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6 记念刘和珍君》微课精讲+知识点+教案课件+习题
科学 | 全部课程 ↓ |
知识点:
视频教学:
练习:
课件: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速度课文,掌握提高文章信息筛选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品质
使学生对鲁迅--”民族的脊梁”有更深的体会。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作者对文中不同人的不同态度,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理解全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引导
学法;速度、品读、感悟、讨论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深刻领会文章的意义.
一、速度课文,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1、速度课文,整体感知
2、全文共七小节,请同学们依次在每一章节,找出作者所写的个人或团体,体会作者对他们的情感。
(小组合作讨论,找七个小组分别展示成果)
第一节———段祺瑞执政府 刘和珍 杨德群 程君 四十多个青年 所谓的学者文人。
第二节———真的猛士
第三节———杨萌榆 刘百昭
第四节———卫队
第五节———张静淑 中国军人 八国联军
第六节———有恶意的闲人 无恶意的闲人
第七节———当局者 流言家 苟活者
3、根据作者的情感态度,给这些人分类,并给每一类人下一个标准的定义,并找出1到2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个别学生回答,教师评价修正)
民众———无恶意的闲人
反动派———执政党(当局者),所谓的学者文人(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杨萌榆,刘百昭,中国军人,八国联军
烈士———刘和珍,杨德群,四十多个青年
革命者———真的猛士(苟活者)程君,张静淑
4、分析作者对这四类人的态度,(找出相关语句分析,四位同学回答,教师引导,用词要准确)
民众—无恶意的闲人(批判)
反动派—执政党,流言家(痛斥)
烈士—刘和珍(赞扬)
革命者—真的猛士(激励)
第二课时
一.重点研读
1.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要写的要赞扬的并不是刘和珍一个人,那为什么题目是“记念刘和珍君”呢(学生思考领悟,可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作者以“纪念刘和珍君”为题,并不是因为刘和珍君贡献最大,而仅仅是因为刘和珍君和作者最熟,刘和珍是鲁迅的学生.牺牲的四十多个青年中,作者只能说两个青年的名字,刘和珍和杨德群,而对刘和珍最为了解熟悉,所以以刘和珍为代表纪念了3.18惨案中牺牲的所有烈士,
2、结合文中的重要句子分析这次惨案的教训和意义(学生小组内合作分析,先找出相关句子,然后分析)
明确:
(1)教训------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这句话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这次惨案的教训,请愿,徒手请愿并不能改变社会现实,并不能推动社会发展,只是无谓的牺牲,希望革命者改变斗争方式
(2)意义---------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这句话表明了3.18惨案的意义,徒手情愿,虽然是白白的牺牲,但却给活着的革命者带来希望,从精神鼓励人们继续前行,继续抗战.
二.拓展升华,谈论“鲁迅精神是否落伍”.
现在社会是否不需要像鲁迅一样的人?是否不需要有人呐喊?
教师总结:近几年,有人认为鲁迅精神已落伍,建议从中小学课本中去掉鲁迅文章。前段时间的“青岛大虾”宰客事件,一个网友的论道”现在社会,我们还是需要像鲁迅一样呐喊”。面对当下的国民素质,某些不合理的事,我们依然需要像鲁迅一样的人,依然需要有人去呐喊,我们应该永远对鲁迅这位民族脊梁肃然起敬。
三.课堂小结
作者以刘和珍为代表高度赞誉了3.18惨案中牺牲的所有烈士,这些烈士的牺牲鼓舞真的猛士继续前行,真的猛士何尝又不是作者自己呢?作者敢如此痛斥反动派,又何曾怕过牺牲呢。我们敬佩刘和珍,也敬佩作者,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五、作业
熟读并背诵二、四小节
[教学板书]
记念刘和珍君
民众—无恶意的闲人(批判)
反动派—执政党,流言家(痛斥)
烈士—刘和珍(赞扬)
革命者—真的猛士(激励)
[思考与点评]
通过这篇课文的设计,我深深感受到: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都要以不断创新的姿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课改新路,大胆实践课改精神,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更应该让学生有情感态度的体验。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