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边城(节选)》微课精讲+知识点+教案课件+习题
科学 | 全部课程 ↓ |
知识点:
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苗族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积极创办刊物,并以此为阵地,集合许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其巨著《中国服饰史》为学界所重。文学创作数量惊人,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1988年病逝于北京。主要文学贡献:创造了一种采用抒情笔调描写的具有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反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 长篇小说:《边城》、《长河》。
内容精要:故事发生在湘西边境的一个名为“茶峒”的小山城。山城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老人管理着小溪边的渡船。他活了七十年了,从二十岁起便守在溪边,五十年来用船来去渡了若干人。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地背着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子后,军人看她无远走勇气,于是商量双双殉情。男的首先服了毒。女儿一面怀了羞愧,一面怀了怜悯,仍守在父亲身旁,待小孩生下,却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在一种奇迹中这遗孤长大成人了,一转眼,便十三岁了。因为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为这可怜的孤雏取名“翠翠”。翠翠出落得很标致。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掌水码头的名叫顺顺。他的大儿子已十六岁,小的已十四岁。两个年轻人皆结实如小公牛,能驾船,能泅水,能走长路。年纪大的像爸爸,豪放豁达,不拘小节。年幼的气质近于白脸黑发母亲,不爱说话,眼眉却秀拔出群,一望即知其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情感。大的叫天保,小的叫傩送。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与过年。端午时节,有赛船,有人在水里比赛捉鸭子。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天保和傩送皆是泅水划船好选手。
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便这样开始了。
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无意中提到什么时,会红脸了。时间在成长她,似乎正催促她,使她在另外一件事上负点儿责。翠翠在一个端午节的划船赛上,偶然与傩送相遇。自那次相遇后的两年里,翠翠的心里一直装着一个人儿。而傩送的心里也萌发了微妙的情感。这时,天保让父亲派人到翠翠家提亲。但是老祖父不能明白翠翠的内心,翠翠的羞涩使她也不能直接表白。老人家想起了边城人特有的求婚方式,让天保在月圆之夜唱歌给翠翠,让他自己打动翠翠。
然而天保的事让傩送知道了。傩送同时也让哥哥知道了弟弟的心事。这一对难兄难弟原来皆爱上了那个撑渡船的外孙女。傩送想了一个主意,在月夜两人同过碧溪去唱歌。不让人知道是弟兄两个,两人轮流唱,谁得到回答,谁就娶翠翠。
在那个月夜,翠翠被歌声打动了。老祖父都看在了眼里。可是,老祖父却不知道,那晚只有傩送一个人在唱歌,天保没有生就一副好的歌喉。而老祖父却以为是天保赢得了翠翠的心。当他向天保说起翠翠听到歌声时的感受时,天保明白了一切。于是,他驾船远行了。然而,他的船偏偏遇险,天保死了。天保的死使顺顺和二儿子傩送的心里都有了一个解不开的结,他们都觉得这跟老船夫和翠翠有关。
就这样,傩送带着莫名的悲哀也下了桃源。老船夫在听说了这个消息的那个暴风雨的夜里突然去世了。顺顺说接翠翠到他家,等傩送回来完婚。但是,翠翠更想留在溪边的小房子里等待。祖父的朋友老兵马陪翠翠渡过了几个夜晚,把她以前不知道的事,全告诉了她。祖父怎样为她的婚事奔波,两兄弟之间的争夺。老兵马与翠翠做伴,把一个一个日子过下去。 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视频教学:
练习:
课件:
教案:
【教学总目标】
1、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风格。
2、赏析品味边城原始淳朴的风情美。
3、通过分析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把握人物形象,欣赏品味沈从文笔下的人性美、人情美。
4、探究作品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
1、品读欣赏小说所体现的湘西边城特有的风情美和人性美。
2、引导学生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理解“边城”的文化内涵,探究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方法】
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2、品读鉴赏与讨论分析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风格。
2、了解小说梗概,概括选文部分内容。
3、赏析品味边城的文化内涵及其风情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一、新课导入 (欣赏黄磊《等等等等》以及湘西风光)
这原是没有时间流过的故事/在那个与世隔绝的村子/翠翠和她爷爷为人渡船过日/十七年来一向如此/有天这女孩碰上城里的男子/两人交换了生命的约誓/男子离去时依依不舍的凝视/翠翠说等他一辈子/等过第一个秋/等过第二个秋/等到黄叶滑落/等等到哭了/为何爱恋依旧/她等着他的承诺/等着他的回头/等到了雁儿过/等等到最后/竟忘了有承诺/一日复一日翠翠纯真的仰望/看在爷爷的心里是断肠/那年头户对门当荒唐的思想/让这女孩等到天荒/那时光流水潺潺一去不复返/让这辛酸无声流传
世上最美的东西莫过于凄婉缠绵的情思,李商隐说“春心莫与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渴望爱情的心切莫同春花去争荣竞放,要知道一寸寸相思都会化成灰烬)鲍照也说“两相思,两不知”。(写春游中的青年男女彼此产生了爱慕相思之情,这是一种隐秘微妙的心理状态:两方都钟情于对方,又都不知道对方同时也在相思之中。当然,双方情根既已萌发,早晚必将破土而出;两颗内在炽热而外表封闭的心,早晚也将互相撞击、彼此交流:或明媒提亲,或幽期密约,或大胆私奔……这些往后的行动和结果,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悬念和想象的余地,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二、作家作品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京派作家群”发起人。其小说大多以湘西生活为背景,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为一炉,展示人性的粗犷淳朴,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 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四、写作背景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强侵东三省,国内政治统治黑暗、民生凋蔽、哀鸿遍野,为了生计作者流落北方,面对满目的疮痍,作者寻求出路是多么地艰辛,归依童年、回避现实似乎才是作者解脱内心痛苦的唯一的出路。作者在湘西的十多年的童年生活,对湘西留有深刻的印象。《边城》所描绘出的淳朴的人性、原始的自然、质朴的民风、宁静缓慢的生活节奏,均呈现出庆典似的牧歌形式,她是作者童年的梦幻,精神的家园。
