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初三物理《升华和凝华》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初中物理8-9年级微课精讲+课件教案下载

初中物理8-9年级全册教案Word文档打包下载

教师做PPT课件需要插入的视频动画,从这里下载mp4

视频教学:






重点知识:


升华:物质从__固__态直接变成__气__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__吸__热。

凝华:物质从__气__态直接变成__固__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__放__热。

[说明]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碘、冰、萘、金属钨易升华,气态碘、气态萘、气态钨易凝华。


精品课件:


教案:

课题:升华和凝华

科目:物理

年级: 九年级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升华和凝华》是前面汽化、液化、熔化和凝固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地知道物质状态之间的六种变化,又为下一节学习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做好准备。教材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出发,在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感知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在实验中用对碘加热来揭示固体升华是需要吸热的,其逆过程凝华则可通过分析推断其需要放热。在前面学习四种物态变化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中的初状态和末状态中伴随的吸放热情况,更好得解释各种现象中包含的物态变化。举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分析解释,这些现象与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并通过“水的循环”分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罕见,学生对此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学生对这种转变的过程认识比较模糊,因此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理解。其次,学生具备基本观察实验的能力,但是本节的侧重观察点还需教师提出具体问题引导明确的观察内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升华和凝华,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升华和凝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探究生活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现象,领略物态变化的美妙。

四、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验感知升华和凝华两种物态变化,并能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五、教学难点

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六、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本节课的实物、照片、图片、视频、文字

教师:相关素材,酒精灯、碘锤、火柴、小烧杯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最近几天有霜出现,出示车上、树叶上的霜。

 

    判断“白色物质”是霜。

    说出在生活中见到而且感受过霜。

    疑问霜是怎样形成的。

    从贴近学生的现象出发,拉近了物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亲近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快乐学习

(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出示目标。

(二)温故知新,大胆猜想

引导学生根据框架图,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三)小组合作,探究实验

1、认识仪器

①酒精灯的使用

提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②碘锤的使用

指导学生阅读碘锤使用说明书。

 

 

2、分组实验

①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

②强调注意实验安全。

③巡回指导学生实验,及时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验证猜想

合理评价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总结概括

总结6种物态变化。

(四)小组交流,解释现象

组织好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和展示。

提示学生按步骤解释现象。

 

 

 

朗读目标。

 

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回答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小组合作,通过阅读和观察学习碘锤的使用方法。

 

 

 

阅读5个问题并带着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实验。

 

 

 

实验完毕,解答问题。

 

 

齐声朗读,验证猜想。

 

小组内部交流“自然和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组间交流展示。

 

 

 

明确目标。

 

使学生把握本章的整体框架,并明确本节与前后内容的联系。

   熟悉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养成严谨认真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的好习惯。

 

 

问题导学,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在惊讶之余真切感受到“直接”二字的内涵。

 

 

初步形成知识框架结构。

丰富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认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生活中升华、凝华现象的兴趣。

 

(五)师生交流,爱国教育

播放视频和照片。

 

观看视频和照片。

领略升华、凝华的美妙;对学生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六)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进行“学好科学,用好科学”教育。

 

阅读STS,了解人工降雨。

体会科学及技术对社会、自然、人类的影响。

三、当堂训练

1、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上当堂训练部分的习题。

2、组内讨论。

3、组织学生展示结果,并做好评价和补充。

 

独立完成学案“当堂训练”。

组内讨论。

展示,修正与完善。

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四、小结收获

1、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3、组织学生谈本节课的感受。

 

 

    对照目标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总结收获。

练习:

1、“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2、初夏,大雨来临前,沉闷的天气常使墙面或地面变得很潮湿,其实这是一种液化现象.在下列现象中具有与此相同的物态变化是(  )

A.煮饭时,锅里冒出“白气”

B.冬天地面上的水结成了冰

C.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了

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      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4、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答案:(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华后升华                        D.先升华后凝华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天常见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直接升华而成的小冰粒

B.仲夏,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冰棍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大风吹起尘土“漫天飞扬”,是扩散现象造成的

D.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6、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干冰(固态CO2)中,水像重新沸腾一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雾气”。“雾气”通过鼓风机喷入舞台,即可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雾气”是水蒸气       B.“雾气”是小冰晶

C.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D.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7、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凝华.B凝固  C.升华  D.液化

8、前段时间达州大部分地方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_______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_______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_______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9、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室外活动时经常会长出“白眉毛”或“白胡子”.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该现象形成的原因.

 

10. 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周围冒“白烟”;当把冰棍放在玻璃杯里时,玻璃杯外壁出“汗”,请解释其中的“粉”、“白烟”和“汗”各是怎样形成的?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