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中数学《1.6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微课精讲+知识点+教案课件+习题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史地

政治

道德与法治

美术

音乐

科学全部课程 ↓

知识点:


视频教学:



练习:

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第二象限内的点P(a,b),满足|a|=3,b²=3,那么点P的坐标是多少。

②已知点A(a²-5,6)和点B(a,3a),若直线AB平行于x轴,那么求点A到y轴的距离。

③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与点B(a,b)关于y轴对称,点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C(3,b+4),求点A的坐标。

④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AB平移到CD,连接BC,坐标如图,求线段BC的长度。

⑤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点P(m-1,m+1),把点P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正好落在x轴上,

那么想把点P移动到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需要向右移动几个单位。

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边△OAB中,点O是原点,点A(4√3,0),求AB的中点C的坐标。


需要PDF打印版的可以找刘老师(shenyangmath)领取,关于初中数学,初中奥数有任何疑问或建议也可以联系刘老师,谢谢大家的支持。会陆续为大家奉献精彩内容。以下是练习题的答案与解析,解题方法多种多样,仅供大家参考。

①答案:(-3,√3)

解析:点P在第二象限,所以a<0,b>0。

所以a=-3,b=√3,点P的坐标是(-3,√3)。

②答案:1

解析:因为直线AB平行于x轴,所以A,B纵坐标相等,即6=3a,解得a=2。

点A的坐标是(-1,6),根据点到y轴的距离等于横坐标的长度,所以它到y轴的距离是|-1|=1。

③答案:A(3,-2)

解析:B与C关于原点对称,根据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可知a=-3,b=-(b+4),解得b=-2

即点B(-3,-2),关于y轴对称,那么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是相反数,所以点A(3,-2)。

④答案:√65

解析:根据平移规律,

点B与点D的横坐标是6和3,所以向左平移了3个单位。

点A与点C的纵坐标是8和2,所以向下平移了6个单位。

所以a=2-3=-1,b=0+6=6,即点B(6,6),点C(-1,2)

根据两点距离公式或勾股定理

BC²=(6-(-1))²+(6-2)²=49+16=65,所以BC=√65。

⑤答案:6

解析: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正好落在x轴上,可知m+1+2=0,即m=-3。

所以点P(-4,-2),向右移动则纵坐标不变。

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所以移动到(2,-2),需要移动向右移动2-(-4)=6个单位。

⑥答案:C(3√3,3)

解析:过点B作BD垂直于OA(三线合一),可知OD=OA/2=2√3

所以点B的横坐标是2√3。△OAB是等边三角形,所以OB=OA=4√3

根据勾股定理:OB²=BD²+OD²,解得BD=6。

点A(4√3,0),点B(2√3,6),根据中点公式。

点C的横坐标:(4√3+2√3)/2=3√3,点C的纵坐标:(0+6)/2=3。



课件:


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的推导过程.

2. 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并能熟练应用这两个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3. 培养学生勇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等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中点公式.

【教学难点】

距离公式与中点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问题解决法和分组教学法.本节教学中,将平面(二维)的数量关系转化为轴(一维)上的数量关系是关键.先从复习上节内容入手,通过构建直角三角形,将两点间的距离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从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两点间的距离.最后讨论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中点公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抢答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1.一般地,如果A(x1)B(x2),则这两点的距离为

|AB||x2x1|

2.一般地,在数轴上,A(x1)B(x2)的中点坐标x满足关系式

x

师:上节我们学习了数轴上两点的距离公式与中点公式.那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两点A(x1y1)B(x2y2),如何求这两点的距离?如何计算这两点的对称中心的坐标?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1. 距离公式

探究一

如图,设A(x1y1)B(x2y2)

AB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AA1AA2BB1BB2,垂足分别为A1A2B1B2,其中直线BB1AA2相交于点C

两点的距离公式

|AB|=.

 

探究二

求两点之间的距离的计算步骤:

S1 给两点的坐标赋值

x1=?,y1=?,x2=?,y2=?

