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挂的人生!“80后”盟员许晨阳获2017未来科学大奖
9月9日下午,有“中国版诺贝尔奖”之称的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得主分别是著名科学家施一公和潘建伟,而今年新增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授予了一位80后数学家——许晨阳。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许晨阳
许晨阳,民盟盟员,1981年出生于重庆,2003年北京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2008年获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博士,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现为北京大学国际数学中心教授。
获奖理由:
表彰他在双有理代数几何学上作出的极其深刻的贡献。
许晨阳主要从事基础数学核心领域代数几何方向的研究,他是国内代数几何方向的领军数学家。
普渡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李驰曾评价许晨阳,说他像是“搜索引擎”,对自己的领域研究很深入,可以搜索到很多别人没想到的东西,从而推进问题的研究。
对于施一公等学者,公众并不陌生。而出生于1981年的许晨阳,则是国际数学界的一颗新星:2008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34岁受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并于2016年获数学学科领域内著名的“ICTP拉马努金奖”。麻省理工学院曾试图挖他去做终身教授,在中国,这是一个罕见的案例。
英国数学家哈代在《一个数学家的辩白》中说:“当世界疯狂时,一个数学家可以在数学中发现一种无与伦比的镇定剂。”许晨阳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作为比较年轻的一位获奖人,感受到了世界对于年轻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期盼。
现在,我们将许晨阳的获奖感言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个年轻人对于数学的热忱,让更多人关注到数学之美。
许晨阳:
非常感谢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给我这个大奖,我现在还是处于比较震惊的状态。从我自己来讲,我决定做数学研究的时候,我是觉得数学是一个很美,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讲,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学科。我当时觉得只要能从事这个学科会有一个不错的生活,我觉得对我来讲是价值的实现。没想到从事数学以后也取得了一些结果,尤其是受到了未来科学大奖的青睐,现在还处于震惊的状态。当然我首先要感谢未来科学大奖评审委员会把我作为第一届数学奖的得主。
我想我可能是得奖人当中比较年轻的,这可能也是他们的一种期盼,对年轻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期盼吧。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讲,我今年36岁,从数学研究的角度来讲,处于一个比较年轻人的,向深的层次转换的过程中,我自己从转换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从比较深的层次,像评委们这样,已经是比较资深、比较成功的科学家们对学科的支持。另一方面,我更多的感觉到年轻人里面总是有很多不断成长起来的未来的科学家们,尤其是数学领域,他们很多人就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做出来的结果让我们瞠目结舌。我想作为数学奖,我作为一个相对年纪比较年轻的人,更加鼓励年轻人的意志。我得奖之后,我有一个想法,这个奖金我一定拿出一部分设立一些专门针对年轻人的奖,但是未来具体怎么操作我还没有想好。
第三,我们做科学研究的人现在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从某种角度来讲,中国对科学的投入很大,大家以科技来发展国家这个整体的战略,在世界上我不知道是不是独一无二,但绝对是领先的。因为奖金是从企业家捐赠的,他们是商业领袖,他们意识到他们社会责任也有一部分,把国家的发展战略也建立在科技上,这一点给我有一些感触,因为我自己是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我自己肯定觉得我们国家发展肯定还是需要科技发展,没想到企业家和我们科技工作者有一样的共识,我更觉得对我们国家发展,对我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事。未来科学大奖这个奖项当然很重很重,随着国家科技的发展,这个奖的重要性会越来越重。我就讲这些,我现在还是处在比较振奋的状态。
延展阅读
未来科学大奖是个什么奖?
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于2016年,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
作为一年一届的奖项,未来科学大奖的颁奖对象不限国籍,但需要是在大中华地区(包含中国大陆地区、香港、澳门及台湾)完成研究的科学家,且研究要具备原创性、长期重要性和巨大的国际影响。
未来科学大奖在2016年诞生时设置了“生命科学奖”和“物质科学奖”两个奖项。首届大奖一出世就获得了业界极高评价,为鼓励在数学和计算机领域的科学成果,在2016年底的颁奖典礼上宣布增设“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推荐阅读:北大“特区”里的民盟数学家
内容来源:根据人民网、中新网、中国网、中青报、网易科技综合整理