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中数学《1.2 普查和抽查》微课精讲+知识点+教案课件+习题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3-02-12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史地

政治

道德与法治

美术

音乐

科学全部课程 ↓

知识点:

普查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大规模的全面调查,目的是为了详细地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有时,由于检验对象的量很大,或检验对检验对象具有破坏性,所以采用普查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通常情况下,从调查对象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进行调查或观测,获取数据,并以此对调查对象的某项指标做出判断,这就是抽样调查,其中,调查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被抽取的一部分称为样本。


抽样调查与普查相比有很多的有点,最突出的有两点:

(1) 迅速、及时
要调查一个国家就业状况,如果采用普查,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收集与处理数据,等统计数据出来以后,这个国家的就业状况又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抽样调查 则能及时的得到统计数据,对一个国家的宏观调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 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抽样调查面对的调查对象少,会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由于调查的对象少,因此可以对每个被调查个体的信息了解的更为详细,从而使获取的数据更加科学、可靠。


总体:调查对象的全体
个体: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
样本:被抽取的一部分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量

练习:

1.为了分析高三年级的8个班400名学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的数学成绩,决定在8个班中每班随机抽取12份试卷进行分析,这个问题中样本容量是(  )
A.8
B.400
C.96
D.96名学生的成绩
【考点】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
【专题】阅读型.
【分析】本题要求我们正确理解抽样过程中的几个概念,常见的有四个,400名学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的数学成绩是总体,每班12 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样本,400是总体个数,96是样本容量,选出答案.
【解答】解:在本题所叙述的问题中,400名学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的数学成绩是总体,每班12 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样本,400是总体个数,96是样本容量,
故选:C.
【点评】样本代表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统计结论的准确性,所以抽样过程中,考虑的最主要原则为:保证样本能够很好地代表总体.而随机抽样的出发点是使每个个体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


2.某校期末考试后,为了分析该校高一年级1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从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的成绩单,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1000名学生是总体   
B.每个学生是个体
C.100名学生的成绩是一个个体   
D.样本的容量是100
【考点】简单随机抽样.
【专题】概率与统计.
【分析】根据有关的概念可得:此题的总体、个体、样本这三个概念考查的对象都是学生成绩,而不是学生,再结合题中选项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根据有关的概念并且集合题意可得:此题的总体、个体、样本这三个概念考查的对象都是学生成绩,而不是学生,
根据答案可得:而选项(A)(B)表达的对象都是学生,而不是成绩,所以A、B都错误.
(C)100名学生的成绩是一个个体也是错的,应是100名学生第一个人的成绩是一个个体.
D:样本的容量是100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总体、个体与样本的概念,解决成立问题的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根据有关的概念可得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此题属于基础题.


3.因为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是由某些个体所组成的,尽管对总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并不等于总体,为什么不把所有个体考查一遍,使样本就是总体?
【考点】简单随机抽样;分布和频率分布表.
简单随机抽样
【专题】阅读型.
【分析】若全部抽查,就不符合统计的基本思想,其操作性、可行性、人力、物力等方面,都会有制约因素存在,何况有些调查是破坏性的.
【解答】解:如果样本就是总体,抽样调查就变成普查了,尽管这样确实反映了实际情况,
但不是统计的基本思想,其操作性、可行性、人力、物力等方面,
都会有制约因素存在,何况有些调查是破坏性的,
如考查一批玻璃的抗碎能力,灯泡的使用寿命等,普查就全破坏了.
【点评】本题考查简单随机抽样,考查分布的意义和作用,本题是一个说明问题,说明为什么不能把抽查变化为普查,像洋葱统计学的角度来分析


4.为了了解某批零件的长度,从中抽查了100个零件的长度,在这个问题中,这100个零件的长度是(  )
A.总体
B.个体
C.总体的一个样本
D.样本容量
【考点】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
【专题】常规题型.
【分析】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100个零件的长度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是样本.
【解答】解:A、总体是所加工的一批零件的长度的全体,错误;
B、个体是所加工的每一个零件的长度,错误;
C、总体的一个样本是所抽取的100个零件的长度,正确;
D、样本容量是100,错误.
故选:C.
【点评】正确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量的含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课件: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②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①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逐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②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良好道德及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① 掌握普查、抽样调查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会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② 掌握总体、个体及样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① 根据具体的为题情境,选择恰当的调查方法,并能简述理由。② 应用意识的培养,会设计简单方案。 

教法、学法 

    五步释疑教学法,自学探究、师友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环节   

一、活动中体验、悬念式导入 

动手做一做 

开展调查,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发一个统计表,比一比哪一组合作更好,速度更快。大约1-2分完成,表扬前三组,鼓励合作学习。 

如果想调查了解全校、全县、全市、全国中学生的身高 认真想一想 

1. 该调查活动的目的是什么?2. 该调查活动的考查对象是什么?3. 是否对所有的对象进行了调查?我的新收获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概念并回答: 

这种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例如全班所有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就是总体。   例如班里每个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就是个体。在描述总体与个体时应注意什么?1、指明是“所有”还是“每个”; 

2、考察对象是指表示事物某种特征的数据,而不是这一事物本身。 

再如:(教材175页)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十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当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时,总体就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常住的人口的年龄,个体就是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