S2 计算两个坐标的差,并赋值给另外两个变量,即

dxx2x1dyy2y1

S3 计算d=;

S4 给出两点的距离d

 

1 已知A(2,-4)B(23),求|AB|

   因为x12x2=-2y1=-4y23,所以

dxx2x1=-22=-4

dyy2y13(4)7

因此

 

练习一

求两点之间的距离:

1A(62)B(25)

2C(2,-4)D(72)

 

2. 中点公式

探究三

如图所示,若已知A(x1y1)B(x2y2),那么怎么求它们的对称中心的坐标?


 

 

M(xy)AB的对称中心,即线段AB的中点.过ABM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AA1AA2BB1BB2MM1MM2,垂足分别是A1A2B1B2M1M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A(x1y1)B(x2y2)的中点M(xy)的坐标满足

 

2 求证:任意一点P(xy)与点P′(x,-y)关于坐标原点成中心对称.

证明  PP的对称中心为(x0y0),则


 

所以坐标原点为PP的对称中心.

 

练习二

求下列各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

A(23) B(35) C(2,-4)D(3,-5)

 

3 已知坐标平面内的任意一点P(ab),分别求它关于x轴的对称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

  

 

练习三

求下列点关于x轴和y轴的对称点坐标:

A(23) B(35) C(2,-4)D(3,-5)

 

4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三个顶点A(30)B(2,-2)C(52),求顶点D的坐标.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中点相同,所以它们的坐标也相同.设点D的坐标为(xy),则

 

解得 

所以顶点D的坐标为(04)

 

练习四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三个顶点A(00)B(2,-4)C(62),求顶点D的坐标.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探究问题的解:

1)以上四个垂足的坐标分别是多少?

2|AC||A1B1|关系如何?如何求|A1B1|

3|BC|等于多少?

4)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如何求|AB|

5)你能表示出|AB|吗?

教师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投影距离公式,并让学生记忆.

 

 

师:你能说出求平面上两点间距离的步骤吗?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依据公式求两点距离的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求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的步骤解答.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学生解答以下问题:

1)你能说出垂足A1A2B1B2M1M2的坐标吗?

2)点MAB中点吗?M1A1B1的中点吗?它们的坐标有怎样的关系?

3M2A2B2的中点吗?它们的坐标有怎样的关系?

4)你能写出点M的坐标吗?

 

 

 

 

 

教师投影结论,学生理解掌握.

 

 

师:例2中,点PP的对称中心是PP的中点吗?坐标怎么求?是多少?

 

教师强调本例题的结论.

 

 

学生抢答,教师点评.

 

 

师:(1)如果点PP关于x轴对称,PPx轴垂直吗?P的横坐标是多少?

2PPx轴的交点M是线段PP的中点吗?M点的纵坐标是多少?

3)你能求出P的纵坐标吗?怎么求的?

4)由以上分析,点P的坐标是多少?

5)你能求出P′′的坐标吗?

教师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学生抢答,教师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解答,强调AC的中点与BD的中点相同.

 

教师规范解题步骤.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将探究问题细化为5个小问题,层层递进,降低了问题的难度,从而有利于学生解答.

 

为了学生便于理解,课件中将过AB两点向x轴和y轴做垂线的过程,分解为分别向x轴做垂线和向y轴做垂线两步.

 

 

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公式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例题的解答,使学生明确求两点间距离的步骤.

 

 

 

 

 

检验学生对公式掌握情况.

 

 

将问题细化为4问,降低难度,学生容易在解答过程中得到公式.

 

 

 

 

 

 

 

 

 

 

 

 

 

 

 

 

 

将问题化归为求点PP?的中点坐标.

 

 

 

 

 

检验对例2所得结论的掌握.

 

 

 

 

 

 

 

 

 

 

 

 

 

 

 

 

检验例3的掌握情况.

 

 

 

利用中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强化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强化训练.

1.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直角坐标系中两点的中点公式.

3.点的对称.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简洁明了地概括本节课的重要知识,学生易于理解记忆.

 

高中生学习推荐:
高中语文(微课+课件+教案+考点)汇总
高中英语(微课+课件+教案+考点)汇总
高中化学(微课+课件+教案+考点)汇总
高中物理(微课+课件+教案+考点)汇总
高中数学(微课+课件+教案+练习题)汇总
高中生物(微课+课件+教案+练习题)汇总
高中历史(必修+选修)微课精讲+考点汇总
高中政治(必修+选修)微课精讲+考点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选修)微课精讲+考点汇总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