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7.2 正弦、余弦》微课精讲+知识点+教案课件+习题
科学 | 全部课程 ↓ |
知识点:
1、正弦函数图象的作法:
(1)描点法:关键是选定一个周期,把这个周期分成四等份,根据三个分点及两个端点所对应的函数值确定出的点,确定函数图象的大致形状;
(2)几何法:一般是用三角函数线来作出图象。
注意:①
2、正弦函数
(1)定义域为
(2)周期性:正弦函数具有周期性,这可由诱导公式来推导,其最小正周期是
(3)奇偶性:奇函数;
(4)单调性:在每一个闭区间
3、周期函数
函数周期性的定义:对于函数y=
如果在周期函数
4、关于函数
(1)函数图象在其对称轴处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且相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间的距离为其函数的半个周期;
(2)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是其对称中心,相邻的两个对称中心间的距离也是函数的半个周期;
(3)函数取最值的点与其相邻的与x轴的交点间的距离为函数的
5、正弦型图象的变换方法
(1)先平移后伸缩
(2)先伸缩后平移
1、余弦函数
(1)由函数
(2)余弦函数的性质可类比正弦函数的性质得到。
视频教学:
练习:
1.∠α的补角是120°,则∠α=______,sinα=______.
2.已知△
3.如图,△ABC的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则sinA=_______.
(第3题)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8和6,较短的一条对角线与菱形的一边的夹角为
sin
5.如图,将边长为
6.在Rt△ABC中,∠C=90°,把∠A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的余切,记作cotA=
(A)tanA·cotA=1 (B)sinA=tanA·cosA (C)cosA=cotA·sinA (D)tan2A+cot2A=1
课件:
教案:
§7.2 正弦、余弦(1) | 教材版本 | 苏科版 | |||
教学课时 | 共 课时 第 1 课时 | 课 型 | 新授课 | ||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2、通过实际动手,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 ||||
教学重点 | 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的,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 | ||||
教学难点 | 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的,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 | ||||
教学准备 | 投影仪 | ||||
教 学 过 程 | 修注栏 | ||||
【课前导入】: 1如图,小明沿着某斜坡 向上行走了13m,他的相对位置升高了5m. 可求出∠A的对边与斜边之比为___ 如果他沿着斜坡行走了26m,那么他的相对位置升高了多少? 可求出∠A的对边与斜边之比为___ 以上情况下∠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又如何? 发现: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确定时, 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就确定. 2锐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的三角函数 我们把锐角A的邻边a与斜边c的比叫做 ∠A的余弦,记作cosA. 【典型例题】: 1. 根据图中数据,分别求出∠A, ∠B 的正弦,余弦. 3.如图,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斜边AB的长为m,∠B=40°,则直角边BC的长是( ) A.msin40° B.mcos40° C.mtan40° D. 4.在△ABC中, ∠C=90°,如果 5.比较:sin40°与sin80°的大小; cos40°与cos80°的大小? 探索与发现 当锐角α越来越大时, 它的正弦值越来越_____, 它的余弦值越来越_____, 课后作业: 【知识要点】: ⑴ 我们把∠A的对边a与斜边c的比叫做∠A的__________(sine), 记作sinA,即 ⑵ 我们把∠A的邻边b与斜边c的比叫做∠A的__________(cosine), 记作cosA,即 2.锐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的__________________. 3.当锐角 【基础演练】: 4.已知:如图, R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 5 (1) (2)
6. 在直角△ABC中,AC=BC,∠C=90°求:(1)cosA; (2)当AB=4时,求BC的长. 7.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b:c=5:12:13求: sinA, cosA, tanA. 8.比较大小:(用>,<或=表示)< span=""> (1) sin20° sin30° (2) cos40° cos60゜ 9.在 10.如图,⊙ A. 11.等腰三角形周长为20,一边长为6, 求底角的余弦. | |||||
板书设计 | §7.2 正弦、余弦(1) | ||||
教学反思 | |||||
初中生学习推荐: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