我来试一试 

练习,说出下列问题中的总体与个体,(略)。 

设计说明:通过前面的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一次数据的调查、收集的过程,并通过对所得数据的计算和分析,了解了自己在家干家务活的时间所处的位置和水平,在这一调查过程中就涉及到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的总体和个体,这一环节的教学,由教师结合整个过程直接引出定义,对于调查的总体和个体,很多学生容易把调查对象混淆,缺失主语或定语,如本例中总体是“全班学生在家干家务活的时间”,而不是“全班同学”或者“干家务活的时间”,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概念的意义,强调明确调查的目的是什么,弄清调查的对象是什么,对于数据统计而言,“调查对象”指的是表示被调查事物某一特征的数据,而不是这一事物本身,我们的教学要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而要重视学生在实际调查中对概念的理解及利用,可以采用课本上的“全国人口普查”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再配以简单的的辨别训练即可牢固掌握。 

三、故事中迁移、实例中辨析 

配音小故事 

一天,爸爸叫儿子去买一盒火柴。临出门前,爸爸嘱咐儿子要买能划燃的火柴。儿子拿着钱出门了,过了好一会儿,儿子才回到家。“火柴能划燃吗?”爸爸问。“都能划燃。” “你 

这么肯定?” 儿子递过一盒划过的火柴,兴奋地说:“我每根都试过啦。” 笑过之后,谈谈你的看法。

设计说明:在学生对普查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利用一则小故事轻松自然地让学生意识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普查,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新的方法——抽样调查。 

相互议一议 

想想议议、再探新知:下列问题适合普查吗?简述理由。如何收集这些数据? 

1.了解全校、全国八年级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2.调查今天离开焦作地区的人口数量。 

3.了解一批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或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 

各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提问,学生各抒己见,重点要让学生辨析不适合普查的原因,问题在辨析中逐渐清晰。 

通过对引入环节的调查“每周在家干家务活的时间”这一实例的原有情境进行变式,把调查对象的范围由“本班学生”扩大到“ 全校、全国所有八年级学生”,调查对象的范围骤然扩大,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后面的两个例子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进行普查是否切实可行,有没有必要,有什么困难,让学生初步体会普查方式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的局限性,从而引出抽样调查,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对于如何进行抽样调查,教师可以让学生简单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说出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考察即可,在此不必深究,后面还要继续学习。  

认识新定义 

水到渠成,引出定义,学生阅读概念并回答: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例如:从全班同学的作业中抽取一组同学的作业检查,被抽取的一组同学的作业就是全班同学作业的一个样本。 

补充实例,巩固新知:生活处处皆数学 

品尝一勺汤,就可以知道一锅汤的味道,你知道其中蕴涵的道理吗?品尝几颗瓜子,就可以知道一包瓜子的味道,你知道其中蕴涵的道理吗?工商部门抽测部分产品的质量,用来推测所有产品的质量。巩固新概念 

在下列问题中,你认为采用什么调查方式较合适,说明理由。下列调查中,你认为采用什么调查方式较合适?1、要了解一批糖果的口味。 

2、要了解某旅游团中男女人数情况。3、要了解我县人均居住面积情况。

4、要检查准备升空的“神七”的重要零部件。5、要了解一批烟花的质量情况。 

6、要了解大家对新教材的喜好情况。7、要了解本班同学的数学成绩。8、要了解一批品牌奶粉的质量。 

    下列调查中,分别采用了哪种调查方式? 

⒈为了了解你们班同学的身高,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⒉为了了解你们学校学生对新教材的喜好情况,对所有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进行调查; 

⒊某公司为了了解客户的意见,坚持电话回访每一个接受其服务的客户;⒋为了考察某公园一年中每天进园的人数,在其中的30天里对进园的人数进行了统计.

5.某区有15000名学生参加中考,为了考察他们的数学考试情况,评卷人从中抽取了8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达成共识。  

设计说明:丰富的生活实例,旨在继续深化学生对普查的适用情形及抽样必要性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单独思考,再进行分组讨论和交流,分析哪些数据的收集适于抽样调查,哪些数据的收集适于普查,说明采取这种调查方式的原因是什么,使学生初步掌握根据具体问题情境来确定调查方式的依据,积累统计活动的学习经验,也为下一步归纳概括,知识升华铺路搭桥。 

四、对比中深化,归纳中升华 

大胆说一说 

  什么时候用普查的方式获得数据比较好?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比较好? 

一起来归纳 

适合用普查的方式获得数据的情况:①数量较少 ②容易进行 

③有特殊意义或要求 ④结果要求比较准确 

适合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的情况:①破坏性大 ②危害性强 

③数量多,范围广 ④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⑤结果不需要准确 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你能举出在生活中通过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的例子吗?

设计说明:问题1让学生在本节课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的基础上,对比与归纳不同数据收集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要让学生充分地各抒己见,相互补充说明。这样设计,是想让学生把知识升华并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使之能为己所用。 

问题2通过让学生举例说明,落实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普查和抽查的意义的学习目标,而不是识记性的考查,教师应建议学生尽可能发散思维,多想一想身边的常见事例,如果学生单独思考有困难,可让互相讨论,只要学生所举实例符合要求,教师都应给予鼓励。  

五、盘点课堂中、延伸课堂外  

收获齐盘点 

学生相互交流感受,体会收获。  

教师让学生充分发言,并作正面评价。学生谈感受,相互作补充,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自觉梳理理知识的学习习惯。 

课外延伸:请你设计一个调查方案,考察我校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并与同学交流。 

 

结束语:数学课堂,生活的课堂,快乐的课堂,送给大家一句话,结束这节课的学习:在生活中感悟数学,用数学来解释生活!


高中生学习推荐:
高中语文(微课+课件+教案+考点)汇总
高中化学(微课+课件+教案+考点)汇总
高中物理(微课+课件+教案+考点)汇总
高中数学(微课+课件+教案+练习题)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选修)微课精讲+考点汇总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