1934年的现实毕竟是黑暗的,所以《边城》在温柔中虽然跳动着坚韧的活力,但是牧歌般的情趣里至始至终贯注着如丝如缕淡淡而不断的哀愁,这实际上是现实的残酷在作者痛苦心灵的呈现。作者对黑暗的现实不满,但又感到在社会面前,在不可知的“命运”面前,个人是渺小而无能为力的。“真正的天堂,正是人们已经失去的天堂”,对湘西的风土人情的童年回归,歌颂真善美,折射出他内心的痛苦,对当时社会的否定。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沈从文《边城》创作动机
五、整体感知
1、故事梗概介绍 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湘西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小儿子傩送并喜欢上了他。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他。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宁愿作个摆渡人。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后,为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对死去的哥哥心存愧疚,抛下翠翠远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待傩送······
2、节选部分围绕哪个传统节日展开?每节主要写了哪些事? 端午节
【第三节】边城紧锣密鼓筹备龙舟赛(眼前的端午)
【第四节】两年前翠翠巧遇二老傩送(两年前的端午)
【第五节】一年前翠翠巧遇大老天宝(上一年端午)
【第六节】渡口边迎婚送亲撩拨情思(眼前的端午)
3、课文写了几个端午节?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
共写了三个端午节:眼前的端午——两年前的端午——上一年的端午——眼前的端午。
结构安排忽而眼前忽而追忆,回环往复,跌宕起伏,采用顺叙和补叙相结合的叙述手法。
4、自读课文,用心品味小说中自然、纯朴的自然风物和边城人事。谈谈你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
六、把握“边城”的文化内涵
1、自读课文1、2自然段,分析归纳“边城”的特点。
①地处“两省接壤处” ——可见其地理环境边远、偏僻
②“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无变故发生。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
——其他城市要么“受战争停顿”,要么“为土匪影响”,而这个边城“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可见这里生活环境平和、单纯。
③“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永远不会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 ——由于地理上的边远偏僻、与世隔绝,外界的改朝换代、革命战争等都影响不到这里的人们,他们对外界的事情漠不关心,只一心感受着自己生活中的喜乐哀怨。他们在一种单纯的生活环境下祖祖辈辈地延续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④“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旧是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风俗传统和美淳朴
2、探究文题“边城”的含义。(《学习资料》p22)
①地理上的边地小城,客观上与世隔绝。
②文化上的边缘城市,民风淳朴,保留着许多传统的生活习惯与方式。
而作者之所以以“边城”作为小说的标题,则更侧重于后者。沈从文先生这样解释他的“边城”,他说“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可见“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七、赏析、品味边城的风情美
1、作者在第二段说:“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在这三个节日里,人们究竟是怎么热闹的呢?请在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并归纳。
①课文第三节“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这是实写端午节的热闹。端午赛龙舟,家家闭门锁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看龙舟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的活动。(端午节赛龙舟、捉鸭子)
②第五节第二段“这两年来两个中秋节,恰好无月亮可看,凡在这边城地方,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通统不能如期举行。”
——这是虚写中秋节的热闹。可见有月可看的中秋夜晚,青年男女会用对歌的方式在月夜倾吐爱慕之情。(中秋月夜唱情歌)
③第五节第二段“两个新年虽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和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在小教场迎春……玩灯的兵士,却在火花中绕着圈子,俨然毫不在意的样子。”——这是回忆这两年过年的热闹。过年时军民们一起舞龙灯、耍狮子、放烟花,使得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元宵舞龙耍狮、燃放爆竹烟火)
2、除了这些热闹,小说还写了什么热闹吗?
④过渡人多给了钱给老船夫,老船夫坚决不要时,双方争执、旁人含笑的热闹。
(过渡给钱起争执)
⑤迎婚送亲的花轿队,路过渡口时敲锣打鼓吹唢呐,还送给老船夫一个小红包时的热闹。
(迎婚送亲给红包)
3、你是怎么看待这些热闹的?
这些热闹体现的是湘西边城特有的原始淳朴和乐的风俗风情美,这些山花流水般的风俗画卷,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显示了湘西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民俗风情。
4、品读课文最后一段,想像并尝试描摹出它的意境美、画面美。
这是一幅和谐、恬美的画面,湛蓝的天空,时不时几朵白云悠悠飘过,带着爷爷的祝愿,载着翠翠的情愫;青山绿水间,“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寂静、淳朴、伤感、美丽。这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湘西热土,也是他的世外桃源,他的精神家园。
八、板书设计
端午赛龙舟捉鸭子
中秋月夜唱情歌
过年舞龙灯放烟火
婚嫁吹唢呐给红包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