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五章 探究电路 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视频教学:




重点知识:

(一)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提出问题

(2)猜想假设

(3)分析和论证: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用公式表示为:U=U1+U2

(4)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U1+U2(串压两个分)

注意事项:

①连接实物图时,一定要对照电路图,可以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经过开关、小灯泡,最后回到电源的负极,电压表要最后并联到所测电路的两端; 也可以从负极出发, 但也要按顺序连接。

②连接实物过程中, 开关一定要处于断开状态. 每次连接完电路,一定要检查无误, 再闭合开关。

③电压表要按规则连入电路和读数。

④实验中, 每次读数后, 应及时断开开关。

⑤如果电压表不够用, 也可只用一只电压表分别测量各电路两端电压。

⑥电路连接过程中,为何开关要断开?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电源和电路,防止电路连接错误,使电路短路而造成烧坏电源或电路的危害. 如果开关是断开的, 造成这种危害的可能性将大大减小)

⑦对于需要分析实验数据而得出结论的实验, 可以先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罗列出来, 然后设计一个表格把实硷中测出的数据填入表格, 并试着将它们分别相加、相减、相乘或相除来找出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

⑧为了验证探究结论的普遍性,可进行多次实验. 其目的是为了取多组数据,从而分析归纳,得出一个普遍规律。如本实验中还可多改变几次电源电压和换用不同的小灯泡。

(二)探究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提出问题

(2)猜想假设

更换小灯泡再进行两次实验,把实验数据填入表格。

(3)分析和论证: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与电源的电压相等, 用代数式表示为U=U1=U2。

(4)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且等于总电压(电源电压)。

(三)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2)电压表应并联在电路中。

(3)连接电路时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先串后并,即从电源正极(或负极)依电路图将元件逐个连接起来,最后将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并使电流从电压表“+”接线柱流人,从“―”接线柱流出。

(4)接通电路前必须选用电压表的大量程试触(手持开关,眼看电压表指针)。若发现指针反偏, 则应调换“+”“—”接线柱; 若偏转角度过小, 则改用小量程;若指针超过最大量程, 则要换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5)读数时要客观、精确、视线与刻度线垂直,读数完毕,应断开开关, 切断电源, 整理好仪器。


精品课件: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

 2.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并联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串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分析串联电路。

四、【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每组电池2节、阻值相同的电阻3个、电流表1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理论推导法、启导式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 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2、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有什么特点?    

3、 电阻的影响因素。那么,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又有什么特点呢?

(指导学生阅读“加油站”中的内容,了解“等效替代”法 )

(二)、达标导学

1、电阻串联

1.1、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

[猜想与假设]:教师充分收集学生的种种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根据电路图,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分析论证](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充分交流讨论,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目标: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1.2、理论分析:

电阻串联相当于是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1.3、理论推导

⑴串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

(引导学生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推导)

  结论: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问:当有n个电阻R串联时,总电阻是多少?

⑵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特点:

通过欧姆定律推出U1:U2=R1:R2 或 U1:U=R1:R

结论: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

2、电阻并联

2.1、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电阻并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

[猜想与假设]:教师充分收集学生的种种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根据电路图,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分析论证](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充分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目标: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2.2、理论分析:

电阻并联相当于是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2.3、理论推导

⑴并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

(引导学生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推导)最后得出结论

  结论: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

(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问:当有n个电阻R并联时,总电阻是多少?

⑵并联电路中电流分配特点:I1:I2=R2:R1 或 I1:I=R:R 1


练习:

1.电阻R1=10 Ω,电阻R2=30 Ω,则R1和R2并联的总电阻是(     )

A.40 Ω          B.7.5 Ω

C.大于10 Ω小于30 Ω     D.20 Ω

2.图中有四组不同的电阻,已知R1<R2,由图可以看出电阻值最小的一组是(   

A.


        B.


        C.


      D.



3.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1.5 A 50 Ω”的字样,当它与一个阻值为30 Ω的电阻串联接入电路时,整个电路总电阻的变化范围为(     )

A.30~80 Ω         B.0~80 Ω         C.0~50 Ω        D.0~30 Ω

4.如图所示,R1=5 Ω,R2=10 Ω,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为0.2 A,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R1两端电压为2 V

B.R2两端电压为1 V

C.电源两端电压为3 V

D.电路总电阻为20 Ω

5.一只3 Ω的电阻和一只6 Ω的电阻,它们串联起来后的总电阻为________Ω,它们并联起来后的总电阻为________Ω.

6.R1与R2的阻值分别为6Ω的12Ω,把它们分别串联和并联后的总电阻分别为R和R ,则R:R=(       )            

A. 7:1                 B. 9:2                 C. 1:7                  D. 2:9

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5 V,R1为40 Ω;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5 A.求:

(1)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多大?             (2)R2是多大?

 


8.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定,已知R0=40 Ω、R=50Ω,S1、S2都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9  V;若只闭合S1时,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V,通过R的电流是________A.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