慢慢沸腾
B.用旺火加热缩短沸腾时间
C.减小容器内的气压
D.增大容器内的气压
答案C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即沸点,此时的温度与微火和旺火是无关的,所以A、B都不可取;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可知,减小气压可降低沸点。
7.居民使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时,用加压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
B.生产时,采用降温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
C.使用时,液态的石油气要升华成气体
D.使用液化气时,液态的石油气发生沸腾现象
答案A液化石油气在生产时是通过加压的方法液化的;在使用时,石油气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使用时液态的石油气没有沸腾,而是在常温下变成了气体。
8.小明在探究“水加热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可得出“水沸腾时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的结论,则从表中提取的能得出该结论的信息是()
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10 |
温度/℃ | 85 | 90 | 98 | 98 | 98 | 98 |
A.温度随着时间而升高
B.6~10分钟内,持续加热但温度计示数不变
C.在当时环境下水的沸点是98 ℃
D.水的初温是85 ℃
答案B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6~10分钟内,持续加热但温度计示数不变,这一点可说明水沸腾时是持续吸热的。
名师课程精讲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